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276179 上传时间:2021-02-1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创设问题情景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歇马小学 李萍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以一个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要从教师空间支配者的权威地位,向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转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创设情境,给学生多一些自我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以及数学知识的获得应用。便能如期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问题是思维的火花。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2、变学会为会学、会用。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研究、讨论、交流、探索。挖掘问题的突破口,寻求答案的理性的过程,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感悟到丰硕的成果。如我在教学九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甲乙两车从A、B两地同时出发,甲车每小时行驶8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驶70千米,相遇时,甲车离中点40千米,求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这道题目时,部分学生认为,这道题缺少一个条件,无从下手。我引导学生从问题入手,动手画线段图,设法求出相遇时间这一必不可少的条件,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分析、交流求出相遇时间的方法。他们从自己所画的线段图中发现,相遇时甲车所行路程比全程的一半多40千米,乙车所行的路程比

3、全程的一半少40千米,因而可知相遇时甲车多行402=80(千米),又因为甲车每小时比乙车多行80-70=10(千米),所以相遇时间是8010=8(小时)。根据速度和与相遇时间,就可以求出两地间的距离(80+70)402(80-70)=1200(千米)。学生求出答案后,个个兴奋不已。这样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享受到成功的体验。 二、创设合作、探究情境,培养学生的协作交流能力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新课程标准偏重于学生的“学”的研究,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知识获得的结果和知识获得的过程的教育理念。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让他们在小组的合作、交流、分析、

4、探究中全面地参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全部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一根绳子长31.4米,用它围成的正方形面积大,还是围成的长方形面积大?计算一下,比比看”这道题目时,引导学生根据正方形的面积S=(31.44) =61.625平方米,通过计算得出正方形的面积大.教师不能满足于现状,应因势利导,根据这道题的已知条件,把“正方形”这三个字分别改为“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学生通过计算得出:周长相等时,圆形的面积比围成的其它图形的面积都大。从而得出“在周长相等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中面积最大的是正方形”。这样教学使每位学生不但知其然,而

5、且知其所以然,又使他们的思维得到发展,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创设自由、开放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要因材、因人、因题采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打破常规中教师讲学生听的陈旧的教学方法,打破学生围绕教师讲的死气沉沉的思维定势,打破一题一解的思维局限性。让学生在自由、开放的情境中探索,寻求问题的答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编出的有行程问题,有工作问题,有列方程解应用题等。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达到了水到渠成的教学目的。 四、创设生活情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数学离开日常生活,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实际生活进行严密地组织教学,使学生既学习数学知识,又运用数学知识进行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从而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挖掘学生内在潜能,发展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懂得数学确实源于生活,又离不开现实生活,这样,既把教法融于学法,又让学法在教法中体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