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学情分析 (2).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243902 上传时间:2021-02-11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22.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学情分析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初中数学学情分析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学情分析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学情分析 (2).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初中数学学情分析张彦龙一、学情分析的意义学情分析就是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包括经验、知识、能力、情感等。建构主义的皮亚杰认为,知识既不是客观的,也不是主观的,而是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相应地,认识既不起源于主体,也不起源于客体,而是起源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进一步说,个体在遇到新刺激时,先尝试用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去同化它,以求达到暂时的平衡;同化不成功时,个体则采取顶应的方法,即通过调节原有认知结构或新建认知结构,来得到新的平衡。个体的学习不是在-片空白或完全相同的背景下进行的,他的已有经验、知识能力情感等都不同程度地参与其中。因此,教师的教学应尊重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

2、。帮助学生把教材中学习的新内容与头脑中原有的认知结构建立起本质的清晰的联系,才是有意义学习。当学生头脑中不具备学习新知识的知识储备时,教师可以补充相关知识,为学生提供新知识的固著点;如果学生已经具备了学习新知识的知识储备,但是不具备独自探究的能力时,教师可以来取讲授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学内容学生已经完全掌握,就需要教师进行教学内容的筛选和教学目标的提升,以实现教育效果的最优化。由此可见,学情分析对于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方法选择和教材处理都具有重要意义。二、学情分析的内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四个维度对学生的发展提出了预期目标。课程目标是预先确定的

3、要求学生通过某门课程的学习所应达到的学习结果。教学目标是通过-一个特定教学过程(如-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达到的学习结果。教学目标是对课程目标的细化。而在确立教学目标时,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学生已经具备的学习状态,与预期目标的差距。因此,我从课程目标这四个维度来划分学情分析的内容,更有利于学生已经具备的学习状态和教学目标要求状态的有效衔接,也更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1、知识与技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是数学应用的基础。在教学中,学生是否具备了学习新知识所需要的相关概念以及对有关定义的运用情况影响着后续学习。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戴维.奥苏伯尔(DavidAusubel)

4、曾在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中说:“假如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因此,在教学前应了解学生原有知识基础;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2、数学思考数学思考是指运用数学方式的理性思维进行的思考,它培养学生以数学的眼光看世界。学生除了要学习一些现成的概念和法则外,更重要的是这些结论的生成过程,而这个过程离不开数学思考。如从现实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通过推理丰富数学结论,通过建模把这些结论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这些抽象、推理、建模思想在每一节课,每一个知识点的生成过程中都需要考查,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思考。3、问题解决问题解决包括从数学角度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个方面。它是经由数学思考发现问题,用数学语言和符号提出问题,借助以往的知识和经验分析解决问题,多次训练后形成一种稳定的能力。问题解决的学情分析应侧重于学生的已有解决相关问题的经验,积累了足够经验才能把握问题的本质,从而解决问题。 2 /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