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长跑的好处和技巧.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300548 上传时间:2021-02-16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长跑的好处和技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长跑的好处和技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长跑的好处和技巧.doc(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长跑的好处和技巧中长跑是中距离跑和长距离跑的合称。 正式比赛项目有:男、女800米、1500米属中距离跑;女3000米,男、女5000米、10000米属长距离跑。经常从事中长跑练习,能有效地增强体质和提高健康水平,发展耐力素质,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品质。在我国,中长跑不仅是各级各类学校体育教学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重要内容,而且成为一种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运动项目,是广大学生锻炼身体的重要手段。中长跑技术是在长期的运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现代奥运会以前,人们没有重视研究和改进中长跑的技术。在20世纪30年代,就出现了用前脚掌外侧先着地过渡到全脚掌着地的方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又出现了用前脚掌

2、着地,摆动腿积极下压,脚着地距身体重心投影点较近,形成“扒”地动作,适当缩短步幅,加快步频的跑法。70年代世界上出现了“高频跑”,其技术特点是;后蹬结束后,小腿后摆很小,没有明显的折叠动作,迅速转入前摆,摆动腿脚掌着地时离身体重心投影点较近,小腿自然下落与地面近乎垂直角度,没有明显的“扒”地动作,而且,前摆大腿抬的也不高,这样就缩短了两腿交换的时间,步长相对减小,提高了频率,加快了速度。当前中长跑技术在保留了传统的实效性和经济性的基础上,更加合理。 过去高大运动员采用大步幅跑的技术,矮小运动员采用“高频跑”技术的模式已被打破。例:1992年奥运会3000米决赛中,独联体选手罗曼诺婕,个子很矮,

3、途中跑也是高频跑技术,实力并不占优势,但在最后100米外突然加大步幅跑,以有力的冲刺跑战胜其同胞多罗夫斯其克,以0.81秒之差险胜而获金牌。“高频跑”节奏感强、经济省力,其特点表现为: 上体平稳,身体重心上下起伏小,躯干前倾角度易保持,摆臂动作轻松自然,多余动作少。两脚落在同一条线上,上下肢配合协调,重心投影点与着地脚距离较近,身体由着地到腾空位移较快,因而很适合中长距离的途中跑技术。不足之外:步长相对较小,容易造成身体重心过高,膝关节蹬伸不充分,影响了大腿积极前摆,使大小腿折叠幅度过小,影响了腿部中小肌群的交替放松程度。因而单步实效性差,不利于发挥速度。一般情况下,内脏器官功能好的运动员采用“高频跑”,腿部力量强的运动员增大步长较为适宜。因此,在保持较高步频的条件下,适当增加步长(掌握变速跑、冲刺跑、疲劳时不变形等技术)的跑法是目前中长跑的发展趋势。中长跑技术新的发展趋势,特点强调局部肌肉群的力量,重视脚的着地缓冲技术,保持脚掌肌肉及踝关节的功能状态,加快末端关节的用力速度,使脚的“扒”地动作更加积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