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学生的四条途径.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286849 上传时间:2021-02-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懂学生的四条途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读懂学生的四条途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读懂学生的四条途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读懂学生的四条途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懂学生的四条途径.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读懂学生的四条途径 湖北省谷城县赵湾乡三道岭中心小学 易远春 联系电话:13597472652 “读生”是指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经验告诉我们,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班级的学生总有不同的情况、不同的特点;即使同一年龄阶段、同一班级的学生,其情况、特点也是有差别的。他们不仅有不同的生理、心理特征,生活经验,而且知识技能、智力水平、思维能力与兴趣爱好也各有差异。可见读懂学生就尤为显得重要。如何发挥“读生”的魅力?作为教师,那应该是读生万遍也不厌。 一、善“观”善“观”,即善于观察学生,从学生的细微表现中,看出学生的个性特点、心理情绪、学习情况等。善观也就是要善于发现,发现学生心灵的火花,使星星之火成为燎

2、原大火。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学会关心、学会合作,不断弘扬人的主体性,发挥其潜能。怎样做到善“观”?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他们往往受多种因素影响,思想行为表现特别复杂。教师需要有灵敏的感知能力和敏锐的观察能力,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论、情绪、态度、表情、行为等现象,充分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变化诱因和出现的结果,从而加强思想教育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和针对性,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教育者敏锐的观察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闻其言(言语)、观其行(行为),察其情(表现方面的熏染和启迪,而这种影响力往往可能渗情)。观察其言论、行为动向以及喜怒哀乐的表现,可发现他们的思想倾向、对待事物的态度和心理活动

3、等。二、善“感”善“感”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情育学生的情,达到师生心理相融、情感想通。教师的情感是影响学生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有情感感染力的教师,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接受课内外有意传授的东西,而且也会使学生在无意中接受自己的情感影响。这不仅是一种间接地、无形的情感世界,更是一种培养学生情感的心理力量。怎样做到善“感”?首先教师应该把微笑引入课堂。教师对学生表露出来的任何感情,不管是令人满意的,还是使人不快的,都应表现出善意。其次,教师要用爱来待生。教师对学生的爱要被学生所接受,必须要有“同理心”。“同理心”由两个要素构成:一是“知人之所感”,即“理解”;二是“感人之所感”,即“同情”。再次,教师应

4、以饱满的热情上课。饱满的热情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全心全意地与教师配合,使自己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乎先情。”只有先“通情”然后才能“达理”,因为情感是人与人之间心灵沟通的媒介。感化教育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奏效的,它是一项艰苦复杂的工作,是教师和学生情感交融的过程。教师只有具备高尚的情感,充满对教育事业和对受教育者无限的爱,并辅之以必要的感化措施,才能取得感化教育工作的良好效果。 三、善“找”善“找”是指教师要善于寻找学生的“闪光点”。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儿童都有他自己的爱好和长处。教师必须发展这些东西,必须把学生安排在这样的条件下,使他的长

5、处能最充分的发挥出来。每个学生都有向他输送优良道德品质的根源。必须小心爱护这个根源。”如何做到善“找”?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善于搜集信息,综合分析判断,抓住要害,果断处理。尤其针对落后的学生,要改变他们的心理状态,发挥他们在某一方面的兴趣、特长、重新唤起他们的自尊心和自豪感,长善救失,打开一条通向学生心灵的通路,使之成为内部动力。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一定的激发和引导,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四、善“待” 善“待”是指教师应全面地看待每一个学生。教师善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性格特征和性别差异等,根据人或事物的发展变化态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如何做到善“待”?总结有三。其一,建立

6、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其二,允许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其三,保护学生的三心(好奇心、自尊心、自信心)。一个班级的学生总是参差不齐的。优秀生、中等生、学困生都有优点,也都存在缺点,对待优秀生,教师既要看到他们身上的优点,又要分析他们身上存在的弱点;中等生是班级中最易被忽视的群体,他们平时寡言少语,大错没有,小错不断,教师应积极地引导他们,使他们向优秀生转化;后进生是教师感到棘手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往往自暴自弃,表现为攻击性、强烈的自尊心和逆反心理,教师应该先肯定其优点,然后指出不足,再进行激励。这正如戴尔.卡耐基说过的那样:“听到别人对我们的某些长处表示赞赏后,再听到批评,心里往往好受得多。反之,则难易接受。” 善于对待学生,也要善于批评。俗话说:“润物三月雨,催花六月风。”白居易更有“平易近人,人必归之”之说。批评时,教师心平气和,“心中不急不愤,不自足”,则其言“发出来如春风扶弱柳,细雨润新苗,何等舒泰!何等感通!又有什么样的思想问题不能化解呢!”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只有时时处处“读”懂学生才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才能使所教的学生人尽其才,各得其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