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大气受热过程.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317744 上传时间:2021-02-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1大气受热过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1大气受热过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1大气受热过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1大气受热过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1大气受热过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1大气受热过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大气受热过程.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三讲 大气的受热过程【学习目标】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2大气的受热过程、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及等温线的判读【自主学习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氮: 干洁空气 氧:1大气的组成 二氧化碳: 及主要作用 臭氧: 水汽和固体杂质:2大气的垂直分层(一)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大气的的温度、密度和运动状况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人们根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将大气自下而上分为 、 和高层大气。(二)大气垂直各层的特点(1)对流层 对流层的特点 空气密度大,气压高,水汽和杂质多,天气复杂多变思考一:对流层气温为什么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为什么对流层天气复杂多变?(2)平流层 平流层的特点 气流以平流

2、运动为主思考二:平流层气温为什么随高度增加而增加?总结:大气升温原理:(3)高层大气 气压低,空气密度小 高层大气的特点 在该层大气80500千米的高空,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作用.3.逆温现象(一)逆温的定义:对流层大气温度垂直递减率小于0.6 0C/100m,或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现象,大气垂直方向对流减弱,即为“逆温”,发生逆温现象的大气层称为“逆温层”,该层大气稳定。(二)逆温的成因及类型:(1)辐射逆温:在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减弱, 地面大气迅速冷却,上层大气降温较慢,形成逆温。辐射逆温特点:一天中逆温层在黎明时最厚。日落后,逆温层从近地面开始

3、形成并向高空发展;日出前,近地面温度最低,逆温层发展到最厚;日出后,逆温层从近地面向高空消失.(2)锋面逆温:是暖空气运动到冷空气之上,形成锋面,锋面附近形成逆温。(3)地形逆温:是局部地形条件引起的。在山谷和盆地中,由于山坡散热快,晚上较重的冷空气,沿山坡向下流动,聚集在山谷底部,由此形成下部是冷气层、上部是暖气层。产生逆温现象.(三)逆温的影响:不利:阻止空气对流运动,使大量烟尘、污染物、水汽凝结物聚集在逆温层下部,加重近地面大气污染。有利:当逆温产生时,可以阻碍空气对流运动,从而抑制沙尘暴的发生;当飞机在对流层低空飞行时,逆温的存在,使大气稳定有利于飞机的飞行。例题1:读某城某日清晨低层

4、大气剖面图,回答:(1)图中气温分布异常部分是中的 ,分析理由。(2)该城市工业高度集中,汽车数以百万计,当天发生了重大的烟雾事件,分析造成这一事件的人为原因、气象原因和地形原因。(3)在商业区.居民区.近郊工业区.农田区域中,烟雾浓度最大的是 。【探究一】我国四川盆地是有名的雾区,重庆冬季无云的夜晚或早晨,几乎80%是雾日,有时终日不散,有“雾都”之称。分局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资料一: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现象。雾多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且比较稳定或有逆温存在的夜间或清晨。资料二:见表3。表3辐射雾与平流雾的比较

5、概念与特征形成条件辐射雾是由地面辐射冷却,使近地面大气降温而形成的雾。多出现在冬半年晴朗、微风的夜间和清晨。 近地面空气中水汽充沛; 地面辐射使近地面气温降低,利于水汽凝结; 风力弱,近地面大气稳定,水汽积存下来; 有充足的凝结核。平流雾暖而湿的空气作水平运动,经过寒冷的地面或水面,逐渐冷却而形成的雾。海洋上四季皆可出现 下垫面与暖湿空气的温差较大: 暖湿空气的湿度大; 适宜的风向(由暖向冷)和风速(27m2/s); 大气稳定。(1)辐射雾和平流雾中,具有明显季节性特征的是_雾。(1分)(2)海洋上暖湿的空气流到的洋面上,一般形成_雾。(1分)(3)气象谚语“十雾九晴”中的“雾”一般指_雾。(

6、1分)(4)重庆的雾大多属于辐射雾还是平流雾?分析形成原因。(5分)【自主学习二】大气受热过程(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1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投射到地球上的太阳辐射,要穿过厚厚的大气,才能到达地面。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实际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小于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2 大气对地面辐射的保温作用辐射:物体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 ;物体温度越低,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 。太阳辐射是 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是 辐射。辐射按由强到弱的排列为: 地面辐射 。对流层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较少,但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较强,所以, 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大气保

7、温原理:太阳暖地面地面暖大气大气返大地例题2: 右图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自主学习三】等温线的判读影响温度变化的因素:太阳辐射、海陆位置、地形、洋流、大气运动、人类活动等(1)太阳辐射: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等温线与纬线大致平行,判定南、北半球位置(2)海陆分布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等温线走向遵循一陆南、七陆北、海陆反规律,判定季节或海陆位置。 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显著 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3)地形: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 判定地形 等温线穿越山脊,向低纬凸出;等温线穿越低地,向高纬凸出(4)洋流 暖流海区,温度高 等温线向高纬凸出 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一致, 寒流海区

8、,温度低 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判定洋流流向和性质 晴天温度高(5)大气运动 盛行风(低纬风温度高,高纬风温度低) 迎风坡温度低于同海拔背风坡温度242628(6)人类活动:城市温度高于郊区 总结:等温线的弯曲规律总体遵循“高凸高、低凸低”规律,等温线的疏密,反映温差大小。例题3: 下图为山东丘陵地区等温线图,造成这种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D.洋流【探究二】图表示我国某地区7月份平均气温的分布。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写出P1、P2两地的气温T1,T2值范围 T1 ; T2 .(2)导致该地区等温线如此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3)根据等温线分布判断地形特征:AA

9、属于 ;BB属于 。(4)P1、P2两地所在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是 。习题1: 分析位于52S附近某地区的相关等值线图,回答问题:(1)简析该区域东西两侧降水差异及原因。(2)简析该区气温分布规律及原因。(3)根据图分析A、B两点气温差异及差异形成的原因。【自主学习四】温差影响因素及分布规律:日温差 白天升温程度 年温差 夏季升温程度 夜间降温程度 冬季降温程度影响因素气温日温差气温年较差原理分布规律纬度位置高纬,太阳高度小,白天温度较低纬低低纬高纬高纬低纬海陆位置陆地升温快降温快,海洋升温慢降温慢陆地海洋陆地海洋天气气候阴雨天,云层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气温低;夜间大气对地面保温作

10、用强,气温较高晴天阴雨天干旱气候湿润气候地形山区,海拔越高,白天温度较山谷低山区海拔越高,日温差越小高原平原山谷山顶山区海拔越高, 年较差越小植被植被覆盖率高,空气湿度大,白天削弱强,温度低,夜间保温强,温度高裸地植被覆盖地裸地植被覆盖地季节夏季白天温度高,冬季白天温度低夏季冬季【探究三】 下图中甲图、乙图分别记录了我国西北某地绿洲和邻近荒漠某年6月1日(晴天)近地面大气温度和水平风速日变化状况。读图计算并回答问题: 温度(0C) 风速(m/s)(1)6月1日绿洲的气温日较差约 0C,荒漠的气温日较差约 0C。(2)与荒漠相比,绿洲的气温比荒漠 ,风速日变化幅度较 。(3)22时,绿洲的气温比

11、荒漠 ,风速比荒漠 。白天(6时至18时),绿洲的气温比荒漠 ,风速比荒漠 。(4)上述现象表明,绿洲植被可以 气温日变化幅度,还可以 风速。由此可见,绿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邻近荒漠的侵袭。【高考真题】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图4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 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据此完成9-11题9,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 )A甲地比乙地稳定 B。乙地对流最旺盛C乙地比丙地稳定 D。丙地最稳定10.正午前后( )A甲地气温上升最快 B。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C丙地刮起东北风 D。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11.

12、该区域可能位于( )A黄土高原 B.内蒙古高原C华北平原 D.东南丘陵探究一答案(1);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2)工厂排放大量煤烟.粉尘,汽车排放的尾气,使凝结核增多,烟雾弥漫;气温下部低于上部即逆温存在,抑制气流上升,不利于扩散,加重了低层大气污染;盆地地形,不利气体扩散(3)近郊工业区探究二答案【解析】 本题是2005年上海地理卷中的题目,它主要考查了考生分析坐标图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借用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分析绿洲和荒漠对局部气象条件的影响,同时考查了考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读图甲可知,绿洲地区6月1日最低气温约为150C、最高气温约为27.50C,气温日较差约12.50C;而荒漠的最低气

13、温约170C、最高气温约330C,气温日较差约160C。这是因为绿洲地区热容量大,吸热和放热的速度都较慢。22时,绿洲地区气温约240C,而荒漠地区气温约220C;6时至18时,因受太阳辐射的影响,荒漠的气温要高于绿洲。就风速而言,绿洲地区几乎全天都低于荒漠地区,且风速的变化幅度较小。22时,荒漠的风速大于绿洲;6时至18时,荒漠的风速比绿洲大。回答最后一问时,只需要根据平时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方法,选择气温、降水、风等某一个要素进行研究即可,但对确定课题名称时,要包含气象要素、研究方法等。【答案】(1)12.5(11.5到13.5均可);16(15到17均可) (2)低;小 (3)高;小;低;小 (4)减小(降低);减缓(降低) (5)湿度(降水、气压等);课题名称(课题名称应包含:绿洲和戈壁、某一气象要素、研究方法三个方面)示例“绿洲和戈壁湿度(或降水)特征的对比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