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徐立丰从问题中来到问题中去——高考地理解题过程中的三大能力 Microsoft W.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293548 上传时间:2021-02-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敏徐立丰从问题中来到问题中去——高考地理解题过程中的三大能力 Microsoft W.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李敏徐立丰从问题中来到问题中去——高考地理解题过程中的三大能力 Microsoft W.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李敏徐立丰从问题中来到问题中去——高考地理解题过程中的三大能力 Microsoft W.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李敏徐立丰从问题中来到问题中去——高考地理解题过程中的三大能力 Microsoft W.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李敏徐立丰从问题中来到问题中去——高考地理解题过程中的三大能力 Microsoft W.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李敏徐立丰从问题中来到问题中去——高考地理解题过程中的三大能力 Microsoft W.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敏徐立丰从问题中来到问题中去——高考地理解题过程中的三大能力 Microsoft W.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论文题目:从问题中来,到问题中去 高考地理解题过程中的三大能力作 者:李 敏、徐立丰工作单位:宜兴市丁蜀高级中学通讯地址:宜兴市丁蜀高级中学214221电子信箱:联系电话:13921371705从问题中来,到问题中去 高考地理解题过程中的三大能力宜兴市丁蜀高级中学 李敏 徐立丰 214221摘 要 从09、10、11年的江苏高考地理卷看,高考试题更注重能力的考查,如地理图像的判断、再现、填绘和分析能力;从图、表、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判断能力。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种能力的考查,而对于作为教师的我们来说,这是一个信息,也是一种挑战,需要我们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该

2、方面的能力。关 键 词 迁移 转换 信息 方法 能力文章结构一、在解题过程中引入辅助图像11图像转换法111合并地理事物型112 视角转换型12 辅助线法13 自绘图法二、学会利用知识迁移21 从教材中迁移22 从生活中迁移23在新情境中迁移三、学会利用图表信息四、参考文献一、在解题过程中引入辅助图像11图像转换法试题中的某些图像比较抽象或者不太常见,这时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图像并将其转化为直观的图像或我们常见的图,以寻找更好的解题突破口。111合并地理事物型:将两个或两个以上有一定联系的地理事物合并在一张图上,使它们的相关性明显地展示出来,以方便思考和解题。例:下面四幅图的等高距相同,则有关a、

3、b、c、d四处坡度大小说法正确的是Aa=b=c=d Bacdb Cbdca Dcbad本题为“老题”,但是它的讲解却不容易,大约是因为学生对于坡度这个概念理解不清,导致本题失分严重并且在听教师讲解时仍似懂非懂,本题讲解的方法很多,也曾在听课时听到一些教师在讲解时候,直接分析,没有辅助图,当然这种方法未尝不可,但若能引入右图,即可达到一目了然的效果。112 视角转换型:随着图形的不断翻新,一些似是而非的图形不断涌现,这种图形具有较大的迷惑性,图中蕴涵的一些地理信息并不能充分得到体现,学生经常是无从下手,甚至被引入歧途。这时最好的方法是适当转换视角,把原图转换成平时学习中比较常见、熟悉的图形,使原

4、有的关键信息得到充分显现,从而降低解题难度。例:下图中S为南极点,AB为晨昏线的一段,B为晨昏线与某一纬线的切点,这一天B点最大太阳高度为20,B、C在同一经线上,且C在SB的中点上。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A点位于A昏线上 B晨线上 C可能在昏线上,也可能在晨线上 D昏线和晨线的交点上(2)B点的纬度是A665 B70 C75 D80(3)此时C点的太阳高度可能是A小于0 B12 C10 D23。5对于本组题,应该说难度不小,但是如果能够寻找到“视角转换”这样的一个突破口的话,那么所有的一切将迎刃而解,那么突破口在哪里,在于平时对地球运动类问题的熟练之中,在此基础上,或能将本题提供的图形转换

5、(补充)为上右图,则本题的难度得到大幅度的降低。12 辅助线法在解答地理试题过程中,可以通过添加辅助线的方法增强图像的直观性,从而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这种类型常见于各种等值线图和日照图,添加辅助线可以化抽象为具体,从而达到顺利解题的目的。例:下图中梯形代表陆地,代表靠近陆地的海洋表面四点,试比较其温度大小。本题难度较小,但是如果能够添加洋流这一辅助线,那解题的速度能够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也能够提高准确性,。13 自绘图法无图考图题常用文字来描述地理情境,需要学生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从背景材料中提取地理信息和各种地理要素,创造性地将文字转变成能充分体现题意的图像,从而使含糊的地理信息明朗化

6、、简单化,有助于迅速、准确地解答问题。例:当台风中心位于上海以东的洋面上时,判断此时上海市区的风向。本题无图,实际考的是气旋的相关内容,画出北半球的气旋图,那所上海市区的风向也就一目了然。二、学会利用知识迁移21 从教材中迁移高考试题教材化、考纲化趋向明显,命题者往往将地理原理图表化,或将教材图表语言化。因此,考生要抓实基础,过好教材关,以便能灵活地从教材中迁移知识。例:可以将鲁尔区的整治措施迁移到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将教材中的南昆铁路迁移到青藏铁路等。22 从生活中迁移不接触生活,就不能将知识“生活化”,积累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是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例:该组试题在学生解答过程中,普

7、遍出现的问题是学生不知从何处下手,而传统的教学(讲解)方式是比较平直的分析方式,比较僵硬的分析商业网点与其服务范围之间的关系,讲解时也比较吃力;那么,在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反思,是否存在更为容易让学生接受的讲解方式呢?这就需要创造性思维,需要联系实际来讲解,尤为简单:讲解时联系实际生活,可以举例,同样的一个商业网点,如宜兴的华地(宜兴规模最大的商场),思考如果华地这样一个规模的商场倘若出现在新疆等内陆地区,那么它的服务范围比在宜兴的服务范围大还是小?结论显而易见,大,那么由此就可以得出结论,同规模的商业网点,在人口密度越大的地方,服务范围越小!通过这样的讲解,第13小题也就迎刃而解,而这个过程

8、,也是培养学在学习中联系实际生活的能力,今后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也就会尝试着联系实际去看待并解决问题,收效甚大。23在新情境中迁移高考试题往往提供新的情境,要求考生能通过对比、联想、延伸,对已有的知识进行迁移,应用到新的问题上。这类题的解答经常要用到逆向思维。例:指出G河没有形成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如果考三角洲的形成条件,大多数学生都能比较熟练地回答“河流含沙量大”,“河口泥沙淤积严重”等,但考河口没有形成三角洲的原因,不多见,考生也可能无所适从。本题的分析要点是从“入海泥沙量”、“泥沙沉积”两个方面来进行的,而且图中已经给出了等高线、经纬度等信息,考生据此可以进一步推理:河流入海口附近

9、地势高差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泥沙不易沉积,G河在M点以上多位于盆地中,流速慢,泥沙易在此沉积,从纬度和地形看,本区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故水土流失较轻。三、学会利用图表信息利用地理图表信息解题的一般步骤:第一步:根据图表名称,判断图表类型;第二步:依据图例和注记,从图中提取信息;第三步:回顾教材,构建联系,找准解题依据;第四步:调用知识,分析信息,准确作答。其中最为关键的环节是挖掘图像信息,现以下题为例,介绍从地理图像中获取信息的一般方法。例:艾丁湖的存在对吐鲁番盆地绿洲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下图是1万多年来艾丁湖变迁示意图,图中信息反映出艾丁湖湖面低于海平面古湖盆地地势北陡南缓环境

10、调节作用减弱含盐量降低A B C D本题借助1万年来艾丁湖变迁示意图,考查考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获取图像信息是解题的关键,其一般方法如下:(1)明确观察对象。任何地理图像总是要说明一定的问题,因此总有特定的说明对象,明确要观察的对象是获取地理图像信息的前提,读图可知,本题图的观察对象是艾丁湖的变迁。(2)按一定顺序观察。如判读地图时应先看图例,明确图上各种符号的含义,针对本题,要按照图例所提供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观察。(3)抓住重点或特点进行观察,如判读行政区,应该根据经纬度位置、政区轮廓特点来确定区域名称。本题,可抓住艾丁湖的变化特点进行观察,得出如下信息,水位不断降低,面积不断缩小,等深线都

11、在-100m以下,北面的等深线稀疏,南面的等深线密集。(4)启发联想,观一知二,由此及彼。如观察热带雨林的景观图片时,通过图中森林繁茂,分层结构明显,动植物种类繁多,可以联想到热带雨林气候的特点及其成因。本题根据以上获得的信息可联想到:湖泊对环境的调节作用减弱,含盐量升高,湖面低于海平面,古湖盆地势北缓南陡。故综上,本题答案为A。四、参考文献1 谢莎莎.全面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考试周刊.2008(35)2 冯依红. 高三复习中解题技巧及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2011(4)3 徐州市高三质量调研 2009.104 徐 锋常州市安家中学基于课本用图的江苏高考地理解图能力迁移的培养 2011.35 王 丽:依据新课程标准,利用地理图像有效学习地理教育2010.7-8 (注: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