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医学专业大学生互联网+现场心肺护理复苏培训有效性研究.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249575 上传时间:2021-02-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医学专业大学生互联网+现场心肺护理复苏培训有效性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非医学专业大学生互联网+现场心肺护理复苏培训有效性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非医学专业大学生互联网+现场心肺护理复苏培训有效性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非医学专业大学生互联网+现场心肺护理复苏培训有效性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非医学专业大学生互联网+现场心肺护理复苏培训有效性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非医学专业大学生互联网+现场心肺护理复苏培训有效性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医学专业大学生互联网+现场心肺护理复苏培训有效性研究.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非医学专业大学生互联网+现场心肺护理复苏培训有效性研究1 前言1.1 研究背景心搏骤停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在未能预计的情况和时间内心脏突然停止搏动,从而导致有效心泵功能和有效循环突然中止,引起全身组织细胞严重缺血、缺氧和代谢障碍,如不及时抢救可立刻失去生命1。心搏骤停本质上是一种临床综合征,是多种疾病或疾病状态的终末表现,也可以是某些疾病的首发症状,常常是心源性猝死的直接首要因素2。人一旦出现心搏骤停,4-6 分钟内未得到及时救助即可造成脑和其他重要器官组织的不可逆的损害,而心肺复苏是抢救生命最基本和最关键的技术,对由于外伤、疾病、中毒、意外低温、淹溺和电击等各种原因,导致呼吸、心跳骤停,紧急

2、采取重建和促进心脏、呼吸有效功能恢复的一系列措施3,能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院前死亡率,因此在第一时间进行心肺复苏是无可替代的急救技术4。目前,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已接近 3 亿,位居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农村为 44.60%,城市为 42.51%,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导致了心血管病的发病人数持续增加,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5。我国心搏骤停的发生率近几年来明显增多,并且成为青壮年人群的主要杀手6。每年我国有 50 多万人发生心搏骤停,其发生率已经逐渐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但整体的抢救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患者神经功

3、能良好的出院生存率仅为 l左右2。心搏骤停 70-80发生在家庭、工作单位、途中、社区等医院以外的场所,同伴、同事、路人或社区居民往往是现场施救的第一目击者;,第一目击者;及时有效心肺复苏急救能使患者生存几率提高近 4 倍,可以为医护人员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对提高生命质量及减少伤残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7。但是由于公众缺乏急救的知识和能力8, 9,不能第一时间进行心肺复苏,多数患者在医护人员到达之前已经临床死亡10。目前我国一些组织或社会团体(如红十字会、急救科普人、白金十分钟等),都在大力普及急救知识的,但是主要是对医务工作者、交警、驾驶员等特殊执业人群进行培训,培训率较低11-15,并且我国

4、人口众多,医疗资源分布存在差异,导致公众急救知识知晓率低。.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本研究旨在利用互联网平台与现场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构建适宜大学生的心肺复苏培训方案,通过比较不同培训方式下试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心肺复苏的掌握程度与遗忘情况,以检验该方案的应用效果,探讨其在心肺复苏培训中的适用性,为普及急救知识提供经验和参考。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快,以后逐渐缓慢,根据他的实验结果绘成描述遗忘进程的曲线,就是著名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很快,并且先快

5、后慢。学得的知识在 1 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 20%多。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40。.2 对象与方法2.1 研究对象采用整群抽样法,对本地区两所工科高校非医学专业大一学生 362 人进行问卷调查,样本量的估计依据问卷条目的 5-10 倍计算。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学生按照学号随机分为试验组 157 名和对照组 161 名。2.1.1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知情同意本研究和调查;未接受过心肺复苏培训学习;排除标准:不能完整参加培训和调查者;有精神疾患或躯体疾病不能参与者;培训前知识掌握者。.2.2 研究方法2.2.1 研究工具及评价指标2.2.1.1 一般

6、情况调查表(附录 1)一般情况调查表由研究者自行设计,用于了解大学生心肺复苏知晓情况及培训需求等。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年龄、性别、专业、学号等,是否了解心肺复苏,最喜欢哪种培训方式,对心肺复苏学习的兴趣等。2.2.1.2 大学生心肺复苏知识测评表(附录 2)大学生心肺复苏知识测评表用于了解培训前后大学生心肺复苏的知识掌握情况,内容包括拨打 120 时要说明哪些情况,胸外心脏按压的方法、部位、频率、深度,人工呼吸的正确方法等。该表首先由课题组依据心肺复苏指南内容进行条目的编写,成员反复修改后确定初稿,然后咨询护理、教学、科研和急救方面的 6 位专家而确定。第一轮专家咨询后,删除条目心肺复苏时应先

7、人工呼吸还是先胸外心脏按压;和 呼吸停止的判断方法;,并进行第二轮专家咨询,专家对修改后问卷比较满意。问卷的每一条目都由专家来评定:包括非常相关、相关、不相关、非常不相关 4 个答案,最终将非常相关、相关的条目均计 1 分,其余计 0 分,最终将所有条目的分值相加后处以条目数即得到该问卷该专家评定的指数,最终将 6 位专家的指数相加后除专家人数得出该问卷的内容效度指数(ContentValidityIndex,CVI)是 0.885(大于 0.7),说明该问卷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使用重测法对问卷进行信度检验,具体做法:随机抽取河南工学院大一30 名非医学专业志愿者进行第一次问卷调查,半个月后再

8、次由这 30 名学生填写同一问卷,对两次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得出 Pearson 相关系数为 0.766,说明两次结果显著相关。在预实验时将问卷发放给 30 名非医学专业大一学生,收回后对问卷填写结果进行分析,计算出问卷的 Cronbach s α 值为 0.862。.对象与方法 .12结 果 .17讨 论 .24结 论 .314 讨论4.1 大学生心肺复苏知晓现状4.1.1 大学生心肺复苏知晓率低本次调查显示,74.29%的非医学专业大学生不了解心肺复苏,心肺复苏知晓率仅为 25.71%,知识测评合格者仅 24 人,占 6.78%,与我国其他学者的相关调查比较,本地区非医学专业大学生

9、的心肺复苏知晓率低于大多城市26, 42-44,可能与本地区人口基数大,学生在中小学期间以学习文化知识为主,对急救相关培训重视不足有关。目前,瑞典、卢森堡、美国、日本、挪威等国家在中小学阶段就开始对学生进行相关培训17, 45-48,使其从小学习急救相关知识,而且研究显示,及早开展急救教育收益会更大。建议政府和社会各界积极推动急救培训进学校,首先在大学生中开展急救培训,将急救知识纳入学校健康教育内容和基础教育相关课程中,推动全民学急救的进程,为健康中国建设奠定基础。其次,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活动,医院和医学院校可以借助有利的医疗资源,对大学生进行培训,提高其对心肺复苏的认识和掌握。大学生心肺复苏

10、知识获得的途径主要为学校老师讲授(25.90%)和电视(21.69%),其次为参加急救培训班或讲座(19.28%)和网络(19.28%),可见,学校教育是目前学生获得急救知识的主要途径,电视和网络等多媒体逐渐展现出其传播知识方面的优势。大学生心肺复苏知识主要来源于学校老师讲授,这与本次调查对象为大学一年级新生有关,他们在中学受老师主导的学习模式的影响,知识来源主要仍是老师讲授,自主学习的知识有限,在学校开展相关培训,不仅能提高大学生自身的心肺复苏知识技能水平,还能促进个人、家庭、社会对心肺复苏的重视。.结论现场培训结合互联网干预的培训方式能提高学生心肺复苏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减缓遗忘速度,对知识和技能的长期保持有积极的影响。.参考文献(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