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924100 上传时间:2018-12-03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147.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doc(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宇宙空间1第一章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第一节四季的星空1星图上的方位判断星图上的方位:上北下南,左东右西。3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1)地球公转产生四季更替的周期为3652422天。(2)阳历日、月时间的依据阳历月份天数是依据四季更替的周期和地球绕日公转的速度安排的。由于四季更替周期为3652422天,故采用大小月,大月为31天,小月为30天;2月平年为28天,闰年为29天。(3)阳历闰年的安排阳历在每400年中设97个366日的年(闰年),其余的303年为365天(平年)。公元年能被4整除的是闰年,世纪年必须能被400整除才是闰年。4农历与月相的关系(1)月相的含义 月球的各种圆

2、缺形态叫月相。(2)月相变化的成因月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化。(3)月相名称及其出现时间的判断当日、月、地在同一直线上时,月球居中时为新月(朔),时间为农历初一,地球居中时为满月(望),时间为农历十五、十六。当日、月、地三者相互垂直时,月球向日、地另一侧运动时为上弦月,时间为农历初七、八;月球向日、地中间运动时为下弦月,时间为农历二十二、二十三。月相月相变化的周期29.53天。(4)农历月天数的安排农历月中。大月为30天,小月为29天,大小月相间分布,所以要安排闰月的方式与公历保持一致。第二节太阳系与星际航行1太阳和月球(1)太阳的基本概

3、况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它是一颗能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直径约为140万千米,表面温度约6000,中心温度高达l500万,日地距离约1.5亿千米。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围绕着太阳运动,绕着太阳旋转一周需要一年时间。(2)月球的基本概况月球是地球惟一的天然卫星。月地平均距离约为38.44万千米,月球直径约为3476千米,月球本身不发光。月面的阴暗部分是月球表面的平原、低地地区,月面的明亮部分属于月球表面的高原、山地地区。月面有众多的环形山。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大约为一个月,它同时也在不停地自转,周期恰好也是一个月,所以在地球上所看到的月球都是同一副面孔。2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1)常见的太阳活动的类型

4、:太阳黑子、日珥和耀斑。太阳黑子发生于光球层,日珥和耀斑发生于色球层。(2)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11年,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黑子最多的一年为太阳活动峰年;黑子数最少的一年为太阳活动谷年。(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影响地球上的短波通讯。过多的紫外线对人体皮肤造成损伤。影响地球的气候。影响地球的磁场,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3太阳系(1)太阳系的构成 八大行星、小行星、彗星等天体按一定的轨道围绕太阳公转构成了太阳系。太阳是中心天体,它以自己强大的引力将太阳系里的所有天体牢牢地吸引在它的周围,使它们不离不散、井然有序地绕自己旋转。(2)八大行星距日由近及远的顺序水星、金星、

5、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3)小行星带的位置 小行星位于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用肉眼看不到这些小行星,它们沿着椭圆形轨道绕太阳旋转,形成了一个环状小行星带。(4)八大行星公转的方向八大行星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公转轨道几乎在同一平面上,公转轨道跟圆都很接近。(5)流星现象 太阳系中的一一些固体小块闯人大气层时,与大气摩擦燃烧发光而划亮夜空的现象,称为流星现象。没有烧尽的流星体降落到地球表面,这些流星体叫陨星。主要由岩石构成的陨星叫陨石。它给我们带来丰富的太阳系天体形成演化的信息,是科学研究的极好素材。通过对陨石中各种元素的同位素含量测定,可以推算出陨石的年龄,从而推算太阳系开始形

6、成的时期。著名的陨石有中国吉林陨石等。流星雨 流星体原是围绕太阳运动的,在经过地球附近时,受地球引力的作用,改变轨道,从而进入地球大气圈。许多流星从星空中某一点(辐射点)向外辐射散开,就形成流星雨。4彗星(1)彗星是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较小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2)彗星由岩石的碎片、固体微粒和冰晶组成的“大冰球”。(3)哈雷彗星是最著名的彗星,公转周期为76年。5人类飞向太空的历程和人类对月球与行星的探测(1)人类飞向太空的历程6我国航天事业的成就1宇宙(1)银河系是由众多恒星及星际间物质组成的庞大的天体系统。(2)银河系从侧面看呈铁饼状,俯视呈旋涡状。银河系的直径约10万

7、光年。(3)太阳系位于银河系赤道平面附近,距银河系中心约3万光年(1光年约94605亿千米),太阳系作为一颗普通的恒星绕银河系的中心运动。银河系中像太阳这样的恒星有2000多亿颗。2宇宙的构成目前,人类所观测到的类似于银河系的天体系统就有10亿个左右。这些天体系统被称为星系,所有的星系构成了广阔无垠的宇宙。人类所观测到的宇宙部分叫总星系,它有约距地球150亿光年的时空范围。在这一范围内,由若干级别的天体系统构成,如下所示:3宇宙的起源与演化(1)哈勃发现星系运动的特点 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星系离我们越远,运动的速度越快。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地扩大。(2)宇宙大爆炸论大约150亿年前,我们

8、所处的这个宇宙全部以粒子的形式,极高的密度和温度,被挤压在一个“原始火球”中,宇宙就是在这个大火球的爆炸中诞生的。爆炸引起宇宙的膨胀一直延续至今,并仍在不断地延续下去。4地心说到日心说的发展史时间 人物 主要学说理论2世纪 希腊科学家托勒密 创立“地心说”。该学说认为,大地是宇宙的中心,太阳和其他天体都绕地球转动16世纪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 依据大量精确的观测资料,建立了“日心说”宇宙体系学说,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行星绕太阳转动18世纪 康德一拉普拉斯 “康德一拉普拉斯星云”说认为,太阳系是由一块星云收缩形成的,先形成的是太阳,然后剩余的星云物质进一步收缩演化,形成地球等行星5恒星的演

9、化(1)恒星 由炽热气体组成的、自己能发光、发热的球状或类似球状的天体叫恒星。恒星与地球的距离都很远,距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它的光到达地球需要8分多钟的时间)。(2)特殊的恒星超新星:亮度突增到原来的1000万倍以上的新星。它是恒星最激烈的爆发现象。爆发结果是恒星完全瓦解成为星云,或抛射掉大部分质量,遗留下来的部分物质收缩为白矮星、中子星或黑洞,从而进入恒星演化的终结阶段。在银河系里,已发现四颗超新星,其中,以1054年所发现的超新星最为著名,最近发现的蟹状星云就是超新星爆发的遗迹。(3)太阳未来的演变过程(4)恒星的演变过程6地球的演化和生命的诞生(1)地球的演化过程(2)生命的诞生过程原

10、始大气中甲烷、氨气、水、氢气、二氧化碳等在宇宙射线、紫外线、闪电等作用下合成氨基酸、核酸、单糖等有机物,这些物质汇集在原始海洋中,经过长期而复杂的化学变化,形成蛋白质、核苷酸等大分子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经过浓缩、凝聚等作用,形成一个由多分子组成的体系,外面有一层膜,在原始海洋中又经历了漫长、复杂的变化,最终形成了原始的生命。宇宙空间2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是一个椭球体地球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地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2)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方法哥伦布、麦哲伦等著名航海家的环球航行及人造卫星上拍摄的地球照片等。2地球仪和地图经线: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就

11、是经线。纬线: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线是纬线。赤道:赤道是最长的纬线,长约4万千米。本初子午线: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为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经纬网:经线和纬线交织成网,称为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2)在地球仪和地图上确定地理位置一个经纬度只能确定地球表面的一个点的位置,地球表面的一个点也只有一个经纬度。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为180。,以东的1800属于东经,通常用“E”表示(如34。E);以西的180。属于西经,通常用“w”表示(如340W)。赤道为0。纬线,由赤道到南北两极各分为90。赤道以北为北纬(用“N”表示),越往北北纬的纬度数值越

12、高;赤道以南为南纬(用“S”表示),越往南南纬的纬度数值越高。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通常以300和600纬线把纬度划分为低纬度、中纬度和高纬度。3平面示意图(1)比例尺地图上的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用公式表示为:(2)方向 地平面上的基本方向有八个。在地图上常用三种方向表达。用经纬网表达方向:在有经纬线的地图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用方向指示标表达方向:在地图上有指向标,指向标的箭头所指方向为北。在没有经纬线和方向标的地图上,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法则确定方向。(3)图例图例是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各种符号。1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地球内部可分

13、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2地壳运动地壳在不断地运动。按照地壳运动的性质和方向,可以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两种类型。水平运动使地表岩层在有些地方发生弯曲隆起,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有些地方则断裂张开,形成裂谷或海洋。垂直运动表现为地壳的抬升或下沉,从而引起地表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3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将地球表面划分为若干刚性的岩石圈板块,板块之间为俯冲、碰撞带,中洋脊,以及转换断层等活动带。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表面的运动主要是由板块之间的断层活动来完成的,而板块边界之间的宽阔的块体变形很小,可以认为板块是刚性的。板块运动认为刚性的岩石圈(包括大陆与大洋的地壳)的薄板在上地幔中黏性较小的软流圈

14、上移动。4火山地震分布及地震灾害预防活动(1)世界火山、地震的主要分布地区(2)地震灾害预防活动工程性防御措施:加强各类工程的抗震能力。非工程性防御措施:建立健全减灾工作体系,制定防震减灾规划,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培训、演习、科研以及推进地震灾害保险,救灾资金和物资储备等工作。5地形(1)主要的地形特征平原:地面广阔平坦,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起伏小。山地:山高坡陡,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地势起伏,相对高度大。高原: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地面平坦,起伏不大。盆地:四周高,中间低,中部地势较为平坦。丘陵: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下,地形起伏,坡度平缓,相对高度小。(2)简单的地形等高线图山顶

15、:等高线封闭,由外向内,海拔增高。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由山顶至鞍部,海拔降低。峭壁:相邻几条等高线重叠合并处。山脊: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凸出。山谷: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出。第三节土壤1土壤的结构(1)土壤的成分土壤是由水分、空气、矿物质和腐殖质等构成的。土壤中有大量的生物:动物、植物和微生物。(2)土壤的类型 土壤颗粒 质地 性状 对植物生长的不同影响砂土类土壤 砂粒多,黏粒少 颗粒较粗 疏松,不易黏结 通气、透水性能强,易干旱。有机质分解快,易流失黏土类土壤 黏粒少,粉砂多 颗粒较细 黏性,湿时黏,干时硬 保水保肥能力强,通气、透水性能差壤土类土壤 砂粒、黏粒、粉砂粒大致等量 质地较均匀 不太

16、疏松,也不太黏 通气、透水,能保水、保肥、宜于耕种(3)植物对土壤的作用有机质的积累过程。植物吸收养分,合成有机质,在母质中不断积累。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植物根系有选择地吸收营养元素,储存在生物体内,并随生物残体的分解释放到土壤表层。随着生物循环的进行,养分元素在土壤表层不断富集。2土壤污染及保护土壤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对它的依赖是必然的。土壤资源的最大威胁来自于土壤的污染和过度开发。 现状 危害 治理措施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面积广,流失量大。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特别严重 耕地退化、沙化,洪涝加剧,生态恶化 植树种草,综合治理土壤荒漠化 内蒙古、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地最为严重 耕地减

17、少,沙尘暴频发 植树种草,合理开发土壤污染 我国土壤污染仍在不断恶化 农产品品质下降,危害人体健康 预防为主,加强管理、监测和综合治理第四节地球上的水体1水体的分类地球上的水中9653是海水,只有253是淡水。淡水又可分为冰川水、地下淡水和其他水体。目前人类可以开发利用的淡水只占全部淡水资源的03。2水循环分布在地球各处的水通过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或地下径流等一系列环节和过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进行着持续不断的循环。通过水体的相互转化和水分交换,水资源得以不断更新。宇宙空间33水资源全球有60的地区水资源缺乏,供水困难。我国是世界“贫水国”之一,人均水资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

18、1/4。供水不足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2)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的措施节约用水,循环用水,充分利用。防治水体污染,保护水资源。修建水库,进行跨流域调水,改变水资源的时空分布。1天气与气候(1)天气的概念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称为天气。天气现象:晴、阴、雨、雪等。天气要素包括:气温、气压、风、湿度和降水等。(2)气候的概念气候是指某一地区在多年内的大气平均状况或统计状态。平均状态通常是用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的平均值或统计量来表现的。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太阳辐射、地面状况、大气环流和人类活动等。2人工降雨(1)冷云人工降雨用飞机或气球把冷冻剂_一干冰喷撒到

19、云中,使云内的温度迅速下降,这样过冷水滴极易冻结,从而可形成大量冰晶。冰晶增大增多,即可下落为雨。云内播撒碘化银,形成大量人工冰核,从而使云中形成很多冰晶。冰晶增大增多,即可下落为雨。(2)暖云人工降雨用飞机(或高炮、火箭)向云层播撒氯化钙、氯化钠等吸湿性强的微粒,将这些微粒作为凝结核,在云中吸收小水滴,小水滴相互碰撞合并成为雨滴,降落为雨。3空气质量报告(1)空气质量报告的概念空气质量报告是通过新闻媒体(报纸、电视台、网络等)向社会发布的环境信息,可以让人们及时了解空气质量状况,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促进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它主要包括“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状况”“首要污染物”等指标。(2)空

20、气污染指数空气污染指数(API)就是将常规监测的几种空气污染物浓度简化成数值形式,分组表示空气污染程度和空气质量状况。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4人类与气候(1)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人类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对气候产生影响,包括改变大气成分和水汽含量,向大气释放热量;改变地表的物理特性和生物学特性等。(2)城市“热岛”现象城市上空经常维持一个气温高于四周郊区的暖空气团,形成一种气温较高、湿度较低、云雾增多的特殊气候。物质科学13物质的密度(1)公式m/v(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2)单位:克厘米3或千克米3,1

21、克厘米3l000千克米3。(3)测定:主要仪器:天平、量筒(或量杯)。固体密度的测定:用天平称出物体的质量m,用量筒(或量杯)测出物体的体积V(形状规则的物体,可直接用刻度尺测量后计算出体积;不规则的物体通常用排水法),然后运用公式计算出物体的密度液体密度的测定:用天平称出空的烧杯的质量m1,用量筒量取适量待测液体的体积V,将液体倒人烧杯中,称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2,则待测液体的密度为(m2一ml)V。(4)密度的应用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可以根据密度来鉴别物质,并可用于计算物质的质量或体积。4.晶体的熔化和凝固(1)具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熔点)的固体叫做晶体。(2)特点:晶体吸热达到熔点时,

22、就开始熔化。在晶体在B点开始熔化,B点对应的温度T即为熔点,在B- C的过程中,吸热不升温,且固态物质逐渐减少,液态物质逐渐增多,到C点全部熔化成液态;CD段是液体吸热升温过程。(3)晶体熔化的图象(4)熔化和凝固的关系: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物质熔化时吸热,凝固时放热。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温度保持不变,同一晶体的凝固点与熔点相同。(5)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晶体具有一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晶体的熔点保持不变,而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无论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熔化时都要从外界吸收热量。5、沸腾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汽化分为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蒸发:在任何温

23、度下都能进行的汽化现象。蒸发只在液体的表面进行的,并且不剧烈。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的表面积的大小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快慢。对于不同的液体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其中减少蒸发在农业上应用比较广泛的是喷灌和滴灌,它的好处是可以减少水分在传输中的渗漏和蒸发。蒸发吸热,吸收其它物体的热量,可以导致其它的物体温度降低。()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也是在液体的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水沸腾时的现象:水在沸腾时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沸点也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液体的沸点受大气压的影响,一般气压越高,沸点也随着增高。

24、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说明:水在加热过程中的现象:沸腾之前,水的温度不断上升,并有气泡产生,这时的气泡中主要是空气,在上升的过程中逐渐变小,并有响声出现且逐渐增大。达到一定温度时,开始沸腾,这时水底会产生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把里面的水蒸汽释放出来,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低沸点物质的一种重要用途:医疗上有一种冷冻疗法就是利用低沸点物质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而使局部组织冷冻,从而破坏或切除病变的活组织。()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式:1、降低温度可以使所有的气体液化,压缩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譬如气体打火机以及液化石油气内的液体都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在常温下液体化的。火箭的

25、燃料液态氢和液态氧也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制得的。气体液化的好处是可以使气体的体积大大缩小,便于储存和运输。()电冰箱工作的原理是:主要用到了汽化吸热和液化放热。在冰箱内(即冷冻室)要吸热使温度降低,在冰箱外(散热器)要把吸收的热放出。故在冰箱内冷冻室里是利用液体汽化吸热,使液体变成气体。而在冰箱外通过压缩机把气体压缩并在散热器放热使之液化变成液体又流到冰箱内,再又汽化吸热变成气体。如此反复循环,从而达到制冷效果。 ()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升华吸热,凝华放热。几种常见自然现象的解释: 云、雪、雨、雾、露、霜说明:它们基本上都是空气中水蒸汽形成的

26、,形成的位置为:云、雪、雨在高空,雾在低空,露、霜在地面。云:高空中的水蒸汽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这些小水珠聚集在一起形成云雪:高空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或有些小水珠凝固而成的小冰晶从空中落下来就是雪。雨:云中的小水珠越积越大,最后从天空落下来就形成了雨。雾:低空中的水蒸汽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或灰尘上就形成了雾。露: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搭在地面上的植物或草丛上就形成了露。霜: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搭在地面上的植物或草丛上就形成了霜。物质科学25我国水资源的情况、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及相关防治措施我国江河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拥有的水资源只有世界人均

27、拥有量的1/4,是世界“贫水国”之一。我国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很不平衡:夏季丰富,冬季短缺,南多北少。(2)水污染的主要原因:随着人口的增加,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用水量剧增的同时,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污水引起的水污染也越来越严重,使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更加突出。(3)水污染的相关防治措施:工业上,通过运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同时对污染的水体作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生活污水应逐步实现集中处理和排放。(4)水的净化方法:沉淀法、过滤法和蒸馏法等。2大气压强(1)大气会从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2)日常生活中存在许

28、多可证明大气压存在的现象,如马德堡半球实验、用吸管吸饮料、塑料挂钩的吸盘贴在光滑的墙面上能承受一定的拉力而不脱落等。(3)大气压的变化离地面越高,大气的密度越小,因此大气压强也就越小。一般情况下,晴朗天气的气压较阴雨天气的气压高。(4)大气压的单位:帕斯卡(简称帕)、毫米汞柱等。海平面附近的大气压称为标准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1.01x105帕= 760毫米汞柱。(6)大气压的测量测量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气压计包括水银气压计与无液气压计。7空气污染(1)引起空气污染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及可吸入颗粒污染物等。(2)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烟尘排放、土地沙

29、漠化等。(3)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等。(4)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减少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气体及氟氯烃化合物的排放量。提高能源利用的技术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加强国际间的合作。1物体的运动(1)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说物体是在运动还是静止,要看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也不一样。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为了方便,我们常用地面做参照物。2速度与平均速度(1)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是指物体沿着

30、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量。对于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的大小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它不随运动时间的改变而改变,也不随路程的改变而改变,且速度是一个定值,公式为VS/t,式中S是指在,t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千米时。1米秒3.6千米时。(3)平均速度:粗略描述变速运动的快慢,公式为VS/t。时间的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符号是s。时间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等。除了用钟表外,实验室常用停表来测量时间间隔。长度的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符号是m。长度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

31、米(mm)、纳米(nm)等。这些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是:I km1000 m103 m,l dm0.lm,l cm0.01 m,1 mm0.001 m,最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是刻度尺,通常根据被测长度末端靠近的刻度线来读数。更精确的测量工具可选用游标卡尺等。3力(1)概念: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称做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即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作用力。(2)作用效果:包括两方面: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3)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4)力的三要素:习惯上,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有关。重力是指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

32、的力。作用点:物体的重心。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重力的大小:Gmg, G表示重力,m表示质量,g表示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牛,其值为9.8牛千克。在粗略计算时,g的值可取10牛千克。(6)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摩擦力分为静摩擦力、滚动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有关。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增大有利摩擦:使接触面变得粗糙,在接触面上添加增大摩擦力的材料,增大接触面的压力,变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减小有害摩擦:使接触面变得光滑,使摩

33、擦面脱离接触,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7)弹力 弹力是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伸得越长,它的弹力就越大。弹簧测力计是根据这个道理制作的。4.力的测量及图示(1)力的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的刻度原理:弹簧的伸长量与其所受的拉力成正比。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点:检查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线,选择量程,判断最小刻度值。另外,所测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的测量限度,以免损坏测力计。(2)力的图示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的三要素的方法。作力的图示时应注意以下三点: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上箭头的方向必须跟力的方向一致。线段的长度(包括箭头在内)跟力的大小成比例,同时

34、要标出单位线段表示的力的大小。物质科学 物理35二力平衡(1)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说这两个力是平衡的。(2)二力平衡的条件 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则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6牛顿第一定律(1)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是描述物体在不受力时的运动规律。(2)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做惯性。惯性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与物体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的大小、是否受力、受力的大小均无关。7压强(1)压力:物体间由于相互挤压而产生的、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2)压强概念:压强是指物

35、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压强反映了压力的作用效果。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为Pa.公式:FP/S(3)运用公式计算压强时的注意点压强的大小是由压力和受力面积共同决定的。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强与压力成正比;压力一定时,压强与受力面积成反比。受力面积不是指物体的表面积,而是指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直接接触的那部分面积。此公式适用于固、液、气体的压强的计算。(4)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强:一是增大压力,二是减小受力面积。减小压强:一是减小压力,二是增大受力面积。(5)液体的压强产生的原因:液体由于受重力作用,且具有流动性,所以不仅对容器底部有压强,对容器侧壁也有压强,而且液体内部对容器内的各个方向都

36、有压强。特点: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8浮力(1)浮力: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托起的力称作浮力。(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F浮G排。(3)计算浮力常用的方法阿基米德原理称量法:F浮G物一F,其中F为物体浸入液体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压力差法:F浮F1一F2。平衡条件法:F浮G排,一般指物体在液体中处于悬浮或漂浮状态。9.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l)关系: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2)实例机翼模型:迎面吹来的风被机翼

37、分成上下两部分,由于机翼横截面的形状上下不对称,在相同时间内,机翼上方气流通过的路程较长,它对机翼的压强较小;下方气流通过的路程较短,因而速度较小,它对机翼的压强较大。因此在机翼的上下表面产生了压强差,这就是飞机向上的升力。地铁站台上设置安全线,人必须站在安全线以内的位置候车。这是由于飞驰而过的地铁列车的速度很大,造成了安全线以外的站台边缘处的压强小,于是就产生了一个指向列车的压强差,人若站在安全线以外,就很容易被地铁列车卷走。1电路的组成(2)通路、开路与短路串联电路的特点II1I2,UU1U2,RR1R2。并联电路的特点II1I2,UU1U2,1/ R1/R1十1/R2。2电流电流是由于电

38、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科学上把正电荷的移动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电流的大小用1秒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多少来衡量,电流的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符号是A。(2)使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的注意点正确选择量程。被测电流不得超过电流表的量程。在不能预先估计被测电流大小的情况下,应先拿电路的另一个线头迅速试触电流表最大量程的接线柱,如果指针偏转太小,再使用较小的量程。电流表必须串联在被测电路中。使电流从电流表的“十”接线柱流进,从“一”接线柱流出。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两极。3电压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必要条件。电压的单位是伏特,简称伏,符号是V。常见的电压值:干电池的电压为1.5伏,我国家庭照明

39、电路的电压为220伏。欧洲的家庭照明电路的电压为110伏。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为36伏以下。(2)使用电压表测量电压的注意点正确选择量程。电压表必须与被测的部分电路并联。电压表的“”接线柱接在跟电源正极相连的那一端。测量时,在电压表上读数的方法与电流表相似。4.电阻(1)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导体的电阻越大,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电阻的单位是欧姆,简称欧,符号为。(2)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取决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3)滑动变阻器的原理 对材料、横截面积不变的导体,通过改变接人电路中的电阻丝的长度而使电阻发生改变。使用时必须注意,要使接入电路部分的电

40、阻丝的长度可变,通常使用“一上、一下”两个接线柱就行。5欧姆定律(1)通过导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就是欧姆定律。公式为:IU/R。(2)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是;R=U/I,测量得到U和I,根据公式求出电阻。(3)伏安法测电阻的要点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要达到最大。多次测量后求出电阻的平均值,得到实验结果。6磁现象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称为磁性。任何磁体都有磁性最强的两端,分别为N、S两个磁极。磁化:一些物体在磁体或电流的作用下会获得磁性,这种现象叫做磁化。磁化现象在工农业生产中均有很广泛的应用。(2)磁极相互作用的规律

41、: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3)磁场基本性质:它对放人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发生的。方向:磁场具有方向性。将一个小磁针放人磁场中任何一点,小磁针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表示方法:用磁感线表示,磁感线的疏密表示磁场的强弱,磁感线的切线方向表示磁场的方向。(4)电流的磁场直线电流的磁场:奥斯特实验表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若用磁感应线表示,直线电流的磁场是以导线上各点为圆心的同心圆。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其磁场与条形磁铁的磁场相似。与永磁体不同的是,螺线管的南北极可随电流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判定依据是右手螺旋定则,即安培定则。螺线管的磁场强弱会随电流大小

42、、线圈匝数多少的改变而改变。电流为零时,磁场也随之消失。7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l)电磁感应现象: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电流,这种现象称为电磁感应现象。(2)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磁场。导体必须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导体必须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3)感应电流的方向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导体运动的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物质科学 物理48.常用电器常用电器有电话、电风扇、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9.家庭电路(1)家庭电路的组成:家庭电路由电源引线、电能表、闸刀开关(断路器)、保险盒、插座、灯座、开关和家用电器组成。(2)家庭电路的各种用电器是并联接人电路的,控制各

43、种用电器工作的开关必须与用电器串联。(3)火线和零线家庭电路由外面的低压供电线路供电,其中一根电源引线是火线,另一根电源引线是零线。火线和零线之间有220 V的电压,火线和大地之间也有220 V的电压。正常情况下,零线和大地之间没有电压。辨别火线和零线可用测电笔。测电笔由笔尖金属体、电阻、氖管、弹簧和笔尾金属体组成。用测电笔测一试时,氖管发光的是火线,不发光的是零线。(4)熔断器、断路器的作用熔断器有封闭管式熔断器和敞开插入式熔断器两种。当电流过大时,熔断器内的保险丝会自动熔断,避免导线或用电器损坏以免引起火灾。熔断器一般装在电器设备上。断路器可替代闸刀开关和熔断器。当电流达到额定值的一定倍数

44、时,可以在几分钟或几秒钟内自动切断电路,从而起到电路过载或短路的保护作用。断路器一般接在火线上。10电磁知识的应用(1)电磁感应现象由于导体在磁场中运动而产生电流的现象,是一种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2)电磁知识在技术中的应用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实际发电机分为交流发电机和直流发电机。交流发电机的电路中产生的是交变电流(简称交流),在交变电流中,电流在每秒内周期性变化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一号为Hz我国电网以交流供电,频率为50HZ电动机是利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原理制成的。电动机使用方便、效率高、无污染、体积小。电磁起重机、电磁继电器及磁悬浮

45、列车都是根据电磁铁的原理制成的。电磁铁是根据螺线管磁场的强弱控制原理制成的,由通电螺线管和铁芯组成。电磁铁的磁性有无、强弱和方向都可通过改变电流来控制。磁带、磁卡等是利用磁性材料记录信息的产品磁记录技术提高了工作效率,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1波声波 声音以波的形式通过介质将声源的振动向外传播,这个波叫做声波。频率大于20000赫兹的声波叫做超声波,频率低于20赫兹的声音叫做次声波。乐音 声音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声音悠扬、悦耳,听到时感觉很舒服。人们把这类声音叫做乐音。如歌唱家的声音、演奏家演奏的乐曲声等。乐音的三个特点是音调、响度和音色。噪声污染 与乐音相对的是噪声。噪声妨碍人们的生活、工作与学习,是国际公害。电磁波 电报、电话、电视、广播、互联网的信息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传播。光也是一种电磁波。声与信息传播 轰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