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人民医院院长事迹.doc

上传人:音乐台 文档编号:927912 上传时间:2018-12-0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人民医院院长事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县人民医院院长事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县人民医院院长事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县人民医院院长事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人民医院院长事迹.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范文最新推荐- 县人民医院院长事迹 贡江中央红军长征的光辉起点,当年的风萧马鸣、炮火硝烟早已一去不返,而那惊天地、泣鬼神的长征精神却永载史册,永远激励着后人。而今,贡江河畔,一位从小喝着贡水长大的中年汉子传承了这种精神,正用自己的方式回报着这片曾经养育过他的红土地。他,就是共产党员,于都县人民医院院长曾渊平同志。 20xx年3月,曾渊平赴任县人民医院院长。众所周知,那是一段“非常时期”,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肆虐全国,一时举国上下人人自危、谈“非”色变。于都,有着近90万人口的大县,外出务工人员近20万,大量的流动人口极大的增加了“非典”病毒在该县传染的机率,县人民医院是全县唯一收治“非典”

2、患者的定点医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而对于临危受命、上任伊始的曾渊平院长来说,这也是他职业生涯以来遭遇的最严峻的一次考验,全县人民都在注视着他。 “我将尽我的一切能力维护医务职业的荣誉和崇高传统”,希波克拉提斯的誓言在曾渊平的脑中反复回响,面对危难,他没有退缩。疫情就是战斗无声的号角。 曾渊平院长立即组织成立了“非典”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专家门诊小组、发烧门诊,抽调48名精兵强将组成预备队,迅速启动危机处理和全院动员机制。从领导体制、医疗救治、科技攻关到群防群控、物资保障、市场供应等各方面做到全面整合、高效运行。为了确保医治水平,全院进行了8次“非典”知识培训,平均每名职工参加了两次以上

3、考试。为了为了提高实战能力,曾渊平还亲自指挥了4次救治“非典病人”的模拟演练。为了解除少数人的工作顾虑,曾渊平首先承诺:只要有险情,他将带头上阵。在他的感召下,全院职工积极报名参战,仅三天时间就有280多名职工递交了请战书,工作热情空前高涨。 最棘手的还是筹建新的传染病隔离区,要在规定的时间完成隔离区的整体搬迁,不仅需要寻找合适的地址、资金的到位,还必须确保工程的质量,在这样一个高难度的复杂系统工程面前,曾渊平再一次展示了他高超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强烈的事业责任心。为了工程能如期完工,他天天守在工地,渴了喝口矿泉水,饿了吃盒饭。凌晨摸黑上班,晚上挨黑下班,经常熬夜加班眼圈发黑,因此被同事们称为“三

4、黑”院长。他家在四楼,由于劳累过度,平时健壮的他是多次晕着被扶上楼的。 天道酬勤,新传染病隔离区实现了一个星期完工,一天内搬迁完毕,一天内按“非典”防治要求和标准布置好相关设备的“三个一”要求。这被誉为“于都的小汤山速度”。同时还投入100多万元购置了“非典”防治设备和药品。省、市的督查领导对医院务实高效的工作做出了高度的评价,认为该院的隔离病区建设在县级医院中是一流水平的。 经过几个月的艰苦鏖战,防治“非典”工作终于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曾渊平既表现出了运筹帷幄的将者风范,又显示了他身先士卒的勇者胆魄。在疫情面前,他义无返顾、挺身而出,舍小家,顾大家,放弃休息,夜以继日

5、地忙碌在防控疫情第一线。以生命为代价,以知识为武器,创造着奇迹,坚守着使命,他和他的白衣战友们用自己的激情谱写了一曲曲壮丽之歌,为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优秀的答卷。 经历过“非典”的洗礼,曾渊平院长更加意识到一家医院的实力在保障人民健康方面的重要性。而医院的实力就是要在市场的竞争中壮大。利润的追求不是目的,而是最大限度的让利于病人,造福于社会。 他组织领导班子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医疗市场进行理性分析,形成了医院发展的共识:医院在市场中要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以特色取胜,又特色才有竞争力,才能持续发展。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精,人精我特”。在这种思路的指导下,曾渊平首先着手调整

6、医院收入结构,提高医疗性收入所占比例,降低药品费用。从20xx年7月开始,医院果断将147个价格高且有普药可替代的新药清出药架,并对120种常用药实行讲价,平超市价格。这样医院的医疗性收入比例由20xx年的40上升到20xx年的43,有效的控制了门诊处方外流,增加了医疗设备的使用率,极大的增强了医院发展的活力。 其次是着力抓好人才梯队建设,做好科技兴院文章。一所好的医院首先要有一批技术过硬和医德高尚的医生,曾院长深谙此理,所以他十分重视全院干部职工业务素质的提高,重点培养专科人才和学科带头人。医院先后选送了14位青年医生到上级医院进修,选派了30位医务人员到外地参加短期学习,为医院人才结构的完

7、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医院只有人才还不行,还必须有一流的设备。20xx年一年间医院就投入了230多万元购买设备230余台/件,如电脑自动洗片机、荧光定量PCR检测系统、血气分析系统、光疗婴儿培养箱、多参数监护仪、显微镜遥控自动对比造影灌肠器等。使医院的科技含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要驾驭风云变幻的市场,决策者不仅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也要有战略的眼光和开拓创新的能力。曾渊平就是一个不墨守成规,敢于改革,善于创新的人。他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创新思路,在全县首创了集医保、社区服务、健康体检三位一体的社区中心。把医疗服务延伸到社区,以社区为基础,家庭为单位,居民个人为中心,以促

8、进健康为目标,向社区提供一体化服务。形成了社区为医院发掘病人,住院病人康复期转到社区中心的新型医疗模式,走出了一条既能满足社会健康需求,又能节约医疗资源的发展道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深得群众的好评。 于都县人民医院作为县里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医院,每年采购的药品设备都达千余万元。有很多企业和个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或“明修栈道”,或“暗度陈仓”。但曾渊平院长对此早就定下了一条铁规矩:公事只在办公室谈,大的项目必须有三位以上院领导班子成员在场,决不搞“暗箱操作”。有一次,医院要购置一批昂贵的医疗设备,先后有来自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有关公司到医院洽谈,有的私下许诺给办加拿大移民或国外旅游,有的则

9、许诺给予高额回扣,但他都不为所动。经过医院班子的反复对比论证,报请主管局批准,选择了一家实力雄厚、信誉度高的公司,并对公司进行了艰苦的考察,住廉价的旅馆,吃便宜的快餐,从而没有让对方“捆住手脚”,终于以相对其它医院一半的价格购买到了同等质量的设备。曾渊平廉洁奉公的事迹还很多,有人对此不解,甚至认为他离现实太远。但他深知“吏不畏我严而畏我廉,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的道理。他总是说:“一把手是单位最大的软环境,自身不洁,说话就不硬气,你要拿单位一根针,职工就敢搬回一块砖”。 也正是曾渊平院长的清廉为公,说话办事才有了号召力,职工在他的这种无私奉献精神的感染下,才能走出小我,一心工作为医院谋发展。一个

10、带头人的高尚品德所折射的人格魅力是无穷的,没有高尚的品格便不会有高尚的事业。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的积极性的调动才是医院发展的基础”,曾渊平常这样说道。虽然曾院长“当家”很重要的一招就是“从严治院”,不过与众不同的是他一再强调:严管不是目的,管理的过程应该是育人的过程。了解他的人都知道,曾渊平也是一个人情味很浓的男人。上任后,他改造装修了病房,绿化了庭院,改善了职工的工作环境。逢年过节,他给职工置办各种福利。职工生病住院,他都要亲自探望。职工结婚,他也要登门祝贺。曾院长也当过普通职工,对职工的难处深有体会。因此事事想在职工前面,职工的就餐问题,职工孩子的升学就业问题,卫生健康问题,文

11、化生活问题,他都要一一过问,对职工的各种问题他总是善于做换位思考,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他的心中装满了别人,惟独没有他自己,至今他还住着极普通旧套房。曾渊平院长对职工的关怀备至却换来了全院干部职工对他的支持与信任,换来了医院强大的凝聚力与战斗力,换来了医院的空前繁荣与发展。 一座不垮的大厦,必定有挺拔的栋梁;一个不倒的巨人必定有刚直的脊梁。压力与磨难催生伟大的精神,考验与挑战锤炼坚强的品格。曾渊平院长用自己的行动、智慧、意志实践着党旗下的誓言,坚守着一名医务工作者的崇高信念。在他的领导下,于都县人民医院效益连年增加,医疗服务水平不断完善提高,医院的各项工作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医院也先后被评为

12、“目标管理先进单位”、“文明单位”、“防非工作先进党组织”。曾渊平院长也获得了“优秀共产党员”、“优秀院长”、“工会积极分子”、省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市、县“十佳医务人员”、市“防非工作先进个人”等光荣称号。 面对医院取得的巨大成绩和接踵而来的个人荣誉,曾渊平院长却平静地说:“成绩都是全院干部职工努力的结果,自己只不过在自己的岗位上尽了自己应尽的职责,比我做得好的人还大有人在”。没有豪言壮语,没有官话套话,听来却似潺潺流水,润人心田。一番如沐春风的朴实话语让人读出了他的宽大无私、虚怀若谷、一心为公,读出了他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深挚的爱。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曾渊平院长没有沉醉在耀眼的

13、光环之下,他依然在漫漫征途中跋涉,向着那片更加宽广的天地。 *,女,汉族,中共党员,*年*月出生,*年*月到*计生所工作,*年*月担任该所所长至今。她十五年如一日,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之中,全心全意为广大育龄群众提供优质服务,深受广大育龄群众的信赖和好评。*年*月*授予*工作者;20xx年10月在*计生系统岗位练兵技术比武、争创“十佳百优”竞赛活动中,荣获“十佳”技术能手称号;1999年5月,被*计划生育药具管理站评为优秀药具管理员;1994年以来,连续11年*命名为计划生育先进工作者;20xx年3月被*评为“巾帼科技致富工程”科技服务先进工作者;20xx年3月,被*妇联授予“

14、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同时,她所在的单位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标兵文明单位”,被市人口计生委命名为“先进乡所”、“示范乡所”等称号。 一、做群众的贴心人 *是个农业大镇,已婚育龄妇女达1.4万多人,前些年,由于育龄群众的生殖健康、优生优育、避孕节育知识比较匮乏。她自从到镇计生所工作以后,为了提高广大群众的婚育水平,首先走遍了全镇每一个村,把育龄妇女的生育情况了解的一清二楚。可在群众的眼里,没有人能够理解她,难听的话也不时向她袭来:“*是挣缺德钱哪。”甚至有人说:“看她疯疯颠颠地整天打听人家养孩子的事,丢人现眼。”当时她被气哭了,心里七上八下地翻腾。心想,当这个黑脸凶神图什么呢?丈夫最了解她的心

15、情,他对她说:“凡是党号召做的事,没有错。做为一名共产党员,遇到这点困难就怕了?群众对计划生育有个认识过程,要说服他们,就要关心他们,什么时候把工作对象变成服务对象,群众就拥护你了。”丈夫的话使她受到极大的鼓舞,镇领导和同志们也对她进行鼓励、帮助。从此,她坚定了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信心。 *医疗条件差,妇女患妇科病的很多。她想只有为她们摆脱病痛的折磨,有了健康的身体,她们才能自觉地采取避孕措施。她骑自行车,跑遍了全镇246个行政村,挨门挨户为妇女治疗妇科病,讲卫生知识。许多妇女病好后,主动找她上环、做结扎手术。通过这件事,她认识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不是简单地完成各项指标,而是关系到每个家

16、庭妇女切身利益的大事。从此,她扩大了自己的工作范围,下乡总是带着常用药物,谁到了预产期,谁到了上环时间,她心里都清清楚楚。妇女们都把她当成知心朋友和亲姐妹,刚结婚的媳妇找她询问婚后卫生知识,谁有个头痛脑热也愿意找她开点药。十几年来,她为300多名产妇接过生,为近千人看过病。 在*计生所,她开办了男性科、女性科、遗传咨询、不孕不育、悄悄话、生殖保健等门诊,开展以优生优育、生殖保健咨询服务为重点的婚前后、孕前后、产前后、妇幼保健、优生优育、避孕节育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在开展咨询服务的同时,她还利用单月康检、入户随访等时机,在田间地头,镇、村人口学校,农户家中等处所,采取开办讲座、面对面讲解、围裙演示

17、等形式,对育龄群众进行系统培训。累计培训育龄群众4.3万余人次,使全镇育龄群众的优生优育、避孕节育、生殖健康知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二、铁面无私干工作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政策性很强,干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不能有私心,严格执行政策,群众才能信服。刘耀秀就是认准这个理。 她有个表姐,已有两个孩子,她动员表姐做结扎。表姐指天划地,就是不肯。她就在表姐家住下,帮助表姐侍弄孩子,对表姐讲孩子多没好处,要受穷的道理。经过几天的努力,表姐缍想通了,就说,“我的手术得让你陪着去做。”她亲自陪着表姐到区计生站做了手术。村里一些妇女听说刘耀秀的表姐都做了手术,也主动找落实了节育措施。 一次,她在*村落实节育措施,该

18、村她一家亲戚有两个男孩还想要个女孩,她找亲戚做手术时,被亲戚劈头盖脸骂了一顿:“你还积极到我头上来了,六亲不认!我看你把我怎么样?”村里的妇女也七言八语地说:“这回,*的亲戚不做,咱们也不做。”她没有灰心。她来到亲戚家中,对他们说:“咱们是亲戚,你们要支持我的工作,应该带头做执行政策的模范,计划生育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咱不做,全村人可都盯着咱哪。”经过反复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亲戚想通了,第二天一早,就乐呵呵地来去区计生站做了手术。在他们的影响下,该村6名结扎对象都自觉地做了绝育手术。 1985年1月,*村的一个小伙子和她拉老乡关系,说长道短,最后吐露了真情,他有一个男孩,还想要个女孩,要她网开

19、一面,给个方便。她听了以后,便将有关的照顾生育二胎条件逐条讲给他听,让他自己说符合哪一条。学政策、听法规,这个小伙子思想上转过了弯,打消了念头,愉快地回去了。 三、舍小家为大家 她舍小家为大家,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计划生育宣传技术服务工作中,个中辛酸也许只有她本人理解最深。 对丈夫,她不是一个称职的妻子。由于农村计生工作的特殊性,参加工作十五年来,她很少过过星期天,遇节假日也经常是让其他同志休息,自己坚持在单位值班。家中上有年迈的公公、婆婆,下有幼小的女儿全部交给了丈夫,远在*市区上班的丈夫,劳累一天后奔波20余公里回来,还要做家务,照顾父母,接送女儿上学,而自己虽离家很近,却不能按时回家照顾家人

20、。有一次丈夫在单位里有事,打电话让她晚上接上学的女儿,可等丈夫晚上8点回来时,女儿却仍在学校里。 对女儿,她不是一个称职的母亲。女儿从幼儿园到上初中,她没有接送过一次。20xx年深秋的一天上午,天气突然变冷,在学校的女儿给她打电话说:“妈妈,我在学校里太冷了,你赶快给她送件衣服吧!”当时,她正在村里进行健康检查,走不开,就说:“你先坚持一下,我忙完后就给你送去。”一直忙到晚上,康检结束后,她才猛然想起要给女儿送衣服,等她急急忙忙带着衣服赶到学校时,女儿已经在学校整整冻了将近10个小时。望着冻得瑟瑟发抖的女儿,她一把把孩子搂到怀里,眼泪不禁夺眶而出。 对父母,她不是一个孝顺的女儿。20xx年5月

21、,单月健康检查刚刚开始,她父亲突发脑溢血,被送往医院抢救,因病情严重,家人赶忙打电话让她火速赶到医院。而她当时正在一个村里进行康检不能走开,她只好忍着泪水继续工作。后来,经过抢救,她父亲脱离了危险,但落下了严重的后遗症,行动不便。即使这样,在后来的日子里,她也没能很好的照顾父亲一天,仍然整日奋战在计划生育第一线。 四、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自从任计生所所长以来,就以所为家,带领同志们把计生所建成了服务功能齐全的育龄群众之家,1995年计生所被南阳市计生委命名为“先进乡所”,1996年,被*计生委评为“科学技术先进集体”,20xx年7月,*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乡镇创建活动,需要对*计生所和各村

22、村室进行整体改造,以适应优质服务活动开展的需要,作为计生所所长,她在工作中首当其冲,镇计生所、村室建设,她精心策划;制做宣传版面,她认真选择内容、认真设计;各种资料她带领同志们按照标准逐一完善。在优质服务先进乡创建活动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她吃住在镇计生所、村室,每天工作都在18个小时以上,当时正值炎夏,参与工作的身强力壮的男同志有的也坚持不住了,而她硬是用超常的毅力坚持工作,使优质服务先进乡镇创建工作受到省、市、区计生委领导的好评。当年9月,省计生委在*市召开全省优质服务现场会,*镇在大会上作了典型发言,同时于会人员参观了*计生所和村室建设,给予很高的评价。 她深深懂得,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直接关

23、系到群众的健康,而自己技术过硬不过硬,决定着群众信服不信服。十多年来她刻苦学习技术,出外开会她都把有关书籍带在身边,有空就研究,经常学习到深夜。她不仅熟练地掌握了“四术”技术,还系统地自学了内外科、妇科、儿科等方面的十几部专著。每次去城区办事,都抓时间向区人民医院和区计生站的大夫们学习、请教。并把学到的本领应用在工作上。*村是*最边缘一个村,该村妇女*生小孩,她连夜跑十几里赶到*家,经检查是横位难产。她为产妇做了胎位校正,孩子降生了,可没有呼吸,她用嘴吸出了婴儿口中的羊水,进行人工呼吸,几分钟后,婴儿活了,胎盘却又下不来,她为产妇做了胎盘剥离术,产妇得救了。*的丈夫感激地说:“*医生,是你救了

24、我们这个家。”十几年来,她为许多人看过病,为许多人做过手术,从未出过事故。 *村已婚育龄妇女*有盆腔炎,下腹疼痛难忍,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她在诊断后用物理疗法和药物消炎相结合,经过三个疗程的治疗,基本痊愈,*对别人说:“镇计生所*医生真行,我多年的老毛病就让她治好了,现在身体棒了,啥活都能干了”。20xx年3月,*村产妇*先天性乳头下陷,小孩出生三天无法吃奶,一家人用尽办法无济于事,她在随访时发现这一问题,就送去“吸奶器”解决了燃眉之急。*村痴呆妇女*常年有病,到后来连其丈夫都不想管了,她坚持定期上门,为*检查身体,免费为*治好了病,*的丈夫感动地说:“*医生真是好心人,要不是她俺这个家早已没

25、有了!”*村育龄妇女*患继发性不孕症,四处寻医问药,花了四五千元也没有好转。丈夫整天愁眉不展,常常和妻子生气,甚至提出离婚,她采用中西医结合的办法,经过两个周期的治疗和临床观察,发现病情减轻,又经过一周期的治疗,彻底痊愈,20xx年生下一个漂亮的宝宝。*逢人便说:“咱们*医生救了俺这个家,她是俺的大恩人哪!” *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事业。十五年来,在工作中她也不知道起了多少早,熬了多少夜,跑了多少腿,搭了多少钱,但当她看到全镇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越来越好,面貌有了很大变化,有的符合二胎的不要二胎指标,人们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的时候,她的心里不知有多高兴。 在XX乡XX村委会,有一个

26、被一层层山峦阻隔,一座座青山包围的村子叫XX村,村里住着一位朴实的彝族妇女XXX,她虽然只有小学文化,但她凭着一个农村妇女不怕失败,不怕输的精神,依靠科技,引导全村农民改变了生活面貌。 在短短的几年间,田烟种植由原来的几亩变成了几百亩,完全实现了漂苗移栽,90%的实现大田标准化栽种,目前,XX村委会的种烟技术外于全乡的领先水平,紧跟全县的步伐。 XX是一个勇于实践的人,她敢干承担风险,不断的进行新科技试验,2002年自己先搞水稻旱育秧并种植成功,用事实来引导群众,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改变了以前大春种粮,小春不种观念。把种烟田块用来种萝卜,从而使支那村的科技措施上了一个台阶。 作为支那村致富的带

27、头人,她利用劳余时间把妇女同胞们聚在一起,学文化,学技术,动员妇女养猪,养鸡,种菜,种果树发展家庭经济,千方百计增加收入,对此有人赞许,有人观望,有人说风凉话:“一个女人,能干什么?”确实,做女人难,女人做事更难,但她一致认为,别人能干的事自己也能干,决心要为带动一方经济出份力。 如今的XX村变了,村民生活走向富裕了,人们学科技用科技的意识示断增强,人民知道这其中凝集着XXX多少心血和汗水。每年种烟这段时间里XXX从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白天她忙碌在地里,一身汗水一身泥,晚上回家还要做饭,喂猪,忙完家务又忙学习,还发动村民为发展经济献计出力。 今年36岁的XXX,一位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用自己朴实的行动体现了自身价值,成为远近闻名的科技示范户,为“半边天”撑起了一面旗帜。 13 / 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