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湖区东留小学信息化建设规划(修改).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225405 上传时间:2021-02-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盐湖区东留小学信息化建设规划(修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盐湖区东留小学信息化建设规划(修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盐湖区东留小学信息化建设规划(修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盐湖区东留小学信息化建设规划(修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盐湖区东留小学信息化建设规划(修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盐湖区东留小学信息化建设规划(修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盐湖区东留小学信息化建设规划(修改).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盐湖区东留小学信息化建设规划鉴于我校的实际情况,切实提高全体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促进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广泛应用,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一、指导思想 根据国家及省、市以及区(县)提升工程2.0文件,积极深化课程改革,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会备课、上好课为目标,以提高教师培训能力为重点,贴近教师,不断增强校本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 研修目标 1、提高教师演示课件的制作与应用水平2、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笔记本电脑基本操作、课件制作培训等)3、提高教师自评与互评活动的组织能力4、提高教师档案袋评价的能力5、提高教师基于数据的个别化辅导的能力6

2、、提高教师构建、评价与改进数据评价模型的能力。7、提高教师创建数据分析微模型的能力三、研修重点 根据学校的发展实际,我校选择的研修环境为智慧环境,围绕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目标,每名教师需要选择研修三个能力点:A01.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 ;A02.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 ;A03.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 ;A04.数字教育资源管理 ;A0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A06.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 ;A07.技术支持的总结提升;A11.评价量规设计与应用 ;A12.评价数据的伴随性采集 ;A13.数据可视化呈现与解读 ;B02.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 ;B08.技术支持的测验与练习 ;B09.自评与互评活动的组织

3、 ;B10.档案袋评价 ;C05.基于数据的个别化指导 ;C06.评价现有数据评价模型;C07.创建数据分析微模型。四、研修领导组校长:杜慧琪(负责校本研修的组织、管理、策划、指导、考核)信息管理:许白宁(负责师训工作的信息收集传达和报送)副组长:赵海霞(数学组坊主,负责数学教研组的研修活动)副组长:王妮(语文组坊主,负责语文教研组的研修活动)技术支持:刘唯龙(负责线上研修的技术指导和网络管理工作)五、研修要求(一)理论学习1、自主学习。教师要积极参加新课程改革理论培训和学科理论培训学习,提高理论修养,并能按规定的内容与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及培训小结。2、集中学习。教师要积极参加学校的校本培

4、训,集中学习,积极参加每月一次的业务学习,并记好学习笔记,积极开展交流发言。(二)校本教研1、教师在教研组长的安排与协调下,按各教研活动安排表及相关要求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每次积极参加,且符合要求。2、承担各级各类公开课、示范课、研究课的教师酌情加分。3、向同行学习,取长补短。教师要自觉参加各类听课,每学期总计不能少于15节。(三)教学反思1、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交20篇学习课程标准的读后感或反思;2、指导青年教师或同伴互相研讨及向指导教师学习。(四)教育科研1、教师有自己的自学专题或科研项目。2、教师撰写的科研论文、教学业务能力竞赛、辅导学生获奖等酌情加分。3、承担课题获得成果奖酌情加分。4、教师

5、个人获得的各项奖励。(五)个体目标1、2020年参训教师个人的学习发展计划(10分);2、业务学习笔记(不少于2500字(10分);3、参训反思(不少于10篇)(15分);4、教师成长档案袋(10分);5、20篇学习教育文摘读后感或反思(15分);6、参加培训活动出勤(10分);7、一篇教育名著读后感(10分);8、反思性教育教学论文一篇(10分);9、参加校本教研情况(10分)。六、研修措施(一)加强信息化时代教育理论学习 本学年重点围绕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学习信息技术,学习和领会信息化教学理论以及有关文件,使教师掌握信息技术的使用方法,并应用信息时代的教学理念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当

6、中,切实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根据我校信息化教学发展规划,结合实际,制定本年度教师学习书目,每名参与研修的教师需要结合自己研修的能力点研读一本书,并写出读书笔记。(二)加强信息技术学习学校研制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列表,教师结合自己研修的能力点,学习相关技术,并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三)主要工作任务1通过再次制定备课、上课以及听评课制度,促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常态化(1)健全校本研修制度,定时间、定内容、定要求,保证研修活动的有效开展。(2)校本研修要长计划、短安排,早准备、重落实,勤记录、详收集、抓过程。(3)建立教师个人成长记录袋,建立学校校本研修工作档案。通过制度修改,建设与信息时代相匹配的学校管

7、理制度,促进学校发展。2扎实开展提升工程2.0网络研修活动,做到边学边用充分利用培训机构提供的网络课程平台,做好教师选课、课程学习以及校本应用考核工作。组织教师开展网络阅读交流活动,学校为教师提供中国知网、超星图书馆帐号,鼓励教师充分利用这些平台开展学习;组织教师基于网络研修平台围绕典型课例开展议课活动,帮助教师诊断课堂、研究课堂、改进课堂,丰富教师课堂教学实践知识;围绕技术应用提出主题,展开探讨和交流。学校鼓励教师转变课堂教学组织方式,提供必要的硬件条件支持,为信息技术应用创造条件;在充分运用上述研修方式的同时,学校还要注重从实际出发,大胆创新,探索不同风格与特色的技术应用训练方式方法。(1

8、)专业精神。大力弘扬“敬业、爱生、奉献”的师德风尚,贯彻执行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开展政治思想和师德修养教育,教育政策和法规教育,组织教师学习先进教师的经验,树立适合于时代发展的科学教育观、教学观、人才观。(2)专业知识与技能。围绕教学基本环节、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针对教师实际,学习信息化教育教学理论,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拓宽和更新专业知识,以课堂教学问题解决为突破口,训练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研讨教育教学方法,交流改革经验,扎实提高教师课堂信息化教学能力和水平。(3)专题培训。通过开展线上学习,线下应用,形成边学边用、学为所用的研修氛围,做到真学习、真应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9、。3完成关于提升工程2.0的研修要求学校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各项培训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4围绕提升工程2.0,做好科研课题研究校本科研以校本行动研究为主线开展小课题行动研究。在全年的校本科研中,要以教育局新课程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为主题,紧紧抓住新课程课堂教学中问题这根主线,从教学的需要出发,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立项行动研究小课题。课题要紧紧围绕学生学习态度、兴趣、和方法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展。采取个人研究和小组合作研究的办法,充分发挥现场诊断,行为研究等研究方式,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方案实施研究过程总结评价效果,从而攻克新课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继续抓好去年研究立项的区

10、级小课题。深入探究教育教学中的重点问题,立项新的小课题。5研制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方案学校研究决定,制定年度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办法,学校依据考核方案,对参与学习的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能力考核。(四)营造良好的研修氛围为促进教师的进步,努力搭建交流学习的平台,要求学科教师互相听评课,采用基于课堂教学的实录分析、移动听评课等等方式,形成基于实证的教学研讨氛围。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学习,结合听课的收获和自己的感想,写出学习汇报材料,上好信息技术应用汇报课,带领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达到“一人学习,多人受益”的效益。对骨干教师提要求,压担子,同时又给他们创造更

11、多的机会展示才华,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信息时代的教学理念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带动更多的教师以他们为榜样。认真抓好青年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在教师中开展“技术创新课堂”大赛。对具有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以其“基于课堂实录的课例分析结果”为突破口,从课堂组织、课堂教学、教学研究等各方面把关。我校把信息技术应用与教育教学、业务学习紧密结合起来,从学校和教师的实际出发,通过培训解决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适时确定具体的研修内容,组织教师进行研修,确保全体教师全年达到50学时。实施校本研修活动中,继续深化开展四个一,要求每位教师每学年都要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上一节公开课、搞一个教学设

12、计、写一篇教学论文或一个课题研究。建立教研组和教师个人研修档案,注重过程落实和资料收集管理。健全研修制度,创设研修条件,采取激励性措施,把校本研修与晋职、评先、选优等工作结合起来。校本研究的资金保障。学校每学期要安排资金满足教师研修的需要。为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学校拟开展“一师一课大赛”。“一师一课大赛”是指就某一节具体的课,如何应用信息时代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重构教学各环节,改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立足于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技术合理融入到学生学习的各环节。活动安排如下:6月份进行“一师一课大赛”,大赛成绩计入教师最终研修成绩;7月份学校对校本研修活动进行表彰。七、考核办法学校

13、根据工作小组分工落实具体考核工作,建立教师校本培训业务档案,从严考勤,积极参与,保证学时,重视效果,培训业务档案平时由教师本人保管,期末由学校教导处检查考核、整理归档,按规定为每位参训教师核计相应学分。(一)考核细则考核记分方法采取百分值,结果采取等级制,即:优秀(分值90-100)、良好(分值8089)、合格(分值6079)。(二)时间安排1、每年九月份开学后,制订学校校本培训方案,并召开全体教师会通过方案。2教师制订个人发展计划,并上交。3、教师个人建立发展档案袋。4、根据考核方案并结合学校的教学计划与教研工作安排,每周有计划地组织教师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5、每月上交2篇读后感或反思,每学期上交一篇教育名著读后感。6、每月组织2次教研活动,并将参加情况纳入考核。7、次年的六月份,统计汇总学习情况,并进行教师个人考核汇总。备注:1.考核每学年进行一次。2、考核按实际得分记录,教师考核学分确定按上级分配的40%、40%、20%优秀、良好、合格的比例,按分数从高到低确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