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边形》说课.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269666 上传时间:2021-02-1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边形》说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四边形》说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边形》说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边形》说课.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四边形说课四边形一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基本的几何图形已有了深刻地认识,具备了深入学习的前提。四边形的认识就是在此基础上对几何初步知识的深入学习。平行四边形、菱形、梯形虽然在前几册的教材中没有正式出现,但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或多或少的有些认识,对它们也并不陌生。本课的学习在几何图形的学习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是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掌握更为后面学习周长、面积的计算奠定基础。基于以上认识,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1、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能从各种图形中区分出四边形。2、通过对四边形进行分类,对不同的四

2、边形各自的特征有所了解,特别是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3、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在以往的知识当中,学生只对各种图形有所认识,而对什么是四边形还不是很清楚,所以让学生直观感知四边形,认识四边形的特征是本堂课的重点。而三年级的学生对事物的观察、比较能力还很弱,要正确的说出四边形的分类标准必须以各种图形各自的特点为前提,因此给四边形分类就成为本课的一个难点。三年级的学生在一、二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的思维主要以具体形象为主,直观形象思维非常活跃,思维形式正处在形象思维过度到抽象思维的阶段,需要大量的感性经验作基础。因此,本节课我

3、尽量运用直观的教具,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通过“找一找、涂一涂、剪一剪、分一分、围一围”等系列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本课分以下几个环节进行展开:一、找一找,感知四边形。学生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和空间与图形有关,他们的生活经验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在生活中几何知识处处可见。新课伊始,我利用主题图让学生找图形,目的是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丰富他们对图形特别是四边形的感性认识,从整体上感知生活中的几何图形,盘活学生心中的“库存”。在学生找出主题图中的几何图形后,我适时抽象,把图形贴在黑板上,为后面概括四边形的特征提供材料。在诸多的

4、几何图形中,各种图形有着丝丝联系,彼此之间又各有特点。所以接下来我采取了两次概括的方法,设计了让学生找特殊图形的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剩下的几何图形边和角的共同特点,采取合情归纳推理的方法,概括出四边形有四条直边和四个角的特点。二、涂一涂,区分四边形。“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手开始”。大脑是知识的贮藏库,动手操作可以加速大脑的思维,手脑并用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的掌握知识,因此在教学中要尽量不让学生的手闲着。鉴于此,我设计了让学生动手操作涂色来寻找四边形的活动,让学生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寻找辨认四边形,进一步感知四边形边和角的特征,变抽象为直观,化深奥为浅显,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在这一环节,我分以下四

5、个层次进行教学:(1)通过涂色活动,让学生把四边形从众多图形中分离出来,在分离的过程中理解四边形的特征,感受分类的思想。(2)通过交流找出的四边形,引导学生在说理中进一步体会四边形共同的特点。(3)通过把不是四边形的图形变成四边形,加深学生对四边形的印象。(4)通过找生活中的四边形,将学生的视野从课堂拓宽到生活,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三、分一分,了解四边形。这一环节是在学生认识了四边形的特点,观察和认识了一些不同的四边形后,按照一定的原则或标准给四边形分类,在分类中对不同的四边形各自的特性有所了解,特别是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四边形的分类只是了解不同四边形特性的一个载体,分类的结

6、果可能会因为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和经验各异,标准不同对分类的结果也有很大的影响。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已经有所了解,但还不够深入,再加上三年级的学生对分类的标准界定(即每次只能选定一个标准)模糊不清,操作前的思考和交流也许能帮助一学生更好地展开活动。因此我增加了小组对“分类方法和分类工具的”讨论,希望能给学生的思维提供一种导向,让学生能够根据边和角的特征进行分类,接着采取了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活动,以减小难度,突破难点。究竟有几种分法没有固定的答案,重要的是让学生说出分类的理由,因此在分类后,我侧重让学生的说理,让学生在说分类标准的过程中逐渐体会各种四边形的特征,感受这些四边形的区别与联系。四、围一围,创造四边形。这一环节,是本课的巩固练习环节。我设计了两个层次的活动。第一层次是围四边形的活动。这个活动,我提出了四个要求,第一个要求和第二个要求是基础练习,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第三个要求和第四个要求是拓展训练,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渐挑战学生的思维,目的是让学生从抽象的认识转化为具体的操作,在操作中进一步感知四边形的特征。第二层次,是帮小兔子寻找吃萝卜路线的练习,目的是让学生都能够学以致用,体会到数学的有用和好玩。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