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短 文 两 篇.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245339 上传时间:2021-02-1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2.短 文 两 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2.短 文 两 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2.短 文 两 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2.短 文 两 篇.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2.短 文 两 篇陋 室 铭1.用原文填空。(1)文中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2)主人在陋室的活动有 调素琴,阅金经 。(3)来陋室的人有 鸿儒 。2.选出理解不准确的一项(C)A.“龙”和“仙”比喻道德高尚的人。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歌颂,对无学问之人的鄙薄。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反映了陋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3.中国历史上有哪些“陋室不陋”的例子?请举例说明。示例:床头屋漏、雨脚如麻的杜甫草堂。清洁无尘、以木板方砖做书架的钱钟书的书斋。4.下列各组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C)A.斯是陋室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 B.无案牍之劳形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C.有龙则灵 学而不思则罔D.能够调素琴 皆以美于徐公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上”和“入”用在这里有何好处?示例:对偶、拟人。“上”“入”二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使景物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6.铭文第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采用比喻和类比的方法,一方面引出文章的中心,另一方面表明即使是陋室也有“名”或“灵”。前两句类比“陋室”,后两句暗喻自己。7.文中“何陋之有”跟上文哪一句相互照应?斯是陋室,惟吾德馨。8.在

3、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这种道德情操是青少年乃至整个社会都应重视并学习的,这样我们才能在物质上、精神上得到全面的发展。爱 莲 说1.理解性填空。(1)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举例说明第二段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示例:(1)反问:同予者何人?(2)排比:菊花之君子者也。(3)比喻: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3.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和遗憾。5.文章结尾处,修辞和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排比修辞,反问句式;表达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追求富贵的思想感情。6.“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常用来比喻什么社会现象?比喻人在浑浊不良的环境中能一尘不染、洁身自好的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