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233756 上传时间:2021-02-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0.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1.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1.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1.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1.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课题1.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时间9月2日班级七教师 科目数学课时第一课时课型新授型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是学生进入初中后的第一节数学课,他们充满了对数学课以及数学教师的好奇和期待。教师要因势利导地吸引他们参与到课堂中来,感悟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师为学生创设丰富的现实生活情境,鼓励学生从身边去发现立体图形,在观察、操作、思考、交流中感受几何体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积极主动表达自己观点的水平。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一些基本的几何体,并能描述这些几何体的特征。难点:是描述几何体的特征,对几何体实行分类。三、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过

2、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 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并能够辨别出基本的几何体。2. 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学会观察物体间的特征,体会几何体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根据几何体的特征,对其实行简单分类。3.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水平。四、学情分析: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学生在生活中有所感受,在小学阶段也学过棱柱、圆柱、圆锥、球等,对简单几何体的基本特征、联系和区别有所了解,对几何体分类等知识已具有一定的认知水平,但因为学生刚进入初中阶段学习,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方面的困难,教师对此应有充分的应对措施。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

3、计(教法及学法的设计):自主学习法六、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多媒体、几何模型(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等)七、教学过程:第一环节 情境引入内容:教师展示几何模型(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几何体的名称,并主动寻求这些几何体的现实背景。第二环节 生活观察室:考察你的观察水平活动1:教师依次展示三张图片(如下图)要求学生从图片中寻找出所熟悉的几何体。 东方明珠电视塔 外滩金融街 金字塔(均选自全景网)活动2:学生分组活动,解决课本P2的问题串:在小明的书房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你在小学学过的几何体类似? 书房中哪些物品的形状与圆柱、圆锥类似?(3)请在房中找

4、出与笔筒形状类似的物品?第三环节 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内容:1:画一画 请学生用笔画出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2:理解棱柱(1)与笔筒形状类似的几何体称为棱柱。以六棱柱为例理解棱柱的顶点、侧棱、侧面、底面。(2)棱柱的侧棱、底面、侧面有何特点? 棱柱的所有侧棱长都相等棱柱的上、下底面的形状相同,侧面的形状都是平行四边形。(3)长方体、正方体是棱柱吗?(4)棱柱的分类。人们通常根据底面图形的边数将棱柱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六棱柱它们底面图形的形状分别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需要说明的是:棱柱又分为直棱柱、斜棱柱。本书讨论的都是直棱柱。 直棱柱 斜棱柱(5)说一

5、说棱柱与圆柱的相同点与不同点。(6)根据这些几何体的特征对它们实行分类。第四环节 引导归纳内容:教师针对学生的发言实行点评,并实行命名、分类规范。师生共同完成下表:常见的几何体:柱、锥、(台)、球分类名称图形主要特征柱棱柱(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侧面、底面都是平面,有多个侧面,两个底面,并且底面互相平行。圆柱侧面是曲面、底面是平面,只有一个侧面、两个底面,并且底面互相平行。锥棱锥(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等)侧面、底面都是平面,有多个侧面,只有一个底面。圆锥侧面是曲面、底面是平面,只有一个侧面和一个底面。 球球只有一个面,并且是这个面曲面。(有*的内容能够根据学生情况,灵活处理。)第五环节

6、再认常见几何体下面物体能够近似地看成由一些常见几何体组合而成,你能找出其中常见的几何体吗?你还能举出其他组合几何体的例子吗?第六环节 小结及作业1.小结2.作业八、教学评价设计:1、知识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较好2、能力评价:提高了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九、教后反思:1. 课堂情境的创设,不仅存在于课堂的开始,而是充满课堂的整个时空,努力使之与生活、社会沟通,可以延伸课堂的视野。2.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既要充分发挥节目主持人的作用,激发学生创造火花,用自己的激情和精心创设的情景为学生合作探究蓄势;又要以清晰的头脑,理清讨论的主线,呵护学生富于个性的创新,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体验学习的乐趣。3.教师要放下身段,与学生平等的交流和对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