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递延所得税之盈余管理行为检测分析.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223753 上传时间:2021-02-0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3.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递延所得税之盈余管理行为检测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基于递延所得税之盈余管理行为检测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基于递延所得税之盈余管理行为检测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基于递延所得税之盈余管理行为检测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基于递延所得税之盈余管理行为检测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于递延所得税之盈余管理行为检测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递延所得税之盈余管理行为检测分析.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基于递延所得税之盈余管理行为检测分析本文是财务管理论文,因为最终的财务报告能否达到预定目标关乎最高利益相关者的实际利益。而上市公司使用策略性的调节利润一定会利用对盈余管理的操纵,而且在企业会计准则基础上上市公司领导层会比在税法基础上拥有更多的可操纵的空间,通常上市公司领导层会使会计利润增加,以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而应纳税所得额不会相应增加,这就会产生由会计-税收差异所带来的暂时性差异,因此递延所得税费用就可以成为检测上市公司是否存在盈余管理操纵行为的工具之一。同时,递延所得税费用对于避免经营利润下降的盈余管理解释程度增加,是为应计利润指标之外提供了增量解释作用,而且递延所得税费用的解释能力随着

2、研究数据年限的增加而在逐渐增强。但在检测避免连续亏损的上市公司而采取的盈余管理操纵行为能力方面递延所得税费用指标还不够显著,这个研究结果和国际上的研究结果不通,这一方面可能是国外的资本市场已经发展很长时间且相对于中国的资本市场来说相对稳定,而且我国仍处于发展阶段未达到发达阶段造成的.1绪论以会计准则为基础,由于实际账面价值和企业计税基础的不同,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就会产生暂时性地差异,这就相应的产生了对应的递延所得税科目,也就生成了递延所得税费用。如果说上市公司可以使用可操纵性应计利润来进行对盈余管理的操控,那么上市公司也可以使用递延所得税费用来对盈余管理进行操控,相应的我们也就可以通过

3、递延所得税费用科目来检测出是否真正存在对盈余管理的操控行为。因此,本文将利用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数据,研究递延所得税费用与盈余管理操纵行为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对递延所得税费用能否用于检测出上市公司存在对盈余管理的操控行为进行检验。虽然目前国内外关于递延所得税的研究较多,现行所得税会计准则在递延所得税资产费用这一方面,依旧给管理层带来了较大的盈余管理空间。相关学者主要从递延所得税费用确认与盈余管理的相关性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但是针对上市公司如何利用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进行盈余管理以及该从哪些方面对此进行防范的研究较少。本文以实证研究方法为主导,通过对相关上市公司的递延所得税费用的情况以及

4、其利用递延所得税费用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手段及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全面了的分析,并提出相关防范措施及建议。因此主要有以下两点科学意义:第一,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学者在对于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相关方面的研究,第二,为以后的具体防范体系研究做好铺垫。.2理论基础2.1盈余管理的理论基础在当前使用的会计准则中,以体现的资产负债观为基础,对所得税会计的核算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资产负债表是会计报表中的第一表,所得税费用是通过资产负债表项目计算得到的,打破了收入和费用的配比原则。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核算的所得税费用包括了当期所得税费用和递延所得税费用两个部分。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由于在计算时所遵循的准则不同,产

5、生了永久性差异与暂时性差异,其中暂时性差异包括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以及特殊项目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递延所得税负债,暂时性差异的存在不影响当期应交所得税的金额。根据准则的规定,资产和负债的金额与财务报表中报告的金额之间的暂时性差异,在未来期间转回时间和金额的确定上,会对企业未来支付的所得税产生影响。2.2递延所得税费用的形成理论基础由此可以看出,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不同于早期的所得税费用,缴纳给税务局的应交所得税不受企业的所得税费用的影响,会计报表中的所得税费用由当期应交所得税与递延所得税费用共同组成。递延所得税费用体现为会税

6、差异中暂时性差异的净值,具体表现的是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变动情况,若递延所得税费用的结果为正值,表现为一项费用,会减少当期净利润,若递延所得税费用的结果为负值,表现为一项收益,会增加当期净利润。递延所得税负债产生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可以理解为企业暂时向税务机关少缴纳的一笔所得税费用形成一项负债递延到未来期间,导致未来期间应交所得税增多;递延所得税资产恰恰相反,产生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同样可以理解为当期暂时向税务机关多缴纳一笔所得税费用形成的一项资产递延到未来期间,能够导致未来期间应交所得税减少。由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税务影响带有资产和负债的性质,因此在当期确认其差异带来的税务影响

7、,产生了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费用。.3研究设计.263.1研究假设.263.2数据处理.284实证研究.344.1描述性分析.344.2相关性分析.374.3回归结果分析.384.4敏感性分析.415研究结论与展望.43.4实证研究4.1描述性分析由表4.1和表4.2可发现递延所得税费用(DTE)的平均数均为负数(-0.00994、-0.00174),其表示为递延所得税收益,约占上年总资产的0.099%、0.174%,隐含平均观察样本公司所报告的应纳税所得大于会计所得,最大值为0.19919、0.06039,最小值分别为-0.31191、-0.02159。此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可能存在着平滑盈余和洗大

8、澡的行为:即上市公司为了避免经营利润下降,使一定时期内上市公司的利润保持平衡,通过多计费用递延确认收入的应计会计处理,造成利润稳步增长的假象,形成递延所得税收益,即递延所得税费用为负数:或亏损的上市公司为了避免证监会关于对连续三年亏损的上市公司的处罚,当公司业绩在可见的时期内没有转好的希望时,很有可能继续亏损,为了使公司能够尽快的改变账面亏损的局面,公司领导高层便会在亏损年度做出相应的应计会计处理,比如说尽可能的多计费用、递延确认收入,此种情况下就会更加可能的形成递延所得税收益,即递延所得税费用很有可能表现为负数。表4.1中可操控性应计利润AC的平均数(-0.02012)为负数,最大值为0.2

9、9972,最小值为-0.27037。而表4.2中,可操控性应计利润AC的平均数为-0.04341,最大值为0.18426,最小值为-0.29415。.5研究结论与展望本篇文章借鉴PhillipsandPeneus(2005)的研究,研究了递延所得税费用在上市公司避免经营利润下降和避免经营业绩亏损的盈余管理方面的增量解释作用。通过理论与实证研究表明,递延所得税费用在检测上市公司避免经营利润下降的盈余管理操纵行为上,通过对其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对于递延所得税费用金额的变动指标确实能够用于检测出上市公司存在实现扭亏为盈和平滑利润行为。另一方面也可能是避免连续亏损的上市公司可能更倾向于进行真实盈余管理,因为利用递延所得税费用而进行避免连续亏损的盈余管理的十分有限,可能难以达成其目的造成的。但这也仅仅是推断,更严谨的结论还需要实证分析得出。综合实证研究的结果以及对结果分析可以得出相应的结论:递延所得税费用在检测为避免经营利润下降的而采取盈余管理操纵的行为上具有很强的解释能力,且与应计模型在检验为了避免利润下降而采取盈余管理操纵行为时一样显著,同时若存在递延所得税费用调整的上市公司,其大概率存在避免下降而进行盈余管理操纵行为,这与假设1一致。但递延所得税费用在检测避免经营业绩亏损的盈余管理操纵行为上不具有解释能力,这与国际上的研究结论是不一致的,且也与假设2不一致。参考文献(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