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遇冷痛增是否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候寒痹关键指标的临床研究.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296706 上传时间:2021-02-16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3.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节遇冷痛增是否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候寒痹关键指标的临床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关节遇冷痛增是否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候寒痹关键指标的临床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节遇冷痛增是否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候寒痹关键指标的临床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节遇冷痛增是否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候寒痹关键指标的临床研究.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关节遇冷痛增是否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候寒痹关键指标的临床研究【摘 要】目的:探讨关节遇冷痛增是否是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候寒痹的关键指标。方法:将河南风湿病医院RA数据库(HFRA数据库)中收录的409例RA患者按有无关节遇冷痛增分为关节遇冷痛增组和无关节遇冷痛增组,并运用SPSS 19.0分析2组在关节表现及关节外表现方面的区别和联系。结果:关节遇冷痛增组的聚类分析结果3中出现了热痛、口干、咽干、口苦、鼻干等热;的临床表现;无关节遇冷痛增组由于不适合因子分析,未做进一步聚类分析。对2组中的82个关节表现及关节外表现进行χ2检验,关节遇冷痛增组出现了阴雨天加重、凉痛、全身怕风怕冷、畏寒肢冷、

2、渴喜热饮等寒;的临床表现多于无关节遇冷痛增组的现象,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2 关节表现及关节外表现 HFRA数据库共收录409例RA患者,涵盖关节表现及关节外表现134项,依统计学要求,样本量为变量的510倍,删除频数 0.5,Sig值为0.000 0.3的变量,得出30个公因子,将该组得出的公因子采用Ward法 + Euclidean距离 + Z得分进行聚类分析。结合临床,关节遇冷痛增以聚五类较为合适,具体聚类结果如下:F15耳鸣、食后腹泻,F20胀痛、酸痛、视力减退、口唇淡白,F5生气后加重、心烦健忘、易怒、抑郁,F7头重如裹、发热时间不定,F30夜尿频多;F17

3、自汗、动则汗出、失眠,F19活动后加重、听力下降、痰多,F23口淡不渴、渴喜热饮,F10游走痛、固定痛、阴雨天加重,F27患病后体质量减轻、闭经、易感冒、生气后加重,F14沉痛;F3热痛、劳累后加重、活动后减轻、视物模糊、面色萎黄,F28刺痛,F2口干、咽干、口苦、口黏腻,F13僵痛、盗汗、肢体麻木,F29鼻干;F10游走痛、固定痛、阴雨天加重,F22五心烦热、失眠多梦,F24眼干,F25渴喜冷饮,F26昼轻夜重,F6凉痛、全身怕风怕冷、畏寒肢冷、四肢不温,F8少气懒言、声低、腰膝酸软、渴不欲饮、唇甲暗红;F1全身乏力、活动后乏力加重、休息后乏力减轻、神倦懒动、纳少,F4月经先期、月经量少、月

4、经色暗、月经有块,F9活动后乏力、大便稀溏、动则气喘、颧红,F11头晕,F12食后腹胀、肢体浮肿,F18肌肤局部发暗,F21小便黄、大便干。3.4 χ2检验 通过对表1、表2、表3中2组中的相同变量制定四格表资料,进行χ2检验,将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无关节遇冷痛增组;肢体麻木、口淡不渴、月经量少、颧红、头重如裹,关节遇冷痛增组 无关节遇冷痛增组。4 讨 论从关节遇冷痛增组的聚类分析结果可看出,在关节遇冷痛增组的聚类结果3中出现了热痛、口干、咽干、口苦、鼻干等热;的临床表现,这说明关节遇冷痛增患者可出现热象。通过对2组82个关节表现及关节外表现进行χ2检验,关节遇

5、冷痛增组确实出现了阴雨天加重、凉痛、全身怕风怕冷、畏寒肢冷、渴喜热饮等寒;的临床表现多于无关节遇冷痛增组的现象,但表1、表2、表3中关节遇冷痛增组294例患者中有热;的表现如心烦154例(52.38%)、口干151例(51.36%)、口苦103例(35.03%)、小便黄87例(29.59%)、五心烦热78例(26.53%)、咽干77例(26.19%)、热痛57例(19.39%)、渴喜冷饮33例(11.22%)、咽痛32例(10.88%);无关节遇冷痛增组的115例患者中有寒;的表现如全身怕风怕冷61例(53.04%)、畏寒肢冷38例(33.04%)、渴喜热饮23例(20.00%)、四肢不温21

6、例(18.26%)、食冷腹泻5例(4.35%)。这说明在关节遇冷痛增组中有大量热象的出现,无关节遇冷痛增组中有大量寒象的存在。综合分析上述结果可得出结论:关节遇冷痛增不能作为RA寒痹的关键指标。RA患者的临床表现很复杂,就寒热而言,常表现为寒象与热象混杂存在,即寒热错杂证较常见,或寒多于热或热多于寒或寒热相近,这与作者原来的研究结果一致【2】。从表4中可以看出,关节遇冷痛增的RA患者出现全身怕风怕冷、畏寒肢冷、渴喜热饮、关节痛等寒的表现者更多见,与临床经验较一致,值得今后进一步探索;关节遇冷痛增组患者出现RA特有的湿象(阴雨天加重、口黏腻)【6】者多于无关节遇冷痛增组,即关节遇冷痛增的RA患者

7、湿;更常见,这与临床印象中RA关节遇冷痛增者寒湿证;较常见一致。但是,正如上述,这些所谓的寒湿证;患者多同时存在一系列热象,这在临证中也是不能忽视的。关节遇冷痛增不能作为RA寒痹的关键指标,而其他寒象;如全身怕风怕冷、畏寒肢冷、渴喜热饮、四肢不温、食冷腹泻、关节痛等,是否为RA寒痹的关键指标?各种寒象;之间有何关联性?都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其实,上述的所谓寒象;是根据本研究的目的选择的与主题-寒;可能相关的表现(指标)。因为这些表现不但是寒的表现,还有可能是虚象、瘀(郁)象的表现,如关节冷痛;一症,除了寒邪可致外,阳虚、瘀血也可致之即风湿病的基本病因病机为虚邪瘀;【7】,所以,上述的所谓寒象;

8、,到底哪个主要是由寒邪引起的?哪个主要是由虚或瘀(郁)所致?也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RA的临床表现相当复杂,单寒象;就有这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若仔细观察分析本文中的结果部分,可以发现寒象与热象、湿象、瘀(郁)象、虚象等也相互交融,关系更加复杂。所以,RA中医证候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6 参考文献【1】 娄玉钤.中国风湿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45-48.【2】 张子扬,许平英,娄玉钤.关节热痛是否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候热痹关键指标的临床研究.风湿病与关节炎,2016,5(10):16-19,26.【3】 孙琳,张杰.类风湿关节炎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4):129-132.【4】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15-119.【5】 娄玉钤,张子扬,许平英,等.基于病证结合的类风湿关节炎数据库建立及其409例基线资料报告.风湿病与关节炎,2016,5(8):5-9.【6】 张子扬,娄玉钤.中医上肢多风下肢多湿;是否适用于类风湿关节炎辨证的临床研究.风湿病与关节炎,2016,5(9):16-19.【7】 娄玉钤,娄高峰,娄多峰,等.基于虚邪瘀;理论的风湿病学科体系建设及相关研究.风湿病与关节炎,2012,1(1):10-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