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_国外区域经济案例(区域经济学).ppt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227295 上传时间:2021-02-09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2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2章_国外区域经济案例(区域经济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第12章_国外区域经济案例(区域经济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第12章_国外区域经济案例(区域经济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第12章_国外区域经济案例(区域经济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第12章_国外区域经济案例(区域经济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2章_国外区域经济案例(区域经济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2章_国外区域经济案例(区域经济学).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区域经济学,第二版 高洪深 编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第十二章 国外区域经济案例, 美国区域经济开发经验 日本区域经济开发范例,重点问题,第一节 美国区域经济开发经验 第二节 日本区域经济开发范例 第三节 法国区域经济开发方略 第四节 德国区域经济开发政策 第五节 意大利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第一节 美国区域经济开发经验,一、阿巴拉契亚煤炭工业区的复兴与可持续发展开发 二、奥兰治的区域经济开发,第一节 美国区域经济开发经验,在开发落后地区、改造传统产业及新兴工业区的开发方面,美国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 一、阿巴拉契亚煤炭工业区的复兴与可持续发展开发 1.条件 位于美国东部区

2、域面积47.3万平方千米,人口近2000万。 该区是美国最早、最大的煤炭产区。,第一节 美国区域经济开发经验,2.美国政府对其整治的措施: (1)建立专门机构,实施阿巴拉契亚区域开发法案 (2)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交通运输系统,打通区域内外的联系通道 (3)调整产业结构,综合发展区域经济 (4)吸引外资,增强煤炭出口能力 (5)治理生态环境,改善地区环境状况 措施主要有: 第一,规定煤炭开采后必须复田。 第二,严格处理煤矿废水。 第三,加强燃煤废气的消烟除尘工作。,3.成功经验 设立专门的开发机构; 以专门的开发法案及法律作保障; 政府给予资金支持,发挥地区优势; 注重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平衡

3、发展综合经济部门; 改善环境质量。,第一节 美国区域经济开发经验,二、奥兰治的区域经济开发 1.条件 位于美国西部大城市洛杉矶的南部,是该市的一个郊区县,面积2066平方千米,人口超过200万,缺乏矿产资源。,第一节 美国区域经济开发经验,2.成功经验: 利用地区区位优势,发展旅游业 。 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尖端工业。 注重城市规划,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3.教训 忽视生态系统自身发展的规律,从而酿成了生态失衡的悲剧。 区域开发过程中环境污染造成巨大损失的教训也很多。,第一节 美国区域经济开发经验,第二节 日本区域经济开发范例,一、日本临海型工业地带的形成 二、濑户内海的环境治理

4、三、东京的区域经济再开发 四、日本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第二节 日本区域经济开发范例,一、日本临海型工业地带的形成 1.条件:自然资源贫乏的岛国,工业用原材料需大量进口,采用“进口资源产品加工产品出口”产业结构的基本方针。 2.经济结构:以重化学工业为中心的工业结构。 3.太平洋沿岸拥有许多天然良港,吸引了大量的企业在此安家落户,促进日本经济的发展。 4.工业布局扩散趋势的特点: (1)向原有工业地带的周围和外线的内陆地区扩展。 (2)建立地方工业据点和向边远地区移动。 (3)充分利用地方资源优势和劳动力优势。,二、濑户内海的环境治理 1.条件:濒临太平洋,面积18000平方千米,是日本最大的内

5、海,周围被本州、四国和九州三个岛屿环抱,拥有许多优良的港口。,占日本渔业总产量的25% ,是日本著名的旅游胜地。 2. 出现“过密”现象 3.水质污染,造成严重后果: 大量营养性物质排入水体,造成水体严重的富营养化,赤潮现象频繁发生 沿岸排放的大量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 内海的严重污染,破坏了原有的海洋生态系统,使内海变成了“濒于死亡的海洋”。,第二节 日本区域经济开发范例,4.日本政府采取的措施: 对濑户内海的水质进行调查,摸清了污染源 。 投入巨资进行水文模拟试验,研究内海的环境容量。 加强沿岸污染源的污水治理和控制。 严格执法。 5.启示:在工业发展的同时,应注意环境保护工作。

6、,第二节 日本区域经济开发范例,三、东京的区域经济再开发 1.条件:由23个特别区、26个卫星城市、7个呼(镇)和8个村组成。面积2156平方千米,人口逾1000万,其中市区人口815万,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达11257人,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城市之一。 2.问题:住房困难、交通紧张、城市污水处理设施不足等 。,第二节 日本区域经济开发范例,3.措施: 严格限制在东京市区新建和扩建工厂。 大量迁出公害严重的企业。 加强城市的立体化建设,解决用地紧张问题。 4.效果:城市面貌得到了很大改善,但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交通赌赛问题仍十分严重。 5.启示:盲目发展大城市所带来的一系列弊端,这对我国城市化过程

7、中如何进行城市规划和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第二节 日本区域经济开发范例,四、日本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政府对该项工作十分重视,先后制定了不同时期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一系列计划: 1.“特定地区开发计划” 目标是:开发资源,振兴产业,保全国土,防止灾害等。,第二节 日本区域经济开发范例,2.“全国综合开发计划” 目标是:均衡地区间的发展。 其开发程序和步骤如下: (1)集中公共投资,用于产业基础设施建设; (2)引进原材料,重点发展重化学工业; (3)发展相关产业; (4)实现地区城市化及生活方式的变化; (5)周围乡村的农业、渔业实现现代化; (6)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7)完善生活基础设施

8、,提高居民的福利; (8)使企业和人口得到疏散; (9)解决“过密”、“过疏”问题 (10)实现地区间平衡发展的目标。,第二节 日本区域经济开发范例,3.“新全国综合开发计划”:广域生活圈、大型项目、引进民间资本 广域生活圈,就是大城市以30千米50千米为半径,农村地区以20千米为半径的区域,构成生活圈范围。 大型项目开发作为“新全综”计划的开发方式。 4.“第三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 以有限的国土资源为前提,继续发挥地方特色,形成与自然协调、有安定感、健康、具有文化气息的人类居住环境。,第二节 日本区域经济开发范例,5.“第四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 主要内容包括: (1)在继承“三全综”的理念和

9、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能够适应产业结构转换和国际化新情况的理念和开发方式。 (2)仍把“以东京圈为首,以关东圈、名古屋圈及地方中枢、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广域圈作为基础”,第二节 日本区域经济开发范例,第三节 法国区域经济发展方略,一、提出 “增长极”发展战略 二、政府的“指导方案” 和“远景规划” 三、巴黎发展战略,第三节 法国区域经济发展方略,一、提出 “增长极”发展战略 通过促进边缘地区城市的发展,改变以巴黎为核心的区域 分布格局,建立起依托多个增长极点的新的区域经济格局。 二、政府的“指导方案” 和“远景规划” 1.“整治方案”主要有: (1)整治全国主要交通干线和通信网络、保护和整治滨海地区

10、 的5个方案; (2)整治中央高原和山区的6个方案; (3)整治主要城市的11个方案。,2. “远景规划”主要有: (1)“布列塔尼公路网建设规划”; (2)“中央高原开发计划”; (3)“南方滨海地区旅游开发和生态保护计划”; (4)“科西嘉地区整治与开发计划”; (5) “结构改革计划”和“工业结构改革方案”等。,第三节 法国区域经济发展方略,三、巴黎发展战略 1.条件: 法国的首都及全国最大的城市,市区面积105平方千米,1990年人口215余万。包括周围郊区及远郊区的“巴黎区”面积12012平方千米,占全国的2.2%,1990年人口约1065万,占全国的18.7%,是法国的经济、文化、

11、金融和政治中心,也是商业中心和旅游中心。 2.大都市病的表现 (1)人口过度密集。 (2)市区与郊区发展不平衡。 ( 3)交通设施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交通拥挤现象普遍。,第三节 法国区域经济发展方略,3.政府采取的措施 限制创办新企业 ; 鼓励企业外迁; 兴建卫星城市; 加速发展地区中心城市; 大力发展地方中小城市和卫星城市; 制定地区发展计划,签署国家与地区间的“计划合同”; 实行权力下放 4.问题:财政负担过重,资金困难;地区间不平衡发展仍然存在;传统工业区的结构调整困难重重。,第三节 法国区域经济发展方略,第四节 德国区域经济开发政策,一、条件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三、德国区域经济开发政

12、策 四、巴伐利亚州区域开发的成功经验,第四节 德国区域经济开发政策,一、条件 德国地处欧洲中部,北部为平原,中部为山地,南部为巴伐利亚高原;城市人口集中、经济过度集中于大城市及交通干线的矛盾日益突出,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现象引起了政府的重视。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1.财政平衡政策 2.投资补贴 3.提供低息贷款 4.投资担保 5.税收减让和特殊折旧 6.改善地区的投资环境 7.扶持传统产业,加快传统产业区的改造 8.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三、德国区域经济开发政策 1.成功之处: 人均国民收入增加; 就业机会增多,失业率下降; 落后地区经济得到发展,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平衡。 2.成功经验: 在

13、投资、财政、税收等方面给落后地区优惠政策 改善地区投资环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 鼓励中小企业发展; 重视传统工业区的改造和新工业区建设。,第四节 德国区域经济开发政策,3.仍然存在的问题: 联邦规划委员会在实施计划时与地方不时发生矛盾; 联邦议会与联邦规划委员会在资助方面的矛盾也不时出现 缺乏有效的监督机构,投资产生的效益受到影响; 由于投资、财政、税收等多方面开支庞大,政府财政负担沉重。,第四节 德国区域经济开发政策,四、巴伐利亚州区域开发的成功经验 1.条件: 德国最大的一个州,地处欧陆南部的阿尔卑斯山下,多瑙河流经该州全境;号称“德国的加利福尼亚”,从事农林业的人口

14、占总人口的30.6%。 2.成功经验: 第一,重视能源建设,为工业化和新兴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第二,便捷的交通网络,为新兴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良的外部条件。 第三,结合地区优势,重点发展新兴产业。 第四,重视教育及科学技术研究。 3.存在问题:区域内部经济发展不平衡、传统工业发展迟缓,第四节 德国区域经济开发政策,第五节 意大利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一、新兴工业化地区具有以下特点: 二、社会经济条件 三、案例:普拉托工业小区,第五节 意大利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一、新兴工业化地区具有以下特点: 企业规模小; 以轻工业和传统工业为主; 生产过程分散; 资本集中程度低,市场竞争自由活跃; 多数新兴工业化区分

15、布于乡镇地区。,二、社会经济条件 (1)东北部和中部地区的廉价劳动力是其经济发展的基础。 (2)20世纪70年代后的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 (3)适应市场竞争需求,新兴工业化地区兴起。 (4)政府对新兴工业化地区给予了一定的支持。 (5)银行信贷为新兴工业化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保障。,第五节 意大利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三、案例:普拉托工业小区 1.条件: 早在16世纪就出现了毛纺生产,成为当地的传统产业。20世纪50年代,普拉托已拥有毛纺业中小企业787个,但企业多为手工作坊,彼此联系极少。 2.成功经验: 普拉托开始重视专业化分工和团结协作,并逐渐成为全国著名的毛纺业专业小区。 3.不足之处: 第一,这种模式不能在工业体系中占主导地位,不能取代其他工业特别是传统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地位; 第二,工业小区内的经济结构单一,易受市场冲击; 第三,分布广泛,浪费土地。,第五节 意大利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关键术语 区域经济开发 思考题 1.美国的阿巴拉契亚煤炭工业区的复兴和可持续发展开发对我国有哪些启发意义? 2.日本东京的区域经济再开发对北京市的发展有哪些参考价值? 主要参考文献 张敦富.区域经济开发研究.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