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管理在呼吸衰竭无创通气患者护理中的应用.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296633 上传时间:2021-02-1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程管理在呼吸衰竭无创通气患者护理中的应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全程管理在呼吸衰竭无创通气患者护理中的应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全程管理在呼吸衰竭无创通气患者护理中的应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全程管理在呼吸衰竭无创通气患者护理中的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程管理在呼吸衰竭无创通气患者护理中的应用.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全程管理在呼吸衰竭无创通气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摘要】 目的:探讨全程管理模式在呼吸衰竭无创通气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无创通气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型呼吸衰竭进行无创通气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按照全程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对比研究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无创呼吸机使用正确率及依从性、患者护理满意度和后期生活质量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神志清楚,此研究之前均未使用过无创呼吸机,

2、且自愿参与该次研究。1.2 护理方法1.2.1 对照组 对患者进行常规的心理护理,增强患者参与临床护理的积极性和依从性,在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选择应用合适的面罩,指导患者如何正常排痰等。在无创通气过程中,进行常规的护理管理,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命体征变化情况的观察,及时了解患者呼吸变化情况,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避免患者产生胃肠胀气问题等。1.2.2 观察组 进行全程管理,具体包括无创通气前(护理技术评估及患者病情评估)、无创通气中(检查呼吸机性能、病情监测、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发症护理、质控清单执行)、无创通气后(系统支持护理、健康教育)的护理。1.3 观察指标(1)呼吸机的正

3、确使用(通过对患者的了解,如患者能正确取下及佩戴面罩,对基本参数进行观察,出现异常时及时呼叫医务人员,能说出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则认定其能正确使用呼吸机)。(2)患者依从性(超过所有患者呼吸机平均使用天数为依从性好)。(3)并发症发生率。(4)护理满意度。采用调查问卷,根据患者个人感受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护理满意率=(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x100%。(5)生活质量改善(卡氏评分量表生活质量专业评分)【4】。1.4 统计学处理所得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相关研究和相关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

4、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两组患者呼吸机正确使用情况及依从性对比观察组患者无创呼吸机正确使用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80例患者呼吸机使用的天数平均为6.5 d,故设定超过6.5 d的患者为依从性好,经过对比,观察组依从性好患者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胃肠胀气及局部皮肤压伤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3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6.134,P=0.013),见

5、表3。2.4 两组患者后期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对比观察组后期生活质量评分(65.5±15.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5±1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19,P=0.001)。3 讨论本次研究旨在探讨全程管理模式在呼吸衰竭无创通气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经全程管理干预后,无创呼吸机使用正确率及依从性、患者护理满意度和后期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与常规护理相比,全程管理模式具有显著的优势,下面本文将详细阐述呼吸衰竭无创通气患者的全程管理方法。3.1 无创通气前的护理首先评估护士作为全程管理责任人

6、对无创通气知识的掌握情况,对相关知识进行强化培训;科室设立无创通气全程管理质控清单,将每个环节进行细化,护理人员均要掌握质控目标,严格遵照执行。认真评估患者病情,尤其应注意患者意识及有无误吸风险,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详细的健康教育,包括无创通气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讲解成功案例,减轻患者的恐惧及焦虑心理。因无创通气患者无需护士24 h专人守护,故必须详细讲解如患者需要吐痰或呕吐等紧急情况时取下面罩的方法,防止窒息及误吸等意外的发生。患者取半卧位或坐位,避免胃内容物反流,保持头、颈、肩在同一水平,头略向后仰,打开气道,指导患者咳嗽,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准备好急救物品,如吸痰装置、紧急气管插管用物等。

7、3.2 无创通气中的护理检查呼吸机性能是否完好,提前打开加温湿化器,调节温度为32 35 ,使患者吸入的空气温暖湿润。根据患者病情及面部情况选择合适的鼻面罩,为患者佩戴面罩,让患者适应后再连接呼吸机。佩戴面罩注意松紧适宜,位置居中,避免压迫患者鼻梁等部位。使用合适的鼻面罩和调节固定带的松紧度使患者舒适是顺利完成治疗的关键因素。参数调节循序渐进,起始吸气压力从46 cm H2O开始慢慢往上调,吸气压力达到1220 cm H2O,呼气压力逐渐微调到28 cm H2O,备用呼吸频率1214次/min【4】。使用中注意呼吸机实时参数及压力曲线的监测,观察人机是否同步,防止管道脱落、扭曲,及时倾倒冷凝水

8、。3.2.1 严密监测病情变化 严密观察患者精神状态、神志、生命体征、尿量、皮肤温湿度、辅助呼吸肌是否参与活动等,并指导患者进行深而慢的呼吸,避免人机对抗。通气初期不超过2 h应复查血气分析。如患者意识好转,血压及心率、SpO2稳定,血气有改善,则说明通气有效。反之,则应报告医生,做好有创通气的准备。3.2.2 保持呼吸道通畅 每2小时为患者翻身、拍背,指导患者有效咳嗽,进行机械辅助排痰及雾化吸入,2次/d,促进呼吸道分泌物的排除。因患者佩戴面罩,饮水及排痰常有不便,且有怕麻烦的心理,护理人员应主动询问患者,定时协助患者饮水及排痰,满足患者的需求。3.2.3 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 胃肠胀气是无创

9、通气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报道,其发生率为21%46%【5】,指导患者尽量闭口呼吸,减少吞咽动作,设置合适的吸气及呼气压力,保持水电解质的平衡,可有效减少胃肠胀气的发生。如胃肠胀气明显会影响患者通气效果,立即行胃肠减压或肛管排气,缓解后可少量多次进食,进食时暂停通气30 min1 h。局部皮肤压伤也是常见的并发症,面罩及固定带松紧适宜,鼻梁及额部、颧骨等容易受压的部位予以纱布或泡沫敷料等衬垫,病情允许时每24小时停止通气15 min。3.2.3 严格执行质控清单 无创通气全程管理质控清单内容,包括以上使用中的各项细节,每班护士加强责任心,按照清单严格交接,严密观察。3.3 无创通气后的护理

10、系统化支持护理:严格消毒呼吸机,防止交叉感染。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多讲解成功案例,缓解患者内心压力,防止撤机后的紧张焦虑情绪。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健康睡眠习惯,制定科学合理的日常饮食方案,保证患者充足的营养。引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每次的放松训练中加以合适的背景音乐,时间控制在15 min左右【6】。另外,随着通气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家庭机械通气治疗已成为延长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生命和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7】。故护理应延伸到家庭及社区,加大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逐步提倡及实施家庭无创通气,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综上所述,无创通气是呼吸衰竭的重要治疗措施

11、,在治疗过程中采用合理的护理方法,能为患者降低呼吸负荷,有效增加肺泡通气量,改善患者通气和换气功能,纠正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缓解呼吸肌疲劳,改善通气泵功能,提供安全有效的呼吸支持。针对无创通气患者来说,在实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应用全程管理模式十分有效,不仅可以明显提高患者无创呼吸机正常使用率及依从性,还能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改善患者的自理能力及后期生活质量,促进患者身体早日康复,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参考文献【1】刘又宁.正确认识有创与无创机械通气的区别.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3):129.【2】张宏芳,李金林.无创通气在胸部外伤所致急性肺损伤的应用及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11,26(4):367-368.【3】郑炳坤,李春艳,路琪,等.早产儿鼻塞式无创通气并发症护理的研究进展.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23):2764-2765.【4】曹志新,王辰.无创正压通气的操作.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27(5):341.【5】王红伟.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护理体会.首都医药,2011,10(18):103-104.【6】史媛媛,吴淑华,陈雪,等.无创通气在ICU中的应用及护理.吉林医学,2010,31(13):1925-19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