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落花生2.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235261 上传时间:2021-02-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5 落花生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15 落花生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15 落花生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15 落花生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15 落花生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5 落花生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5 落花生2.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一、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15 落花生一、教材分析: 落花生是著名作家许地山的一篇叙事散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即使文章篇幅很短,也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和深奥的语言,但是给人以清晰、深刻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道理。 1.本文在叙事材料的安排上很有特点重点突出,详略分明。全文一共有15个自然段,以“落花生”为线索,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从“

2、种花生”到“收花生”经历了几个月的时间,而课文却只用了“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收获”这几个词语一带而过;而过收获节,仅仅是一个晚生的事情,但在课文中却占了很大的篇幅(315自然段)。就在“过收获节”(包括“吃花生”和“议花生”)这个部分中,一家人一边吃花生,一边议论花生,可作者一字未提花生做成的是品味道怎样,他们又是怎样吃的,也仅仅是在课文的最后提了一句“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却用了大量的篇幅来写“议花生”这个部分。这正是作者在布局谋篇上的巧妙之处:作者从文章中心、主旨表达的需要出发,对裁料实行剪裁,略写“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这三部分内容,而详细记述了“议花生”的过程,这样的安排,

3、详略得当,主次分明,重点突出,使读者对于花生的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对于父亲所说的“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产生了更加深刻地理解和体会。 2.本文采用的是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即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做人的道理。作者借花生这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平凡事物,从花生的生长特点中领悟到做人的深奥道理。由浅入深,以小见大,在平凡的事物中解读出深刻的道理。这既是本文的写作特点,又符合本学段所提出的新的学习要求“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对于学生如何做人有所启示,又为学生学习这种写作方法提供范例。 3.课文中父亲的一段话使用了对比的方法。父亲的话将花生与桃子、石榴

4、、苹果的对比,来突出花生本身的特点,然后再用花生说明做人的道理。采用对比的手法能够更加突出事物的特别之处,使得事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便于读者去理解。二、教材位置: 落花生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组的第三篇课文,属于“生活中的启示”这个专题。本组的训练重点是: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启示;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这些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学生在中年级就学习了抓住关键的词句,理解文章内容的方法,如“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并在本册的第四组中的前两篇课文中(钓鱼的启示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学习了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所以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应该继续训

5、练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抓住语言文字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为六年级继续学习“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做准备。引导学生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借物喻人)使用到自己的习作练习中去,也是本课的训练重点。三、学情分析: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提出的学习目标,经过三、四年级系统的阅读训练,学生现阶段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如有感情朗读、初步学会默读;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对课文中不理解地方提出疑问等等。根据教材特点,本课在教学中除继续使用以上学习方法外,还应特别注意培

6、养学生通过朗读体现自己理解水准的水平,以及联系上下文、生活经验去体会深刻句子的方法,并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四、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会读“播种、吩咐、便宜、石榴、茅亭、榨油”等词语,理解“居然”的意思。 2.能有感情朗读课文,重点朗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和全家人议论花生的相关段落。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4.体会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实行对比的用意,初步体会“对比”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 5.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

7、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6.在初步把握内容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五、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体会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进行对比的用意,初步体会“对比”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3.在初步把握内容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教学难点:1.体会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进行对比的用意,初步体会“对比”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2.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

8、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六、教学课时第二课时七、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学生收集的资料八、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1.回忆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2.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课文,弄清作者对落花生为什么有着特殊的感情,还要学习作者表达思想和写作的方法。二、重点研读 “议花生”的段落1.师生交流,哪些家庭成员参与讨论了花生的好处。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父亲 姐姐 哥哥 “我” 2.小组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3. 小组展示。4.迁移运用,学生了解“议花生”中的详略。5.聚焦父亲的话,说说读懂了什么?预设1:花生的品质: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词句来体会花生“不张扬”

9、“默默奉献”的可贵品质。预设2:赞美像花生一样的人: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像花生一样的人有怎样的特点。学生通过交流,明确:父亲是在借花生赞扬“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人。预设3:认识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学生交流,明确:父亲是在借花生的特点来赞美“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人。这是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6.指导朗读父亲的话。 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到父亲的良苦用心,对孩子们的殷切希望。7.聚焦“我”的话(1)学生自读第13自然段。(2)师生交流,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了解什么样的人是有用的人,什么样的人是只讲体面的人。重点讨论之1:什么是有用的人?学生畅所欲言,交流:“有用的人”就是踏实做事,默默无闻的人;“有用的人”

10、就是帮助别人,乐于助人的人;“有用的人”就是报效社会,对人民做出贡献的人。重点讨论之2: “只讲体面的人”是什么样的人?学生畅所欲言,交流:只说好听的,不干实事的人;只图外表好看,对别人没有用处的人;穿的好,吃的好,却不为别人着想的人。三、质疑问难,多元解读1.提出疑问,学生再次浏览3-15自然段,提出疑问。预设学生的质疑情况:问题1:为什么父亲来实在很难得?问题2:桃子、石榴就不好吗?2.师生讨论交流,解决疑问。教师启发谈话:学贵有疑。同学们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解决问题1:为什么父亲来实在很难得?自读课文第3自然段。出示父亲许南英的资料,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学生读资料,解决疑问。父亲在外奔

11、波,为国为民,工作繁忙,难得回家。 指导学生读出对父亲的敬意。解决问题2:桃子、石榴就不好吗?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第10自然段和生活实际,明确:桃子、石榴既讲体面又有用,也很好。3.发散学生思维,多元解读父亲的话。教师启发谈话:同学们,这篇课文作者写于上世纪20年代,90多年过去了,在当今时代,你是喜欢做苹果、石榴这样的人,还是喜欢做花生这样的人?学生交流: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自由畅谈,根据个人特点说说想法。有的学生喜欢做苹果、桃子那样的人,因为这样的人既讲体面又有用。教师此时应引导学生认识到,不管是做桃子、苹果这样的人,还是做花生那样的人,首先要做一个有用的人。4.讨论、理解最后一段话。(1)指

12、读最后一个自然段。(2) 学生思考、揣摩“印”字和“记”字的区别,并进行初步交流。(3)出示许地山的资料,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印”字的含义。自由读资料。结合资料,进一步理解、揣摩“印”字的深刻用意。学生通过讨论,明确:用“记”字不能够表现出父亲的话作者的影响;用“印”字可以看出作者牢牢记住父亲谈论花生好处的话,对作者的影响及其深远。(4)教师小结:是啊,作者在抗日战争中,不辞辛劳,到处奔波,默默无闻为国奉献,也是具有落花生品格的人,他用自己的行动印证了父亲的话。(5)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感受作者的情怀。5.回顾全文,深入理解详略得当的好处。同学们,现在你明白作者为什么要详细、具体写议花生这

13、一部分,简略写其他三部分内容了吗?学生交流:这样详略得当,能使重点内容突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四、总结全文1.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点什么?把你的想法和同学们交流。2.总结:课文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收获节上对花生好处的谈论,说明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课文在讲述的时候主次分明,把次要内容写得比较简略,把主要内容写得比较详细。正是由于围绕主要意思主次分明,所以文章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哲理。今后我们在读文章或写文章的时候要注意分清文章的主次。五、拓展延伸,升华中心,深化认识1.将课堂延伸到生活中,引导学生

14、联系生活,列举身边具有落花生品质的人,学生举例子。2.介绍“杨善洲、胡忠、谢晓君、郭明义、王万青”等人物。3.教师总结:是啊,这篇课文的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同学们看,这些是生活中我们常见的事物,你从身边的这些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可以用上借物喻人的写法,试着选择一件事物来写一写。六、板书设计:15 落花生 品格 写法种 花 生 默默无闻 借物喻人收 花 生 脚踏实地 吃 花 生无私奉献 味美 不图虚名 详略得当议 花 生 榨油 便宜 二、教学理念1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落花生这篇课文,要抓住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加深理解,让学生学得充分,学得深刻。学习时教师应抓住父亲所说的这几句话,作为学习该文的突破口,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教师要善于质疑,设置悬念,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才能培养学生求异性思维。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是借物喻人,赞扬的是落花生奉献精神。落花生没有努力去炫耀自己,而是默默地生长,虽外表不好看,但它有用,有益于人类,有着内在的美,有一种默默奉献的精神。文章否定的是那种“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3在学习该篇课文时,应该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