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孙敏声--高段--枣阳市第二实验小学.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270204 上传时间:2021-02-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孙敏声--高段--枣阳市第二实验小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孙敏声--高段--枣阳市第二实验小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孙敏声--高段--枣阳市第二实验小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孙敏声--高段--枣阳市第二实验小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孙敏声--高段--枣阳市第二实验小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孙敏声--高段--枣阳市第二实验小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孙敏声--高段--枣阳市第二实验小学.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附表1:“湖北移动校讯通杯”第七届“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征文评选活动暨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论文大赛湖北选拔赛作品登记表姓名孙 敏 声性别女教龄25年龄43E-mail职称小学高级办公电话手机号码13797749286通讯地址枣阳市第二实验小学邮编征文类别网上注册号学科数学出版意向专著 电子杂志 学术刊物 增刊 不同意参赛调查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您参加过我们举办的哪几届征文大赛,请在相应的年份后打勾)作品名称摘要关键词注:此表由参赛教师填写。请各地电教馆(站)组织参赛教师将填写完整的作品登记表设为参赛作品首页。网上注册号必填。 第七届“教

2、育技术理论与实践”征文参赛作品征文类别: B 类标 题: 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姓 名: 孙 敏 声单 位: 湖北省枣阳市第二实验小学通信地址: 湖北省枣阳市新华路118号联系电话: 13797749286电子邮件: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轴对称图形枣阳市第二实验小学 孙 敏 声一、教学设计理念:充分应用多媒体网络课件,呈现儿童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创设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投入探究新知的学习活动中。在学习活动中对学生的猜想,多媒体课件及时进行清晰、直观、生动的验证,让学生充分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多媒体课件提供了形形色色的轴对称图

3、形,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在欣赏活动中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了数学的美;学生通过实物教具的操作,在做中发现,做中感悟,做中理解,做中创作。实物教具和多媒体课件优势互补,相得益彰,把枯燥的讲授过程,变为动态的探究活动,使学生经历、感受、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展现思维过程,让课堂成为学生活动的天地,展现自我的舞台。二、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分析:轴对称是数学课程标准“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新增加的内容。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包括轴对称(也叫反转对称)、中心对称、平移对称、旋转对称和镜面对称等多种形式。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对称性质的事物很多,学生对于对称现象并不很陌生,例如,许多艺术作品、建筑设计中

4、都体现了对称的风格。对称的物体给人一种匀称、均衡的感觉,一种美感。本册教材中的对称,仅限于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第68页的内容是认识轴对称图形。教材借助于生活中的实例和学生的操作活动,判断哪些物体是对称的,找出对称轴,并初步地、感性地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而对于“轴对称图形”的名称以及“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的性质,教材中并没有明确给出,也不要求学生掌握。2、教学内容和地位: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3、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会画对称轴。教学难点:

5、识别轴对称图形,建立空间观念。三、教学目标阐明(三维):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对称”、“对称轴”等概念,并能识别对称图形,会画对称轴。2、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初步感性地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数学思考:在探索轴对称图形特征的活动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解决问题: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欣赏等活动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情感与态度:1、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演示、观察、操作,感悟图形的对称美,陶冶情操,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四、教学策略: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二年级小学生,爱玩、好玩,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他们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借助多媒体

6、课件演示和学具操作,可以充分地调动脑、手、眼、口多种感官的参与,有利于形成表象,促进思维的发展。他们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比较、思索、发现,才能真正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进而领悟、内化为自己所有。2、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辨认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和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在初步认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过程,掌握了一定的操作技能(剪一剪,拼一拼,折一折等),积累了一些经验。具备了计算机的画笔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3、学习者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已经具备的水平:本课是在学生对生活中具有对称性质的事物并不陌生,有一定

7、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对称轴的含义,建立空间观念。4、教法与学法分析(过程与方法):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创作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为辅。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操作,教师适时地演示课件,让实物教具和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技术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化静为动,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

8、要方式,教师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激起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和欲望为前提,精心安排观察、操作、交流、欣赏、应用等一系列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放手让学生去看一看,说一说,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促使学生在活动中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思维、智慧的碰撞,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五、教学媒体和教学技术选用:本次教学需要学生学习用具(剪刀、蜡光纸、直尺)、剪刀、彩纸、钉子板、字母卡片、图形纸(长方形纸、正方形纸、三角形纸、圆形纸)、实物投影仪和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六、教学活动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活动目的)一、情景导入,激疑引新。1、动画呈

9、现:在美丽的郊外,小蝴蝶找小蜻蜓做游戏,小树叶说:“小蜻蜓和小蝴蝶,在图形王国里,我也和你们是一家人呢!”2、小蜻蜓、小蝴蝶、小树叶怎么会是一家人呢? 3、出示收集的图片:京剧脸谱、民间剪纸、蝴蝶、蜻蜓、飞机等图片,观察形状上有什么共同特点?4、动态演示,揭示课题课件动态演示:蜻蜓、蝴蝶和树叶逐个左右对折,完全重合。像蜻蜓、蝴蝶和树叶这样的物体,我们就说是对称的。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轴对称图形。(板书课题)5、丰富感性认识:课件展示衣服、剪刀、脸谱等实物画,再动态演示这些东西是对称的。6、通过情境欣赏,激发学习兴趣。通过课件提供的信息,找出本质特征。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结合自己情况进行合理分组,

10、讨论: 1、小蜻蜓、小蝴蝶、小树叶怎么会是一家人呢?2、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又有什么新的知识让他们成为一家人? 3、学生出示收集的图片: 结合自己的观察,观看课件的动态演示,来验证自己的观察结果。学生初步感悟对称,这样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地有所指向。美丽的童话动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蜻蜓、蝴蝶、树叶怎么会是一家人?”这个富有童趣又有挑战性的问题,促使学生好奇,产生刨根问底的心理需求,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热情。从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入手,运用多媒体让学生通过猜测、观察、操作等手段初步感悟到了“对称”及“对称的美”,从而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使学生心情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11、。)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的外部特点,并形成一定的表象。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充分展现学生对“对称”原有的认识水平。通过提问激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积淀;在尝试操作中,逐步清晰、完善“对称”概念。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对称”概念的理解。二、主动探究,感悟对称1、电脑演示实验过程:折纸画图剪纸打开,让学生看一看得到一幅怎样的图形?2、观察交流,获得概念。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什么是对称轴。根据需要组织合作小组,设计合作活动的方式:协同学习策略;伙伴学习策略;3、组长拿出信封里的图形,动脑思考,动手折一折,哪些图形是对称的?哪些图形是不对称的?4、认识对称轴:请同学们拿出刚折好的对称图形,看一看对

12、折后图形上留下了什么?5、数学家也给它取了一个名字,叫“对称轴”。只要是对称图形,都有对称轴。动手操作:动手折一折,画一画,再用剪刀剪一剪。在悦耳的音乐声中全体学生轻松、愉快地欣赏对称美。每个组员动手折一折,向组长汇报结果,相互修改和补充。学生展开对称图形,认真观察。发现留有折痕。学生可能会说:折线、折痕、对称线在操作中引导“对称轴”概念的教学,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发展的过程。以动手折一折为切入点,使“对称”的概念,再次具体化,形象化,引导“对称轴”的概念就水到渠成了。同时学生对三角形是不是对称图形有了进一步深刻的认识。小组合作学习法,便于发挥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培养学生的参与与合作精神。让学

13、生参加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做学习的小主人的快乐,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见解,产生新的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三、应用提高,拓展创新1、这些图形中哪些是对称的?画出它们的对称轴。2、折一折,画一画。正方形、长方形、圆各有几条对称轴,先猜一猜,再动手折一折来验证,最后画一画,数一数。课件动态展示:长方形两条对称轴,正方形画出了四条对称轴,圆无数条对称轴。3、你能画出另一半吗?学生先判断这些图形中哪些是对称的?再画出它们的对称轴。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先猜一猜,再折一折,画一画,明确长方形有两条对称轴,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圆形有几条对称轴?

14、学生有了不同的争论。在课件的验证下,学生明确了圆形有无数条对称轴。在悦耳的音乐声中全体学生轻松、愉快地欣赏对称美。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不但可以让学生共享彼此的经验,而且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积累感性认识,丰富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体验。电脑验证圆形有无数条对称轴,纠正了学生错误,发展了学生想象力,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联系生活实际,为学习创造欣赏数学美的条件,同时促成“使学生学会欣赏数学美”的教学目标得以实现。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自由发挥,充分想象,尽情表露他们的聪明才智,任意展现他们的奇思妙想,使他们敢于实践、创新的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学生在质疑、操作、合作、探索中获得真知,丰富体验,求得发

15、展。学生的学习过程具有研究性、实践性,学生的学习成果富有创新性。四、欣赏,活动总结1、生活中有许多对称图形,谁愿意说一说?2、课件配乐展示:青蛙、孔雀、花瓶、北京天安门、飞机、蝙蝠、眼镜、奥运五环、等一些对称的作品 3、重点介绍:剪纸:这是我们的剪纸艺术,美不美?脸谱:谁能说说它们的对称轴,你看每一张脸谱,他都是左右对称的。故宫:这是故宫,你能从这幅画中找出对称吗?4、猜一猜:师依次拿出对折的小葫芦、小松树、五角星,问:展开后是什么呢?5、轴对称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的太广泛了,它太美了,同学们,你想象设计师一样,用灵巧的双手来制作美丽的轴对称图形吗? (1)拼一拼:(选择合适的图形拼成轴对称

16、图形)(2)、剪一剪:剪一个轴对称图案(3)、画一画(运用计算中的画图软件画件逐步形成轴对称图形) 学生列举生活中见到的有许多对称图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欣赏具有民族特色的轴对称图案,领略民族文化的风采。生:这些造型奇巧的艺术精品,都是我们的民间艺术家利用对称的原理制作的。生:这是京剧脸谱,京剧是我们中国的国粹,京剧脸谱是我国戏剧中特有的化装艺术,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生:古今中外,许多著名的建筑都是对称的。学生展开想象,积极地猜一猜,或说一说,或比划比划。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创作活动中,人人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人人都可能发现问题,产生合作交流的愿望。六人小组评一评,剪的是对称图形吗?评出优秀的

17、作品贴在黑板上。学生从所学的知识、所掌握的技能、所获得的情感体验等方面谈自己的收获与感受。同学们的巧手,剪出了这么多美丽的对称图形。生活中到处有对称的物体,“对称”美化了我们的生活。只要同学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就一定能发现美、创造美!通过多媒的演示,学生不仅知道了轴对称图形所具有的美感,而且更深刻地理解了轴对称图形为什么美,美在哪儿,以及怎样去判断、寻找美。让学生了解数学的美,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学生自评、互评,体会学习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学生明白了为什么很多的物品是对称的,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及时总结,使

18、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升华爱数学、学数学的情感。教师把剪的对称的汉字“美”的图片贴在黑板上。七、课后反思: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多媒体网络网络教学环境,可以为数学教学提供满足不同层次需要,信息含量丰富的课堂学习材料,并通过优良的交互性对学生学习进行及时辅导和及时反馈、评价,以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便于让全体学生都能掌握有用的数学知识,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各有所得。本节课精心设计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学生在生动的童话故事情境中,提出问题;选择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素材,丰富学习的资源,吸

19、引学生的注意,充分感知生活中对称现象,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整个教学过程力求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设计形式多样的操作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观察、发现、操作、探索、欣赏、创作等一系列动手实践活动中学习知识,逐步加深轴对称图形的认识,领略了学习活动的情趣,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引导学生欣赏和创作美丽的对称图案,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培养了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学生兴致勃勃,快乐主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1、有机整合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本节课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的应用,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力求在增强学

20、生数学素养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具有研究性、实践性,学生的学习成果更富有创新性。2、遵循当前教育改革的主旨,以学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为最基本的教学理念,努力创造适合儿童学习的数学,这种数学是现实的,是生活化的,是活动的,是操作的,是儿童可以做的。目的是要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索的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在这个基础上获得自信,获得成功,具有成就感。3、体现学科综合的思想。这节虽然是数学课,但是它所涉及的领域远远超出了数学学科的范围,与美术、信息技术、科学课等都有交叉。【作者简介】作者姓名:孙敏声 出生:1968年 性别:女 籍贯:湖北省枣阳市 职务:小学高级教师 学历:本科 主要研究方向:数学 作品:“五优”作品曾多次在湖北省电教五优作品评选中获得一、二等奖。联系地址:湖北省枣阳市第二实验小学联系电话:13797749286邮政编码:441200Emai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