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多模态话语角度对中国电影海报的历时分析.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285127 上传时间:2021-02-15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2.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多模态话语角度对中国电影海报的历时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从多模态话语角度对中国电影海报的历时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多模态话语角度对中国电影海报的历时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多模态话语角度对中国电影海报的历时分析.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从多模态话语角度对中国电影海报的历时分析摘要:通过对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海报的多模态分析,比较不同时期中国本土海报受社会因素的影响所表现出的不同语篇特征。关键词:多模态话语分析;海报一理论基础Kress和 van Leeuwen 在 1996 年创立视觉语法 【1】。据他们的理论,视觉语法主要包括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三个子系统。一篇多模态语篇的整体意义是由这三个子系统来构成。就“再现意义的构建”而言,van Leeuwen & Jewitt 【2】把其分为两类:叙述性结构和概念性结构。叙述性结构是以向量为标志,表达一种动态的动作或事件。概念性结构是对人、事物、地点等进行视觉性的定义

2、、分析和归类。概念性结构中没有向量。就“互动意义的构建”而言,它由接触、社会距离、态度和情态四个要素构成。与观众建立了想象性的接触即“索取”;相反,与观众没有目光接触的图像就是“提供”。社会距离的大小通过镜头取镜的大小实现。就“构图意义的构建”而言,其包括信息价值和突出等。在构图中,置于图片上端的,较突出部分被称为“理想型”信息;位于下端的部分被称为“现实型”信息。图片可以通过位置、颜色、大小等方式,达到突出的目的。二以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对中国海报进行历时比较(一)20世纪50-60年代电影海报特征,以林则徐(1958年)为例就“再现意义”而言,林则徐海报上主人公林则徐居于图像上方突出位置,远

3、处的海船炮火为背景。林则徐铿锵刚毅地面对读者,他的目光形成矢量,坚定不移,让读者感受到其正气。就“互动意义”而言,该海报中人物目光是指向读者的,旨在与观众建立了一种想象的人际关系,形成 “索取”型的图像。这样让读者有充分的想象空间来思考情节。设计者选取远镜头,拉开与读者的距离,让读者能从客观的角度来看。就“构图意义”而言,林则徐站在海报较为显著的地方,是“理想化”的,暗示他坚韧不屈的精神;而位于下方的海船炮火属于“现实化”,暗示着政治风云变幻。主人公身穿紫色官袍与下方昏暗的乌云形成颜色上的强烈对比,更反射出主人公誓死拼搏。(二)20世纪90年代以后电影海报特征,以山楂树之恋(2010年)为例就

4、“再现意义”而言,山楂树之恋中男女主人公居于图像最突出的位置;山楂树与草地是背景。男主人公老三的形象阳光积极,目光投向远方,而女主人公静秋则安静犹豫,目光投向低处。两人的目光构成了一个矢量,使得读者并不知道他们看的是什么,引导读者去思考其内心世界。山楂树隐约投射过来的光晕也是一个向量,为海报增加了美好回忆的感觉。而这与静秋悲情的表情形成对比。这样,读者通过初读海报可以感知故事中的人物与性格,情节和基调。就“互动意义”而言,该海报中人物的目光没有直接指向读者,是“提供”型图像。设计者选取近镜头,拉近了与读者的心理距离。就“构图意义”而言,两个主人公人物形象为前景图像,占整个海报最大比重,读者可以

5、预知故事内容主要是讲两个人的故事。三总结通过对中国电影两个阶段代表性海报的多模态话语分析,可以看出中国本土海报这种多模态语篇的体裁随着社会和时代的不同有着鲜明的语篇特征。20世纪50-60年代的中国电影海报主要是树立光辉人物形象,它们大都色块对比强烈,人物造型有力,构图简洁。当时的中国受到前苏联的影响很大,具有政治目的的海报因而在中国流行,多为英雄人物保家卫国,此阶段的海报呈现概念化的特征。直至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中国电影海报,多采用电脑技术与摄影图片结合的方式。因为这个全球化时代,在中国,人们生活改善了,但工作节奏更快,生活压力更大,所以此阶段的电影海报更多呈现生活化的特征。参考文献:【1

6、】 Kress,G., & van Leeuwen,T.Reading Images.London: Routledge, 1996.【2】 van Leeuwen,T.,& Jewitt,G.Handbook of Virtual Analysis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2001.【3】 赵长胜 世界电影海报1,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8年.【4】 赵长胜 世界电影海报2,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8年.【5】 胡壮麟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 .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7, (1):1-9.【6】 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外语学刊, 2007, (5): 82-8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