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阳性强化行为护理对抑郁症患者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305153 上传时间:2021-02-1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阳性强化行为护理对抑郁症患者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阳性强化行为护理对抑郁症患者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阳性强化行为护理对抑郁症患者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阳性强化行为护理对抑郁症患者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阳性强化行为护理对抑郁症患者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阳性强化行为护理对抑郁症患者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韩俊霞摘要目的:探讨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阳性强化行为护理对抑郁症患者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2016年11月收治的抑郁症患者81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阳性强化行为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2两组干预前后应对方式比较3讨论抑郁症是由遗传、心理、生化及社会等多种因素诱发的持续性心境低落,其可导致患者认知功能受损,并引起食欲减退、睡眠障碍、心慌胸闷等一系列躯体症状,

2、使其生活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此外,患者长期、反复住院也会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不利于缓解其抑郁症状,同时还会形成被动的照护观念,从而逐渐丧失日常生活能力。因此,如何更好的控制抑郁症患者的精神症状,恢复日常生活能力,使患者尽早回归社会是临床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近几年研究发现8,对抑郁症患者除进行药物治疗及常规干预措施外,心理干预对患者的情绪及精神状态影响较大。另有学者指出9,树立积极的心理状态可帮助抑郁症患者缓解病情,而良好的自我认知及正确的应对方式都将促进患者出院后正常生活与工作。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阳性强化行为护理是积极心理学与阳性强化行为的结合,其是对心理干预措施的进一步强化,该护

3、理方式的实施可弥补药物治疗难以消除的顽固症状和不良言语行为,促使患者在心理及行为技能上适应社会环境,全面恢复社会功能。本研究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实施阳性强化行为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抑郁症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应对方式的选择,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且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说明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阳性强化行为护理不仅可改善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还可提升患者心理的正能量,使其选择积极的应对方式。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的一种新型模式,其主要目的是使人们发现自身优势,构建并增强个人资源,以激发积极能量应用,从而摆脱消极情绪和心理10。阳性强化行为护理则是通过奖励形式来训练并强化患者

4、某种行为,以达到行为再塑造的一门医学技术,它能够纠正患者悲观、孤独、沉默、抑郁等问题行为,减轻患者病态体验,使其建立重新塑造自我的信心,为顺利回归社会打下坚实基础11。临床研究证实12,将积极心理学理论引入护理干预中有利于抑郁症患者积极心理的提升,较常规护理更能直接有效的减轻患者抑郁症状,而阳性强化行为护理则具有简单、实用、可操作性强等优势,两者的有机融合,使患者从被动接受药物治疗与护理中转变为主动面对疾病,以更积极的心理来应对生活的挑战,帮助患者实现由消极心理向积极心理的转换。杨艳慧等13研究也表明,具有积极观念的人与一般人相比,其社会道德感及社会适应能力更强,他们在面对压力、损失时心态更平

5、和,即使是在不利的环境下也能够应付自如。因此,实施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阳性强化行为护理亦在为抑郁症患者树立积极观念,使其采取更多积极的应对方式,从而达到提高生活质量,减少病情复发的目的。综上所述,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阳性强化行为护理能够较好改善抑郁症患者的精神状态和应对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参考文献1翟贤亮,葛鲁嘉.积极心理学的建设性冲突与视域转换J.心理科学进展,2017, 25(2):290-297.2刘家僖,蔡太生,谢爱.抑郁症患者应对方式对抑郁症状的影响:人际不信任的中介效应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7,25(3):321-324.3朱道民,储召学,李慧,等.抑郁症患者睡眠信念与前瞻

6、性记忆的相关性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7,25(4):497-500.4李遵清,韩鹏,仇爱玫.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2):1098-1101.5曾金坤,唐德剑,刘欢,等.伴自杀意念抑郁症患者静息态下比率低频振幅特征研究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7,43(1):19-25.6Lala AI,Sturzu LM,Picard JP,et al.Coping behavior and risk and resilience stress factors in French regional emergency medicine

7、 unit workers: a cross-sectional surveyJ.J Med Life,2016,9(4):363-368.7Chow SKY,Tam BML.Is the kidney disease quality of life-36 (KDQOL-36) a valid instrument for Chinese dialysis patients?J.BMC Nephrology,2014,15(1):1-7.8王恒飞.抑郁症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S-100B的表达及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5):1225-1226.9万红,齐颖.阳性强化法控制小儿静脉输液时穿刺疼痛的效果分析J.海军医学杂志, 2016,37(4):310-313.10俞洋,张杏莲.抑郁症患者病耻感与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J.慢性病学杂志,2017,19(3):237-239.11陈栩,郭斯萍.积极心理团体辅导对大学生抑郁症状的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 2016, 37(6):874-877.12王健,吴海艳,李茜茜,等.基于积极心理干预技术的抑郁个案分析J.重庆医学,2015,44(25):3577-357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