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情分析入手构建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269673 上传时间:2021-02-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学情分析入手构建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从学情分析入手构建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从学情分析入手构建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学情分析入手构建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学情分析入手构建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从学情分析入手构建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随机生成的过程,是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过程。从学情分析入手构建小学数学课堂,才能使课堂中闪现出最真实的人生活力。上学期学校开展跟踪听课活动。我们听了一节一年级数学课“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片段一:(课的开始)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大森林里小动物在开运动会”先来了30只小猴子,又来了50只小猴子。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一共来了多少只小猴子?师:怎样列式?生:30+50=80(老师板书)30+50=(没有写答案)师:请大家拿出你的小棒、计数器摆一摆一共是多少?观察学生学习状况,此时学生对这个活动并没有表现出很大的兴趣,有的开始玩起了

2、手中的学具。孩子们为什么没有探究的兴趣?下课后,我们对两个孩子进行了访谈,一个孩子说:“我早就会算了,2+3=5 ,所以 20+30=50 ,我妈妈教我了。”另一个孩子说:“不用摆小棒,我就知道的答案。”很显然,老师在上课之前没有充分了解学生的水平,没有考虑孩子的需求。我们在另一个班用问卷的方式进行了课前调研:计算20+30 = 40-30= 全班 50名同学中只有3人计算错误,其他同学的答案都正确,而且卷面没有涂改痕迹,说明孩子们能够正确进行整十数加减法的运算。接着我们又随机抽取5 名同学进行访谈,问题是:20+30为什么等于 50 ?你是怎么算的?有两名同学回答:因为2+3=5,所以20+

3、30=50 ;1名同学回答:2+3=5 ,0+0=0 ,所以20+30=50 ,后面都有一个0 ;1名同学回答:20在继续数三个十,30 ,40 ,50 ,所以一共是50 。还有1 名同学没有说出任何理由。从学情调研的结果发现,尽管孩子们已经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他们的算法却不尽相同,有利用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由1个十, 1个十往上数的,还有只计算十位上的数的。而对于算理,在理解和表述上都存在困难。因此,我们把这节课的目标由原来的:学生能够正确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改为:借助多种方式帮助孩子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我们建议这位教师根据学情调研的情况把教学设计也进行了修改,在另一个班重新上

4、这节课。片段二: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大森林里小动物在开运动会”先来了30只小猴子,又来了50只小猴子。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一共来了多少只小猴子?师:怎样列式?生:30+50=80(老师板书)30+50=80师:(老师很惊讶)老师还没有教大家计算这么难得题目,你们怎么就知道答案了呢?学生兴奋地、争先恐后地介绍自己的算法(同前测)师:能不能利用你手中的计数器、小棒说明其中计算的道理。接下来的活动,虽然和以前相同,但是目的不同,伴随操作过程的思维也就不同,孩子们表现出来的热情也不同。学生走进课堂前,对于要学习的内容不可能一无所知,他们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有丰富的学习经验,有不同的兴趣、不同的困惑,而这些,都有可能为我们的教学所用,成为课堂教学中丰富的资源。从学生的“已知”出发设计教学就是对学生资源的利用,就是关注了学生的经历和经验。课前调研获得的丰富、真实的信息是进行教学设计最为重要的资源。学生个体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原有的基础。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也就是在课前对学生进行学情调研。根据学情调研中了解到的情况,及时、灵活、合理的调整教学设计,让课堂教学真正服务于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