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册生命世界生物体的构造养分和能量.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274322 上传时间:2021-02-14 格式:DOC 页数:63 大小:4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册生命世界生物体的构造养分和能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上册生命世界生物体的构造养分和能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上册生命世界生物体的构造养分和能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上册生命世界生物体的构造养分和能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上册生命世界生物体的构造养分和能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册生命世界生物体的构造养分和能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册生命世界生物体的构造养分和能量.doc(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上冊第一章 生命世界第二章 生物體的構造第三章 養分和能量第四章 運輸作用第五章 協調作用第六章 恆定性第一章 生命世界第一節 生物圈一、地球及生命的起源:1.地球的形成:(1)地球於46億年前產生。(2)地球形成初期,溫度很高,無氧氣及氮氣,僅具有氫氣及氦氣。(3)氫、氦因為較輕,所以散失至太空中。(4)中期時,溫度下降,火山活動頻繁 噴出大量水氣、氮氣、二氧化碳及甲烷合稱原始大氣。(5)地球繼續冷卻,原始大氣中的水氣凝結成水 降雨 形成河川、湖泊及海洋。2.生命的形成: (1)生命約起始於三十多億年前。太陽輻射線、閃電提供能量(2)原始大氣中部份成份 簡單有機物。(3)簡單有機物溶於高溫海

2、水 合成更複雜有機物 形成最初的生命生命起始於海洋。 (4)目前發現最早的化石是距今三十五億年前藍綠藻化石。 (5)尤里實驗證實:原始大氣可利用電擊刺激而形成有機物。3.氧氣及臭氧層形成: (1)生命出現後持續演化,產生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生物。 (2)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並產生氧氣 氧氣出現。(3)光合作用造成二氧化碳濃度下降,氧氣濃度上升。 (4)氧氣濃度上升後 氧氣經由短波紫外線照射而形成臭氧 臭氧層形成。 (5)臭氧層可隔絕大部分紫外線 對生物演化至陸地有非常重要的貢獻。二、生物生存的要素:1.生命現象:(1)生物與無生物的區別在於能否表現生命現象。 a. 具有生命現象 生物,如動物、植物

3、及微生物。 b. 不具有生命現象 無生物,如岩石、礦物。(2)生命現象包含:生長、代謝、生殖和感應。 a. 生長:生物體的個體成長及修補。 b. 代謝:生物體的分解及合成作用。 c. 生殖:生物體的繁衍。 d. 感應:生物體對環境刺激的反應。2.生命生存的要素:(1)日光:供植物行光合作用,使地表溫暖、光亮。(地球表面的能量來源)(2)空氣:氧氣供生物呼吸,二氧化碳供植物行光合作用。(3)水:佔生物體內成分70左右,是生物行代謝作用所必須的物質。(4)養分:維持生命、產生能量的基本物質。三、生物圈:1.生物圈: (1)地球上生物生存及其活動的範圍,稱為生物圈。 (2)生物圈的範圍:海平面上下各

4、約一萬公尺,共約二萬公尺。 a. 包含陸地、海洋,有高山、平原,有荒原、森林等等。b. 七千公尺的高空仍有鳥類飛翔。c. 一萬公尺高空,可收集到細菌。d. 深海中也有生物生存。(3)若地球是一個蘋果,生物圈的範圍僅為蘋果的外皮。2.影響生物圈大小的因素:(1)高山或高空:空氣稀薄、溫度低、壓力低 不適合生物生存。(2)海洋深處:缺少光線、溫度低、壓力大 能生存的生物較少。 a. 海洋深度超過100公尺缺乏陽光,故綠色植物無法生長。b. 在一萬公尺的海溝中,有魚、蝦等動物。c. 深海動物的食物為上層生物死亡的遺體碎屑。第一章 第一節 生物圈 1.地球於( )年前誕生,生命誕生於( )年前。2.地

5、球形成時溫度很高,原始大氣中缺乏現今大氣中的哪兩種氣體?( )及( )。3.最初的生命起始於何處?( )。4.生命現象包含哪些?( )、( )、( )和( )。5.能表現生命現象的物體稱為( );不能表現生命現象的物體稱為( )。 6.維持生命的基本物質包含哪些?( )、( )、( )、( )。7.承上題,佔生物體內成分百分之七十左右,是生物行代謝作用所必須的物質是( )。 8.地球表面能量的來源為( )。9.生物行呼吸作用需要何種氣體?( );可供植物行光合作用的是何種氣體?( )。 10.何謂生物圈?( );其範圍約為海平面上下各( )公尺。 11.若將地球比喻為一個蘋果,則生物圈的範圍僅

6、為蘋果的( )。 12.海洋深度超過100公尺通常沒有綠色植物生長,是因為缺乏( )。 13.深海動物的食物為上層生物死亡的( )。第二節 形形色色的生物一、形形色色的生物:1.生物的個體差異:(1)生物的個體差異很大,有些肉眼可見。(2)有些微小生物需用顯微鏡才可看見。(3)病毒需用電子顯微鏡才能看見。辨識方式肉眼可見光學顯微鏡電子顯微鏡辨識範圍1 mm以上1 mm 1m10 m 10 nm例如樹、人、孑孓單胞藻、細菌病毒11000110001101100 1 cm m; 1 mm cm ; 1m mm ; 1 nm m2.生物生存環境:(1)大多數生物生活在溫暖有水的地方。(2)少數生物具

7、有特殊的構造及功能,以適應特殊的環境。3.特殊環境的生物的特異功能:(1)特殊生活方式的植物:a. 仙人掌: 適應沙漠生活。根系廣泛 可快速吸收水分莖肥厚 可貯藏水分針狀葉 減少水分散失b. 捕蟲植物:如毛氈苔、捕蠅草和豬籠草。 捕食昆蟲 獲得含氮的營養成分 生長於土壤貧瘠的地區。c. 水筆仔:紅樹林植物,一種胎生植物。 種子在母樹上吸取養分 長成胎生苗 成熟後脫離母樹,形成植株 能適應沼澤的惡劣環境。(2)特殊生活方式的動物:a. 洞穴中的動物:光線不足導致視覺退化。 蝙蝠以口發出聲波 測量和其他物體之間的距離。b. 行動緩慢的動物: 穿山甲行動緩慢 皮膚特化出堅硬的鱗片 保護自己。c. 夜

8、間發光的昆蟲: 螢火蟲在夜間發光 求偶。 模仿他種螢火蟲發光 引誘他種螢火蟲前來 伺機捕食。二、利用科學的方法探討形形色色的生物:1.生物學:(1)研究有關生命問題的科學。(2)利用科學的方法進行探究。2.科學方法的步驟:(1)觀察:科學方法的第一步驟,對事物作周詳的觀察。(2)提出問題:根據觀察提出相關問題。(3)假說:針對提出的問題擬定答案,而此答案是對問題的可能解釋。(4)實驗:用以驗證假說,實驗的設計需周詳,並設置對照組和實驗組。 a. 實驗組除試驗變因,其餘因素皆應與對照組相同。 b. 對照組的設置,有助於釐清實驗結果是否正確。3.學說的成立:(1)觀察 提出問題 提出假說 進行實驗

9、 實驗失敗實驗成功 重複實驗 結果正確 學說成立(2)學說仍需不斷試驗與修正,有時甚至會被廢棄。第一章 第二節 形形色色的生物 1.大多數生物生活在什麼環境?( )(填溫暖有水或特殊棲地)。 2.生物為了適應周圍的環境會發展出特殊的( )。 3.仙人掌如何適應沙漠生活?( )可減少水分散失;( )可貯藏水分。 4.捕蟲植物捕食昆蟲是為了獲得( )的營養成分。 5.紅樹林中的水筆仔是一種( )植物其種子會留在母樹上吸取養分而長成幼苗。 6.洞穴中的動物常因光線不足而導致何種感覺退化?( )。 7.螢火蟲在夜間發光是為了要( )。若螢火蟲模仿他種螢火蟲發光,則是為了( )。 8.研究有關生命問題的

10、科學,稱為( )。 9.學說如何能夠成立?( ) ( ) ( ) ( ) 結果正確 ( )第二章 生物體的構造第一節 細胞一、生物體的基本單位:1.生物的基本構造:(1)地球上的生物的基本構造皆為細胞。(2)病毒不屬於細胞。 a. 病毒的構造由蛋白質外殼及中央核酸所構成。 b. 屬於完全寄生型 在生物體中才具有生命現象。 c. 介於生物與非生物間。2.生物體的細胞數目:(1)單細胞生物:由一個細胞所構成的生物體。a. 單一細胞就具有完整的生命現象 細胞獨立自主,缺乏分工合作細胞間的依賴性低。b. 細菌、矽藻、眼蟲、變形蟲、草履蟲等。(2)多細胞生物:由多個細胞所組成的生物體。a. 各細胞具有特

11、定的機能 細胞間分工合作,不能單獨生存細胞間的依賴性高。b. 星盤藻、蘚苔、杜鵑、人等。二、細胞學說:1.細胞學說的出現: (1)虎克以自製的顯微鏡發現軟木栓薄片的蜂窩狀小格子 稱為細胞。 (2)科學家發現動植物都是細胞構成 細胞學說建立(許旺、許萊登) 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的基本單位。2.虎克的小格子: (1)虎克所發現的是空的小格子是死細胞 軟木栓的細胞壁。 (2)活的細胞應具有水、醣類、脂質、蛋白質及核酸。三、構成細胞的主要物質:1.水: (1)由氫(H)和氧(O)組成。 (2)為細胞中含量最多的物質,通常佔70左右。(3)最好的溶劑,參與細胞代謝的各種化學反應。 (4)可運送物質。 (5)

12、可調節體溫。2.醣類: (1)由碳(C)、氫、氧組成。 (2)又稱碳水化合物,是細胞內供應及儲藏能量的主要物質。 (3)分為單醣、雙醣、多醣。 a.單醣:葡萄糖:呼吸作用分解葡萄糖放出能量,是細胞內供應能量的主要物質。 b.雙醣:麥芽糖:澱粉初步分解的產物。 c.多醣:澱粉:植物細胞內儲藏能量的主要物質,由葡萄糖合成。 肝糖:動物細胞內儲藏能量的主要物質,由葡萄糖合成。 (4)植物由光合作用製造葡萄糖,並將葡萄糖轉變為澱粉儲藏。(自製養分) (5)動物由植物攝取澱粉,澱粉分解為葡萄糖,葡萄糖再轉變為肝糖儲藏在肝臟或肌肉。3.脂質: (1)由碳、氫、氧組成。 (2)細胞內各種膜的成分之一。 (3

13、)膜由磷脂質和蛋白質所組成。 a.細胞膜:可控制物質進出細胞。 b.胞器外膜:可讓各種化學反應分開進行。(4)細胞內供應及儲存能量的物質之一。4.蛋白質: (1)由碳、氫、氧、氮(N)、硫(S)組成。 (2)由胺基酸組成,目前已知的胺基酸有21種。 (3)細胞中種類最多的物質。 (4)植物可合成各種胺基酸,動物不能合成各種胺基酸,有些需由食物獲得。 a.必需胺基酸:體內不能自行合成的胺基酸。 b.非必需胺基酸:體內可自行合成的胺基酸。(5)細胞內供應及儲存能量的物質之一。 (6)細胞需能量時,先分解醣類 再分解脂質 最後分解蛋白質。5.核酸: (1)由碳、氫、氧、氮、磷(P)組成。 (2)包含

14、去氧核糖核酸(簡稱DNA),核糖核酸(簡稱RNA)。a. DNA是細胞中的遺傳物質。b. RNA傳遞DNA的訊息,以合成蛋白質。四、細胞的構造:1.基本構造:(1)細胞膜:位於細胞表面,控制物質進出。主要由脂質所組成,少部分蛋白質及醣類。(2)細胞核:a.含有遺傳物質DNA,由核膜包圍。 b.細胞的生命中樞,控制遺傳及細胞生理活動。 (3)細胞質:a.介於細胞膜與細胞核之間。 b.含有多種構造,這些構造都有膜包圍。c.各種構造分別進行不同的化學反應,互不干擾。(因為有膜包圍) 2.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的比較: (1)都具有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2)植物細胞的特有構造:a.細胞壁:位於細胞膜外

15、,成分為纖維素,對植物細胞有支持及維持形狀的作用。b.葉綠體:綠色植物才具有,位於細胞質,是進行光合作用的構造。(3)動植物皆具有,但不相同的部分:a.液胞:動物細胞的液胞小而多;植物細胞液胞通常只有一個,但是很大。b.形狀:動物細胞的形狀不規則,而植物細胞有規則的形狀。五、細胞的大小與型態:1.細胞通常很小,需要顯微鏡才能看到。2.不同的細胞具有不同的形狀及功能:(1)表皮細胞:排列緊密而扁平 保護。(2)輸送水分的細胞:呈管狀 有利水分輸送。(3)肌肉細胞:細長型 可收縮及舒張 運動。(4)神經細胞:具有突起 傳遞訊息。(5)紅血球細胞:雙凹盤狀、成熟者不具細胞核 運輸氧氣。第二章 第一節

16、 細胞 part1 1.地球上的生物的基本構造皆為( )。 2.由一個細胞所構成的生物體稱為( )生物,其一個細胞就具有完整生命現象,獨立自主,細胞間的依賴性( )。 3.由多個細胞所組成的生物體稱為( )生物,其各種細胞具有特定的機能,分工合作,細胞間的依賴性( )。 4.( )以自製的顯微鏡發現軟木栓薄片的蜂窩狀小格子稱為細胞。 5.( )發現細胞有分裂的現象。 6.( )、( )提出細胞學說。 7.科學家發現動植物都是細胞構成因此建立細胞學說何謂細胞學說?( )。 8.虎克所發現的是空的小格子是( )(填細胞膜、質、核、壁)。 9.細胞的組成物質為( )、( )、( )、( )及( )。

17、10.水是細胞中含量最多的物質,通常佔70左右,是最好的( ),參與細胞代謝的各種化學反應。11.醣類由碳、氫、氧組成,又稱( )化合物,最小單位為( ),是細胞內( )及( )能量的主要物質。每公克可產生( )大卡能量。12.葡萄糖是醣類的一種,細胞行( )作用時,分解葡萄糖放出能量。13.葡萄糖過多時,植物會將其轉變為( )儲藏,而動物將其轉變為( )儲藏。第二章 第一節 細胞 part2 1.脂質是細胞內各種膜的成分之一,由( )及( )組成,亦是細胞內供應能量的物質,其每公克可產生( )大卡能量。2.蛋白質含碳、氫、氧、氮、硫,由( )組成,是細胞中種類最多的物質,每公克可產生( )大

18、卡能量。3.細胞需能量時,先分解( ),再分解( ),最後分解( )。( 皆填醣類、脂質或蛋白質)4.核酸含碳、氫、氧、氮、磷,由( )組成,可分為去氧核糖核酸,簡稱( )是細胞中的遺傳物質及核糖核酸,簡稱( )。(皆填DNA或RNA)。5.具有控制物質進出細胞功能的是( )。6.細胞的生命中樞為( ),含有( )。7.植物細胞比動物細胞多出何種構造( )、( )。8.動植物皆有,但大小不相同的構造為( )。9.動物細胞形狀不規則,植物細胞有規則的形狀,主要是( )的功能。10.細胞通常很小,需要( )才能看到。11.表皮細胞的形狀為( ),功能為( )。12.神經細胞的功能為( )。第二節

19、構成個體的層次一、構成動物體的層次:1.細胞: 構成生物體的基本單位。2.組織:(1)由一種或數種機能相同的細胞集合在一起 組織。(2)如人體的上皮組織、肌肉組織等。3.器官: (1)數種不同的組織集合在一起,行使特定功能 器官。(2)如胃包含有上皮、肌肉、神經等組織,可消化食物。4.系統:(1)功能相似的器官集合在一起 系統。(2)如消化系統、呼吸系統等。 a.消化系統包含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消化腺等器官。 b.呼吸系統包含鼻、喉、氣管、支氣管和肺等器官。5.動物體的層次: 細胞 組織 器官 系統 個體二、構成植物體的層次:1.植物體的層次:(1)細胞 組織 器官 個體。(2)植

20、物的組成層次缺乏系統。2.植物的器官與組織:(1)植物具有營養器官和生殖器官:a.營養器官:吸收水分或製造養分=根、莖、葉。b.生殖器官:與繁衍有關=花、果實、種子。 (2)植物的組織:a.依細胞的型態和生理機能分類。b.分生組織:位於根尖、莖頂及形成層,進行細胞分裂。c.輸導組織:位於根、莖、葉中,稱為維管束,輸送養分和水分。動動腦:想想看,表皮、葉脈、心臟、神經、皮膚、花,哪些是器官?哪些是組織?為什麼?第二章 第二節 構成個體的層次 1.組織:由一種或數種( )相同的細胞集合在一起。 2.數種不同的組織集合在一起,行使特定功能稱為( ),如胃。 3.系統:功能相同的( )集合在一起,如消

21、化系統、呼吸系統等。 4.消化系統含( )、咽、食道、( )、( )、( )、( )等消化管及消化腺。(請依序填入) 5.呼吸系統包含( )、喉、( )、支氣管和( )等。6.植物的組成層次教動物缺乏( )。 7.植物的營養器官:吸收( )或製造( ),包含( )、( )、( )。 8.植物的生殖器官:與( )有關,包含( )、( )、( )。 9.植物的組織依細胞的( )和( )分類。 10.位於植物根尖及莖頂,能進行細胞分裂的組織是( )組織。11.葉脈的功能為( ),是( )組織。12.複式顯微鏡所見到的影像為( )、( )。13.顯微鏡的倍率( )( )14.bed在複式顯微鏡下的呈像

22、為( );在解剖顯微鏡下的呈像為( )。15.在複式顯微鏡的視野下,若物體向右下方移動則玻片應向( )方移動。16.呈上題,若是解剖顯微鏡,則玻片應向( )方移動。第一單元概念圖:氧氣出現 行光合作用生物出現之後臭氧出現 隔絕紫外線 影響生物演化至陸地生命現象 包含生長、代謝、生殖、感應需求空氣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水 最佳溶劑養分 提供能量日光 光合作用生 命 世 界地球誕生 46億年前 大氣初期氣體 氫氣、氦氣火山活動 水氣、二氧化碳、氮氣、甲烷生命起源 35億年前 起源地區:海洋原始大氣 閃電、紫外線 有機物 生命出現生 物 體 的 構 造細胞發現者虎克 死亡細胞的細胞壁細胞學說提出者許旺

23、、許萊登內容: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的基本單位構造植物特有基本構造細胞核細胞的生命中樞細胞質化學反應進行的場所細胞膜控制物質進出細胞葉綠體光合作用細胞壁固定形狀、支持作用構成個體的層次單細胞生物細胞即是個體多細胞生物動物: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植物:細胞組織器官個體(缺系統) 第三章 課程內容第一節 食物供應養分和能量一、生物需要養分以維持生命:1.生物和養分: (1)養分功能:供給能量及維持正常生理活動。 (2)養分來源: a.植物:行光合作用 自製養分。 b.動物:攝食 間接或直接來自植物。 (3)養分的種類: a.可產生能量者:醣類、脂質、蛋白質 生物能量來源。 b.不能產生能量者:維生素、礦物

24、質不能產生能量,維持正常生理機能所必須。 c.水不能產生能量,但能溶解物質、運送物質和調節體溫。二、養分氧化提供能量:1.氧化作用:可將物質分解產生能量。(1)生物體外:快速而劇烈 燃燒。(2)生物體內:a.緩慢而溫和 沒有感覺b.又稱呼吸作用。c.一部分能量被細胞利用,一部分以熱的形式釋放。2.能量的測定:(1)卡是熱量的單位,一卡的熱能可使1毫升的水上升攝氏一度。(2)利用養分燃燒所釋放的熱能,可以測定其所含能量。 a.熱能(卡)水的體積(毫升)升高的溫度()b.例:一粒花生米完全燃燒後,使100毫升的水,溫度由25升為40,則此花生米燃燒所釋放的熱能有多少? 100 (4025)1500

25、(卡)第二節 酵素一、代謝作用:1.代謝作用:(1)分解作用:如呼吸作用分解物質。(2)合成作用:如光合作用合成葡萄糖。二、酵素的作用:1.酵素的成分:(1)生物體可以產生酵素,分解養分,產生能量。(2)酵素是一種蛋白質。 (3)酵素的特性:a.能促進生物體內的代謝反應,加快化學反應速率。 b.作用方式如鎖與鑰,具有專一性(一種化學反應需一種酵素)。c.反應中不會被消耗 可重複使用。2.影響酵素活性的因素:(1)溫度: a.酵素的活性隨溫度升高而提高。酵素作用有最適宜的溫度 b.溫度過高或太低 活性降低。 c.溫度超過55 酵素被破壞 失去活性。(2)酸鹼度:酵素作用有最適宜的酸鹼度 a.酵素

26、活性與環境的酸鹼度有關。 b.不同酵素所需的酸鹼度不同。 例:胃中的酵素需要酸性環境,而腸道內的酵素則喜愛鹼性。動動腦:想想看,為什麼生物體要產生酵素來幫助反應的進行?是不是所有的代謝反應都需要酵素的參與?第三章 第一節 養分與能量 1.養分功能:供給生物活動所需的( )。 2.植物的養分來源:行( )作用,自製養分。 3.動物的養分來源:( ),間接或直接來自植物。 4.能產生能量的養分:( )、( )、( )。 5.不能產生能量,但是對維持正常生理機能所必須的養分:( )、( )。 6.( )作用可將物質分解產生能量。 7.卡是( )的單位,一卡的熱能可使1毫升的水上升攝氏一度。8.為何生

27、物體不會感覺到身體內正在進行氧化作用?( )。第三章 第二節 酵素 1.代謝作用:可分為( )作用及( )作用。 2.酵素的成分是一種( )。 3.酵素在反應中不會被消耗,可( )使用。 4.酵素作用需要有最適宜的( )、( )。 5. 酵素可以幫助生物體分解( ),產生( )。第三節 植物怎樣製造養分一、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1.必要條件:葉綠體:包含葉綠素及酵素。 a.葉綠素:能吸收太陽能。b.酵素:幫助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葡萄糖。2.光合作用的反應式:太陽能葉綠體(1)水二氧化碳 葡萄糖氧水(2)原料:二氧化碳和水。(3)能量來源:太陽能。(4)場所:葉綠體。(5)產物:葡萄糖、氧和水。二、光

28、合作用的過程:1.光反應:需要太陽光及葉綠體中的葉綠素才能進行。(1)葉綠素吸收太陽能。(2)利用太陽能分解水為【氫】、氧氣和能量。(3)氧氣釋放到大氣中。(4)能量留待暗反應時使用。2.暗反應:與光照無關,需葉綠體中的酵素參與。(1)酵素利用【氫】和能量,將二氧化碳轉換成葡萄糖和水。(2)主要是受酵素的影響,與光照無直接相關。3.養分的利用與儲存:(1)光合作用產生的葡萄糖直接供植物細胞生長。(2)轉換為蔗糖、澱粉、蛋白質和脂質儲存。第三章 第三節 植物怎樣製造養分 1.植物含有( ),可以行光合作用。 2.請寫出光合作用的反應式( )。 3.光合作用的原料是( )、( )。 4.光合作用的

29、能量來源是( )。5.光合作用的產物是( )、( )、( )。 6.光合作用的光反應:需要( )才能進行。 7.光合作用第一個產物是( )。 8.葉綠體的酵素利用能量,將( )轉換成葡萄糖和水。 9.光合作用的暗反應,主要是受( )的影響,與光照無直接相關。 10.光合作用產生的葡萄糖可直接供植物細胞生長,或轉換為( )、( )、( )、( )和維生素儲存。第四節 物質怎樣進出細胞一、擴散作用:1.擴散作用:(1)同一溫度下,分子由濃度高的地方往濃度低的地方運動。(2)屬於自然現象,不需藉外力即可發生。2.滲透作用:(1)水分通過細胞膜的擴散作用。(2)生物細胞皆有滲透作用。3.滲透作用的影響

30、:(1)將細胞置入清水中:a.動物細胞會吸過多水而膨脹,最後會破裂。b.植物細胞膨脹不破裂,因為具有細胞壁,此時細胞膜與細胞壁重疊而無法區分。(2)將細胞置入生理食鹽水中:細胞維持原狀。(3)將細胞置入濃食鹽水中:a.動物細胞會脫水而萎縮。b.植物細胞會脫水而萎縮,造成細胞膜與細胞壁分離。二、物質進出細胞:1.細胞膜的角色:(1)作為細胞的門戶。(2)控制物質進出細胞。2.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1)小分子藉擴散作用通過細胞膜。(2)氣體分子(如二氧化碳、氧氣)自由進出細胞。(3)水分子利用滲透作用進出細胞。(4)葡萄糖及胺基酸等大分子不能自由通過,需藉細胞膜上的特殊蛋白質協助。第三章 第四節

31、物質怎樣進出細胞 1.擴散作用:同一溫度下,分子由濃度( )的地方往濃度( )的地方運動,屬於自然現象,不需藉( )即可發生。 2.細胞膜功能為( )。 3.生物體內,小分子藉( )通過細胞膜。 4.( )分子可以自由進出細胞。5.葡萄糖等大分子不能自由通過細胞膜,需藉由細胞膜上的( )協助進出細胞。 6.水分通過細胞膜的擴散現象稱為( )。 7.紅血球放入水中,會因為( )作用而脹破。 8.植物細胞具有( ),可防止細胞吸水過多而破裂。第五節 動物怎樣獲得養分一、人體的消化器官:1.消化作用:(1)將大分子食物分解為小分子養分的過程。(2)不同大分子養分消化後所產生的小分子:a.醣類 葡萄糖

32、。b.脂質 脂肪酸甘油。c.蛋白質 胺基酸。2.人體的消化系統:包含消化管及消化腺(1)消化管:會產生局部性的運動(肌肉收縮),稱為蠕動。a.蠕動的目的:(a)使食物在消化管中移動。(b)將食物與消化液攪拌均勻,以利酵素作用。b.消化管的組成: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2)消化腺:可分泌消化液,消化液內含酵素,可促進食物分解。消化液由特殊導管運送至作用部位,故消化腺又稱有管腺。 a.唾腺:(a)分泌唾液,內含唾液澱粉酶,可分解澱粉。 (b)唾液作用於口腔,共有三條。(c)唾液澱粉酶喜好酸鹼度為中性。(pH 7)b.胃腺:(a)分泌胃液,內含鹽酸及胃蛋白酶。(b)鹽酸具有殺菌的效果

33、,能防止食物腐敗,並提供酵素喜愛的酸鹼度。(c)胃蛋白酶能分解蛋白質。(d)胃液作用於胃。(e)胃蛋白酶喜好酸鹼度為強酸性。(pH 23) c.肝臟:最大的消化腺。(a)分泌膽汁,不含酵素。(b)膽汁儲存於膽囊,能幫助脂質乳化(不能消化)。(c)膽汁作用於小腸前端。 d.胰臟:(a)分泌胰液,內含三種酵素,能分解醣類、脂質及蛋白質。(b)胰液作用於小腸前端。(c)酵素喜好酸鹼度為弱鹼性。(pH 810) e.腸腺:(a)分泌腸液,內含三種酵素,分解醣類、脂質及蛋白質。(b)腸液作用於小腸前端。(c)酵素喜好酸鹼度為弱鹼性。(pH 810)二、食物的消化與吸收:1.口腔:(1)牙齒可咀嚼與咬碎食

34、物。(2)唾腺分泌唾液,與食物混合,使食物容易下嚥。(3)唾液中的酵素可以分解澱粉。2.咽、食道:(1)咽可調控食物進入食道。(2)食道呈管狀,使食物從口腔輸送至胃。3.胃:(1)呈囊狀,食物在此停留時間較久。 (2)胃壁有胃腺,分泌胃液。(3)胃液呈強酸性,有助食物分解;胃液中的酵素,可分解蛋白質。(4)食物在胃中消化呈粥狀,再藉胃的蠕動進入小腸。(5)胃壁細胞可分泌黏液,保護胃壁本身。4.小腸:(1)小腸是消化及吸收的主要部位。(2)小腸的消化作用:(小腸前端)a.具有三種消化液:膽汁、胰液和腸液。b.小腸可使粥狀食物變成乳狀,所有大分子養分在小腸分解為小分子。(3)小腸的吸收作用:(小腸

35、中後段)a.小腸內壁有褶皺及絨毛,可增加吸收養分的表面積及效率。b.小腸吸收養分和大部分的水。 c.水溶性養分由微血管吸收,脂溶性養分由乳糜管(小淋巴管)吸收。 d.藉蠕動將食物殘渣和水分推入大腸。5.大腸及肛門:(1)可吸收剩餘水分。(2)未消化吸收的食物殘渣(如纖維素)形成糞便。(3)糞便由肛門排出。(此過程稱為排遺,不是排泄)(4)肛門屬於消化器官,不是排泄器官。6.水分的吸收:.食物中水分有5在胃吸收,小腸佔80,大腸佔15。 第三章 第五節 動物怎樣獲得養分 1.大分子食物分解為小分子養分的過程稱為( )。2.醣類分解為( );脂質分解為( );蛋白質分解為( )。3.消化管會產生局

36、部性的運動,稱為( )。4.唾腺:分泌( ),分解( )。5.胃腺:分泌( ),內含( )及( ),能分解( )。6.肝臟:分泌( ),不含酵素,幫助( )乳化。7.胰臟:分泌( ),能分解( )、( )及( )。8.腸腺:分泌( ),分解( )、( )及( )。9.食物在胃中消化後呈( )狀。10.食物在小腸中消化後呈( )狀。11.小腸中含有哪三種消化液?( )、( )、( )。12.水分大部分在哪裡被吸收?( )13.小腸中具有( )構造可以增加吸收養分的表面積及效率。14.請依序寫出消化管的各器官( )、咽、( )、( )、( )、( )、( )。第二單元概念圖:可產生能量醣類:由葡萄糖組成。脂質:由脂肪酸及甘油組成。蛋白質:由胺基酸組成。能量產生的方式 氧化作用(在生物體內稱為呼吸作用)能量的單位 卡測量食物能量的方式:燃燒。獲得方式:攝食分解作用:大分子 小分子(如消化作用)合成作用:小分子 大分子(如光合作用)代謝作用成分蛋白質具專一性作用方式如鎖與鑰的關係影響活性的因素溫度及酸鹼度酵素唾液分解澱粉(酸鹼度:中性)胃液分解蛋白質(酸鹼度:強酸性)膽汁乳化脂肪、不具有酵素胰液分解各種養分(酸鹼度:弱鹼性)腸液分解各種養分(酸鹼度:弱鹼性)消化管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消化腺唾腺、胃腺、肝臟、胰臟、腸線消化液食物消化的主要位置:小腸前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