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降脂药的临床应用.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285389 上传时间:2021-02-15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3.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他汀类降脂药的临床应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他汀类降脂药的临床应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他汀类降脂药的临床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他汀类降脂药的临床应用.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他汀类降脂药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观察他汀类药物降血脂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就诊于我院门诊的高血脂患者130例,随机将他们分为辛伐他汀、氟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42例、44例和44例,治疗8周后观察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变化情况以及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经过8周的治疗,3组患者TC、TG及LDL-C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他汀类药物降血脂效果好,安全,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荐使用。关键词:他汀类药物;血脂、临床应用高血脂的发病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在不断升高,目

2、前我国13的成年人血脂偏高【1】。全世界每天因高血脂症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近3600人,因此对该病的治疗是医学上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目前,高脂血症的药物较多包括他汀类、胆汁酸结合树脂烟酸类、苯氧芳酸类、抗氧化剂和中成药六大类。3一羟基一3一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即他汀类药物是20世纪80年代末开发的,该类药物的问世是降脂药治疗史上的重大进展【2】。本研究选择本院门诊130例高血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他汀类药物对血脂的控制情况及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本院2011年门诊高血脂患者共130例,其中男性76例,女性54例,年龄为24-

3、76岁,平均年龄为38岁。所有入选患者均符合高血脂的诊断:血浆胆固醇(TC)5.72mmolL和(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64mmolL伴或不伴三酰甘油(TG)I2.26mmolL。治疗前2周均未服用影响血脂代澍药物;半年内无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病史,无糖尿病、痛风、严重肝肾疾病、甲状腺功能低下及他汀类药物过敏史。将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氟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42例、44例和44例,3组间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以及血脂指标TC、TG及LDL-C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1.2 治疗方法:辛伐他汀20mg,每晚服用1次;氟伐他汀20mg,每晚服用1次;阿托伐他汀20mg

4、,每晚服用1次;连续8周复查血脂1次,服药期间不用其他降血脂药物。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脂全套、血糖及肝、肾功能、血肌酸磷酸激酶(CPK)等。1.3 血脂测定:TC采用的酶法(CHOD-PAP法),TG 测定采用酶法(GPO-PAP法),HDL-C测定采用酶法(PTA-Mg法)测HDL-C以外的脂蛋白,然后用CHOD-PAP法测定血清液中的HDL-C,HDL-C测定用公式计算直接测定法,Friedewald公式计算mmol/L,以计算LDL-C。1.4统计学方法: 所有分析均在SPSS 18.0软件包完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分析数据的正态性分布以及方差齐性,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治疗前后的比

5、较采用配对t检验。PTGLDL-C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辛伐他汀427.21.05.01.3*2.60.81.60.7*5.71.33.50.8*氟伐他汀447.10.95.51.0*2.40.91.71.2*5.61.03.21.1*阿托伐他汀447.21.54.81.4*2.70.41.90.5*5.31.14.31.3*与治疗前相比P0.05。2.2不良反应:所有患者服药过程中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仅有3例出现轻度消化道症状,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不影响继续治疗。治疗前后CPK及肝、肾功能、血糖均无明显变化。3 讨论他汀类降脂药的作用机制是通过竞争性抑制胆固醇合成酶中重要的限速

6、酶MG-CoA还原酶,从而引起细胞内胆固醇合成减少,反馈调节细胞表面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受体活力,促进血浆LDL消除,使血浆LDL水平下降【2】,此外,还可抑制肝脏合成载脂蛋白B-100,从而减少富含甘油三酯AV、脂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辛伐他汀是由美国默克公司研发,于1988年最早在瑞典上市的他汀类降脂药物,据报道该药可降低的TC、TG、DLD-C的血浆浓度,具有全面改善脂质代谢紊乱的作用【3】。氟伐他汀是瑞士诺华制药公司研发,1994年最早在英国上市,国内贺爱珍等发现常规剂量氟伐他汀虽能使原发性高脂血症TC、TG、DLD-C比值降低,但对TG水平下降疗效不肯定【4】。而阿托伐他汀是继以上两

7、种他汀类药物后由美国辉瑞公司研发1997年英国上市的他汀类药物,同样对高血脂具有良好的疗效,同时有报道显示该药是目前降低LDL-C作用最强的调脂药。本次研究发现,以上三种降血脂药对高血脂患者治疗8周后,TC、TG、DLD-C比治疗前均有明显的下降,显示出三种药物调节血脂的良好效果。他汀类的耐受性较好,本次研究的130例患者中,三种他汀类药物对其进行8周治疗,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仅见3例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并且不影响继续治疗。他汀类药物引起的胃肠不适包括烧心、腹痛、腹泻、便秘、腹胀等,常经过对症处理可以缓解。头痛、皮疹以及睡眠紊乱等不良反应不常见且极少严重到须中断治疗【7】。在治疗过程中,较为严重

8、的不良反应是肝脏毒性和肌病。2一5的患者见轻度无症状性血清转氨酶值升高,但多为暂时性【7】,如果肝脏酶血检查值高出正常上线的3倍以上,排除其他可能引起肝功能变化的可能,确实是他汀引起的,有必要考虑是否停药。如果出现肌痛,除了体格检查外,应该做血浆CPK的检测,但是横纹肌溶解的副作用罕见,但西立伐他汀就因为严重的肌病不良反应于2001年撤市停用,在临床中还是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他汀类药物除具有调节血脂作用外,还能够抑制血管内皮的炎症反应,稳定粥样斑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抗炎、保护神经和抗血栓等作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 杨锐. 高血脂与他汀类降脂药. 癌症康复

9、, 2008(1):1517.【2】 张蕾,蔡运昌. 他汀类降脂药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贵州医药, 2009,33(2):176179.【3】 王晓琴. 辛伐他汀降脂疗效的临床观察. 现代医药卫生, 2003,19(7):850851.【4】 贺爱珍,胡迎富,丁娟,等. 氟伐他汀钠降脂疗效的临床观察.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01,17(1):37.【5】 王乔松,赵天成. 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40例临床疗效分析. 医学信息(上旬刊), 2011,24(8):50395040.【6】 赵水平. 他汀类药物调脂治疗.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3,23(8):510511.【7】 朱瑞林. 他汀类降脂药应用的疗效观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0,03(18):707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