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皮肤病的中药治疗.ppt

上传人:大张伟 文档编号:9256954 上传时间:2021-02-12 格式:PPT 页数:86 大小:5.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皮肤病的中药治疗.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常见皮肤病的中药治疗.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常见皮肤病的中药治疗.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常见皮肤病的中药治疗.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常见皮肤病的中药治疗.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见皮肤病的中药治疗.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皮肤病的中药治疗.ppt(8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常见皮肤病的中药治疗,学习目的,熟悉皮肤病治疗中的常用中(成)药 掌握常见皮肤病中药治疗的合理用药原则与方法 了解常见皮肤病诊断的基本要点,教学提纲,皮肤和皮肤病的基本概念 常见皮肤病的中药治疗方法 皮肤病中西药联合应用探讨 附 矿物药与皮肤病,第一节 皮肤和皮肤病的基本概念,皮肤是覆盖人体表面的器官(不是系统) 皮肤的总重量约占体重的5%-15% 成人的皮肤面积约为1.5-2平方米 屏障保护/感知感觉/交换(排泄、吸收) 因此,皮肤病不仅是美观问题,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皮肤的最基本结构,皮肤,中医学传统认识,皮肤的纹理和肌腠合称腠理,皮肤上的汗孔,亦称气门,或名玄府,是汗液排泄的孔道。

2、 皮肤与肺的关系最为密切,肺主宣发、肃降,输布精气,宣发卫气,透达皮肤。 肺合皮毛。 皮肤具有防止外邪入侵,调节人体津液与体温,以及辅助呼吸的作用。,先秦时期的五十二病方一书中就有烧灼法治疗“疣”(瘊子)的记载,还有治疗瘙痒的方药; 黄帝内经“痤”(痤疮)、“疠风”(麻风病); 汉代金匮要略有使用黄连粉治疗“浸淫疮”(湿疹、湿疮)的记载; 隋代巢元方所著的诸病源候论对疣、癣、疥、瘾疹(荨麻疹)等皮肤病均有详细的描述;,中医学传统认识,中医学传统认识,唐代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中有用丹砂、矾石、水银、石膏治疗多种皮肤病的记载,同时也记载了许多皮肤保健美容方; 明代出现了论述霉疮(梅毒)的专著霉疮

3、秘录。 由此可见,中医对皮肤病的防治有丰富的理论认识和宝贵的临床经验。,常见症状,瘙痒:是激起搔抓的一种感觉,为皮肤的浅表感觉。 斑疹、丘疹:斑疹为皮肤局限性的颜色改变,大小、颜色及形状各异,无明显凹凸感。丘疹为实质性、局限性突起。 水疱、脓疱:水疱为含有液体的局限性、腔隙性突起。脓疱为含有脓液的局限性、腔隙性突起。,斑疹,水疱,丘疹,鳞屑:即将脱落的表皮角质层细胞,小如米糠,大可成片。多由表皮细胞形成加速引起。 风团:风团为局限性、水肿性、暂时性的扁平隆起,大小不一,形状不定。 结节:是炎症细胞浸润,纤维变性所引起的实质性、局限性的突起,直径大于1cm,比丘疹更深,较硬。,鳞屑,风团,结节,

4、第二节 常见皮肤病的中药治疗,疖痈 粉刺 湿疮 牛皮癣 白疕 瘾疹 白癜风,疖痈,疖痈是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凡一寸以下名疖,一寸以上名痈。”. 以肿势局限,色红突起、灼热、疼痛、易脓、易溃、易敛为临床特点。 好发于项后发际、背部、臀部。,疖痈诊断要点,热毒蕴结型:局部皮肤突然红肿热痛,或此愈彼起,溃后脓出,舌红,苔黄。 气血两虚型:疖肿常此愈彼起,不断发生,色淡红不鲜或暗红,成脓、收口时间均较长,愈合缓慢,舌淡苔薄。,热毒蕴结,【治法】清热解毒 【方药】 成药:牛黄解毒片,银黄片,清血解毒丸,痈疽消毒丸。 龙胆泻肝丸、三妙丸适用于疖痈发于下半身及臀部者。 汤药:五味消毒饮加

5、黄连解毒汤(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黄连、黄芩、黄柏、焦山栀)加减。,气血两虚,【治法】益气养血,托毒生肌。 【方药】 成药:六应丸或银黄片配伍八珍丸。 汤药:托里消毒散加减(党参、黄芪、茯苓、白术、甘草、白芍、当归、川芎、桔梗、白芷、金银花、皂角刺)。 单验方药:生黄芪30克,元参、金银花、赤芍、丹参、桃仁、归尾、川牛膝各10克,生甘草、红花各6克。水煎服。,丁香 蟾酥 雄黄 牛黄 珍珠 冰片,此类药药性多苦寒清泄。因此,体弱血虚,脾胃虚寒者及孕妇慎服。 六应丸中含雄黄、蟾酥,不可过量或长期服用。 注意疮口周围皮肤的清洁。 糖尿病兼有疖痈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感染,以

6、防并发症的发生。 服药期间,还要注意精神和饮食调摄,避免过度紧张,饮食以营养丰富而且易消化的食物为宜,忌食辛辣、肥甘厚味食品。,合理用药:,粉 刺,粉刺是一种以颜面、胸、背等处,生丘疹如刺,且可挤出白色粉汁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病。 粉刺是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 相当于西医的痤疮。 青春期常见的慢性皮肤病。 俗称青春痘,粉刺的诱发因素,皮脂腺分泌过多 皮肤油质、皮脂腺分泌多者,易患青春痘。 细菌过度生长 皮脂腺中丙酸杆菌过度繁殖,造成毛囊发炎,阻塞毛孔, 产生粉刺。 内分泌失调 皮脂腺十分敏感,易受内分泌波动的影响,尤其在青春期、妇女月经前后、熬夜、压力较大时,都易导致皮脂腺分泌失调,产生粉刺。,

7、其他因素: 遗传因素 多脂多糖辛辣刺激性饮食 某些化学因素 紫外线照射等,粉刺的诱发因素,粉刺诊断要点,肺经风热型:皮肤干燥,丘疹色红,痒痛,舌红,苔黄,脉弦滑数。 胃肠湿热型:皮肤油腻,皮疹红肿疼痛,口臭,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痰湿瘀滞型:皮疹颜色暗红,以结节、脓肿为主症,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肺经风热,【治法】疏风清肺 【方药】 成药:黄连上清丸,穿心莲片,功劳去火片。 汤药:枇杷清肺饮加减(枇杷叶、黄柏、黄连、人参、甘草、桑白皮、连翘、白芷、当归)。 单验方药:仙人掌适量,捣烂涂敷患处,每日2次。,肠胃湿热,【治法】清热除湿解毒 【方药】 成药:三黄片,牛黄解毒片。 汤药:茵陈蒿

8、汤(茵陈、栀子、大黄)加减。 单验方药:马齿苋、蒲公英、菊花各30克,蜂房10克,水煎,清洗患处,每日2次。,痰湿瘀滞,【治法】除湿化痰,活血散结 【方药】 成药:当归苦参丸。 汤药: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半夏、橘红、茯苓、炙甘草、桃仁、红花、当归、赤芍、生地、川芎)加减。 单验方药:海藻、海带、桃仁各9克,薏苡仁30克,将前三味水煎取汁,同薏苡仁煮粥服食,每天1次。,合理用药 半夏、南星为有毒之品,用量不宜过大,可配生姜。 用药期间忌烟酒、辛辣食物。 月经期妇女、孕妇慎用或忌用。 牛黄解毒片切忌过量长期服用。 服药期间,保持大便通常,忌辛辣、油腻、生冷食物。,湿疮(湿疹),湿疮是一种过敏性炎症

9、性皮肤病。相当于西医的湿疹。 本病男女老幼皆可发生,以先天禀赋不耐者(过敏体质)为多。 首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但冬季常复发。,湿疹的特点是: 皮损对称分布; 多形损害,剧烈瘙痒; 病灶多数有湿润倾向; 反复发作,易成慢性等。,严重慢性湿疹eczema chronic,皮疹呈对称分布; 红斑表面粗燥,呈苔藓样,散在丘疹、脱屑、皲裂等。,湿疹诊断要点,湿热蕴肤型:皮损潮红,呈丘状疱疹,灼热瘙痒,渗液,舌红苔黄,脉数。 脾虚湿蕴型:发病较缓,皮损潮红,有丘疹,瘙痒,糜烂渗出,有鳞屑,舌淡胖,苔白腻。 血虚风燥型:病程久,反复发作,皮损色暗或色素沉着,或皮损粗糙肥厚,剧痒难忍,遇热或肥皂水后瘙痒加重,舌

10、淡苔白,脉弦细者。,湿热蕴肤,【治法】清热利湿,解毒止痒。 【方药】 成药:龙胆泻肝丸或防风通圣丸合除湿丸或二妙丸。皮肤病血毒丸,黄柏胶囊,适用于疮疹密集,灼热瘙痒者。 汤药:龙胆泻肝汤合萆薢渗湿汤(龙胆草、黄芩、栀子、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柴胡、甘草、萆薢、苡仁、黄柏、茯苓、丹皮、泽泻、滑石、通草)加减。,【治法】健脾利湿止痒 【方药】 成药:胃苓丸,秦艽丸。 汤药:参苓白术散(莲子肉、薏苡仁、砂仁、桔梗、白扁豆、茯苓、人参、甘草、白术、山药)。 单验方药:冬瓜皮、薏苡仁各30克,车前草15克共煮,饮汤。渗出液渐少而有结痂时,可用黄柏15g,苍术20g,研细末,植物油调匀,取适量外搽局部

11、。,脾虚湿蕴,苍术、厚朴、陈皮、泽泻、肉桂,血虚风燥,【治法】养血润肤,祛风止痒。 【方药】 成药:消风止痒颗粒,润肤丸。 汤药:当归饮子(当归、川芎、白芍、生地、防风、白蒺藜、荆芥、何首乌、黄芪、甘草)。 单验方药:当归、川芎、白术、苍术、黄柏、防风各9克,赤芍、蛇床子各12克,制首乌、茯苓、地肤子各15克,生薏仁30克,甘草6克,水煎服,随症加减。,合理用药:,注意配伍活血、祛湿、健脾药物,如赤芍、川芎、郁金、丹皮、泽泻、茯苓、益母草、薏米等,减少病情反复。 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和海鲜发物,戒烟酒,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药性苦寒、滑利,应顾护脾胃,以防苦寒败胃,可适当加健脾药物。孕妇及素

12、体脾胃虚弱者慎用。 孕妇忌服皮肤病血毒丸、胃苓丸,感冒期间停服。,牛皮癣,牛皮癣是一种皮肤形如牛项之皮、厚且坚硬的慢性瘙痒性皮肤病。 相当于西医的神经性皮炎。 特点是:皮损多是圆形或多角形的扁平丘疹融合成片,阵发性剧烈瘙痒,瘙抓后,皮损增厚,皮肤纹理加深,形成苔藓样变。,牛皮癣诊断要点,肝郁化火型:皮疹色红,心烦易怒,口苦咽干,舌边尖红,脉弦数; 湿热蕴肤型:皮损呈淡褐色片状,粗糙肥厚,剧痒,夜间尤甚,舌淡红苔白,脉濡缓; 血虚风燥型:皮损色淡或灰白,肥厚粗糙似牛皮,舌淡苔薄,脉沉细。,肝郁化火型,【治法】疏肝理气,清肝泻火。 【方药】 成药:龙胆泻肝丸。 汤药:龙胆泻肝汤(龙胆草、黄芩、栀子

13、、泽泻、木通、车前子、甘草)加减。 单验方药:鲜丝瓜叶适量,洗净捣烂。搽患处至皮肤发红为度,隔天1次。,成药:全虫方,消风散。 汤药:消风散(荆芥穗、甘草、川芎、羌活、白僵蚕、防风、茯苓、蝉壳、藿香叶、人参,厚朴、陈皮)加减。 单验方药:夜交藤30克、全蝎6克、当归、皂刺、防风各10克,刺蒺藜、白鲜皮、苦参各15克,水煎服。,湿热蕴肤,【方药】 成药:当归饮子、四物消风饮。 汤药:当归饮子加味(当归、川芎、白芍、生地、防风、白蒺藜、荆芥、何首乌、黄芪、甘草)。 单验方药:苦参、首乌、当归、白芍各15克,生地20克,玉竹、秦艽各9克,炙甘草3克。水煎,分2次服。,血虚风燥,合理用药 适当配伍止痒

14、、清热解毒、健脾之品,如地肤子、荆芥、防风、白蒺藜、白鲜皮、茯苓、白术等。 免疫抑制剂、皮质类固醇激素的使用应遵医嘱,不可自行应用。 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和海鲜发物,戒烟、酒。,白 疕,常见的易于复发的炎症性皮肤病。相当于西医的银屑病。 特点是:在红斑上有松散的银白色鳞屑,刮去鳞屑,可见薄膜和露水珠样出血点。 病程长,反复发作,不易根治。,银屑病皮损特点: 典型皮损:红色斑丘疹,表面覆盖银白色鳞屑。 薄膜现象:轻轻刮去鳞屑,可见一层淡红色发亮的薄膜。 点状出血现象:刮去薄膜可见多个小出血点。,大斑块状银屑病Psoriasis thick plaques,白疕诊断要点,血虚风燥型:病程较久,皮

15、疹多呈片状,颜色淡红,干燥皴裂,瘙痒,舌淡苔少,脉沉细者。 血热内蕴型:皮疹呈点滴状,发展迅速,色鲜红,层层银屑,瘙痒剧烈,抓之有点状出血,舌红苔黄,脉数者。 血瘀阻滞型:皮损反复不愈,皮疹多呈斑块状,鳞屑较厚,颜色暗红,舌质紫暗,脉细者。,【治法】养血滋阴,润肤息风。 【方药】 成药:首乌地黄丸,消银片,克银丸,银屑颗粒。 汤药:当归饮子(当归、川芎、白芍、生地、防风、白蒺藜、荆芥、何首乌、黄芪、甘草)加减。,血虚风燥,血热内蕴,【治法】清热凉血,解毒消斑。 【方药】 成药:银屑灵,复方青黛丸,双黄连口服液。 汤药:犀角地黄汤(犀角改用替代品水牛角粉、生地黄、赤芍、牡丹皮)加减。,【治法】活

16、血化瘀,解毒通络。 【方药】 成药:郁金银屑片。白疕软膏外用。 汤药:桃红四物汤(桃仁、红花、当归、赤芍、生地黄、川芎)加减。 单验方药:桃仁、红花、当归各20g,赤芍、川芎、丹参、路路通、乌稍蛇各15g,三棱、莪术各10g,蜈蚣2g,甘草6g,水煎,分2次服。,血瘀阻滞,关于克银丸的警示,克银丸:土茯苓30g,白鲜皮30g,北豆根10g,拳参30g 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止痒的作用,临床用于皮损基底红、便秘、尿黄属血虚风燥型的银屑病。 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克银丸可导致肝损害和剥脱性皮炎。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建议:患者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严格控制剂量和疗程,避免超量、长期使用;在治疗过程中

17、注意肝功能监测。,合理用药: 慎用激素类药物.应遵医嘱。 孕妇慎用或禁用郁金银屑片. 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和海鲜发物,戒酒、烟。 白疕软膏外用也不可时间过久,严格控制剂量和疗程,避免超量、长期使用。 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克银丸,严格控制剂量和疗程,避免超量、长期使用;在治疗过程中注意肝功能监测。,瘾 疹,瘾疹是一种皮肤出现红色或苍白色风团,时隐时现的瘙痒性、过敏性皮肤病。 相当于西医的荨麻疹。,瘾疹特点是: 皮肤瘙痒性风团 发无定处 骤起骤退 退后不留痕迹,瘾疹诊断要点,风寒束表型:风团白色,遇寒加重,得暖则减,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风热犯表型:风团鲜红,灼热剧痒,遇热加重,得冷则减,舌红苔

18、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胃肠湿热型:风团片大色红,瘙痒伴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舌红苔黄腻,脉滑数。,风寒束表,成药:桂枝颗粒。 汤药:麻黄桂枝各半汤(桂枝、麻黄、杏仁、炙甘草、生姜、大枣、杭白芍)加减。,风热犯表,成药: 肤痒冲剂;消风止痒颗粒。 汤药:消风散(蛇床子、五加皮、当归、蝉衣、葛根、钩藤、黄芪、丹皮、升麻、柴胡、木贼草、车前子、茯神、麦冬、五味子、炙甘草)加减。 单验方药: 苦参、荆芥、薄荷各10克,水煎,分2次温服。 香菜根须洗净切段,煮5分钟,蜂蜜调,连吃带饮,治疗荨麻疹的红、肿、痒。,苍耳子、地肤子、川芎、红花,胃肠湿热,成药:荨麻疹丸,用于风、湿、热引起的荨麻疹、湿疹,皮肤瘙痒

19、等症。 汤药:防风通圣散(防风、川芎、当归、赤芍、大黄、薄荷、麻黄、连翘、芒硝、甘草、石膏、黄芩、桔梗、滑石、荆芥、白术、栀子)加减。 单验方药:百部、蛇床子、苍耳子、地肤子各30克,川椒15克,煎水1500毫升,乘温洗患处,每日3次。,合理用药: 此型患者多兼有肠胃反应,在中药清理肠胃湿热的同时,配合使用抗过敏药物,以提高疗效。 忌食辛辣之物。 孕妇慎用或禁用。,白癜风,白癜风是指以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皮肤变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局限性色素脱失性皮肤病。 中医文献中又有“白驳”等名称。,白癜风特点是: 发生于任何部位、任何年龄; 皮肤白斑,大小不等,形态各异,边界清楚; 可泛发全身; 病程漫长,

20、易诊难治。,白癜风诊断要点,肝郁气滞型:白斑散在渐起,伴心烦易怒等,舌正常或淡红,苔薄,脉弦; 肝肾不足型:病程长,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弱; 气血瘀滞型:病史缠绵,白斑局限,边界清楚,局部可有刺痛,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肝郁气滞,【治法】疏肝理气,活血祛风。 【方药】 成药:白癜风胶囊,白蚀丸,白灵片或与舒肝丸同用。 汤药:逍遥散(柴胡、茯苓、当归、白芍、白术、甘草)加减。 单验方药:补骨脂100g或白芷50g,用75%酒精500ml浸泡1周后,每日3次涂搽患处,适当日晒。,合理用药: 本证宜内外兼治,内调气机,用疏肝之品,外用促进色素沉淀的补骨脂、白芷等。 疗程中患部宜适

21、当日晒。酒精过敏者忌用外搽剂。 孕妇慎用或禁用白蚀丸。 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生冷食物。,关于白蚀丸的警示,白蚀丸是由补骨脂、制首乌、灵芝、丹参、黄药子等组成的中药制剂,具有补益肝肾,活血祛瘀,养血祛风作用,临床用于治疗白癜风。 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白蚀丸可引起肝损害。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建议:患者必须在医师指导下使用,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同时,严格控制剂量和疗程;注意监测肝功能。儿童、老年人及哺乳期妇女慎用;孕妇、肝功能不全的患者禁用。,肝肾不足,【治法】滋补肝肾,养血祛风。 【方药】 成药:白癜风丸、白癜风胶囊合六味地黄丸。 汤药:六味地黄丸(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

22、茯苓)加减。,单验方药:沙苑子、女贞子、黑芝麻、白蒺藜各15克、覆盆子、枸杞子、赤芍、白芍、首乌、当归、地黄各10克。水煎,分2次服。,气血瘀滞,【治法】活血化瘀,通经活络。 【方药】 成药:白复康冲剂、白蚀丸、白灵片。外搽百灵酊。 汤药:通窍活血汤(赤芍、川芎、桃仁、红花、穿山甲、 皂角刺、三棱、莪术、夏枯草)加减。,单验方药:补骨脂90g,三棱、莪术、姜黄各30g,丹参20g,红花10g,共研细末,用75%酒精1000ml浸泡1周,每日3次涂搽患处。,合理用药: 疗程中患部宜适当日晒。 服药期间忌酒,忌油腻、辛辣、刺激、生冷及酸性食品。 酒精过敏者忌用外搽剂。 补益药物滋腻,碍胃,注意应用

23、时健脾助消化(陈皮等)。 方中多含活血药物,孕妇忌用,月经过多者慎用。,第三节 皮肤疾病中西药联合使用探讨,中西药联合应用的目的是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促进安全、有效、经济用药。 由于许多皮肤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不太清楚,故中西医药联合应用治疗皮肤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一、中西药合用,提高临床疗效,慢性皮肤病如湿疹、慢性荨麻疹、银屑病、神经性皮炎等病期(程)长,依中医理论,“久病必瘀”。 因此,在使用西药治疗时,可酌情配伍活血化瘀类中药如桃仁、红花、丹皮、赤芍等,以增强西药的抗炎作用。,真菌感染除有传染的因素外,还与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偏低有关。 临床以抗真菌西药加中药十全大补丸联合治疗真菌感

24、染性皮肤病,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抗真菌药。 对病毒性皮肤病而言,抗病毒治疗与扶正中药联合使用,可有效调节机体免疫力、控制病情复发、缩短病程,可收到事半功倍的功效。,二、中西药合用减少不良反应,氨甲蝶呤是用于银屑病治疗的常用药物之一。然而,该药有骨髓抑制、药物性肝炎等一系列不良反应, 中药大黄、虎杖、莪术、丹皮、生熟地、紫草、川芎、丹参、红花、当归、白芷、侧柏叶等,与氨甲蝶呤同用,可以很好地抑制表皮增殖,缓解银屑病症状,减少其副作用。,激素类药在皮肤病治疗中疗效肯定。 长期使用激素类药会出现向心性肥胖、满月脸、痤疮、面红、舌红少苔等症状以及腰膝酸软、四肢乏力、少气懒言、胃脘不适等副作用。 可及早配伍

25、补肾、补气中药如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丸,以减轻副作用,利于病情的康复。,附:矿物药与皮肤病,砷(arsenium),砷、三氧化二砷:Arsenic 二硫化二砷、雄黄:Arsenic disulfide 三氯化砷:Arsenic chloride 三氧化二砷、白砷、砒霜:Arsenic trioxide 三硫化二砷、雌黄:Arsenic trisulfide,慢性砷中毒(arsenism),砷元素和硫化物对人的危害性比较低。砷对于人体的危害取决于它的水溶性,水溶性高的如三氧化二砷(即白砷或砒霜)就是一个传统毒物,经口服550mg即可中毒。60100mg 即可致死。 。 当长期过量摄入砷可引起慢性

26、砷中毒(arsenism),病例男性39岁,主诉:全身皮疹七年,血小板减少三个月 七年前因银屑病于私人诊所就诊,口服中药(成份不详),服药两个多月后,出现眼结膜充血,全身皮肤颜色逐渐变灰黑色,并在躯干、四肢、面部出现皮肤花斑状改变,掌跖弥漫分布的点状坚实丘疹。食欲不好,体重减轻约十斤。服药两年多后,自行停药。停药后自觉头晕无力。,病例男性39岁,血小板:7109/L,骨髓穿刺示“巨核细胞增生性血小板减少” 。 血色素:152g/L,白细胞:7109/L。 尿砷:5.8ng/ml(正常值为0.08mg/l) 发砷、甲砷:均在正常范围内 (患者已停药四年余)。,病例男岁,因银屑病间断服用私人配制的

27、中药偏方近 年,四年前发现手掌足跖出现点状角化,并逐渐加重。二年前躯干出现多发暗红色斑块,经皮肤组织病理证实为原位鳞癌(owens病)。,含砷的药物,606(砷凡那明),(新砷凡那明),亚砷酸钾(Fowlers液) 中药:牛黄解毒丸,牛黄消炎丸,六神丸,安宫牛黄丸,至宝丹,梅花点舌丹,活血解毒丸,肥儿丸,七里散,止血散等。 含有砷剂的药物的滥用可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应当引起高度重视。,牛黄解毒片的警示,牛黄解毒片 慢性砷中毒 皮肤损害 皮肤色素沉着、皮肤角化过度、疣状增生、皮肤癌 血液系统 消化系统 泌尿系统,砷中毒与 长期用药有关,砷中毒的临床表现,皮肤或粘膜的色素沉着及色素脱失 掌跖部位的角化性皮损 肢端麻木(神经系统症状) 雷诺征(末梢血管病变),心脑血管疾病 皮肤原位鳞癌(Bowens病) 内脏癌,主要是肺癌 4. 肝损害,甚至肝硬变,总 结,中医药学在皮肤病诊治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证+症”结合 中药相对安全,且疗效确切,经济。 执业药师同仁应结合各自岗位特点,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为指导皮肤疾病的中药治疗发挥积极作用。,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