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藤与黄芪配伍中雷公藤指标性药学成分变化规律的研究.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249424 上传时间:2021-02-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雷公藤与黄芪配伍中雷公藤指标性药学成分变化规律的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雷公藤与黄芪配伍中雷公藤指标性药学成分变化规律的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雷公藤与黄芪配伍中雷公藤指标性药学成分变化规律的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雷公藤与黄芪配伍中雷公藤指标性药学成分变化规律的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雷公藤与黄芪配伍中雷公藤指标性药学成分变化规律的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雷公藤与黄芪配伍中雷公藤指标性药学成分变化规律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雷公藤与黄芪配伍中雷公藤指标性药学成分变化规律的研究.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雷公藤与黄芪配伍中雷公藤指标性药学成分变化规律的研究前 言1 研究目的及意义雷公藤与黄芪都是临床经验方新风胶囊方中的组成成分,是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痹病重点学科重点研究的课题。雷公藤是一种天然传统的热点药物,有多种生物学方面的活性,如抗过敏、抗生育及抗炎等1-5,同时在免疫系统的调节方面有很好疗效作用,对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等疾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6,7。临床研究揭示了雷公藤具有多脏器的毒性8,尤其对心、肝、肾、生殖等器官毒性极大,这些毒性作用使其在临床应用方面局限性非常显著,对于雷公藤毒性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因雷公藤毒性较大,常将不同效用的单位药物、中药

2、提取物、中药复方制剂与其配伍,以期望降低其毒性,相关研究显示出雷公藤配伍单味药熟地9、当归10、中药提取物菟丝子黄酮11,12、淫羊藿苷13,14、中药复方制剂新加归肾丸15、通脉大生片16等可明显降低雷公藤毒性,通过配伍来研究雷公藤的毒性变化已经成为其减毒的有效趋势之一,神农本草经所述药性有宜丸者…宜水煎者,宜酒渍者,宜煎膏者…,即根据药物性味不同,可将药物水提、醇提或打粉入药等处理工艺以减药物中毒性成分的含量,使其最终能够在保证安全、可控、有效用药的前提条件下,降低药物中的毒性成分的溶出,增加其治疗效果。中药配伍减毒暗合中医七情合和;的理论,其目的是降低药物中毒

3、性成分的含量而最终为临床治疗所用。神农本草经所述的配伍减毒关系,即除单行药外,配伍关系还有相须、相使、相畏、相恶、相反、相杀六种关系。书中对中草药之间的配伍关系、用药目的、用药减毒、用药增效等关系作出了归纳、总结。书中的相畏、相杀之法,毒;与效;间的矛盾关系、药物间的配伍关系皆可由其决定17,18。最佳配伍比是药物有效成分溶出量最高而毒性成分溶出量最低,可整体提高药物的疗效,降低毒性,起到增效减毒作用,但这一作用目前学术界没有明确的定义,需要我们来探索。.2 雷公藤与黄芪的研究现状黄芪性微温、味甘,归肺、肝、肾、脾经,其主要的作用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保肝、抗衰老、增强机体免疫力、利尿等,具有扶

4、正、补气、固表、生肌等作用,疗效较明显。其主要活性成分由黄酮类成分、皂苷类及多糖类等成分组成21-23。雷公藤性寒,味苦、辛,是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制剂新风胶囊处方中的臣药,经研究发现,雷公藤药材主要由三类有效成分构成,三类成分分别为二萜内酯类成分、三萜类成分及生物碱类成分,由于三类成分为构成雷公藤药材的最主要成分,且此三类成分主要发挥雷公藤的临床药效活性24-26。由于雷公藤活性成分即是有效成分又是毒性成分,使得其毒效分存于一体的互为矛盾的关系,最终决定了研究的必要性,重点研究其减毒作用。如雷公藤二萜内酯类成分雷公藤甲素、雷公藤内酯酮,是雷公藤中主要有效成分的同时也是其毒性成分,主要表

5、现在可引起肝脏、生殖、消化、造血及心血管等系统的损害27;雷公藤三萜类活性成分雷公藤红素和雷公藤内酯甲,是雷公藤活性单体成分,具体表现在其对免疫抑制和抗肿瘤作用方面是不可替代的,雷公藤红素和雷公藤内酯甲的毒性成分不容忽视,尤其是对细胞毒性作用尤其显著28,29。雷公藤生物碱类活性成分雷公藤晋碱、雷公藤次碱等可抗生育、免疫抑制、抗肿瘤及杀虫等作用,毒性相对前两类来说较小,但这个相对值相比于一般的毒性成分却是不可忽视的,尤其是其对红细胞和肝脏的损伤特别明显,如若长期服用或单剂量服用过甚者则会引发贫血性损伤,过重可诱发肾小管缺氧性的损害趋势30-31。综上所述雷公藤的有效活性成分亦或称为毒性成分是各

6、种成效的加合效果,成分的综合作用使得雷公藤毒性与疗效的作用得以展现,活性成分即是有效成分又是毒性成分,这一互为拮抗关系使得大多科研学者对其深入的研究,以期待减毒的同时保证疗效。.第一章 雷公藤中指标性成分溶出的研究1 仪器与试药1.1 仪器BP211D 电子天平(德国赛多利斯);安捷伦 1260 液相色谱仪(美国 Agilent 公司);SK3200H 超声仪(上海科导超声仪器有限公司);HH-4 数显恒温水浴锅(荣坛仪器制造有限公司);DZF-6020 真空干燥箱(英峪予华仪器厂)等。1.2 试药雷公藤(福建三明雷公藤 GAP 种植基地,批号:20140825);雷公藤红素对照品(中国食品药

7、品检定研究院,批号:L-003-130330);雷公藤内酯甲对照品(北京盛世康普化工技术研究院,批号:20150316);雷公藤甲素对照品(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批号:111567-200603);雷公藤内酯酮对照品(北京中科仪友化工技术研究院,批号:20150926);乙腈(色谱纯,批号:20150916);水为屈臣氏蒸馏水,其余试剂为分析纯。经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孟楣主任鉴定,均符合现行版药典中相关规定。.2 雷公藤中指标性成分的含量测定2.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应性试验色谱柱:welch material Inc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

8、); 流动相: 磷酸(0.1%)水溶液(A)乙腈 (B) ; 梯度洗脱: 015min,10%35%B; 1525min,35%35%B; 2530min,35% 55%B; 3035min,55%B; 3540min,55%60%B;4070min,60%85%B; 7075min,85%95%B; 7580min,95%100%B;检测波长: 060min 为 220 nm,60min 时切换为 425 nm,70min 时切换为 210 nm 柱温:30 ; 流速: 0.75 mL·min1; 进样量 10μL。.第三章 不同煎煮方式对黄芪与雷公藤配伍中指标性成分溶出

9、影响的研究.411 仪器与试药.411.1 仪器. 411.2 试药. 412 不同煎煮方式对雷公藤中指标性成分含量的影响.412.1 方法学考察.412.2 数据处理与结果.503 讨论与小结.513.1 讨论. 513.2 小结. 51第四章 全文总结.531 雷公藤溶出测定方法的考察.532 不同比例配伍对雷公藤中指标性成分的溶出影响. 533 不同煎煮方式对对雷公藤中指标性成分的溶出影响.534 雷公藤指标性成分变化规律的内涵.543 讨论与小结3.1 讨论本实验结果显示,黄芪与雷公藤在不同煎煮方式下对有效成分的溶出率有较大影响。雷公藤甲素的溶出率: 合煎液分煎+合煎液分煎液单煎液;雷

10、公藤红素的溶出率:合煎液分煎液分煎+合煎液单煎液;雷公藤内酯酮的溶出率:分煎+合煎液合煎液分煎液单煎液;雷公藤内酯甲的溶出率:合煎液分煎液分煎+合煎液单煎液。由此数据可知雷公藤与黄芪配伍,可有效降低雷公藤中雷公藤甲素、雷公藤红素、雷公藤内酯酮、雷公藤内酯甲的溶出率。3.2 小结中药配伍由来已久,常用于处方中调和诸药的作用,是中医药临床应用中常用的表达形式。因此本实验在上述不同比例雷公藤与黄芪配伍后,考察来了不同煎煮方式下雷公藤中 4 个成分的溶出影响,配伍后各种主要成分溶出率的变化是不能准确说明在新风胶囊方中二者配伍比例的科学性,因复方药味比较复杂,在煎煮过程中有比较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在某

11、一环节可能会增加某一活性成分的溶出率亦可发生可逆的反应等。.总结1 雷公藤溶出测定方法的考察本课题建立雷公藤药材中指标性成分的分析方法。4 种成分在有效范围内均符合各项指标,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适用于公藤药材的含量测定;本课题在煎煮方式选上采用醇提法,煎煮过程中温度保持在微沸的状态,为了使样品中被测组分能尽可能完全提取出来,实验对样品的粉碎程度做考察发现样品粒度过小时,在提取过滤过程中会出现困难,故选用过 80 目筛比较合适;中药的煎煮本身就是复杂多样的理化反应的过程,配伍不同所产生的效果也不一样,成分含量的变化在不同的配伍情况下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直接影响药物作用的强弱,值得深入探讨。2 不

12、同比例配伍对雷公藤中指标性成分的溶出影响在不同比例配伍下的实验表明,配伍对雷公藤中指标性成分的溶出率有较大影响。具体表现在一下几点:1.雷公藤甲素的溶出随黄芪量的改变而变化,在黄芪与雷公藤(4:11:1)的范围内呈正相关,即随着黄芪量的增加雷公藤甲素的溶出率增大;在雷公藤与黄芪(1:10:1)的范围内呈反相关,即随着黄芪量的增大雷公藤甲素的溶出率减小;2.雷公藤红素的溶出随黄芪量的改变而变化,在黄芪与雷公藤(3:10.5:1)和黄芪与雷公藤(0.33:10:1)的范围内呈反相关,即随着黄芪量的增加雷公藤红素的溶出率减小;3.雷公藤内酯酮的溶出随黄芪量的改变而变化,在黄芪与雷公藤(4:10.5:1)的范围内呈正相关,即随着黄芪量的增加雷公藤内酯酮的溶出率增大;在雷公藤与黄芪(0.5:10:1)的范围内呈反相关,即随着黄芪量的增大雷公藤内酯酮的溶出率减小;雷公藤内酯甲则呈现出不同的变化。由研究结果推测是因为在雷公藤与黄芪混合制备过程中,黄芪中含有的某单一成分或某些成分抑制的存在抑制了雷公藤指标性成分的溶出或合成了新的物质,进而达到了相对减毒的作用。.参考文献(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