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小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225399 上传时间:2021-02-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机小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电机小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电机小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电机小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电机小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机小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机小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电机小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一、学校信息化工作现状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学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已经成为衡量一所学校是否有前瞻性,是否有持续发展的后劲的重要标志。即将执行的新课程改革,使学校信息化的地位显得更加重要和突出。学生信息能力的提高和网络学习,教师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学习,学校现代化管理制度的应用,都需要一个高速稳定安全的网络环境和内容丰富、方便查询的网络资源环境。我校通过多年努力,信息化的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我校主干网络为100兆,教师人手一台电脑,两个计算机教室可以同时满足100名学生同时上网,有录播教室2个,学校网络改造以后,采用了有线+无线光纤接入,整个校园网络信号全覆盖,所有功能室和教

2、室安装了交互式触摸一体机,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班班通,教师们轻松地获取优质教育资源,服务教育教学。我校目前为运城市首批“智慧校园”和“人人通”实验校。二、学校信息化工作应用情况我校前身为厂矿子弟学校,现属于永济市市直小学,有37个教学班,100名教师。3至6年级全部安排了计算机课,学校有2个计算机室,保证信息技术课正常教学。有2个录播室,保证教师正常录播,达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目前我校信息化的应用,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信息交流。通过网上海量的资源,让教师掌握世界最新动态、学习最新教学观念和方法,为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尤其是校园的QQ群,电子邮件的使用,让老师之间,老师

3、与社会的交流,变得更加快捷。二是信息化办公。利用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及时准确地反映学校各项工作的当前状态,能利用过去的数据统计分析,能从全局出发,辅助学校校长管理学校,大大提高学校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减轻劳动强度。我校安装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学生成绩和学籍管理系统,大大的提高了我校的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三是多媒体教学。教师利用网络技术,把网络资源引入课堂,使课堂教学更加形象、直观,这样不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大大增强了学习效果。三、数字校园规划及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以改革教育教学模式为关键,以网络和其他信息化设施建设为基础,以教育信息化资源的

4、开发应用和人才队伍的培养为重点,不断提高全体教师、学生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实现教育现代化服务。按照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以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带动教师队伍的整体提高,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真正实现资源共享,探索基于网络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新模式,整体推进我校信息化发展进程。二)、建设原则1、坚持统一规划、科学论证、分步实施原则。2、坚持师资队伍建设先行原则。教育信息化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要先培训一支既懂系统开发、系统维护、网络管理,又熟悉教育和掌握计算机专业技能的人才队伍和教研队伍,进而全面启动在职教师计算机操作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3、坚持网络化、规范化、标准化原则。信

5、息技术教育与建设涉及到教育教学及其管理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和各个环节,要保证其科学性、合理性,必须坚持教材的统一、配置标准的统一、管理规范的统一,逐步使我校的信息技术教育工作步入网络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4、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原则。教育信息化建设要坚持以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为主导,并逐步建立开放、竞争创新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积极参与。三)、建设目标1、组建高质量校园网。充分利用校园网、教科研网、图书馆网、学籍管理系统、校讯通等,把学校的计划、要求、各种管理资料通过网络传输,逐步实现无纸办公。同时学校要加强学校网络安全管理,有专人负责,充分发挥现有现代教育技术、设

6、施设备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更好地为教师、学生、家长提供服务平台。2、抓好学生信息素养。信息技术课程以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为主线,以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标。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收集、筛选、整理、处理、传输、表达等知识、技能和能力;具有利用信息技术发展思维,学会学习、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电脑校本课程的开发,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现代教育技术竞赛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信息素养。3、加强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学校要求:45岁以下的教师都能熟练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35岁以下的教师均能运用网络进行教学,实现学科普及率和教师应用率达到100%,会熟练制作多媒体课件和网页

7、的教师达50%,努力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水平。同时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现代教育技术论文、软件制作等竞赛。4、加强学校资源库的建设。资源是教育信息化重要部分,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点难点,必须把它放在突出位置,在资源建设上,通过购买、自制等多渠道不断充实学校教育资源库内容,重点要加快学科教育资源和多媒体课件素材库的建设,为教师网上备课和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教科研提供条件。5、加强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人人参与,重在实践,积极探索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活动。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施模式(一)、功能定位、目标明确1、以组建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为起点,领导组负责学校信息化工作,做到分工明确,

8、各司其职。2、以建设校园网站为重点,搭建网络平台,整合学校资源,充实网站内容,争取每个教师、每个班级都有内容,做到人人参与,为学校信息化建设人人努力。3、按要求初步培训教师的基本信息素养,按课程要求开齐开足信息技术课,努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二)、加强领导、不断完善1、领导小组成员能率先做到内行。不断充实完善校园网站,争取在本阶段达到无纸办公。2、积极参加各级种类信息化工作的评比、竞赛,并争取取得优异成绩。3、培训上加大力度:一是领导小组培训,二是骨干教师培训,三是全员培训。4、信息技术课要达到优质课的要求,切实抓好课堂教学、使学生的信息素养有明显提高,积极推荐学生作品参加各级比赛。5、着手

9、校资源库的建设,为教育教学提供可靠的资源。保证信息化硬件的使用率和完好率,使之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6、积极参与学科整合活动,强化能力建设。7、筹建高质量校园网和信息化特色学校,以利学校信息化工作全面提升。(三)、及时总结、取得成效1、硬件上争取上级支持,筹建网管中心、演播中心,添置合适的服务器和信息贮存设备,更好地为校园网和资源库建设服务。2、软件上不断完善资源中心建设,加强各类软件资源有序整合管理,为师生搭建完善的网络平台。3、培训信息技术骨干,青年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行云流水,校领导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各类教育教学的管理工作。更多的教师能开展整合教学,部分教师能上出优质整合课,开展相关

10、整合课题研究。4、学生能运用信息技术为工具,更好地学习各类学科。全校信息化工作,基本实现数字化校园,使现代教育技术真正为师生教育教学服务,使数字化校园成为师生学习的网络栖息地。五)、建设任务1、培训出我校的信息技术化的专业人才,培训出一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素养提高的骨干教师队伍。按国家规定开足信息技术课程外,学校开设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加强信息技术教研活动,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2、创建高质量校园网和信息化特色学校。以校园网站为平台,创建网管中心和课件室,建立我校资源中心,搞好网管工作。实现校园一卡通,完善校园安全监控系统,加强创客教室建设,加快数字化校园建设。建设教育信息化队伍,逐步实现网络

11、化办公。3、坚持骨干培养和普遍提高相结合,坚持学用结合,注重实效,多渠道、多形式结合的培训方式,提高我校教师队伍整体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水平。使中青年教师能够达到胜任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要求。六)、建设措施1、加强组织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建立以校长亲自挂帅,分管校长为主要负责人的学校信息化领导小组。组 长:任康乐(校长)副组长:惠黎明(副校长)组 员:曹玮彬(电教专干)、赵满江(教务主任)、吕海燕(教研主任)、王跃军(后勤主任)设立学校信息技术办公室,同时下设摄录组、维护组、研发组、整合组等。2、制订学校信息化工作三年发展规划组织实施学校信息化工作,聘请有关专家进行教育信息化工作指导,对学校教育

12、信息化工作提供服务和监督。学校信息技术办公室具体负责制订学校信息化工作计划和学校信息化工作实施安排。3、规范管理机制制订电机小学信息化工作三年发展规划,明确学校信息化工作指导思想、工作目标、阶段目标和工作重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学校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七)、保障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发展学校成立信息化建设领导机构,校级领导分管教育信息化工作,并设立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办公室,配置专职或兼职网管人员。2、制定详实规划,精心组织实施根据国家有关信息化建设标准,结合我校教育的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研究制定本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划,精心设计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实施,稳步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3、积极筹措经费,加大建设投入争取政府每年在教育经费预算中安排一定比例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专项经费,用以支持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采取财政拨款、银行贷款、市场运作、社会捐赠、单位自筹等多种渠道筹集建设资金。4、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建设效益加强我校教育信息化软、硬件建设,做到实用、高效。要采取多种方式,合理配置资源,避免资源浪费,努力实现资源的共享,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永济市电机小学校2020年5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