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文言文二则教案.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219073 上传时间:2021-02-08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1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22文言文二则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22文言文二则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22文言文二则教案.doc(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目标引领 问题导向 板块推进 分享生成 百年西小 和润课堂 单元教学要点1.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2.学习从多个方面写出人物的特点。课题22.文言文二则体裁(课型)古文课时第一课时 总计2目标引领1.正确朗读铁杵成针,认读“卒”,会写“逢 卒”2个字。2.结合注释理解文章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3.学习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核心问题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注释,理解文意,体会人物的精神品格。板块推进板块内容素养训练板块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吟一首望天门山导入,了解诗人李白。你还会背他的什么诗?(望庐山瀑布将进酒)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与李白有关的文言文。(板

2、书课题)2.齐读课题,了解题目的意思。先看看“杵”的部首,猜猜这个字可能是什么意思。(木字旁,可能是木棒。)对,一头粗一头细的木棒。那么“铁杵”是什么呢?结合注释:用来舂米或捣衣的铁棒。出示图片,大家看看图,这就是铁杵,老妇人要把它磨成一根针。3.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了解这个小故事吧!鼓励学生质疑,训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爱动脑筋的习惯。板块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请大家自己试着把课文读一读。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同桌交流。2.指名读生字新词。着重指导:铁杵(ch)还(hun)卒(z)业 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着重分析指导“逢、卒”,并在黑

3、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逢”是半包围结构,注意先写“夆”,再写“辶”。“卒”是上下结构,部首是“亠”,注意“丨”不能插到两个“人”中间。)4.自由读文,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注意句子的停顿,读通语句。课件出示: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老师范读,抽生读文,小组赛读,师生点评。扫清字词障碍,为学习课文做好准备。板块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1.出示图片,边读课文边看注释,可以在文中圈点标注,把课文读懂,知道课文讲了在什么地方,谁,发生了什么事。(板书: 磨铁杵欲作针)2.四人一个小组合作学习,先借

4、助注释读懂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找出自己读不懂的地方,在组内交流,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由小组长记下来,等会儿在全班交流。3.组织交流。先由小组长交流本组不懂的问题,再抽几位学生说说整篇文章的大意。古时的一个字,现在往往对应一个词,古文语言更简洁、凝练。4.句式理解。读一读,比较一下:A.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B.世传李太白山中读书。5.绘声绘色讲故事。6.我们是采用什么方法学习这篇文言文的?7.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铁杵成针”这个成语的意思?教师抓住机会点拨指导,再提出关键性的问题,随着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不断增加,文章要说明的道理自然显现,可谓水到渠成。知识结构结构化板书设计:铁杵成针磨铁杵欲作针反反复复读课文联系注释讲文意讨论交流明道理功到自然成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