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1直线运动-三年高考(2015-2017)物理真题分项版解析(解析版).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242574 上传时间:2021-02-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51.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01直线运动-三年高考(2015-2017)物理真题分项版解析(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专题01直线运动-三年高考(2015-2017)物理真题分项版解析(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专题01直线运动-三年高考(2015-2017)物理真题分项版解析(解析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专题01直线运动-三年高考(2015-2017)物理真题分项版解析(解析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专题01直线运动-三年高考(2015-2017)物理真题分项版解析(解析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01直线运动-三年高考(2015-2017)物理真题分项版解析(解析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01直线运动-三年高考(2015-2017)物理真题分项版解析(解析版).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三峡教育网,与您同成长! 网址:http:/一、选择题1【2016上海卷】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相继经过两段距离为16 m的路程,第一段用时4 s,第二段用时2 s,则物体的加速度是ABCD【答案】B【考点定位】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方法技巧】本题先通过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t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出两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再根据加速度公式计算出物体的加速度。2【2016全国新课标卷】一质点做速度逐渐增大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时间间隔t内位移为s,动能变为原来的9倍。该质点的加速度为ABCD【答案】A【解析】设初速度为,末速度为,根据题意可得,解得,根据,

2、可得,解得,代入可得,故A正确。【考点定位】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方法技巧】在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时,由于这一块的公式较多,涉及的物理量较多,并且有时候涉及的过程也非常多,所以一定要注意对所研究的过程的运动性质清晰明了,对给出的物理量所表示的含义明确,然后选择正确的公式分析解题。3【2016江苏卷】小球从一定高度处由静止下落,与地面碰撞后回到原高度再次下落,重复上述运动,取小球的落地点为原点建立坐标系,竖直向上为正方向,下列速度和位置的关系图象中,能描述该过程的是【答案】A【考点定位】考查匀变速运动的图像【方法技巧】本题重在考查匀变速运动的规律及图像,细节在运动的方向上,可由此排除

3、CD选项;结合速度与位移的二次函数关系,可排除B选项。排除法是做选择题一个常用的、重要的方法之一。4【2015浙江15】如图所示,气垫导轨上滑块经过光电门时,其上的遮光条将光遮住,电子计时器可自动记录遮光时间,测得遮光条的宽度为,用近似代表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为使更接近瞬时速度,正确的措施是A换用宽度更窄的遮光条B提高测量遮光条宽度的精确度C使滑块的释放点更靠近光电门D增大气垫导轨与水平面的夹角【答案】A【解析】平均速度近似等于瞬时速度,应用了极限思想,即在的情况下近似看做平均速度,所以要使得更接近通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需要缩短通过时间,即换用宽度更窄的遮光条,A正确;提高测量遮光条宽

4、度的精确度,不能缩短t,B错误;使滑块的释放点更靠近光电门,则t变长,C错误;增大气垫导轨与水平面的夹角,在滑块的释放点距离光电门比较近的情况下,不能明显缩短t,D不可行。【考点定位】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名师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以表示瞬时速度,掌握光电门测量滑块瞬时速度的原理。5【2015广东13】甲、乙两人同时同地出发骑自行车做直线运动,前1小时内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3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0.20.5小时内,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 B0.20.5小时内,甲的速度比乙的大C0.60. 8小时内,甲的位移比乙的小 D0.8小时内,甲、乙骑车的路程相等【答案】B【考点定位

5、】对s-t图象、位移、路程的理解。【名师点睛】求解图象问题要注意:“一轴”、“二点”、“三线”、“四面”,并围绕这些逐一分析。6【2015山东14】距地面高5m的水平直轨道A、B两点相距2m,在B点用细线悬挂一小球,离地高度为h,如图。小车始终以的速度沿轨道匀速运动,经过A点时将随车携带的小球由轨道高度自由卸下,小车运动至B点时细线被轧断,最后两球同时落地。不计空气阻力,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可求得h等于A1.25m B2.25m C3.75m D4.75m【答案】A【考点定位】自由落体运动.【名师点睛】此题考查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应用,只要抓住时间相等的关系即可解题.7【2016全国新课标卷】甲

6、、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vt图像如图所示。已知两车在t=3 s时并排行驶,则A在t=1 s时,甲车在乙车后B在t=0时,甲车在乙车前7.5 mC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t=2 sD甲、乙两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40 m【答案】BD【解析】根据vt图像,可以判断在t=1 s时,甲车和乙车并排行驶,故AC错误;在t=0时,甲车在乙车前的距离,故B正确;甲、乙两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也就是从第1 s末到第3 s末两车运动的位移,故D正确。【考点定位】vt图象、追及问题【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vt图象、追及问题。vt图象中,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表示做匀速

7、直线运动,倾斜的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加速度,倾斜角越大表示加速度越大,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在时间轴上方的面积表示位移为正,下方的面积表示位移为负;相遇要求在同一时刻到达同一位置。8【2015江苏卷】如图所示,某“闯关游戏”的笔直通道上每隔8m设有一个关卡,各关卡同步放行和关闭,放行和关闭的时间分别为5s和2s。关卡刚放行时,一同学立即在关卡1处以加速度2m/s 2由静止加速到2m/s,然后匀速向前,则最先挡住他前进的关卡是( )A、关卡2 B、关卡3 C、关卡4 D、关卡5【答案】【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方法技巧】本题主要是公式,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匀速运动的位移、速度公式

8、,可以分段计算,注意关卡的开关、闭关时间,找到位移与关卡间距离的关系。二、非选择题9【2017新课标卷】(5分)某探究小组为了研究小车在桌面上的直线运动,用自制“滴水计时器”计量时间。实验前,将该计时器固定在小车旁,如图(a)所示。实验时,保持桌面水平,用手轻推一下小车。在小车运动过程中,滴水计时器等时间间隔地滴下小水滴,图(b)记录了桌面上连续的6个水滴的位置。(已知滴水计时器每30 s内共滴下46个小水滴)(1)由图(b)可知,小车在桌面上是_(填“从右向左”或“从左向右”)运动的。(2)该小组同学根据图(b)的数据判断出小车做匀变速运动。小车运动到图(b)中A点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_m/s

9、,加速度大小为_m/s2。(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答案】(1)从右向左 (2)0.19 0.037【考点定位】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名师点睛】注意相邻水滴间的时间间隔的计算,46滴水有45个间隔;速度加速度的计算,注意单位、有效数字的要求。10【2016天津卷】某同学利用图示装置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必要的措施是_。A细线必须与长木板平行B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C小车的质量远大于钩码的质量D平衡小车与长木板间的摩擦力他实验时将打点计时器接到频率为50 HZ的交流电源上,得到一条纸带,打出的部分计数点如图所示(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画出)。s1=3.59 cm,s2=4

10、.41 cm,s3=5.19 cm,s4=5.97 cm,s5=6.78 cm,s6=7.64 cm。则小车的加速度a=_m/s2(要求充分利用测量的数据),打点计时器在打B点时小车的速度vB=_m/s。(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答案】AB 0.80 0.40【考点定位】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名师点睛】此题是一道考查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常规实验题;注意不要把此实验与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相混淆;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要求小车的质量远大于钩码的质量和平衡小车与长木板间的摩擦力,但在此实验中是不必要的;此题考查学生对力学基本实验的掌握情况。11【2015福建卷】一摩托车由静止开始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其运动过程的v-t图像如图所示,求:(1)摩托车在0-20s这段时间的加速度大小a;(2)摩托车在0-75s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大小。【答案】(1)1.5m/s2 (2)20 m/s【解析】(1)由图知,在0-20s内做匀加速运动,根据,可求加速度a=1.5m/s2;(2)根据v-t图像与坐标轴围面积表示位移可求在0-75s时间内位移为x=1500m,所以平均速度为.【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方法技巧】本题主要识图能力,理解v-t图像的含义,利用图像求解加速度与位移、平均速度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