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的背后MicrosoftWord文档(2).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279025 上传时间:2021-02-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公平的背后MicrosoftWord文档(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育公平的背后MicrosoftWord文档(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育公平的背后MicrosoftWord文档(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育公平的背后MicrosoftWord文档(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公平的背后MicrosoftWord文档(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公平的背后MicrosoftWord文档(2).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教育公平的背后 老河口市仙人渡小学 范瑞丹什么事教育公平,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公平也就是教育平等。教育平等就其含义来说,包括教育权利的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方面。而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公平价值的外在表现,由于各级政府加强了对相对薄弱学校的各项投入,教育看似平衡了,但细细分析,这公平的背后隐藏着许多的不均衡。这种不公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绝对不均衡与相对不均衡。所谓绝对不均衡是指以各地政府颁布的办学基本标准为尺度进行衡量,学校间所存在的巨大差异。一些地方和学校无力保证部分学校基本教育条件,不能满足学生的基本学习活动和教师的教学活动要求,而另一些地方、学校则享受着高标准的教育资源。比如,近年来

2、一些地区经济困窘,县级财政不能支付教师工资和提供学校运转资金,连教师办公用的纸张和粉笔也买不起,学校工作难以为继,而在一些大城市中,学校的办学条件已经整体上向现代化办学条件发展了,高档次的建筑和办公设施赶上甚至超过了发达国家的学校硬件水平。绝对不均衡一般是由于全国范围内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而造成的后果,客观因素影响突出,明显表现在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之间的差别。但是由于基础教育办学体制或行政管理上的原因,在一些发达地区内部也存在绝对不均衡。相对不均衡是在一个办学条件基本达标的区域内,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一些学校办学条件、水平明显超过另一些学校,这些学校的学生享受到远高于其他学校学生的优质教育

3、服务。造成相对不均衡的原因中,一部分是政府的“偏爱”行为造成的,也有一部分是由于教育机制的积极改变而导致的不均衡,即由于学校在自主发展的制度框架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合法地从社会上争取到资源,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和教育体制的进步。但是“不平则鸣”,当相对不均衡差异过大无论是哪种原因造成的,特别是这种不均衡是由政府投资偏好造成时,那就不仅会引起教育消费者的不满,也会严重挫伤处于弱势地位的那些学校的管理者与教师的积极性。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相对不均衡在一定社会机制和教育政策的环境中会演变为绝对不均衡,比如当前一些地区在择校收费的政策环境中,由于学校之间收入分配的差别而导致优秀师资流失,从而造成学

4、校课程无法按照标准开齐的后果。2.保护性不均衡与竞争性不均衡。它们是由于政府采取不同政策而发生在学校之间的微观不均衡。前者是指一些学校由于受到政府政策的关照而在办学条件水平上远高于其他学校的状况,比如原国家教委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提出“建设高中示范校”的政策,各个省、市、地区为使名牌学校进入示范校行列,向一些办学条件已然高于其他学校的重点中学进行大投入,少则数百万元,多则数亿元。这种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为建设现代化标准学校提供了指导和支持,但是所做的工作却是“锦上添花”,拉大了少数学校与其他学校的差距。竞争性不均衡是在政府政策鼓励和自身努力下,一些学校通过竞争而形成的教育业绩的比较优势,凭借

5、这种优势获得了更多的社会资源和部分政府资源。这种不均衡是在市场机制下形成的,学校在了解和满足社会需要的前提下,通过向公众提供优质、特色的教育服务,获得公众的资源支持,形成了办学机制上的良性循环。竞争性不均衡是教育管理体制变化的产物,这种体制重新界定了政府、学校、社会在基础教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择校等措施引进社会力量参与学校发展,鼓励学校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出使长期落后的学校退出教育活动领域的机制。竞争性不均衡虽然也是不均衡,尽管受到了一些社会舆论的质疑,但是它的某些生成机制给基础教育系统的自我更新带来了动力,促进了学校的创新,从长远看会给教育的消费者带来持久的利益

6、。公正地说,对于基础教育的竞争性不均衡这种“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现象,不是要消灭其本身,而是调整其生成过程中某些不公正的东西,让它们更加合理。3.实际不均衡(公平)和心理性不均衡(公平)。在公众所批评的基础教育不均衡发展现象中,多数是实际存在的、应当并且可以采取一定办法解决的。比如缩小学校校舍办学建筑、设备、师资条件的差距,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改进学校教育成绩等。这类均衡多是物质性的,属于胡森所说的起点公平的范畴,相对来讲比较好解决。但是公众的批评中也有很多指向结果不均衡,指责政府没有把某些学校办好,使这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高。这类批评的存在可以归结为几种原因:公众对于优秀教育成果的期望和要求不断提高;政府确实对于优质学校做了许多“锦上添花”的事情;公众不了解政府在改进办学困难学校方面所做的努力以及这些学校取得的成果;公众清楚哪些因素影响学校业绩水平以及学校之间存在差距的必然性。心理性不均衡一方面反映了事实,但是另一方面也不符合事实或者超越现实的可能,由此形成的舆论对于区域教育发展特别是学校工作可能产生消极影响。 如上所述,基础教育不均衡发展的成因是多样的,所产生的效果性质也是多样的,所以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不应该是单一的,只有展开各种不同观念、不同知识之间的沟通、碰撞、磨合,从不同观点中找出值得吸取或关注的因素,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