创生教材资源 润泽数学课堂----小学数学校本教材开发之探索实践.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217984 上传时间:2021-02-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生教材资源 润泽数学课堂----小学数学校本教材开发之探索实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创生教材资源 润泽数学课堂----小学数学校本教材开发之探索实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创生教材资源 润泽数学课堂----小学数学校本教材开发之探索实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创生教材资源 润泽数学课堂----小学数学校本教材开发之探索实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创生教材资源 润泽数学课堂----小学数学校本教材开发之探索实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创生教材资源 润泽数学课堂----小学数学校本教材开发之探索实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生教材资源 润泽数学课堂----小学数学校本教材开发之探索实践.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创生教材资源 润泽数学课堂 -小学数学校本教材开发之探索实践 校本教材开发是新课程改革实验的需要,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是师生共同发展的需要。陶行知曾说过“社会即学校、生活即课堂”,就是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改变狭隘的学校观、课堂观,树立更为广阔的教材观、课程观。基于以上理解,学校以校本教材的开发为突破口,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的特色发展视作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自2008年,我校结合立项的省级重点课题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教学研究,对校本教材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研发做出了初步的探索,为有效实施数学校本课程提供文本的支持。作为数学校本课程教材开发的总负责人,我亲自经历了创编的全过程。一路

2、走来,我们边学习,边实验,边思考,边总结,边开发。每一位成员都有探索开发教材的艰辛感受,但更多的是收获与快乐:一、分析现状,找准学生的现实起点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为了更好、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和愿望,分析现状,找准学生的现实起点,在实行数学校本教材的开发前,数学课题组对学生实行了“数学是什么”的问卷调查。“数学就是计算”、“数学是数字”、“数学是”,这样比比皆是的回答反映出我们的数学教学,常常把学生束缚在课本知识里,忽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感受,忽视了数学教育的本质,这和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是相悖的,也为我校“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校本课程教材的开发提供了探索的方向

3、和契机。学校成立组织,建立机制,实施科学引领,力求通过开发和实施多元化的数学校本课程教材,寻找到一个学生数学学习的开胃“苹果”,让数学学习更具有活力,使学生喜欢数学多一点,并最终提升学生数学发展的后续力。二、精心设计,探寻课程资源之精华在三年的开发探索中,课题组结合学生年段特点、生活实际和现行教材内容,搭建交流平台,精心设计多彩实践活动, 开辟多种渠道,挖掘搜寻课程资源,培植教材资源之精华。1.即时捕捉学生学习资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程目标实施的对象,同时也是数学教学的资源。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原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学生之间的差异及出现的错误、意外等等,都能够作为开发和利用的课程资源。2

4、.搜寻学习过程中的生活资源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之上,尤其是数学”。所以,课堂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加以开发,以丰富课堂教学,并使之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发生良性互动,实现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二者的畅通、互补与融合。3.合理创生教材资源教材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重要依据,它虽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但仍是主要的课程资源。所以,教师不能机械地再现数学教材,被动地适合数学教材,而应做教材的开发者、创造者,让教材更贴近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精心搭建活动平台,创生教材资源,调动学生的情、智、意、能各种感观,让学生在参与

5、学习的过程中放飞思维。低段二上,学习乘法口诀之后,姜玉霞老师设计了“数学乐园”手抄报的创编活动,以小报的形式表现数学的魅力,为学生提供了数学知识的创作过程,激发了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提升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巩固、深化了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数学知识。三上教材第五单元安排了“四边形”,教学完此单元后,李亚娜老师优化教材资源,设计了“有趣的七巧板”一节活动课,学生在“动”中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感悟知识,体验成功,课堂真正成了学生自己的舞台,欢乐的海洋。高段五、六年级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走进生活,展开社会调查,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价值。就拿2008年来说,我们的祖国经历了多少刻骨铭心、永世

6、难忘的重大事件,悲痛与力量同在,灾难与希望同在,光荣与梦想同在。高数组的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实行社会调查时,将目光伸向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伸向8月8日的北京奥运会,让孩子们清醒地了解我国的体育现状,让同学们使用刚学过的百分数、统计的知识,围绕“中国已经是体育强国了吗”这个题目,展开调查。在调查的过程中,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如中国与美国的比较,中国与牙买加的比较,中国所获金牌在体育项目上的分布情况等。系列社会调查活动既增强了学生的数学实践水平和应用意识,也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民族自豪感。(二)家庭、社会方面1.巧妙使用社会资源随着新课标的持续深入,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将越来越密

7、切。所以,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除了应注重学生、教材以外,还更应该要巧妙使用社会资源。新课标十分重视学生课堂教学中的实验操作。实验操作需要大量的学具,不过因为多方面的原因,绝绝大部分学生没有较为理想的学具,这严重地制约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也影响了新课标的实施。所以,教师要利用好自己和学生身边的物质资源,制作一些简单、实用的学具,供学生操作实验。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比较喜欢有一定主题和角色的数学实践活动课,如果把它和游戏、竞赛活动巧妙地结合起来,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为了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以及培养发散思维能力,王培蕾老师设计了玩“扑克牌”“算24点”游戏,让同学在玩扑克牌的过程中提高口算

8、的速度和正确率。此类实践活动以游戏的形式的进行教学,比计算教学效果要好得多。 2.善于利用家庭资源每个学生都生活在一定的家庭环境中,每个家庭都或多或少地有可开发利用的课程资源。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生活范围、认知水平等的限制,家庭资源的开发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让学生在运用家庭资源的同时,感到“家庭中有数学,数学在家庭中”。家庭资源有:购物资源、装璜资源、水费电费资源、储蓄资源等等。一系列实践活动的精心设计,拓展了活动课的空间,润泽了数学课堂,开阔了教师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潜能,积淀了丰富多彩课程资源,为编写校本课程教材奠定了基础。三、用心编织,体味创生教材之精彩在教中研,在研中教,我们用“欣赏工

9、作,享受教研”的心境不断反思和改进,依据学生的兴趣和愿望,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有效教育资源,挖掘、搜集、筛选新颖有趣的活动课素材,采取选用、改编、新编相结合的方式,人人参与,专题研讨统一板块,历经三个阶段切磋修改,按活动背景、活动任务和要求、数学实践活动及应用,尝试并构建了快乐游戏实践操作社会调查三位一体的教材体系,开发创编出了富于特色、具有实践价值的一至六年级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校本教材。每个年级一本十课时,编辑成册共六本,支撑起我校数学校本课程的坚实阵地。.1.低段快乐游戏型-让灵动的智慧轻舞飞扬游戏是小学低年级儿童极为喜爱的一种活动。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游戏是认

10、识的兴趣和情感的兴趣之间的一种缓冲地区。游戏可使学生轻松、愉快、有效地掌握知识,也可发展学生的灵敏性,积极思维的心向,自制力、组织能力以及良好的情绪品质,它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为此,结合学校办学特色,根据教材内容、教学进度,以及一、二年级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我们开发创编出了低段快乐游戏型校本教材。在活动内容选择上,体现了趣味性、启发性、思想性、活动性,“套圈游戏、做时间的主人、思维体操、奇妙的图形变换、巧算24点、有趣图形的拼组、每天锻炼1小时”等教材内容让学生灵动的智慧轻舞飞扬,改变了数学严肃、枯燥的面孔,使数学课程成为小学生人人喜爱的“

11、数学乐园”, 二、中段实践操作型-让数学旋律在指尖跳跃。在多元化的数学校本课程中,我们倡导的动手实践主要是指课内外的一些操作实践活动。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对于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就忘了;看过了,就明白了;做过了,就理解了。他们最深刻的体验莫过于自己双手实践过的东西。根据三、四年级学生所学知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们开发创编出了实践操作型校本教材。在活动内容选择上,体现了启发性、思想性、活

12、动性、实用性,“有趣的七巧板、文学中的数学、做一个家庭年历、美化我们的小天地、巧分正方形、个性书签、游戏公平、遨游三角形、巧拼正方形”等生动有趣的教材内容让每个学生在“操作”中互动,在参与中发展个性,在活动中放飞思维,使数学的旋律在学生指尖上跳跃。三、高段社会调查型-打开数学的另一扇窗户21世纪是信息时代,学会调查收集、分析处理信息愈来愈显得重要。为了让学生大量地获取信息,也为了让教与学跳出教本,走到现实生活中, 将课外学习与课堂学习相结合,使数学课堂大起来,结合现行教材内容、教学进度,以及五、六年级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开发创编出了社会调查型校本教材。在活动内容选择上,体现了思想性、活动性

13、、实用性、自主性、开放性,“家庭用电调查、节约一滴水、阿凡提引出的思考、数字与信息、一家之主、了解我们的生存空间、普及率、大树有多高”等教材内容,打开了数学的另一扇窗户,让学生走出课本、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在生活的周围寻找数学的影子,在现实生活中理解数学、掌握数学、应用数学、发展数学。校本教材的开发是一件有意义、但难度较大的工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将通过实践不断修改和完善校本教材,以活动课为阵地,润泽数学课堂,用有趣的内容吸引学生,寓教于乐,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欲望;用实践的形式锻炼学生,寓教于动,培养学生数学应用的才能;用数学的思想熏陶学生,寓教于思,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水平,让它如“流动的春水”,不断地贴近学校、贴近师生、贴近时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