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强管理讲义.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930978 上传时间:2018-12-03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118.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曾仕强管理讲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曾仕强管理讲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曾仕强管理讲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曾仕强管理讲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曾仕强管理讲义.doc(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管理之道贵在实践西洋重物,乃至把人称为人力资源;视之物,用处置物的方法来处理人。物是被动的,没有感情的,可以任意摆的,因此对人也特别注重指挥与监督,一切诉之于规范,简直把人当做机器。人群关系学者倡导管理人性化,而其所谓人性,则系先天性恶,即使Y理论促使管理者从根本上提高员工的士气,似乎已经注意到劳力之外,尚有劳心的存在,但是以竞争代替互助的论调,始终无法将人是工具提升为人自身即是目的的境界。物的行是他动的,用这种观点来管理,除了极少数高阶层管理者可以自动之外,其余大多数人,都是具有专门知识而听命于目标的被动行为者。中国重人,甚至把一切都拟人化了,物也是有感情的,必须加以爱惜。人本来是宇宙万物的

2、一种,但是人为万物之灵,因为人能够自动自主,自己成为自身的主宰。 人不必为了礼法规范而心常戚戚,徒然把自己的心胸逼得愈趋狭隘;管理者应该坦荡荡,且有充分的心灵自由,不拘守于礼法,却言行俱能中节。组织成员,依其智能高下,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只要大家各凭良心,发出内心的良知本性去行,自然合乎规矩而不逾规范。在有限的规律中发挥无限的自动自主自由,这才是人的尊严与价值之所在。管理是实践的,不是理论的。管理者学得再好的理论,如果不能实际运用,亦将无济于事。管理者可以有许多想法,但是真正付诸实施的决策,只能独一无二,这是管理者的最大难题,因为时间永不回头,而且急迫得必须当机立断。管理学者

3、可以为学问而学问,发挥其孳孳不倦的专一精神,以造就高深的学术研究。管理者却不能不为管理而学问,视管理理论为工具,经由学术以改善管理,才是目的。管理哲学是要实践的,管理者躬亲实践若干管理理念,行之有效,有了无比的信心,建立自己的管理信念,虽然说信则灵,毕竟还是要不断地向前推进,才能日新又新。情、理、法我国管理思想,以儒家为主流。孔子摄礼归义,更纳礼於仁,构成仁、义、礼一贯的思想体系。孟子重仁、义,并不忘礼;苟于重礼、义,也不志仁。儒家仁、义、礼的管理理念,实践起来,就成为中国人常说的情、理、法。 情、理、法 系以法为基础,一层一层向上提升,任何组织,都应该以制度化为实施管理的起点;组织成员,共同

4、以崇法务实为基本的行为规范,一方面自己守法,一方面也要发挥道德勇气,以反抗不法的行为。制度化管理,重点即在大家共同守法。但是制度由人创立,亦由人改订,看起来好像固定,却仍随著人事而变动。制度初订立的时候,必有其外在的需要与内在的用意;此二者又皆是变动的。可见制度如果不能因时因地而制宜,那就会僵化,形成官僚管理,难以应付两可及例外事宜。制度为求合宜,必须应时而造道,不可不持经达变,为求经权得宜,就应该依理变法,把制度化提升为合理化。管理者一切求合理,必然合法,如果出现合理而不合法,便证明此法已不合理,有修订的必要,可见制度的适时调整,确有其实际上的需要。萨孟武先生说过:法家主张法治,却无不言势、

5、术、法。这三者都和人主有关,居势者君也,用术者君也,制法者亦君也,一切关键均在人主,於是法治最後又归於人治了。事实上,管理是离不开人情的。空喊制度而未能合理,即是恶法。标榜合理却不能为同仁认定,便是未得人心,大概有违人情。典章制度日久疲弊,变成形式而缺乏真实的生命,仅仅具有束缚作用,就会和人性发生冲突,造成矛盾。管理者动机不纯正,再合理的规定,大家也看成不合理。所以如何安人,才是管理的最终目标。安就是大家好,管理者以大家好的公心,来感应员工,员工有了大家好个人才能好的心情,一切理、法,自然接纳。管理人性化,其实就是合乎人,情的管理。情必须以理法为基石。许多人从表面上观察,认为中国人是讲情的民族

6、。其实,中国人所看重的,乃是可贵的合理的情;中国人所十分厌恶的,实在就是不合理的情。情理合,才是纯真的情。中国的经营理念,具体说来,便是情、理、法的管理,因为管理本来就是扩情的历程。如何实践中国式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究竟有没有中国式管理 一、到底有没有中国式管理有三种说法1、有人认为没有-管理就是管理,没有中国式、美国式、日本式的区别,只有有效和无效的区别。所以说没有中国式管理。2、有人认为有-管理离不开文化,各国的文化背景不同,管理当然就不同。所以说有中国式管理。3、有人认为:有也对,没有也对-管理的工具是一样的,只因使用的人不一样,所以有的有效,有的无效罢了。二、不必过分强调中国式管理1、如果

7、为了面子,这没有什么必要。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跟随面子没有多大关系。2、如果为了爱国,这也不是办法。因为爱国之心人人都应该有。但是,也不可心盲目强调,说人家有的,我们也一定要有。 3、如果为了信心,也不该如此。因为,如果真有中国式管理的话,也要行之有效才行,才能使我们更有信心。4、谈中国式管理,不是为了标新立异。因为标新立异是为了表示不一样,这没有什么价值。谈中国式管理,对人来讲应该是最高的智慧,这样才有收获。三、认为有中国式管理和没有中国式管理,都有相应的道理1、原因之一:人都是大同小异的。2、原因之二:全世界的管理目标都一样,都是要把工作做好,赚取利润,达到目标。但是各国的气氛又是不一

8、样的。 3、原因之三:管理的工具是通用的。例如:电脑和报表,全世纪都在用,而且学就会,但是成效却大不相同。4、站在使用起来巧妙各有不同的观点来看,我们认为-管理是各有一套,特别是中国人。中国人善于创新,对于一种原则,会因为各自的实际环境而有不同的变化。四、从硬件看,没有中国式管理1、硬件是指管理科学。管理科学看得见、摸得着、具体明确。管理科学全世界都一样。2、从管理的层面来看,没有中国式、美国式、日本式的区别。五、从软件看,事实不容怀疑中国式管理的存在1、软件是指管理哲学,它是指人的思想。管理哲学看不见、摸不首。各国人的想法不一样,民族性不一样,管理哲学就不同,因此表现的的管理行为也就不同。2

9、、全世界对物的管理都是一样的,因为都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去管理。而对人的管理都有很大区别。所以用管理美国人和日本人的方法来管理中国人多半行不能。3、管理工具是中性的,无所谓好与不好。用的有效就好,用的无效就不好。4、从管理的层面来看,就有中国式、美国式、日本式。同时在一个国家内部,因企业环境的不同,也有不同的管理模式。六、结论由此看来,说有中国式管理也对,说没有中国式管理也对。只不过没有学问的人讲这句话,证明他脑筋糊涂,搞不清楚;真正了解的人讲这句话,证明他已经知道这是立场不一样,层次上的不同。如果他真正能讲出来:从管理科学来看,没有中国式管理;从管理哲学来看又有中国式管理,这就是已经抓到了问题的

10、核心。所以说,今年没有必要花太多的时间再来争执到底有没有中国式的管理,因为我们不断改变自己,靠的就是我们自己的一套管理行为,使这更有效。 管理科学(硬件)=形式信念=意识形态(抽象) 决策态度管理管理哲学(软件)=形下理论=制度方法(具体) 管理态度(选择)管理哲学批判管理科学American spirit运用美国人19世纪末期不太重视管理科学,虽然美国人管理科学很强,但是仍然不如日本。日本人之所以能够发展出一套比美国更有效的日本式管理,主要是因为在应用管理科学以外,还十分重视管理哲学。美国人经过日本人的冲击以后,开始有了一种反省:认为今年在寻求管理做法的狂热中,所缺乏的检讨管理的灵魂与管理的

11、精神,这是管理哲学。(管理科学,美国人称之为企业文化,日本人称之为经营理念,中国人称之为管理哲学,其实是指的同一个东西)。因此,我们兴驻要关切新的管理技术,而且要关切它的灵魂-管理哲学。七、企业管理迈入理念导向时代50年代以前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荀子说:此数具者,皆道之,一隅也。八、仅举一隅的偏失1、如果你是总经理,你就不能在心里认为,哪个重要,哪个不重要。你应该扮演天公的角色!要认为都要紧,都重要,统统重要,不应偏于哪一面。2、过份强调行销导向而忽略生产技术,会造成有市场、无货供应的缺失。3、过份强调财务导向而忽略管理会计,则会造成黑字倒闭的危机。4、过份偏重生产技术而忽略研究发展

12、,则会造成价格竞争的惨境。5、过份重视人际关系而忽略工作效率,则会造成一团和气,一事无成的笑话。6、无过与不及,才是理想的中道管理。中、美、日的管理哲学有何不同 管理是美国人整理出来的,美国曾经是管理的最大输出国。然而,日本在管理上却比美国还成功,为什么?因为日本人除了管理科学以外,还十分重视经营理念。一、什么是管理哲学中国人认为管理就是做人做事的道理。做人就是如何搞好人际关系,做事就是如何提高工作绩效。搞好人际关系,提高工作绩效就是管理。只会做人,不会做事,是一团和气,是和稀泥,管理上等于零。相反,只会做事,不会做人,常常得罪人,他的管理也等于零。因此,要先会做人,然后会做事,这就是管理。然

13、而,管理哲学,就是反省自己的管理经验。二、各国的管理有何不同?全世界对器物的看法,都是一致的,它是什么就是什么,没有争议。上升到制度的层面,彼此的看法就不一样了,制度一订下来,就会有人赞成,有人反对。上升到哲学文化的层面(即思想层面),那就更是见仁见智,争论不休了。因此,观念会影响人们的行为。三、美国人主张多数超越少数美国人解决总是的规则是:少数服从多数和。美国人常采用举手表决的方法,美国人称之为用拳头代替打破人头。今天多数人赞成这条法,这条法就成立;明天多数人不赞成这条法了,这条法就被废除,换成另一条法。美国的管理是划龙舟式的管理,划手背向前方,一定要步调一致,听从指挥、放弃个人的念头,严格

14、遵守少数人服从多数人的信条。凡是缺乏效力,跟不上多数的人人就要被淘汰。但是,论道理,有时多数人的看法不一定对,少数人的看法也不一定不对。近代西方人渐渐发觉:有时也不能完全服从多数,主张要尊重少数。四、日本人倡导多功能数协调数一千多年来,日本人被训练得能够全员一致,采取同样的行动,所以没有必要独裁者强有力的发号施令。日本的管理采取抬神轿式的管理。抬神轿时没有人指挥,抬轿的人有高有矮,有人用力,有人不用力,有人摇摇晃晃,增加了阻力。但是被抬的神并不发号施令。然而摇晃的结果,则是每个神轿都平安到达目的地。日本人谯:不能有秘密。秘密就是罪恶。日本人心里有话就讲出来,而且对自己的同胞很亲切,并乐于帮忙,

15、不喜欢以多数来压倒少数,使少数人受到伤害。事实上,日本人警惕性很高,他很不愿意让自己变成少数。他会服从前辈的指示,照着大家的做法去做,如果有争执,只要提出一个全体目标,就很容易协调,所以虽然平日有派系,一旦对外或遇到重大事件,便会很快取得一致的行动。五、中国人数少未必服从多数易经在阴卦也有阳卦,但是阳卦多阴,阴卦多阳。阳卦多阴,因为阳虽然是少数,却是主要动力,所以叫阳卦,阴虽是多数,但阴不是主要动力,所以不能叫阴卦。可见中国人并没有少数服从多数的观念。中国人认为贤大于多数。因为有一个贤人就行了,一百个不贤的人有什么用?中国的管理,即不是划龙舟式,也不是抬神轿式,标准答案是很难说。意思就是不固定

16、。该划龙舟时就整齐划一;该抬轿子时就要像抬轿的样子,根据不同情况,该采取什么方法,就采取什么方法。中国人在非投票不可时,最好采用不记名投票这样比较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六、西方人的合理主义全世界的人都在追求合理,管理也一定要合理化。然而西方人的合理,日本人的合理,中国人的合理是不一样的,不应混为一谈。西方人的合理主义,是以一个原则来说明全世界的一切一切,如西方人信奉神教,即上帝总管。上帝无所不知,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由上帝来主宰世界。西方人认为有一条原则可以说明全世界,因此他们常常说:什么导向、什么导向。七、日本人的合理主义日本人喜欢从许许多多的个别存在出发,去发现共同的原理。因此,他们就找出了

17、大和魂,找出了武士道精神。日本人不要求有一个统一全世界的原理,但是他们却相信有一个统一日本的天皇。日本虽然民主,但是还维持着一个天皇。在管理方面,日本人很重视前辈的经验,在前辈的指引下,少数必定跟着多数走。八、中国人的合理主义中国人从很多的原则中却把握一个变动的原则。原则有许多许多,而且可刚可柔,可上可下,可阴可阳,但要把握一个原则,这就是变动性原则。全世界的一切一切都在变动之中,中国人最懂得变动的道理。变动不大,就是说,连神的职位都可能轮调。因此就有了心物合一,知行合一,阴阳互变。管理必须要有制度,但招待起来要有弹性,中国人对此是非常执着的。中国人说一切都在变动,此时上结用哪种方法好就采取哪

18、种方法。多数不一定对,但也有对的时候;少数不一定错,但也有错的时候。所以,我们用多数人去感应少数人,化阻力为动力,彼此,彼此,将心比心,这对中国最有效。九、我们也无法做到每一次都真正协力曾子说: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朋友是五伦之一,人与人相交,朋友占最大的比数。特别是现代社会,家人的助力越来越薄弱,朋友的比重越来越大。对同事,我们很会计较,对朋友则刚好相反,此所谓朋友无议论,买卖要算分。公司如果能够宣导:做同事是短暂的,做朋友才是永久的,那么大家就会真正协力,否则,实在是很困难。同事,有升有迁,会有变动。而大家做朋友,而不是做同事,大家做事就能相互配合,处的就比较愉快,并且长久。合

19、理不合理,不能以多数决断,也不是多数一讲,少数人马上就响应。中国人要看是谁来讲。如果你平常就善于助人,那么大家就比较容易响应你;如果你平常苛刻大家,那么你讲的就不会被大家响应。因此,有一条原理-对待原则-这个原理真正是孔子的思想-你对我好,我没有理由不对你好;你对我不好的时候,我凭什么对你好?如果多数人能够照顾少数,彼此就很好商量。如果多数欺凌少数,那么反抗的力量就会很大。一切要重视事前的疏导。互动就是感应,事情就好办;有感无应,事情就难办。公谊私交都重要,先透过私人交情,有时就更具效力。十、中、美、日管理哲学的主要差异1、美国人-个人主义美国人在200年前,地大人少,很少有邻居,彼此无人能帮

20、忙,理想的方法就是自我保护,这是因为生态环境不得不如此。所以,美国人崇尚个人主义。2、日本人-集体主义日本地方小、有台风,有地震,又有火山,彼此靠得很紧,因此日本崇尚的是集体主义。这也是生态环境所致。3、中国人-交互主义即有个人主义,但不完全;又有集体主义,即彼此彼此,也就是交互主义。中、美、日管理各有什么特性 美国式管理:专业性-重视专业知识日本式管理:一致性-重视团体精神中国式管理:变动性,一切都看情况一、管理三步骤不管哪个国家的管理都有三个步骤,亦即三个不变的程序。1、是非化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怎样做才对怎样做不对2、标准化把时间列为标准3、制度化如果这个标准只有少数人知道,那等于没有

21、标准。标准要列为制度,使每个人都知道。二、美国人专业性的评估是非化要么A对,要么B对,毫不含糊。专业性,标准化要么快一点,要么慢一点 请专家鉴定制度化大家新生专业知识三、日本人才力要做到一致性日本人脑子里没有东西,只要听话就好,因此叫大和民族。大和=太顺,绝对服从,是非取得一致看法,标准取得一致,制度大家都贯彻,团队精神特别高。是非化标准化 专业化制度化四、中国人最喜欢变动性中国人脑筋里有一条太极线是非化标准化 变动性制度化在不防害面子的情况下,是非分明。中国人的变动性,是因为爱易经的影响,一切都在变,制度在变,是非在变,标准也在变,中国人的生存力和应变力很强。五、中国人的个性到底怎么样?凡是

22、你说中国人怎么样,都不太对;凡是你说他怎么样,结果你都会发现:他不切实际-不守时?-守时;守时?-不守时。不守信用?-守信用;守信用?-不守信用。不守法?-守法;守法?-不守法。不守份-守份;守份?-不守份。不积极-积极;积极?-不积极。马马虎虎-认真;认真?-马马虎虎。随便?-不随便,不随便-随便。不计较?-计较;计较?-不计较。人情味浓?-翻脸无情。重视关系?-六亲不认。拍马屁?-硬骨头。中国人的个性不一定,中国人的事情有变动性,抓住这两句话管理就比较容易掌握住精神。六、美国-竞技民族美国人崇拜英雄,是英雄主义。平日,美国人以个人为主,独立自主,为了团体目标,因利害结合,又不忘记自己,而唤

23、起成就感,会求得均衡。好处是民族参与使得理性得到发挥,是非分明,简单明了,但是应变能力不强。企业环境越固定,美国式管理越有用,当企业环境变动时,美国式管理的应变力就很差,因此,1960年,美国的企业就慢慢走下坡。坏处是冲突、矛盾、对立、紧急的时候很难应变,并且容易受利益团体(压力团体)所左右。美国人只要多数人结合起来,就可以否定和改变原来的制度,产生对很多人不利的方式,所以美国人以输赢的方式来判断是非。七、日本-大和民族日本人服从至上,是事大主义,谁大听谁的,平日派系多,但为了团体目标,所有派系纷争均告平息。好处是非常团结,可以一致对外。坏处是十分危险,一旦目标被误导,就难以自拔。日本人只讲资

24、历,不讲能力。八、中国-太极民族中国人视情境调整对策,是中庸主义。中庸绝不是A+B2,他绝不是马马虎虎,真正解释中庸是合理二字,平日派系多,为了团体目标,可能平息,也可能更乱。中国人任何事情都有两种不同的结果,我们要在事情将要发生而尚未发生的时候及时导正,事先沟通,这是管理中最重要的时刻。好处是不走极端,可以随机应变,因时制宜。坏处是弹性大,很难确切把握,如果智慧不足,难以恰到好处。圆满高于非,做对未必就好,这就是太极思想。九、太极思想太极思想=整体思想整体之内,各个构成分子之间隔相克,是事实,无从否认。但同时同事亦有相依相生,亦是事实,无从否认。因而如何化除相克、减少相克,而为相生发扬相生,

25、以维共存,不致两败俱伤,趋于毁灭,乃是整体思想最伟大的功能。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在也。中国人变动中有哪些不变的特性? 有人问:中国人一直到变,那么过去的管理方法还能不能用?就中国人一直在变,这只是事实的一个部分。比较完整的说法是应该:中国一直在变,但中国人也永远没有变。变,是指物质部分:衣、食、住、行、娱乐等看得见、摸得着的部分;不变是精神方面:如华侨永远不忘本等。中国人有三个没有变的特性:一、中国人没有变的第一个特性不执道-没有一种固定不变的观念,相反,有一种随机应变的心态。那可不一定-Flexoble,弹性相当大。二、不执着的特性在管理上的困难

26、1、不信道-不容易想念典章制度,你再怎么规定,他会说:真的这样吗?你会照这样执行蚂?难道没有变动的可能性吗?2、不重视团体规约-规约易流于形式,你与他签规约,他会到处问:你签了吗?他签了吗?既然大家都签了,那我也签吧。3、不遵照上级的命令行事-过份自信,过份自作主张,他会自己去变。4、不完全按照工作规范去做-机器设备容易损坏,因为他不注重看设备说明书。5、不相信企划-喜欢在执行企划时改来改去,最后改的是面目全非。6、很难做到科学化-科技相当艺术化,一切都生活化的。7、不容易完全标准化-常常多重标准,对张三、李四各有不同标准。因此,就得到这样一个印象:管理都有很通信班把握部属的行动!建议:对中国

27、人,最好让他心理上有一点准备,然后再来跟他沟通,这样就比较有效,而不能突如其来、开门见山地就把事情讲出来,否则,他会觉得奇怪。三、不执着的特性在管理上的好处1、头脑灵光-容易随机应变。环境越变动,应变能力就越强。中国人生存能力强的原因,就是能够随时调整自己的脚步。2、自动调整-在工作进行中,能随时随地的加以调整,以求达到目标。3、弹性应用-企业内部外部环境在不断变化,当随各种压力时,随时做出弹性反应。4、把握情势-有利的情势来临时,能及时加以把握。5、不怕困难-水来土掩、珍来将挡,天大的困难也可以设法解决。主要是应变能力强,心中不害怕。中西方人的想法不相同。西方人一定是两个选一个,非甲即乙。而

28、中国人是两个同时存在。我们称其中为两含思想,就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看同样的事情。如果稍微领略一下话分两头四个字,那么,对我们的管理就很在帮助。把两方面的意见综合起来,就很容易被人接受。四、中国人没有变的第二个特性不爱管-免你管,谁要你管?Self-determingtion,他愿意自己做决定,不愿服从命令。中国人有句话:天大、地大、人也大。即然人这么大,怎么可以管他?孟子当年告诉我们:不要顺。意思就是说部属对上司不是要绝对服从。但是不要顺,不是要不顺,中国人讲不要顺就是要顺,就是站在不要顺的立场上来顺,才能顺得恰到好处,主管讲得合理就要顺,讲得不合理就不要顺。人不能管,还谈人生观管理呢?管理,

29、一个是管,一个是理。我们发现:人,你不能管他,但是不能不理他。你管他,他很气,你不理他,他更气。我们应当采取理他的方法。理就得看得起。因此中国式的管理就是从彼此看得起开始,互相尊重。怎样因应中国人的特性来管理 一、中国人对管理的态度态度之一:你不能管我。地方认为政府管得太多;基层认为中层管得太多;中层又认为高层管得太多。可见,基本的观念就是:拜托了,少管一点,你不能管他。你管他,他会气死你。态度之二:你不能不理我你不理我,我就没有面子。你为什么不理我?你应该理我才对。二、中国人充分的自主精神中国人过分自作主张-马马让小孩子去买万金油,小孩子却买了绿油精。妈妈说:我不是让你买万金油吗?小孩子回答

30、说:万金油已经不流行了,人家都在买绿油精。他会自己做主张。在管理上,要让员工感到:计划我有份,考核我有份,执行我有份。从计划、执行到考核,都有我的份。中国人善于参与,不参与就没有面子。因此,我们要把这种自主精神利用在管理上。即:成功带给我快乐,失败会使我难过。这样,就会变为一个整体感:荣辱与共。按照中国的民族性,参与管理的意愿相当好,可是做法不太一样。中国人很想参与,但是又不敢参与,这点要突破,要让他们很自然的参与。要让所有员工都感受到:老板很重视他,公司的事情都会让他参与,他就是一种荣辱与共的感觉。中国是一个相当感性的民族,除了理性以外,还要充分重视他感性的部分。三、安人之道管理的目的,就是

31、一个安字。有人认为:利润很重要。管理是要追求利润,这在中国人是不必多讲的。我们唯一的利润,要考虑会不会使我们安,这才重要。有的利润会使我们安,有的利润会使我们不安,使人不安的钱,我们不要赚,要赚使我们安的的利润,这是我们讲安的真正目的。孔子说:修己以安人。一个人先把自己管好,然后使跟你在一起的人都感到很安,你的管理就上轨道了。建议管理不要太严,太严部属不安;也不要太松,太松你自己不安。如何在使大家都安的程度里找到一种恰当的方法呢?孔子说:安无群-如果安的话,就不会内乱和内斗;老子说:人,很渴望得到安定偏偏人又得不到安定;荀子说:人,最贵的就是生,人最乐的就是安,只有安才乐;所以,管理的最终目的

32、就是安人,这是中国式管理最大的特色。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经济的层面,也有非经济的层面。经济导参见容易控制,而非经济层面却非常复条杂,如社会制度、社会风气和文化等。经过过份发展,其他方面如果跟不上,就会发生不安,整体改变才能安。只是某一部分发展过快,反而会不安。社会上暴力、抢动、欺诈、倒帐、仿冒、滥制,都会不安并影响到经济发展。所谓安,就是全面的提高品质。四、企业经营的目标衡量一个人肯干与否的标准,包括四个层面:(1)能干(2)肯干(3)忠诚(4)持久不安有五种情况,就要用五种方法,使其不安变为安。1、不会做的时候。技能不足、技术不佳、过程不明了、标准不确定。方法是教他。2、会做而不做时,待遇低、

33、工作多、同仁相处不愉快,方法是知他。3、会做、肯做而不敢做时。怕做错了骂他。方法是原谅他。4、会做、肯做、敢做而不多做时,怕越过自己的份内,方法是信他。5、做错了事时,怕背后对他不利,方法是用他。安,叫做大家好。员工好,股东好,顾客好,社会大众也好,这就是大家好,大家好,就是真正的安。安包括的范围相当广,也是我们做一切决定的标准,归纳起来就是企业的安人之道。因此要做到以下八点:(1)适当的关怀;(2)真诚的服务;(3)合理的待遇;(4)安定的保障;(5)适当地工作;(6)相当的尊重;(7)合适的升迁;安定的总结就是爱人如己。1、要消除人我之间,不要说我,和说我,要说我们。2、不要在自私的功利上

34、做打算。一个人越会算,最后就变成越不会算。人们常说:人不自私,天诛地灭,但是还应该再加上句话:人一自私,也天诛地灭。公司要使员工:身体健康、内心愉快、生活有保障、工作有能力,这样,管理才会上轨道。要让每一个工作成员,跟着公司的发展而发展,否则就会断层,结果还是公司倒霉。所以要顾及到员工身心两方面的发展,这样就会使员工和公司结成一体,变成一家人。到底怎样才能安人 中国人受易经的影响很大。实际上,中国人读不读易经关系不大,因为我们在小孩子3-6岁的时候,就已经灌入了易经的思想,而且已经把易经中一些高深的道理变成浅显通俗的话在家庭里流通。易经解释两个不同的意义。1、不易(形而上)是不变的,世界上有许

35、多不变的真理,如太阳从东方升起,从西言落下,潮水会进会退等。2、变易(形而下)是瞬息万变的。世界上有变的部分,也有不变的部分,这就叫易。易是变,不易还是变,叫做变中不易,这就是一切一切都在变,但是有一种东西不变,这个东西就是变,只有变是不变的,其他的一切都变。不过有长期、短期而已。长期不变的就是不易,即经;瞬息万变,经常在变能叫做权,所以,有经有权。我们讲管理,要注意道理是不变的,而方法是千变万化的,比如说怎样才能安?这就是变化无穷。管理有绝对部分,也有相对的部分,绝对的部分叫经,相对的部分权,也就是原则不变,方式可变。从事管理的人要记住;安人的目的是不能变的,不管什么环境都要使他安,但是环境

36、在变,所以方法就要跟着时代改变,安人的目的不变,叫常;安人的方法要变,叫变。所以要有常有变。常的部分又叫经,变的部分又叫权,所以管理又从安人之道引伸出一个经权之道。一、经权之道中国式管理就是合理化管理。可是在合理化之外,还要注意安人,我们叫做人性化管理,中国人最讲仁和义。仁是安人之道,就是用仁心去安人;义是经权之道,就是恰到好处,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做到恰到好处。经权的法则:时中。(此时此地最合适的决策)1、不可墨守陈规-过去有效的方法,现在不一定有效。2、应该力争上游-不进则退,要不断求取上进。不断的求取上进和不墨守陈规,才是管理者应有想法。这样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以下四点:第一点:取经用宏-牢牢

37、记住紧要原则,进行普遍的应用。第二点:折衷致当-折衰不是取中点,而是取合理的部分,要折衷到合理的地步。第三点:因时制宜-时间变了方法就要变,与时俱进,时时刻刻跟上时代,甚至走在时代的前面。平常要按照常规做事情,叫做守经,非常时期,就要有突破性的做法,叫做权变。二、经营的要义1、中国人太聪明,又喜欢取巧,所以必须有经才敢授权。2、经不可屡变,要使大家明了,以建立常道的共识。3、各阶层应坚守的原则叫经,可变通的部分叫权。4、经权都是动态的,必须平日多多默契。三、管理的守经达权要使中国人敢授权,就要使部属做到内方外圆或内圆外方。方=基本原则,是不可变的部分。圆=应该有弹性的部分。权的后面往往要一个限

38、字,就是权限,这说明,权是有一定限度的。掌握某种权力,都不可超越界限。每一个人,碰到一件事情,每一件事要想:这是不是在我的权限范围之内可以改变的?如果可以,我才斟酌去改变,如果不可以,要向上面去请求。只有养成这种习惯上司才敢授权。四、无可无不可孔子说:无可无不可。-这样也可以,那样也可以,结果没有一条路是通的。主管不要坚持自己的意见,你只要有目标、有标准,其他应该让你的部属自由去衡量他应该怎么做,要给他适当的权限,你要抓住原则,方法要让你的部属去权变。部属尽量发挥自己的能力,达一主管交街的目标,这就叫权不离经。具体做法可分为几个步骤:1、主管要把基本要求让部属知道得很清楚。2、对部属的要求不要

39、太多,约法三章最重要。3、规定要详细说明,灌输在部属的脑子里。4、要求他要记住事半功倍告诉他可以变的是什么,不可以变的是什么。5、检查他是否做到了,做的好就奖励他,做的不好要规劝他,辅导他。五、权不离经1、权不离经的意思是:如果你一直变,变到连原则都变掉了,就成了离经叛道,是违反原则的,这不叫变而叫反。2、变是同质的变,不是异质的变。只有同质的变才会万变不良其宗,千变万化不离目标。3、经必须很慎重,尤宜时时榫、修正。六、权不损人1、任何一件事情要改变,都会有人得到好处,有人得到伤害。2、经不损人才能普遍获得支持,权而损人,受害人就会阻挠。3、凡有权宜应变,先让有关人员参与研讨,共商利弊。4、取

40、得协调之后,上司行命名同意权,部属自然会顺利执行。5、实在无法达成协议,上司才出面协调,但应一本公诚,绝不偏私。6、在权变中培养自动自发的精神。七、权不多用权变是应付紧急、偶发、非变不可的事情,要尽量减少权变,就要常常修改经。1、权而多用表示经有了问题。制度常常例外,便是没有制度。2、权而多用除了严重影响常规、破坏组织层次、养成钻营风气外,还会使更多的人对法制失去信心。3、权不多用才是必要的权变,大家才会谅解。4、权不多用可以防止营私舞弊和形成派系,有助于同心协力。八、经法原则易经中有四个字,要好好记住:即时、位、中、应:1、时-时机。我们做事情,应先考虑时间对不对。选择好做事情的时机。2、位

41、-身份。我的身份做这件事合适不合适?如果不合适,可让别人去做。3、应-反应。如果时机和身份都合适就去做,做了之后要看反应,随时随地进行机动调整,以求其中。达成目标是不变,可是怎么样才通达成目标,却随时要变。只要心很正,意很诚,察颜观色并不是小人的行为。以不变应万变,用不变的原则,应付万变的现象,这就是经权。原则不能变,目标不能变,管理要求安人不能变,其他都是万变的。用这种不变的原则,来应付万变的现象,不管怎么变,都会命中目标。中国人最懂得持经达权。我们不能有经无权,有经无权的人太固执、太呆板,而有权无经是乱变,要避免有权无经。也要避免有经无权。我们中国人最了不起,有经有权,有不变的部分,也有变

42、的部分,不变的部分要坚持,变的部分要放手,抓住目标,放手让部属去发挥,这样,我们的管理就会有很大的功效。经权配合怎样才能合理 管理要不要制度化?管理要不要求新求变?什么事都求新求变,怎样维持制度?如果一切讲制度,那又怎样求新求变?这就导致一种奇怪的现象,即制度是管别人的,而管不了他自己。一、中国人最喜欢合理化管理管理就是管得合理。管得合理,人们就接受;管得不合理,人们就会抗拒。中国人有时候不要你管,但有时候却又希望你管。当他有信心、有把握时不要你管,当他做得不好、有困难时,又希望你管。这要看需要而定。管得太早,他听不进去;管得太晚,是马后炮;管得太多,他不高兴,而完全不管,他就会乱来。但是,我

43、们还是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合理的事情,大家终究会接受;如果不合理,大家就要抗拒,这就是适中。企业内外环境在不断的变迁,我们的决策也要随机应变、随时调整,才能因应内外环境的变化,而达到目标。二、到底什么叫合理中国人最喜欢讲道理,但是,跟中国人讲道理也最难,你说东,他就说西;你说西,他又说东。中国5000年的资料非常丰富,须手一抓就是一大把理由。道理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因此,我们常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中国人喜欢比大小。如果听到一句说他错了的话,他会问:谁说的?如果说他的错的人职位比他高,他就不讲话(实际上是申诉);如果说他错了的人职位与他平等,他就会说:好好好,我错了难道你就没有错?(我

44、难看,也让你难看)。如果说他错了的人职位比他低,那人就彻底倒霉了(一脚把他踩到底)。不合理是抗拒的主要原因。企业内部不和谐,就是因为制度不合理造成的。所以,要协调内部纠纷,促成各方面合作、提高工作效率,就要制度合理化验室。中国式管理不但要有制度,而且制度要常常修订,使之保持合理。外界也是如此,同业的竞争如果是合理的,就是良性公平竞争;如果不合理,就是恶性竞争,一旦走上恶性竞争,就会两败俱伤。所谓合理不合理,要看在什么地方,在这里合理,在那里就不一定合理,合理不应该用主观来认定。主管说了就合理?(不一定)训练出来的员工会有勇无谋。老板说了就合理?(不一定)太霸道、太专制,结果人才跑掉了,留下的统

45、统是奴才。专家说了就合理?(不一定)专家有真的有假的,而且专家有时也会骗人。员工说了就合理?(不一定)员工的要求无止境,永远不会完全满意。因此,该讲的话,要表达到合理的地步,而不是谁说了才合理的总是合理应该是客观的,应该用科学的方法,找出什么叫做合理。例如绩效评估,绩效评估要包括三个基本因素:(1)评估的基准;(2)责任的归属;(3)有儿而落实的追踪考核。这三点都要用科学的方法。可见,中国式管理并不排斥科学方法和现代化科学管理工具,但是,最重要的还是:高阶层主管经营理念要合理化。尽量保持客观,多听听大家的意见,多协调各部门的立场,这样才能逐渐合理化。中国人最好采用将心比心的方法,替对方着想,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总是这样就会比较合理。因为,我们讨厌;我们喜欢的人,人家多半也喜欢。所以,将心比心,建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