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两首导学案.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256556 上传时间:2021-02-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两首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诗两首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诗两首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诗两首导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两首导学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芣苢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导学案【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诗经及相关知识。(2)掌握诵读技巧。(3)掌握两首诗中出现的写作技巧。2.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整体感知。 (2)理清诗歌的思路结构,从而用语言描绘诗歌画面。(3)学习本课中重章叠句和对比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写作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借助芣苢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对劳动的思考与赞美,引导学生体会劳动之美,获得对劳动之美的积极启迪,感悟生命意义,感受中华之美。【教学重点】 1.朗诵的技巧与方法。 2.重章叠句和对比的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 诵读这两首诗,把握它们的朗读节奏,体会其形式特点。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其中的

2、思想情感,并赏析它们的表达技巧。 【教学导读】 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一部现实主义的诗歌总集,分“风、雅、颂”三部分。 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年即公元前1100-600年左右的诗歌305首。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生活的一面镜子。 芣苢是诗经国风周南中的一首诗。 芣苢,车前草,春夏生长,遍布于荒野路边,其嫩叶可食,全草可入药,可以说是一种易得又多用的食物。 这首诗作,就是当时的农人在田野间采摘车前草时所唱的歌谣,展现了农人劳作忙碌而欢乐的场景。苏辙(1039 1112),字子由,一

3、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山(今属四川)人。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时,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1086)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其生平学问深受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稍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

4、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集传春秋传栾城集等。 苏辙后期仕途不顺,接连遭贬,晚年退居颍川,潜居颍滨,他深入到农村生活之中,对百姓疾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此时苏辙创作了大量的现实主义诗作,多反映农民的劳苦生活。这首诗大约写于这一时期。【教学任务】一、 积累基础知识。1.芣苢重点字词芣(f)苢(y) 掇(du) 捋(lu) 袺(ji) 襭(xi)采采:采而又采。 芣苢:野生植物名,可食。 薄言:发语词,无义。这里主要起补充音节的作用。 有:取得。掇:拾取,伸长了手去采。 捋:顺着茎滑动成把地采取。 襭:把衣襟扎在衣带上,再把东西往衣里面塞裹。 袺:一手提着衣襟兜着。 2.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重点字词 阴霪 村酤 闭廪3.疏通两首诗的意思二、 有感情的朗诵诗歌(课前准备 课堂展示)三、 想象并描绘诗歌画面 (课前准备 课堂展示)四、 思考:诗歌主题 写作技巧 五、 课后探讨:1.芣苢诗中“采、有、掇、捋、袺、襭”这六个字的顺序能够更换吗?试结合诗歌分析原因。2.诗歌标题为“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但诗中并没有正面写外孙收麦的情景,这样的叙事安排是否合理?3. 在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这首诗歌里,诗人的情感变化很有层次,请结合诗歌加以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