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心区的停车对策分析[荟萃资料].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300718 上传时间:2021-02-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中心区的停车对策分析[荟萃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城市中心区的停车对策分析[荟萃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城市中心区的停车对策分析[荟萃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中心区的停车对策分析[荟萃资料].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小汽车的栖息地-中心区小汽车停车对策分析前言:停车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城市汽车数量迅速增加,一些城市的汽车拥有量年增长已达到20%以上。城市汽车急剧增长导致我国城市交通量激增,随之引发的交通拥堵现象在大城市中亦日趋严重。不仅如此,由于交通基础设施的匮乏,特别是停车问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停车难的状况也日渐凸现,且影响到道路交通的正常通行,并引发出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面对汽车消费快速增长带来的停车位紧缺问题,很多城市都选择了通过涨价来缓解。目前,上海繁华商务区的停车价格已经达到每小时20元,天价的车位使得市民有苦无处诉说摘要:本文

2、就城市中心区的小汽车停放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几种停车对策,比较了各种对策的利弊关系,试图探寻最佳的城市中心区的停车方法。关键字:中心区 停车 地下停车 停车楼 停车换乘系统正文:1 中心区停车问题研究中心区停车问题还得从中心区的交通说起,城市的中心区是整个城市的枢纽,不仅承载着自身的交通,还是整个城市的交通枢纽,复杂的交通关系使得小汽车的停放问题更加复杂。另外,中心区是城市的黄金地段,不可能有大面积的停车用地,停车位应该从纵向和外围入手考虑。现代的城市是立体的城市,空间的发展是三维的,最初的地面停车满足不了中心区的需求,地下和空中的停车对策开始增多。另外,从减少汽车进入中心区角度考虑,除了过境

3、交通外,要到中心区工作或者逗留的外部汽车可以通过当前国外正流行的停车换乘系统来解决。2 中心区停车对策通过对中心区停车需求的分析,停车对策大体可以大体分为四类:地面停车、地下停车、停车楼和停车换乘系统。2.1 地面停车当然地面停车是最直接最方便的停车方式,但是面对高昂的地价,地面停车在中心区已经被冷落,网上有人统计天津的繁华地段的车位,小白楼地区:建设路至南京路 38车位,南京路-湖北路路段55车位,图书大厦、大沽路、浦口道、苏州道共64车位,凯旋门、南京路凯旋门38车位,煤建公司、大沽路、浦口道、南京路、安辛庄42车位,一共237个车位,还不够两个写字楼的需求,何况是一个集中了大量商务商业的

4、城市中心区,所以地面停车位只能是供暂时停放用的,咪表停车是当前比较实用的,通过限制车辆的停车时间来控制中心区的停车位需求。2.2 地下停车“高密度的城市中心区产生高密度的地下停车”看到这句话时很有感触,对于中心区的高强度开发,地下停车无疑是一个解决办法。当然地下停车有其优缺点,优点有:不同的建筑有不同的停车高峰,可以利用时段停车,比如夜间餐厅和娱乐场所可利用白天办公的地下停车场;在中心区边缘设置地下停车系统的出入通道,把以中心区为起点和终点的大部分动态交通引入地下,再结合适当的中心区过境交通政策,综合解决中心区内部车辆行与停的问题,使中心区动静态交通相协调,并且可以极大改善中心区内部景观、生态

5、景观。这是其他停车方式所不可取代的优越性。缺点是:地下车库的结构复杂,一般是两到三层的车库,地下需要考虑防水、防震等因素,造价方面应该比较高。2.3 停车楼停车楼在国内还比较少,但在美国等大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区停车楼成为宠儿,它不但节约用地还能有效的管理车辆,停车楼逐渐成为小汽车们的新家。停车楼是一种独特的建筑型式,尽管它也存在很多与传统建筑同样的问题,但是由于它所面临的恶劣环境,它的设计更加复杂。通常,一个停车楼要暴露在恶劣天气中,遭受全天候的温度变化。停车楼里存放的是能排出有毒气体和携带易燃汽油的车辆,因此,防火和通风是设施成本中的主要因素,设计时要将这些因素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这样会更经

6、济。停车楼也存在值得注意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美观、交通、空气、噪音和水质量。停车楼是游移在车辆和行人间的边缘区域,对驾驶者和行人的要求都必须满足,即使他们的要求是冲突的。停车楼在一天的大多数时间里是一个存储建筑,几乎没有行人的活动,因此,经营中的安全问题是最重要的。高层停车楼有一个问题就是设备费用比较高,维护管理费也很高,所以得结合中心区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2.4 停车换乘系统(P&R)P&R是国外城市交通需求管理(TDM)运用的一个重要手段。世界许多城市都把对P&R 系统的研究都作为城市交通需求管理的中心课题,和城市综合交通规划融为一体。虽然进行P&R系统规划的初衷略有差异,但基本目标都是

7、相同的,即引导交通模式向高承载(High-Occupancy-Vehicle,简称HOV)转换。实践证明,P&R系统建成以后,许多以前使用小汽车的出行人员都转而使用 P&R出行,他们将车停放在P&R停车场内,然后在P&R设施内换乘公共交通前往目的地。这样不仅节约了出行成本,还大大提高了出行效率。P&R一方面有效的缓解了城市中心区域的交通拥挤,另一方面对于公共交通的发展、缓解能源危机和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P&R 策略的实施对于提高城市活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很有益的。P&R 策略可以被认为是一种交通需求管理的过渡政策,当小汽车的发展达到饱和状态时,它并不能完全消除人们对小汽车的依赖。

8、城市交通的供求不平衡是导致城市交通拥挤的本质,交通需求是一种永远也无法完全满足的行为,无限的供给是不现实的。这需要对土地利用和交通一体化进行长期的研究,从而降低对小汽车的依赖。而且,要使 P&R 达到理想效果必须依赖于较高的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停车收费政策、管理政策等以保障服务区域内交通活力。停车换乘系统是未来最为看好的解决城市中心区停车问题的办法,这个系统需要综合交通路网的布置,公交的配备等因素,合理布置换乘点,方便各方向的车辆到达中心区。3 小结中心区的停车方式并不是孤立的,应该以方便人们出行的目的为设计原则,找到最适合中心区的停车方式或混合布置方式,以最佳的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完善城市中心区。 3骄阳文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