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整式的加减--刘毅.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286862 上传时间:2021-02-1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课稿整式的加减--刘毅.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说课稿整式的加减--刘毅.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说课稿整式的加减--刘毅.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课稿整式的加减--刘毅.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关于整式的加减2的说课稿-刘毅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2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单项式、多项式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上,对同类项进行合并、探索、研究的一个学习内容。合并同类项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其法则的应用是整式加减的基础,也是以后学习解方程、解不等式的基础。另一方面,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建立在数的运算的基础之上;在合并同类项过程中,要不断运用数的运算。可以说合并同类项是有理数加减运算的延伸与拓广。因此,这节课是一节承上启下的课。我是这样设计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难点的。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的概念,掌握合并

2、同类项法则,能正确合并同类项。(2)能先合并同类项化简后求值。2、过程与方法:组织学生参与学习、讨论,在合作探究活动中获取知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这一认识规律。三、教学重点、难点: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以及教材的特点,确定以下重、难点:重点: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及应用。难点:正确判断同类项;准确合并同类项。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1)教法分析: 我在教学中选择互助式学习模式,营造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氛围,共同在实验、演示、操作、观察、练习等活动中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

3、趣。(2)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是师生互相交流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主体性作用。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类比、活动、猜想、验证、归纳,共同探讨,进行小组间的讨论和交流、 达到学知、用知的目的。五、教学过程的设计:1、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新课的开始,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所以一开始上课,我用一道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生通过探究讨论解决问题,由此导出本节课的主题,同时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2、探究新知本节课第一个重要环节是同类项的概念,既是重点也是难点。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活动、:学生仔细观察、独立思考后,分组讨论,互相交流中概括这两组单项式的特征。教师在学生概括出上述几组单项式

4、的特征之后,提出同类项的概念,再由学生概括出同类项的定义。由教师补充: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这样,学生直接参与到同类项概念产生的过程,不仅能够有效地促使学生理解同类项的含义,而且能使学生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为巩固同类项的概念,我设计了一道判断题,由学生单独完成,并阐述理由。加深对同类项概念的理解,为后面合并同类项打好基础。第二个重要环节是合并同类项的法则。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获取新知。例1,通过学生观察,找出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并进行合并容易得出结论,使学生对合并同类项有个初步认识。为克服学生对这个认识可能存在的疑点,我设计了例2,学生展开讨论,教师深入学生中间,参与学生讨论,指导学生探究,验证上述认识的正确性,体现了获取知识不仅要有观察、归纳、猜想过程,还必须有验证过程。打消疑点之后,提出例3,有上面两个问题做基础,学生极易解答这个问题,教师抓住时机,让学生总结概括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再次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最后的知识检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巩固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