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论地区竞争力的本质论文.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259810 上传时间:2021-02-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论地区竞争力的本质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1论地区竞争力的本质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1论地区竞争力的本质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1论地区竞争力的本质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1论地区竞争力的本质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论地区竞争力的本质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论地区竞争力的本质论文.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xx年X月X日精品范文-论地区竞争力的本质论文 地区 竞争力 本质 内容论文摘要:地区竞争力本质界定是研究地区竞争力的前提。本文通过深入分析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对地区竞争力本质研究存在的差异,认为地区竞争本质上是区域间产业发展能力的竞争,地区竞争力的本质是地区产业发展能力,是比较生产力。并分析了国家竞争力、地区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的内在关系。 论文关键词:地区竞争力、国家竞争力、企业竞争力。概念是思考、认识问题的逻辑起点,对概念的不同理解将导致极不相同的理论研究结果和对策措施建议。因此,对地区竞争、地区竞争力的不同理解,将导致对地区竞争力来源的不同理解,并构建出不同的研究地区竞争力模

2、型及提高地区竞争力的对策建议。界定地区竞争与地区竞争力概念的内涵和本质,是研究地区竞争力的前提。(一)、地区竞争的本质 地区竞争是指两个以上的行政区域政府竞争性地提供公共产品,以便吸引投资与发展本辖区经济的政府间竞争。与一般竞争比较,地区竞争具有以下特点:(1)、地区竞争的主体是地方政府的竞争。二十多年的改革是在保持社会稳定的前提下渐进式进行的,其结果是中央政府的经济决策权逐步向地方政府、企业和市场分散,经济社会发展由中央政府独立推动变成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市场力量共同推动,地方政府行使越来越多的经济决策权,同时也承担了越来越多的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责任。虽然中国已经基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特殊的经济结构及行政体制,地方政府作为社会经济运作中特殊的利益主体,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依然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和促进,既是地方政府职能的正常发挥,又是地方政府间竞争的产物。一方面,中央政府需要每个地方政府全力投入经济建设,共同推动国民经济整体发展;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作为发展地方经济的决策者和直接受益者,受提高任期政绩和提高辖区内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利益驱动,必然想方设法努力提高辖区汲取生产要素和经济发展资源的能力,加快辖区经济发展。因此,地区间社会经济发展的竞争主体是地区政府。(2)、地区竞争的内涵是提高资源汲取能力的竞争。社会经济发展是由资本、劳

4、动力、生产资料及其在生产过程中的社会结合和改进、自然资源条件以及影响社会发展的其他相关因素共同推动的,而其中关键生产要素是资本、技术、人才。由于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特别是加入WTO后国际全球化进一步深化,市场分割日益弱化,生产要素流动性日益加强。地方发展的优势已不再是对传统土地、资源、产品等固定物质财富的占有,当代社会财富的价值越来越体现在全球市场竞争中的资金流、信息流、技术人才流及物流上,地区竞争能力更多体现在其对诸种流动财富的吸引力和利用这些财富创造新价值的能力,体现在利用这些流动财富不断强化区域经济地位的能力。因此,地方政府参与地区竞争的主要内容和手段是尽可能在全球范围内搜索发展资源,组织

5、经济活动,鼓励辖区企业扩大投资,同时努力引进外来投资、外来人才和先进技术,使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辖区内汇聚,形成经济发展“资源谷”。(3)、地区竞争的方式是完善产业发展环境的竞争。一个地区要在国际国内竞争中获取持久的竞争优势,往往离不开当地独特的产业发展环境,尤其是产业发展的人文环境。资本要增殖、企业要发展、产业要升级,必须有一个好的发展环境,才能吸引辖区外资金、人才、技术向区内流动。在WTO规则涉及的23个协议中,只有两项涉及企业,其中都是涉及政府,这更充分说明加入WTO背景下,地区竞争力的提高更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职能的转换,地区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政府行政竞争和管理经济能力的竞争。早

6、期地区间竞争主要是制定优惠政策(如降低地价、减免税收等)向投资者提供特殊待遇。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地区竞争的深入,发展环境的竞争逐步取代优惠政策成为主要的竞争工具。各地区,尤其是经济发展 先行地区政府都积极改善投资环境,完善法规制度,提高政府效率,发展教育、科技、文化事业,提高国民素质,努力为投资者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高效便捷的政府服务,有效的法制保障和安定的治安环境,形成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市场竞争环境和公平竞争条件,创造一个优良的自然、社会和产业发展环境。(4)、地区竞争的本质是提高产业发展能力的竞争。产业是国民经济中以社会分工为基础,在产品和劳务的生产经营上具有某些相同特征或同一属性的

7、企业或其它经济实体及其经济活动的集合。一个地区内不同产业的集合构成地区国民经济。区域内社会资源最终要配置到各个产业部门,并形成强弱不同的产业经济,从而决定一个地区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地区经济不过是产业经济的空间表现,地区经济发展最终都要落实在地区产业经济活动上。无论是地区经济增长率提速、综合经济实力增强,还是经济竞争力的提升,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地区产业能力的强弱。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和实践也证明,一个国家和地区要不断提升经济竞争力,关键在于不断提升其产业竞争力。一个地区的产业发展能力强不强,对于能否稳步提升其经济竞争力,迅速实现经济和社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一个地区的

8、经济发展能力以该地区众多产业发展能力的集合为基础,地区之间的经济竞争本质上表现为地区产业发展能力之间的竞争。 积极、合理、公平的地区竞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地区竞争有助于发展社会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提高社会福利,谋求持续发展。地方政府是国家行政序列的一个组织,又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决策者和直接受益者以及辖区内企业和群众的利益保护者,是我国经济社会运作中特殊的利益主体。地方政府的多种职能决定其行为目标多元化。作为国家行政序列的一级组织,任期政绩决定地方政府官员的前途和发展。地方政府为了提升行政任命制任期内的政绩,必须执行中央政府宏观调控指令,努力完成中央政府和上一级政府下达的发展目标。作为地方

9、经济发展的决策者和直接收益者,必须在发展地方经济中追求地方利益最大化,从发展经济中获取更多的地区财政利益。作为地方企业和辖区群众的利益保护者,地方政府又必须努力改善企业发展环境,扩大群众就业渠道,千方百计加快辖区企业发展和提高群众收入。因此,积极、合理、公平的地区竞争有助于协调中央、地方、企业和群众的利益,有助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其次,地区竞争有利于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推动资源合理配置。能不断优化的投资环境,建立公平司法制度,提供高效政府服务的行政区域,就能吸引更多的资本、人才、技术流入。地区竞争使地区政府加强公共品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健全司法执法制度,推进政府改革,既能

10、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使资本、技术、人才更多地流向发展环境好的地区,又有利于提高资本、技术和人才的产出效益,促进社会资源合理配置。三是地区竞争有利于推进制度创新。一般而言,作为制度创新“第一行动集团”的中央政府,为了降低制度创新成本,或采取授权试点,或对一些地区自主制度创新给予默认试行,总结完善后再由中央政府下令实施。地方政府特别是经济发展先行地区的地方政府,为了在地区竞争中掌握主动权,提高辖区汲取生产要素的能力,尝试进行政府行政制度改革,引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企业制度,一定程度上推进了自主制度创新,成为主动谋求潜在制度创新收益的“第一行动集团”。这种在地区竞争中引入制度创新的需求诱致型制度

11、变迁,从形式到内容都更适应本地经济发展和企业成长的需要,更能获得中央政府的默许和容忍,在拓展制度创新的内涵和外延上更有意义。从制度创新的成效上看,有助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制度创新,使地方政府和企业共同分享制度创新收益,制度创新的风险更小,成本更低,绩效更高。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合理政府职能安排的地区竞争对社会经济发展作用巨大。但作为地区利益的主体,地方政府在地区竞争中也可能导致一些不合理行为。有的地方政府特别是一些欠发达地区的地方政府为了保护辖区经济利益,可能运用一些行政手段防止外地商品流入,封锁本地资源,保护个别税利大户的不合理竞争行为、重复建设低水平开发区或产业项目等,存在政府行为取

12、代或妨碍市场行为的不合理现象,个别地方甚至无止境地采取减低地价、税收等优惠政策恶化竞争秩序,引发人才争夺大战、招商引资大战、环境建设大战等非理性竞争行为。其实,地区竞争不同于 企业竞争。在相互竞争的企业之间,一个企业的成功常常是以另外一些企业的失败为代价的,因为前者要从后者那里夺走市场,结果是一个“零和博弈”。而地区竞争并不是“零和博弈”。一个地区在竞争中迅速发展会深化社会分工和地区分工,通过“产业关联”、“技术扩散”和“辐射效应”带动其他地区跟随发展。地区政府对地区竞争要有正确的认识。中央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法律、法规规范地方竞争秩序,保护地区间公平竞争,推动生产要素在地区间合理配置,保障地

13、区间协调发展。(二)、地区竞争力的本质(一)竞争力的内涵及实质 竞争获胜的基础在于竞争力的不断提高。由于对它研究往往从不同层面上展开,不同机构、不同组织和不同决策者对竞争力的理解有很大的差异。比较有代表性的“竞争力”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1)竞争力是一个涉及到国与国之间经济关系的国际经济学概念,是指一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所处的地位。(樊纲,2xx)(2)一国的竞争力是在国际市场上战胜对手的能力,更是谋求持续发展的实力。(邹薇,2xx)(3)美国总统竞争力委员会关于产业竞争力的报告认为:国际竞争力是在自由的、良好的市场条件下,能够在国际市场上提供好的产品、好的服务,同时又能提高本国人民生活水平的能

14、力。(4)竞争力是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与他国竞争所具有的相对优势,它实质上反映了综合国力发展的速度。(任海平等,xx)(5)中国国际竞争力报告(xx)课题组认为:国际竞争力是在一定经济体制下的国民经济在国际竞争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国力的强弱程度,实际上也就是企业或企业家们在各种环境中成功地从事经营活动的能力。在中国国际竞争力报告(2xx)中,该课题组把“国家竞争力”修改为“一个国家在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下,与各国的竞争力相比较,其创造增加值和国民财富持续增长的能力。”(6)国际竞争力是指在国际的自由贸易条件下(或排除了贸易因素的假设条件下),一国某特定产业的产出品所具有的开拓市场,占据市场并以此获取利

15、润的能力。简单地说,即是一国特定产业通过在国际市场上销售其产品反映出的生产力。(金碚主编,xx)我国有的学者对这个定义的内涵进一步深化指出:一方面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目前的经济实力;另一方面,比较准确地勾画出该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水平。(费洪平,xx)(7)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Poter,xx)认为:国家经济竞争力是指该国产业创新和升级的能力,即该国获得生产力高水平及持续提高生产力的能力。(8)“世界经济论坛”(WEF)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IMD)关于竞争力的报告(xx)对“国际竞争力”定义为“企业目前和未来在各国的环境中以比他们国内国外的竞争者更有吸引力的价格和质量来进行设

16、计、生产并销售货物以及提供服务的机会和能力。”而在xx年的国际竞争力报告中又对“竞争力”重新下定义为:“一国或一个企业在全球市场上均衡地生产出比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9)竞争力泛指在“自由竞争”条件下,一个个体或社会实体致使竞争制胜的能力。(包昌火等,2xx)(10)国际竞争力是一国对该国企业创造价值所提供的环境支持能力和企业均衡地生产出比其他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是一国或一企业成功地将现有资产运用于转换过程而创造更多价值的能力。它包括一国或一企业发展的整体现状与水平,拥有的实力和增长的潜力。(王与君,2xx) 综上所述,对竞争力的内涵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把握:(1)、竞争力是特定利益

17、主体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相对于其他利益主体所具有的生存和发展并由此获取收益的能力。从上述的定义分析,虽然不同机构、不同组织、不同学者对“国际竞争力”的理解有较大的差别,但共同的落脚点都放在特定利益主体在竞争中生存、发展以及在竞争中获取收益的大小,也就是特定的利益主体能否在国际国内市场上比其他利益主体以更低的价格、更高的质量、更优的服务、更好的信誉来占领市场并由此获取收益。(2)、对竞争力的研究必须是多层次的。由于参与竞争的利益主体可以划分为国家、地区、产业、企业等多个层次,因而对竞争力的研究必须有针对性地围绕国家竞争力、地区竞争力、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等层次来进行。从研究资料分析,世界上研究国际

18、竞争力组织的成员来自政府、企业界、学术界,这些成员对国际竞争力研究各有侧重。政府成员关心如何制定经济发展及外贸政策,着眼于研究国家的国际竞争力;企业界成员关心如何提高其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及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着眼于研究企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而学术界人员则倾向于从各个层次对国际竞争力进行全面研究。美国总统委员会关于竞争力的报告(xx)也指出:“竞争力对于企业和国民经济有不同的含义”。因此,脱离特定的利益主体而单纯研究竞争力,不仅是不可能的,对实际工作也没有指导意义,而且会偏离科学研究正确的方向。(3)、竞争力不仅包含现实竞争力,更包含潜在竞争力。对国际竞争力研究,不仅要研究特定利益主

19、体现有生产要素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所表现出来的生存能力,而更重要必须研究特定利益主体相对于其他利益主体的未来发展潜力。正如美国总统竞争力委员会关于产业竞争力的报告中指出:“一个国家长期的竞争能力,包括该国经济长期增长的潜力以及该国经济结构及出口结构能够随国际市场需求不断变革的能力。”如研究企业层次的国际竞争力,不仅要研究其现有经济实力,更应该研究其未来发展潜力,也就是该企业在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是否具有较好的成长性。研究国家层次的国际竞争力,其落脚点要体现在该国产业及其企业是否具有持续创新、升级的能力。(4)、竞争力的实质是比较生产力。竞争力实际上是一个涉及国家(地区)之间经济关系的经济学概念,

20、包括着“比较优势”的概念。在这里,比较优势实际上就是国家(地区)间生产力水平的比较,比较生产力在概念上与一般所说的生产力概念没有实质区别,同样具有效率的含义,只是更强调与竞争对手相对的比较意义。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体现在特定 利益主体,能否比其他利益主体更合理配置要素资源,提高生产效率,或者善于创造出差异性强的商品和服务,从而赢得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能力。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xx)也指出:“在国家层面上, 竞争力的唯一意义就是国家生产力。国民生活水平的提升,需要企业不断提升和创造符合时代需求的生产力”。美国总统竞争力委员会关于产业竞争力的报告(xx)指出:“在国家水平上,竞争力是以卓越的生

21、产力绩效为基础的。”因此,竞争的实质是比较生产力的竞争,竞争力的实质是比较生产力.(二)地区竞争力的内涵及实质 国内机构和学者对地区竞争力的定义大多数都脱胎于国家竞争力的内涵。从理论上理解,国家和地区都是一个不同行政管理层次的地域概念,借鉴国内外学者对国家竞争力内涵的研究来确定地区竞争力的内涵,也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从现有研究资料分析,主要有三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 一种观点主要强调地区资源配置能力。王秉安教授(2xx)认为:区域经济竞争力是指一个区域(省、市、县或其他)在大区域中与同一类型区域争夺市场和资源的能力,或者说是一个区域在大区域中相对于其他同类区域的资源优化配置能力。中国县域

22、经济竞争力评价认为县域经济竞争力是县域单位进行资源配置来获取竞争优势的能力。 另一种观点主要强调地区综合经济实力。xx经贸大学李宝新(2xx) 认为:地区竞争力是一个地区在政治、经济、社会基础建设、环境、科技等各个领域所能达到的先进程度的综合反映。国家统计局严于龙(xx)认为地区经济竞争力是一个地区(省、区、直辖市)国民经济在国内竞争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实力的强弱程度。费洪平(xx)认为地区竞争力主要强调一地区在国内外贸易、金融、投资中的地位,强调一地区所提供的基础设施,所达到的科技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政府行为和对策干预等因素,为国际资本流动创造的条件. 第三种观点主要强调地区培

23、育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能力。阳国新(xx)认为区域竞争力是指各经济区域所提供的商品在某一特定区域市场中占领的市场份额。王国辉(2xx)和赵修卫(2xx)则从核心竞争力的角度来研究区域竞争力。王国辉认为:地区竞争力是指“地区在内部软、硬环境等方面具有明显优于且不易被其他地区模仿的,能够给区内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条件,并形成地区经济特色,不断促进地区经济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独特综合能力”。赵修卫教授认为区域核心竞争力是区域经济竞争力的优势表现,是指区域所特有的,在资源利用、产品开发、生产、市场开拓及服务中,与其他地区相比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且不易被其他地区所模仿或学习的综合能力与素质。” 本文认为

24、,参照上述关于竞争力的定义,地区竞争力应该定义为某个特定地区在国际国内经济竞争中优于其他地区所具有的生存和发展并由此获取收益的能力。而地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是以地区综合经济实力为基础,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核心因素是地区资源配置能力和营造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能力。由于中国的地方政府是xx领导下的一级行政组织,不仅要成为推动先进社会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主导力量,更应该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因此,地区在竞争中获取的收益不仅体现为伴随着地区财政稳定增长的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还应该体现在群众的收入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社会生产生活环境日益改善。因此,地区竞争力也可以表述为一个特定

25、地区在参与国际国内竞争中具有相对于其他地区更能优化资源配置,营造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从而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因而,地区竞争的实质也是比较生产力的竞争,地区竞争力的实质也是比较生产力。(三)、地区竞争力与国家竞争力、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 关于国家竞争力的研究,有的学者认为,对“国家的国际竞争力”或“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 的提法本身就含糊不清,在国家层次上谈论“国际竞争力”没有意义。其理由有二:一是国家的主要经济目标是为其人民创造较高且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而能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取决于含义不清的“(国家)竞争力”,而取决于一国利用各种生产要素的生产力或生产率。二是任何国家不可能在所有产业都

26、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任何国家都只能在某个或几个产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而另外一些产业上却缺乏国际竞争力。在国家的层次上,唯一有意义的竞争力概念是指国家生产力。研究哪个“国家具有国际竞争力”,重点应该研究:“为什么特定的国家会成为特定产业中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的母国生产基地?”因此,在产品、企业、产业的层次上研究国际竞争力,不仅研究的内涵、对象更加明确又比较容易理解,而且对实际工作更有指导意义。有的学者则认为,参与国际竞争的利益主体是多层次的,可以是国家、地区,也可以是产业和企业。国家(地区)虽然不直接提供某种竞争客体(产品或服务等)参与国际竞争,但一个国家(地区)所拥有的总体经济实力、政府

27、管理体制、配套基础设施、外部经济秩序、综合经济资源等,则是该国(地区)产业、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必不可少的前提和基础。企业或产业构成国际竞争力的基础,而国家(地区)则是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外部保证和前提。因此,“研究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是有意义的 ,只是间接一些”。 从理论上讲,任何事物的存在都必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国内外许多机构、组织和研究人员多年来持续不断地开展对“国家竞争力”的研究,本身就说明研究“国家竞争力”的实际意义。国家和地区作为一个行政地域概念,由于其地理区位、经济区位以及制度变迁、产业升级的差异,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地位是不同的,从而决定其国际国内社会上政治地位也存

28、在差异。为了提高国家(地区)的政治经济地位,增强竞争力,所有国家(地区)政府都积极开展对“国家(地区)竞争力”研究,只是在国家(地区)层次上研究竞争力必须落实在国家(地区)产业、企业的竞争力上。国家竞争力是指一个国家在全球竞争中所具有的生存和发展并由此获得收益的能力。国家的生存和发展能力是以地区、产业、企业的竞争力不断提升为基础。国家在竞争中获取收益表现为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从区域上看,国家是其管辖的所有地区构成的,一个国家的竞争力构成是由其管辖的所有地区竞争力的集合。研究国家的地区竞争力重点应该放在经济先行地区如何发挥比较优势,经济欠发达地区为何缺乏竞争优势,研究如何有针

29、对性地提高所有地区竞争力进而提高国家的整体竞争力。从产业上看,一个国家(地区)区域内所有产业构成一国(地区)的国民经济。作为区域概念的国家(地区)的竞争力是区域内所有产业竞争力的集合。研究一国(地区)的产业竞争力,意义在于寻求一国(地区)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并以此作为主要产业重点发展,营造产业竞争优势,获取竞争收益。产业是国民经济中按照一定的分工原则,为满足社会某种需要而划分的,从事产品和劳务生产及经营的部门,是具有某种同一属性企业的集合。产业的竞争力同样也是同一属性的企业的竞争力的集合。同一属性的企业构成一个产业,所有产业的企业构成一国(地区)国民经济的基础。因此,国家(地区)竞争力最终由该

30、国(地区)所有产业竞争力,进而由该国(地区)所有企业竞争力决定。综上所述,如果用NC代表国家竞争力,AC代表地区竞争力,IC代表一国产业竞争力,EC代表一国企业竞争力,AIC代表地区产业竞争力,AEC代表地区企业竞争力,那么国家竞争力、地区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表述: NC=AC1;AC2;AC3; NC=IC1;IC2;IC3; (其中IC=EC1;EC2;EC3;) AC=AIC1;AIC2;AIC3; (其中AIC=AEC1;AEC2;AEC3;)(四)、结 论(1)、竞争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市场经济必然存在市场竞

31、争。竞争本质上表现为利益主体之间生存和发展能力的博弈,是利益主体之间比较生产力的竞争。地区竞争主体表现为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具体体现为地区之间资源汲取能力和产业发展环境的竞争,根本在于产业发展能力的竞争。(2)、竞争获胜的基础在于竞争力的提高。竞争力指特定利益主体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相对于其他利益主体所具有的生存和发展并由此获取收益的能力。参与竞争的主体可以划分为国家、地区、产业、企业等多个层次,竞争力也可以划分为国家竞争力、地区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等不同类别。研究竞争力,不仅要研究现实竞争力,更应该研究潜在竞争力。竞争力的实质是比较生产力。(3)、地区竞争力是指某个特定地区在国际国内经

32、济发展竞争中优于其他地区所具有的生存和发展并由此获取收益的能力,也可以表述为一个特定地区在参与国际国内竞争中具有相对于其他地区更能优化资源配置,营造竞争优势,增强综合实力的能力。地区生存和发展能力以地区综合经济实力为基础,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核心因素是地区资源配置能力和营造竞争优势的能力。地区在竞争中的收益体现为地区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生产生活环境日益改善。地区竞争实质是比较生产力的竞争,地区竞争力实质是比较生产力。(4)、国家由其所管辖的地区构成,一个国家所有地区竞争力的集合构成国家竞争力。国家(地区)国民经济由区域内所有产业构成。国家(地区)竞

33、争力也是区域所有产业竞争力的集合。产业是国民经济中按一定分工原则划分,从事同一属性的产品和劳务生产与经营的企业的集合。产业竞争力是同一属性的企业竞争力的集合。研究国家和地区竞争力,根本在于研究该国(地区)产业竞争力,基础在于研究企业竞争力,目的在于从比较优势出发,寻求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群,并以此为主导(支柱)重点发展,营造产业竞争优势,获取竞争收益。注 释:(1)、李军鹏:论新制度经济学的政区竞争理论,中国行政管理2xx年第5期第52页(2)、王缉慈:论全球化背景下的地方产业集群地方竞争优势的源泉,战略与管理,2xx年第6期第28页(3)、(4)、杨瑞龙、杨其静:阶梯式的渐进制度变迁模型-再论

34、地方政府在我国制度变迁中的作用,经济研究2xx年第3期(5)、金明律等:中美关于国际竞争力研究现状之比较,当代财经xx年第1期第28页(6)、(9)、转引自邹薇:竞争力的源泉:从外生比较优势到内生比较优势,xx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xx年第1期第35页(7)、金碚:中国工业国际竞争力理论、方法与实证研究,经济管理xx200 年版第30页(8)、迈克尔波特:国际竞争优势,华夏xx2xx年(中文版)第6页(10)、来自:/china-techan/jingzhengli.htm1(1)、参阅中国工业国际竞争力-理论、方法与实证研究(金碚主编),经济管理xxxx年出版,第29页;国家竞争优势(迈克尔波特著),华夏xx,2xx年出版,第6-10页。1(2)、黄先荣:国际竞争力研究的现状极其对中国的启示,复旦学报(社会科学报)xx年第2第65页 主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