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水文水资源工程.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316982 上传时间:2021-02-1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衢州市水文水资源工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衢州市水文水资源工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衢州市水文水资源工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衢州市水文水资源工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衢州市水文水资源工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衢州市水文水资源工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衢州市水文水资源工程.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前 言新水文工作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是为全社会服务的公益性事业。水文工作要充分体现“技术先进、精兵高效、管理科学、全面服务”的方针,以加快衢州市水文事业向现代化、标准化、规范化迈进,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水文的需求。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物质之一,水文工作是研究水的基本规律,分析评价水资源质与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其基本任务是为防治水旱灾害及防汛抗旱指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合理开发利用和统一管理水资源及保护水环境提供基础资料;为全市的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水文信息和水文服务;为下游地区的经济建设提供有效服务。中国成立50年来,衢州市水文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水文工作在

2、防汛防旱、合理开发、利用和管理水资源,保护水环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衢州市的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但由于受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目前衢州市的洪涝灾害、水资源供需矛盾以及水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仍然突出,水文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水文作为公益性事业,必然超前发展,但目前在总体上仍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为此, 为适应衢州市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应当加速衢州市水文事业的发展,加快衢州水文现代化建设的步伐。第一章 综合说明衢州水文巡测基地(水文测报中心)位于浙江西南部与江西省交界和钱塘江流域上游的衢州市,是地市级水文管理机构,管辖面积8

3、851平方公里,管理水文站11个,雨量站99个,水质监测断面27个,编制24人。按水文事业发展规划要求建成水文巡测、水情遥测、水环境监测分析、水文数据加工处理相结合的生产管理部门。该基地设立于1997年,现因城市防洪堤建设,已有三分之二的站房被拆除,严重影响了该站的测验工作及市水文站功能的正常发挥,急需重建。衢州水文巡测基地(水文测报中心)建设的依据是经浙江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和浙江省水利厅批准的浙江省水文事业发展规划(2001年5月)(批准文号浙水计200269号),并且将列入全国水文事业发展规划中。建设办公用房240平方米,泥沙室20平方米,水情会商室15平方米,值班室15平方米,档案室30平

4、方米,会议室30平方米,配电室12平方米,车库20平方米,仓库30平方米,发电机房10平方米,文体活动室30平方米,厕所30平方米,共计482平方米以及相应的绿化、站院硬化、大门、围墙设施。征地4亩,建设雨量观测场和蒸发场各1处,购置全站仪1套,购置ADCP和GPS各1套,并购置相应的测验设施设备和办公设备。第二章 概 况21流域概况1、自然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衢州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地理位置处于东径1180111920和北纬28142930之间,南接福建,西连江西,北邻安徽,省内与杭州、金华、丽水三市相衔。东西跨度127.5公里,南北跨度140.25公里,全市总面积8836.5平方公里,其中山

5、地占49%,丘陵占36.4%,平原面积仅占14.6%。全市耕地总面积100.47千公顷(150.7万亩),土地人均占有量为5.46亩,耕地人均0.62亩,林地人均3.06亩。至2002年底,衢州市行政区下辖龙游、常山、开化3个县,1个县级市江山市及2个县级区(衢江区、柯城区),共有55个镇,81个乡,5个街道。柯城区为衢州市人民政府所在地。2、河流特性衢州市河流众多,分属二大水系:钱塘江水系和鄱阳湖水系。钱塘江水系有衢江、常山港、江山港、马金溪、乌溪江、芝溪、灵山港。鄱阳湖水系的信江。衢江为钱塘江的上段,全长229.4公里,流域面积11138.1平方公里;常山港全长164公里,流域面积3355

6、平方公里;江山港全长131公里,流域面积1970平方公里;乌溪江流域全长161.5公里,流域面积2587平方公里。流域内建有全市最大的湖南镇水库,其总库容为20.6亿米3。衢州市河流的水文特性是水量丰富,含沙量较小,洪水陡涨陡落,水位变幅大。3、上下游水利工程和水土保持情况上游有江山港和常山港。江山港有白水坑、峡口、碗窑三个大中型水库,总库容为5.3亿方;河道中还有须江、双塔等多个径流式发电站调节河道的行洪能力;常山港有茅岗、齐溪、狮子口、千家排四个中(一)型水库,总库容为0.89亿方,以及在建的芙蓉水库(库容0.96亿方),下游有支流乌溪江的湖南镇水库和黄坛口水库,总库容为21.49亿方,以

7、及铜山源水库(库容1.7亿方);常山港干流及各支流中有密赛、长风、天马等多个电站。22 气候。衢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受地形影响,又具有盆地气候特征。全市太阳辐射和日照时数为全省高值区之一,光能资源较丰富,年平均辐射量为4566.2兆焦耳/平方米,柯城区达4767兆焦耳/平方米,为最大,全年日照时数平均为1900小时以上,柯城区到江山城关镇一带超过2000小时,是境内光照最充足的地区。全市年平均气温在16.317.3之间,极端最低气温在海拔440米的梧村为-13.9,极端最高气温常山县天马镇在41.8以上。衢州市雨量充沛,全市多年平降水量1883毫米。境内各地年平均降水量在1500-230

8、0毫米之间,各地的年最大降水量多在2100毫米以上,以江山岭头最大,达3034毫米(1975年),年最小降水量一般小于1300毫米,以龙游城关镇最小,仅1018.5毫米,降水分布地域差异明显,总的特点是沿江(溪)平原(河谷)少,向西侧丘陵山地陡增。衢州市雨日为124192天。一年之中,37月初的春雨和梅雨降水量最为丰富,占年降水量的60%以上;79月以晴热天气为主,干旱少雨,雨量一般不到年降水量的25%,常常出现干旱,但个别年份也受台风影响而形成洪水。10月至翌年2月降水量最少,多以晴冷天气为主。衢州市气候特点是:冬夏季风交替显著,光照充足、降水丰沛、四季分明、冬夏长、春秋短而季节分配不均的地

9、带性特征。气象灾害四季都有可能发生,冬季冻害与大雪,春季倒春寒,梅雨期洪涝,盛夏高温,伏秋干旱,秋季低温、冰雹、大风等灾害性天气出现比较频繁。全市多年平降水量1883毫米。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很不均匀,地区差异与地形有密切关系,多年平均降水量随高程增加而递增。实测年最大点雨量3034.1毫米(江山市岭头站,1975年),实测最小年降雨量952.5毫米(龙游县横山站,1978年),两者变幅达3.19倍。降水量的年内变化,不同年份差别较大,但随着季节的交替变化有一定的规律。37月上旬为春雨及梅雨季节,一般约占年降水量的60%左右,是衢州市主要雨季,常形成较大洪水。全市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也较大,统计各站年

10、降水量系列表明,实测年最大、最小的比值在1.992.63之间。衢州市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在700950毫米之间,最小月出现在12月份,月蒸发量2030毫米。510月的水面蒸发量占全年的70%以上,最大月蒸发量一般出现在78月份,达110160毫米。山区雨量较多,坡度大,径流系数大,气温较低,陆面蒸发量则较小。多年平均年陆面蒸发量在600800毫米之间。23水文2.3.1水文特性1、 暴雨衢州市的暴雨主要为梅雨暴雨和台风暴雨两大类。梅雨暴雨发生在春末夏初,其特点是历时长,一般可达710天;范围大,强度相对较小。华埠站1967年6月19日一日雨达220.1毫米。油溪口1967年最大三日雨量480.8

11、毫米,1998年最大七日643.2米。台风暴雨多发生在79月间,其特点是历时短、强度大、范围相对较小,如1957年、1962年及1981年。2、 洪水每年4-7月为主汛期,一般年最大洪水均发生于该时段,但也有例外,如1997年11月底,衢江就发生过超警戒水位的洪水。从衢县站的实测资料系列可以看出建国后共发生13次较大洪水,其中灾害较严重的三次大洪水分别是1955年“6.20”洪水、1967年“6.20”洪水和1998年“7.24”洪水,其中1955年“6.20”洪水为建国以来最大一次,最高洪水位为65.76m(85高程),相应8500m3/s,洪水频率达到二十年一遇标准,1967年“6.20”

12、洪水最高洪水位为65.28m(85高程)和1998年“7.24”洪水最高洪水位为65.09m(85高程),相应7080m3/s,洪水频率均达到十年一遇标准。3、径流全市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为97.99亿立方米。全市年径流地区分布与年降水量基本一致。即北部山区最大,是年径流高值区,年径流深在12001400毫米之间;西南山区是次高值区,达12001300毫米;沿 常山港中下游、江山港及衢江出口断面一带为低值区,最小为800毫米;全市地区分布变化在8001400毫米之间,比年降水量地区变幅大。全市天然年径流量最大与最小值在2.693.92之间,年径流变差系数在0.250.40之间。年径流的年内分配也

13、和降水基本一致,径流量主要集中在汛期,其集中程度超过降水量集中于雨季的程度,37月径流总量占年径流量的比例达60%以上。4、泥沙根据衢县站19582002年资料统计,多年平均含沙量0.181kg/m3,从近几年实测含沙量资料看,最大断面平均含沙量仍达1.80 kg/m3 (2001年)。河流中的悬移质泥沙从上游向下游逐渐减少。随着封山育林、各县小电站建设、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含沙量有减少的趋势。含沙量的变化规律是汛期含沙量较大,枯季含沙较少;丰水年大,枯水年少。, 5、地下水全市地下径流量27.46亿立方米,平均地下水径流模数在29.032.1万立方米/年平方公里之间。24水资源衢州市多年平均

14、水资源总量为97.99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27.46亿立方米;单位面积水资源拥有量110.9万m3/km2,人均水资源占有量4014立方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省人均2130立方米)。降水年内分配不均,丰、枯水年雨量相差2倍多。年内60%的水量集中在37月份,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降低了地表径流利用率。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与人口、耕地和经济布局不相适应,江山港、常山港一带,耕地面积占全市的41.2%,人口占全市的39.4%,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市的44.8%,而水资源却只占全市的28.7%。同时,水资源水质状况堪忧。除全市水库蓄水和马金溪、乌溪江上游段水质较好外,常山港、江山港按年均值统计,符合类和类水

15、标准,常山港、灵山港的大部分河段符合类和类水标准,衢江上游河段与灵山港中部河段水质很差,年均值都是类或超类水,衢江上游段,巨化污水的水体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全市各县(市)城区都以水库蓄水作为饮用水源。水质监测站网是开展水质监测、调查、评价、保护等工作的基础。到2002年止,全市主要江河水库共布设地表水质监测站24处(其中国控站1处、省控站9处、市控站14处)。除国控站监测频次为12次/年外,省控站水质监测频次6次/年,市控站为1次/年,水质监测项目均为25项。 全市各水质监测站采样工作除衢州、东迹渡、落马桥三站为市水文站派出人员及车辆到各采样点现场采集水样外,其他各监测点由各县水文站

16、派员采样集中送市水文站,由市站统一送衢化水质监测中心。化验分析目前市分中心无水文工作人员、无化验室、无设备,主要委托巨化水质监测中心做化验分析工作,并由其将全市水质资料整编后送省中心参加汇审。表2-1 衢州市地表水水质监测站表县(市、区)水 质 站 站 名站数备注开化开化龙潭、马金、长虹、华埠、封家镇8常山常山、招贤、芳村7江山双塔底、峡口水库、碗窑水库、贺村6衢江铜山源水库、东迹渡、坑西、黄坛口7柯城衢州、花园、老鹰潭、落马桥、严家淤7龙游龙游、灵山江、社阳水库6合计2425地质1、地形地貌:衢州地貌类型以山地丘陵为主,境域为金衢盆地西段,北东向延伸的走廊式盆地奠定了地貌的基本格局。其特征为

17、以衢江为轴心,自西向东倾斜,南北对称展布,海拔高度逐级提升。衢江两侧为河谷平原、外延为丘陵低山,再扩展上升为低山和中山。东南缘为仙霞岭山脉,有境内最高峰大龙岗(海拔1500.3米);西北及北部边缘为白际山脉南段和千里岗山脉,西部多丘陵低山;中部河谷平原,低丘岗地交错分布,东部以河谷平原为主,地势平稳,有境内最低处龙游县下童村(海拔33米)。境内有大小盆地20余处,面积大者1000多平方公里,小者仅数平方公里,错落分布于丘陵山地之间。其中最大的金衢盆地:衢州市位于盆地西部,西起于衢县沟溪、航埠、江山四都一带,东止于龙游东部边界,呈东北向展布,面积1100平方公里。衢州市丘陵占全市总面积36.4%

18、,集中分布在河谷平原向南、北山地过渡地带。丘陵土壤以红、黄土壤为主。衢州市的山地占全市总面积的49%,分布在盆地外侧西北缘和东南缘根据地质构造格局、空间分布及山体形态,大体以浙赣铁路为界、分为西北山地和东南山地。西北山地有千米以上的山峰160座,最高峰为开化的白石尖,海拔1453.7米;东面山地有千米以上的高峰105座,最高峰为江山市的大龙岗。2、土壤与植被全市土壤分为11个类型,主要有红壤、黄壤、紫色土、粗骨土、黑色石灰土、水稻土、基中性岩土、石质土、新积土、山地草甸上、潮土等。水稻土分布于河谷河岸和盆地平原,约占全市土壤总面积的16.8%;粗骨土全市各县(市、区)均有分布。植被与土壤的分布

19、密切相关,衢州市植被有天然和人工两大类,境内天然林占52.3%,人工林占47.7%。由于开发历史久远,天然原生植被在海拔1300米以下残留甚少,绝大多数已反复改造利用,多为次生状态。植被分为四个型组,即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灌丛。26 其它衢州发生洪涝灾害的频率较高,历史上曾发生1895年、1915年、1942年特大洪水,其中1895年洪水达百年一遇洪水标准,1915年、1942年洪水达到或接近五十年一遇洪水标准。建国后衢江出现超危急水位洪水的年份有1952年、1955年、1967年、1971年、1973年、1982年、1992年、1993年、1994年、1995年、1997年和19

20、98年,衢江流域普遍发生洪涝灾害,其中1955年洪水为最大,为二十年一遇的标准,樟潭最大流量为13780m3/s。洪涝灾害多发生在梅雨和台风季节,据统计,19502000年的51年间,发生梅汛期洪涝有27次,约2年遭遇一次;台风期发生的有10年。干旱也是衢州市常见的气象灾害。1967年衢县连续干旱136天,9月下旬连续10天日平均流量小于1米3/秒,10月17日出现最小流量0.10米3/秒。of the enemys attack. Troops, and troops were scattered, Qian Kangmin, Commander, Deputy Commander Ding Bingcheng and others heroic martyrdom. Turk foreign resistance members for the evacuation. Since then, Wujiang County Government District long Zhang Pinquan was killed by the Japanese. CPC jindapeng, Xiao Xin was trying to recommend thinkin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