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19.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244105 上传时间:2021-02-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课异构19.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同课异构19.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同课异构19.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同课异构19.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同课异构19.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课异构19.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同课异构19.1.2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的教学设计设计一19.1.2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第一课)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 下册 于亚静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通过探索平行四边形常用判定条件的过程,掌握平行四边形常用的判定方法。数学思考1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情推理能力以及应用数学的意识。2使学生掌握证明与举例是判断一个数学命题是否成立的基础方法。解决问题通过平行四边形判断条件的探索过程,丰富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经验与体验,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及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情感态度 在操作活动和观察、分析过程中发展学生的主动探

2、索、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难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条件和方法的寻找。三、课堂教学过程: 活动1问题1(1) 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是什么?(2) 平行四边形具有哪些重要性质?问题2如果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逆推过来,写出它们的命题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提问,可以为本节课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自然引出本节课题。师生行为:教师通过提问,带领学生复习前面所学的知识。教师接着提出还需要研究的问题,引出本节课题。活动2你认为上面的命题是真命题吗?你能通过实验老验证你的猜想吗?探究1:将两长两短的四根木条用小钉绞合在一起,你怎样把它们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并观察:转动这个四边你怎样

3、把它们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并观察:转动这个四边形,使它改变形状,在图形变化的过程中,它一直是平行四边形吗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亲历将两两相等的木条作为对边得到平行四边形这个知识的发生过程,并通过观察、猜想经历知识的发展形成过程,体验了“发现”知识的快乐,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师生行为:先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采用先由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内交流,然后教师组织小组汇报,学生口述他们的想法,师生共同给出证明过程。活动3探究2:将两根细木条AC、BD的中点重叠,用小钉绞合在一起,用橡皮筋连接木条的顶点,做成一个四边形ABCD。并观察:转动两根木条,四边形ABCD一直

4、是平行四边形吗?设计意图:让学生继续动手、实验,亲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体会运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的研究方法,并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师生行为:运用探究1的研究方法进一步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其他判定方法。师生共同得出: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活动4求证: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设计意图:巩固得到的判定定理的同时得出又一个平行四边形判定的方法巩固得到的判定定理学生自主讨论、思考并证明,教师根据情况加以引导、归纳。活动51教科书第87页例3(略)2教科书87页练习1、题设计意图:通过例题、练习及时巩固得到的判定定理,加深对判定方法的应用能力。师生行为:教师出示问

5、题,师生共同分析解决,教师注重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活动51、 谈一谈这节课学习的体会和收获2、 布置作业设计意图:通过整理回顾,巩固知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节知识。师生行为:学生谈收获和体会,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帮助,让语言表达更准确。设计二19.1.2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第一课)“小组互动,六步达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三个判定定理,并会运用它们证明过程与方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互动练习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协作意识,组织与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熟练运用四种判定方法证明教学难点综合应用判定和性质证明三、课前预习内容1、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有几种

6、,用学过的知识分别证明2、阅读例3,尝试用不同方法解题四、课堂教学过程活动一预习反馈教师活动:分组提问判定方法学生活动:课前写纸上,小组互动,补充、竞争发言,展现自己活动2出示活动目标教师活动:出示活动目标,分解目标,提出要求学生活动:阅读目标、各组分工活动3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活动:到各组内参与讨论,答疑学生活动:各组针对学习目标讨论活动4讲解质疑教师活动:参与交流学生活动:1、 各组把已知、求证、证明写出,先在组内交流,再到全班交流2、 每组派一个讲解活动5互助练习 完成例3和练习题教师活动:教师出示练习题,教师答疑、检查。学生活动:1、 组内交流、全班交流2、 小组互相答题、对组互查活动6测试评价 评价每组的表现,检测学习情况教师活动:教师总结评价,出示检测内容。学生活动:小组竞赛、互检、纠错。教学反思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作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在学生展示过程中教师及时进行追问,点评,共同提升解决问题的方法、规律,对学生的展示情况及时进行评价。充分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出现不到位现象时教师及时进行追问,从而使学生的理解更加深刻,提高教学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