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复习教案.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931976 上传时间:2018-12-03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复习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语文复习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语文复习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复习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复习教案.doc(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一、复习总设想(1)导向引路:以学校的中考备考指导思想为导向,要在深入研究新考标、课程标准、教材、市中考语文命题的思路、原则、内容、题型以及学生实际的基础上,从内容到方法,体现正确的复习方向。并在复习的内容、学习的方法、解题的思路和方法上,对学生给予正确的指导。最终提高学生的中考成绩。(2)整理归类:以“考标”为依据,帮助学生对语文教材中所牵涉到的知识加以分类整理,以掌握知识的体系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简单化。(3)训练能力:通过复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识记能力、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实际应试答题迁移能力。 二、复习总安排 第一阶段:从4月8日到4月25日,以“标”为标,以“本”

2、为本,夯实基础,过好教材,梳理课本,进行拉网式复习。全面复习与系统归纳各册所要考到的知识点,力争每一册的知识点都要做一次过关考查。(要注意的是根据以往考试规律,七、八年级的复习可以简略一点,九年级稍微详细)这一环节是中考语文复习的起始环节,关键环节,分四大版块:1、积累运用,过好写字、识字、识词、语音、词汇、语法、修辞、标点符号关。 2、综合性学习,过好学科融合、生活实际运用语文、综合运用语文关。 3、阅读,课内:六本书,三十六个单元,按照四大文学样式分类逐项进行复习。人教版7-9年级语文课本,戏剧占约三十六分之一;小说占约六分之一;散文约占三分之二,这里的散文是大散文,包括三大文章体裁(记叙

3、文、说明文、议论文),数量约103篇,背诵25篇(段),外国散文约15篇,是复习的重头戏,背诵任务,特别是古代散文的背诵可与诗歌的背诵分庭抗礼;诗歌的复习任务仅次于散文,但默写却位居四大文学样式之首。诗歌分五类:一类,背诵并默写约15首;二类,只背诵约21首;三类,课内学习,不要求背诵的约22首;四类,课外背诵每册十首,六册,共60首;五类,课文后附录,综合性学习里的共约33项。此外,还有少量的童话、神话、寓言、新闻类的复习任务。每册书后都有附录,在积累运用、综合性学习考查里都会辐射附录里的相关内容做为复习的一个单位,还有课文后附录的知识框也应进行拉网式复习。4、写作,作文已占中考语文的半壁江

4、山,复习应基础、能力、应考并重,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卷面整洁习惯,认真审题习惯,快速拟题习惯,快速构思习惯,下笔成文一气呵成的快速作文等习惯。第二阶段:从4月26日到5月20日,进行各个考点的专题检测与点拨,归类整理,作好专题,查漏补缺,切实提升学习复习效率,打好阵地战,歼灭战。让学生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第三阶段:从5月21日到6月13日,进行综合测试与知识点的查漏补缺。以中考模拟题的形式进行检测。模拟训练,掌握答题技巧,熟悉考试技术,作好一切应考准备,清理战场,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本阶段主要是在“专题复习”和“过教材复习”两个环节之后进行的考前“实战”模拟“演练”,从形式到内容

5、进行“仿真”训练。三、主要措施与方法1狠抓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在复习过程中让学生明确基础知识考点的范围,始终以考纲作为复习指南.2重点搞好现代文阅读理解的复习。要以课本为典型示例,教给学生阅读的要领和方法,以“整体阅读部分阅读整体阅读”的阅读思路,“读文读题答题”的解题思路贯穿整个阅读复习过程中,并且抓好课外文段的阅读训练,着力提高学生的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和应试答题能力。3重视文言文的阅读训练,对初中六册语文教材的重要文言文篇目要求学生都要过关,重点要求学生能默写一些重要的名段、名句,懂得文言实、虚词的释义,翻译句子和能了解其主要内容及其写法。4对于作文的复习要以抓学生的思维训练为中心,要把作

6、文的分解训练和综合训练结合起来,每周都要布置专题作文让学生训练,并要加强作文的指导和讲评工作,特别要做好“话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等开放性作文的强化训练。5复习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面向全体,注重实效,要理论联系实际,讲练结合,精讲多练,以练为主。复习时应讲知识要点、题型、思路、规律、方法和学生中的难点问题。要求学生练要有计划性、目的性、针对性。布置的练习要有典型性、指导性、灵活性。6要合理安排复习时间,每课时都要集中解决一个问题,并且要抓“突破口”,不盲目“开快车”。7在专题知识的测试阶段中,做好学生的成绩统计工作,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并做好点拨。8在综合测试的阶段中,要做好知识点的查漏补

7、缺工作。指导学生分析答卷中的主要失误及其原因,并从中找出规律来,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突出“测评练讲”的模式9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以及循环复习工作,让学生及时做好笔记,对于一些常见的错误要做好归纳总结,力求要逐一解决。10做好每堂课的练习题的设计,以及专题测试题和模拟试题的收集、筛选与刻印工作。九年级语文复习备课 第一轮复习:(一)梳理七年级上册教材内容,掌握本册重点和考点时间安排:拟用两课时和一个早自习教材分析及对学生的要求: 一、本册共有六个单元。(画线的为文言诗文)各单元的重点课文有: 第一单元走一步,再走一步紫藤萝瀑布童趣; 第二单元理想、论语十则; 第三单元春、济

8、南的冬天、古代诗歌五首; 第四单元化石吟、看云识天气; 第五单元风筝、羚羊木雕、世说新语两则 第六单元皇帝的新装、郭沫若诗两首 在复习课文时,要求掌握字的音、形、义;了解重要的文学常识;背诵重要篇章及重要篇章的主题和写作特色。 二、综合性学习内容: 1、这就是我。 2、漫游语文世界。 3、感受自然。 4、探索月球奥秘。 5、我爱我家。 6、追寻人类的起源。 要求学生能掌握综合性学习的形式,了解相关的知识。 三、课外古诗词背诵 龟虽寿、过故人庄、题破山寺后禅院、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夜雨寄北、泊秦淮、浣溪沙、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如梦令、观书有感 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和默写,了解诗词的主题,能够对诗

9、歌进行简单的赏析。 四、名著导读 爱的教育;繁星春水;伊索寓言。学生根据附录介绍,对这些名著人物、内容、主题有所了解,对名著的部分情节有所了解。 梳理七年级下册教材内容。掌握本册重点和考点时间安排:拟用两课时和一个早自习教材分析及对学生的要求: 一、本册共有六个单元。(画线的为文言诗文)各单元的重点课文有: 第一单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爸爸的花儿落了伤仲永 第二单元最后一课木兰诗 第三单元邓稼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第四单元社戏安寨腰鼓口技 第五单元伟大的悲剧荒岛余生短文两篇 第六单元珍珠鸟斑羚飞渡 在复习课文时,要求掌握字的音、形、义;了解重要的文学常识;背诵重要篇章及重要篇章的主题和写作特色。

10、 二、综合性学习内容: 1、成长的烦恼。 2、黄河 母亲河。 3、我也追星。 4、戏曲大舞台。 5、漫话探险。 6、马的世界。 要求学生能掌握综合性学习的形式,了解相关的知识。 三、课外古诗词背诵 山中杂诗、竹里馆、峨眉山月歌、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滁州西涧、江南逢李龟年、送灵澈上人、约客、论诗 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和默写,了解诗词的主题,能够对诗歌进行简单的赏析。 四、名著导读 童年;鲁滨逊漂流记;昆虫记。 学生根据附录介绍,对这些名著内容、主题有所了解,对名著的部分情节有所了解。 五、附录 汉语词类表(实词)(二) 梳理八年级上册教材内容。掌握本册重点和考点时间安排:拟用两课时和一个早自习教

11、材分析及对学生的要求: 一、本册共有六个单元。各单元的重点课文有: 第一单元新闻两则、芦花荡 第二单元阿长与山海经、背影、老王 第三单元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 第四单元大自然的语言、奇妙的克隆 第五单元桃花园记、陋室铭、爱莲说、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 第六单元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诗四首(归田园居之三、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游山西村) 在复习课文时,要求掌握字的音、形、义;了解重要的文学常识;背诵重要篇章及重要篇章的主题和写作特色。 二、综合性学习内容: 1、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2、让世界充满爱。 3、说不尽的桥。 4、走上辩论台。 5、莲文化的魅力。 6、怎样搜集资

12、料。 要求学生能掌握综合性学习的形式,了解相关的知识。 三、课外古诗词背诵 长歌行、野望、早寒江上有怀、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黄鹤楼、送友人、秋词、鲁山山行、浣溪沙、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和默写,了解诗词的主题,能够对诗歌进行简单的赏析。 四、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学生根据附录介绍,对这些名著人物、内容、主题有所了解,对名著的部分情节有所了解。 五、附录的两篇短文学生要了解 1、欣赏书法 2、汉语词类表(虚词)梳理八年级下册教材内容。掌握本册重点和考点时间安排:拟用两课时和一个早自习教材分析及对学生的要求: 一、本册共有六个单元。各单元的重点课文有: 第一

13、单元藤野先生、我的母亲、列夫 托尔斯泰 第二单元雪、海燕 第三单元敬畏自然、喂出来 第四单元云南的歌会、端午的鸭蛋、吆喝 第五单元与朱元思书、送东阳马生序、诗词曲五首 第六单元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诗五首(饮酒、行路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雪歌送武官归京、已亥杂诗) 在复习课文时,要求掌握字的音、形、义;了解重要的文学常识;背诵重要篇章及重要篇章的主题和写作特色。 二、综合性学习内容: 1、献给母亲的歌。 2、寻觅春天的踪迹。 3、科海泛舟。 4、到民间采风去。 5、古诗苑漫步。 6、背起行囊走四方。 要求学生能掌握综合性学习的形式,了解相关的知识。 三、课外古诗词背诵赠从弟、送杜少府之任

14、蜀州、登幽州台歌、送元二使安西、宣州谢挑楼饯别校书叔云、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无题、相见欢、登飞来峰、清平乐 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和默写,了解诗词的主题,能够对诗歌进行简单的赏析。 四、名著导读 西游记;海底两万里;名人传。 学生根据附录介绍,对这些名著人物、内容、主题有所了解,对名著的部分情节有所了解。 五、附录的两篇短文学生要了解 1、欣赏书法 2、短语结构类型表 3、句子成分简表 4、标点符号用法 (三)梳理九年级上册教材内容。掌握本册重点和考点时间安排:拟用四课时和二个早自习教材分析及对学生的要求: 一、本册共有六个单元。各单元的重点课文有: 第一单元沁园春 雪、雨说 第二单元敬业与乐业、

15、雷家书傅 第三单元故乡、我的叔叔于勒 第四单元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第五单元智取生辰纲、范进中举 第六单元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词五首(望江南、渔家傲、江城子、武陵春、破阵子) 在复习课文时,要求掌握字的音、形、义;了解重要的文学常识;背诵重要篇章及重要篇章的主题和写作特色。 二、综合性学习内容: 1、献给母亲的歌。 2、寻觅春天的踪迹。 3、科海泛舟。 4、到民间采风去。 5、古诗苑漫步。 6、背起行囊走四方。 要求学生能掌握综合性学习的形式,了解相关的知识。 三、课外古诗词背诵 观刈麦、月夜、商山早行、卜算子(咏梅)、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16、、醉花阴(薄雾浓云愁云永昼)、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感)、山坡羊(骊山怀古)、朝天子(咏喇叭) 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和默写,了解诗词的主题,能够对诗歌进行简单的赏析。 四、名著导读 水浒;傅雷家书;培根随笔。 学生根据附录介绍,对这些名著人物、内容、主题有所了解,对名著的部分情节有所了解。 五、附录的短文学生要了解 1、怎样读诗 2、谈谈小说 3、复句常用关联词语一览表 4、常用修辞格简表 梳理九年级下册教材内容。掌握本册重点和考点时间安排:拟用四课时和二个早自习教材分析及对学生的要求: 一、本册共有六个单元。各单元的重点课文有: 第一单元诗两首、我用残损的手掌 第二单元孔乙已、变色龙 第三单元谈

17、生命、那树 第四单元威尼斯商人、变脸 第五单元公输、孟子两章、鱼我所欲也 第六单元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诗经两首(关雎、蒹葭) 在复习课文时,要求掌握字的音、形、义;了解重要的文学常识;背诵重要篇章及重要篇章的主题和写作特色。 二、综合性学习内容: 1、脚踏一方土。 2、走进小说天地。 3、关注我们的社区。 4、乘着音乐的翅膀。 5、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 6、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 要求学生能掌握综合性学习的形式,了解相关的知识。 三、课外古诗词背诵 从军行、月下独酌、羌村三首之三、登楼、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左迁至蓝关示倒孙湘、望月有感、雁门太守行、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别云间

18、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和默写,了解诗词的主题,能够对诗歌进行简单的赏析。 四、名著导读 格列佛游记;简爱;聆听天籁:读读泰戈尔。 学生根据附录介绍,对这些名著人物、内容、主题有所了解,对名著的部分情节有所了解。 五、附录的两篇短文学生要了解 1、谈谈散文 2、谈谈戏剧文学 语文复习备课(第二轮) 专题一 字音的拼读与识记一、复习指要 1、认真学习现代汉语拼音方案,熟练掌握“拼写规则”。 2、依据课本,夯实基础。复习时,要对课本 中的课前、课后、课下注释中要求辨认掌握的生字 、生词的读音进行一番系统细致的梳理,准确无误地识记。 3、平时要坚持讲普通话。还要在复习中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对生僻、难认和把握

19、不准的字,借助字典明确读音,加强记忆。最后还要对平时检测考试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归纳整理,避免重复出错。二、初中生容易读错的字集录 (见书)三、真题演练:终结者练习14页 专题二 汉字的书写与识记一、复习指要1、 明确目的,有的放矢。汉字的书写与识记主要靠的是平时的积累,而中考的强化复习更应有明确的目标。中考所考字词都是日常生活中出现频率较高、常用而又常错的字词,因而考生复习时就要以3500个常用汉字为主要目标,对课文中要求掌握的字词进行系统的梳理,读准字音,写准字形,强化记忆。2、 找准特点,科学识记。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因而在识记时候要结合读音和字义来识记汉字的字形。要能够以义辨形。抓住

20、形旁,辨义选字。3、 了解错因,定点复习。汉字字形考查中以别字为主,而别字形成的原因主要有音近致误、形近致误、义近致辞误等,了解了成因后,要注意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二、初中生容易写错的字集录(括号里为错字) (见附表)三、真题演练:终结者练习47页 专题三 词语的理解和运用一 课标要求1、要注意平时在生活中对词语的理解和积累2、结合语境由整体到局部,准确把握词语的含义3、明确关联词的搭配及特点4、解答成语题,要了解成语的出处、结构类型、感情色彩等基本知识,并透彻理解成语的含义5、要根据具体的语境,从感情色彩、语体色彩、文体色彩以及语义的轻重、范围的大小和虚实需要等,对同义词或近义词进行辨析二、

21、考点1、牢固掌握常用词语的写法2、准确辨析词语的意义,并能正确运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a正确理解词义(基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b、认真辨析同义词、反义词。辨析同义词,要从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语体色彩(口头语和书面语)、文体色彩以及语义的轻重、范围的大小等角度进行。反义词是指意义相反或相对的两个词。 c、反义词是指意义相反或相对的两个词。3、正确理解并运用成语a、了解成语的来源 b、弄懂成语的意义 c、辨析成语中的字音和字形。 d、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的变化。三、词语运用应注意的问题1、 同义词的运用:一般提供一个特定的语境,配备一组同义词,要求将这些同义词先填在适当的位置上。要

22、注意词语的细微差异和搭配对象。2、 词语的解释及辨误: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解释哪个词,或选出释义有误的确项,可借鉴一些常用的释词方法予以订正。3、 选填恰当关联词:要放在准确的位置上,注意虚词的搭配,防止滥用和残缺,充分利用选择题的题型特点,利用已知推断未知,选填好关联词语。四、真题演练:终结者练习710页 专题四 标点符号的使用一、课标要求1、 能直接给句子中标点;2、 能判断标点运用是否正确;3、 分析标点符号的表达作用;4、 按要求给句子加不同的标点,表达不同的意思。二、考向预测 根据本市以往中考命题特点,直接考查的可能性不大,可能是将这一考点的考查融入文言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中。三、复习

23、指要1、 学生借助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后面的附录短文了解常见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2、 常见标点符号使用口诀 问号 感叹号关键注意倒装叹,全句末尾才用叹。 关键注意倒装叹,全句末尾才用叹。第一注意选择问,全句末尾才用问。 第二注意倒装问,全句末尾也用问。 分号第三注意特指问,每句末尾都用问。 分句内部有了逗,分句之间才用分 第四注意无疑问,陈述语气不用问。顿号 冒号 大并套小并,大并逗,小并顿。 提示下文用冒号,总结上文要带冒。 并列谓和并列补,中间不要去打顿。 引号集合词语连得紧,中间不要插进顿。 用之语未独立,标点符号引号外。概数约数不确切,中间也别带上顿。 引用之语能独立,标点符号引号里

24、。 概数约数不确切,中间也别带上顿。括号 注释局部紧贴着,注释整体隔开着。口诀解说与例句1、问号第一注意选择问,全句末尾才用问。(选择性的问句,中间的停顿用逗号,只在全句末尾打一个问号。)例: a.你打算到西安去呢,还是到广州去呢? b.你打算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 第二注意倒装问,全句末尾也用问。(倒装性的问句,问号也打在全句末。)例: a.怎么了,你? b.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 第三注意特指问,每句末尾都用问。(特指性的问句,每个问句的末尾都要打上问号。) 例:除了他能去,还有谁呢?你吗?你能去吗?我看你不能去吧? 第四注意无疑问,陈述语气不用问。(有些句子的局部虽然带上疑问词,

25、但整个句子的语气是陈述语气,这样的句子就不能打问号。例: a.我不知道他叫什么。 b.谁都不知道他叫什么。c.让我们来看看这个评价是否恰当。 d.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将怎么建,那里的近千株树木将怎么办。 e.基础知识究竟扎实不扎实,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2、感叹号关键注意倒装叹,全句末尾才用叹。(倒装性的感叹句,感叹号要打在全句末尾。)例:多美呀,祖国的春天! 3、顿号大并套小并,大并逗,小并顿。(有的句子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大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逗号,小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例: a.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和回收,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

26、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 b.这个经济协作区,具有大量的科技信息,较强的工业基础,巨大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市场,较丰富的动植物、矿产、海洋、旅游等资源。 并列谓和并列补,中间不要去打顿。(并列性的谓语之间和并列性的补语之间打逗号,而不打顿号。 a.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b.这个故事讲得真实,动人。 集合词语连得紧,中间不要插进顿。(集合词语是紧密的结构,不能用顿号分隔开来。如“师生员工”,其间就不能用顿号。)例: a.这次“严打”的成功,和广大公安干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和公安干警家属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b.这个县有30多所中小学。概数约数不确切,中间也别带上顿。(概数即约数,是不确切的数目,

27、中间不能打顿号。)例:a.看上去十七八岁,一副瘦骨伶仃的样子。 b.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4、分号分句内部有了逗,分句之间才用分。(并列分句内部有了逗号,这并列分句间才能用分号。)例:a.我们过苦日子时,他来了;我们过好日子时,他却走了。 b.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5、冒号提示下文用冒号,总结上文要带冒。例:a.下午他拣了好几件东西:两条长桌,四个椅子,一副香炉烛台,一杆台秤。b.教师爱护学生,学生尊敬老师:师生关系非常融洽。6、引号引用之语未独立,标点符号引号外;引用之语能独立,标点符号引号里。(这主要是引号和其它标点符号的配合原则。)例: a.写文章应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

28、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b、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c、.陆游诗云:“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7、括号 注释局部紧贴着,注释整体隔开着。(如果括号注释的是局部的词语或短语,括号就紧贴着被注释的部分;如果括号注释的是整体的句子或段落,括号就和被注释的部分隔开。) 例: a.如果想对中国古代史的史料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可以参阅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一九五七年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了铅印本。此目录包括经、史、子、集)。 b.皮之不存,毛将焉(哪里)附。(左传) c.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但丁) 专题五 病句的辨析和修改一、课标要

29、求1、 掌握常见病句的类型2、 准确辨析病句的病因3、 掌握修改病句的方法有增、删、调、换,但前提条件是不改变句子的原意4、 掌握常用应用文的格式二、考点 1、辨析病句。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形式:a、搭配不当:主谓搭配不当;主宾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修饰成分与中心词搭配不当;关联词搭配不当b、 成分残缺 或多余:句子成分残缺(少主语、谓语、宾语、和必要的修饰语);句子成分多余(语法成分多余、语意堆砌)c、语序不当 关联词语的位置不当;多重定语的语序不当;多重状语语序不当;分句次序不当d、结构混乱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句式不同、结构各异的短语或句子混杂、纠缠在一起,造成关系套叠,表意不明、句式杂糅。

30、e、表意不明指代不明;句子歧义f、不合逻辑自相矛盾;范围不清;主客倒置;否定失当;一面与两面2、修改病句的方法增:对成分残缺的句子,可增添字词,补全残缺成分。 删:对重复多余、句式糅杂、前后矛盾的句子,可删去多余的字词。 调:对语序不当的句子,可调整语序,使之合理。 换:对用词不当、搭配不当、不合事理、指代不明、有歧义、不得体的词语进行更换,使之合理。 3、修改语段 语段是由句子组成的,修改语段,第一要分析每个句子是否有病。第二要分析句与句之间(或段与段)内容上是否照应,语意是否连贯一致,表达式是否简洁,语序是否得当,内容是否集中等。 另外还应该注意应用文的格式是否正确。四、真题演练:终结者练

31、习1522页 专题六 句式的综合运用一、课标要求 1、运用对偶知识答题 2、按“语意保持不变”的要求进行句式的变换 3、从“形似”的角度对句式进行仿写 4、从“意思相合”的角度对句式进行填写或续写 5、凭借语感进行答题 6、用提炼“语言表达表达式规律”的方法揣摩句式特点,进行句式写作 7、掌握四类基本句式的变换和选用 8、准确地用句子表情达意 9、句序排列题 10、语句扩展与语段压缩题二、知识储备 1、复句知识(概念;构成方式;复句分类;) 2、常见句式(长句与短句;主动句与被动句;肯定句与否定句;陈述句与疑问句;整句与散句;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常句式与变句式) 3、常见的几种修辞方法:比喻

32、;拟人;夸张;反复;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对比;引用;借代;反语;双关等)各种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比喻:具有描绘和说明的作用,可能把事物描绘得具体形象生动感人;也可以把事物剖析得清晰明白,便于理解拟人:可以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抒情性和感染力夸张:可以强调或突出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表达式某种强烈的思想感情排比:可以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反复:起强调作用 使感情表达更加强烈对偶:整齐匀称,节奏感强,有音乐美感设问: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突出某些内容反问:语气坚定有力,发人深思,要以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说服力三、考点 (一)选句 1、续写:根据命题所设题意,依情意景续写。

33、2、选择:依据题意,配设不同形式的备选项,要求在理解句义的基础上完成选择 3、概括:依据语境、语意在分析、推断的基础上,概括所设语境的中心句、支撑句。这类题型范围最广,是近年的热门考题。 4、造句:依据给定词语,要求创设语境写话,所写的话中一定要嵌入所给定的词语。 (二)仿写句子 主要内容有:联对;仿词;仿短语;句式变换;句子扩缩。 选句与仿句运用的主要修辞有:比喻;比拟;对偶;夸张。 (三)变换句式 1、长、短句的互改 2、主动句与被动句的互改 (四)选用句式题的解法 1、审清题目要求 2、根据题目要求认真分析所提供的材料。 (五)句子排列题 要重点注意句音的内容和语气连贯。 (六)语句的扩

34、展与压缩四、真题演练(略) 专题七 名句名篇的积累与领悟一、课标要求 1、识记、默写课内外的名篇佳句 2、能够根据诗句的意思进行默写、迁移、拓展 3、常见的题型主要有:直接默写、理解默写、迁移默写、运用型默写和赏析型默写二、知识储备 1、课标要求初中生必背的古诗文50篇(详见考标) 2、化整为零,注重运用 3、明确考点,抓住重点名句名篇 4、分门别类,注意归纳 5、加强练习,形成语感 6、诗词名句分类汇编: 诗中山(水;日;花;风;雪;雨;草;柳;云;湖;海;舟;酒) 诗中乡情 诗中豁达对待离别的诗句; 诗中不指明送别但意味深长的诗句三、考点 1、课本要求背诵的内容 2、经典的名言佳句 3、课

35、外名言警句四、真题演练(见资料) :终结者练习1015页 专题八 名著导读与文学文化常识一、考标要求 对文化常识的要求是: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考查内容上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中国作家的生活朝代、年代,外国作家的国别;2、重要作家的主要作品及出处;3、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4、重要文体常识;5、课文中涉及的重要文化常识等。对名著阅读的要求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外阅读量应该达到400万字以上。对中外名著的考察,是中考的一个亮点。二、考查题型 1、主要人物性格题; 2、故事情节评点题; 3、人物情节关联题 4、感悟品味评价题; 5、综合知识积累运用题。三、知识

36、储备 1、初中生应该了解的古今中外重要作家作品(见教材) 2、初中文体知识集录 文学体裁常识包括硬体文体常识和现代文体常识两类 (一)古代文体知识 古代文体大致辞上可以分为:韵文(即讲究押韵的文体,包括诗、词、赋、铭);骈文(介于诗和散文之间);散文(包括史传文、议论文、杂记文、应用文等)。学生重点了解以下几种文体: 1、古体诗、近体诗 2、辞、赋、骈文 3、词、曲 4、史传文 5、论说文 6、杂记文 7、应用文(包括奏疏类、碑志类、祭文、赠序四大类) (二)现代文体知识 现代文体主要指小说、诗歌、散文、戏剧、报告文学、儿童文学、民间文学、杂文等。此外还有实用文,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

37、用文四类。学生重要了解以下几种文体: 1、记叙文家 2、说明文 3、议论文 4、小说 5、散文四、考点 1、分析评价人物形象 了解课文中涉及的中外名著作家及其代表作。 名著阅读时要注意了解熟悉名著名称、主要人物及绰号、主要故事情节以及常见典故。 2、梳理、概括故事情节。 3、归纳、领悟写作意图,体验、反思。五、真题演练:终结者练习2328页 专题九 听说与口语交际一、课标要求 1、能根据不同的对象和场合、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 2、能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有针对性 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 3、能从材料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材料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像进行扩写缩写;能变

38、换材料的表达方式进行改写二、知识储备 1、语言简明(简要、明白)、连贯(连接贯通)、得体(言语适当,恰如其分,能适应语言环境) 2、口语交际解答准则:言之有“礼”,即文明得体;言之有“物”,即有内容;言之有“序”,即说明了有合理的顺序;言之有“节”,即简明。 3、解题的技巧:读通情境,抓住中心;领会意图,设身处地;注意礼貌,语言得体;听力题听第一遍要专心致志,记住要点;第二遍要适当作记录,听完后再答题。对话题要分析试题所设计的情景;要注意对象的微分、年龄、职业、文化修养等;还要紧扣题干,揣摩说话人的语气和内容。三、考点 1、听懂人话语中的意思 2、将意思表达清楚 3、口语交际的考查题型(选择题

39、,表述题,修改题)四、真题演练:终结者练习2939页专题十 综合性学习与实践一、课标要求 1、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2、能提出来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探讨,选出研究主题,写出简单的研究计划,从报刊、书籍工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3、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的大事,就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探讨,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4、掌握查找资料、引用 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析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 所援引资料的出处。二、设题重点: 1、规律性知识的总

40、结和运用 2、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热点问题的看法和评价。 3、学科渗透与跨学科的探讨三、考点分析 1、综合性材料探究: 这类题目由几则相互之间有关系的材料组成的,解答此类题目,要思考,这几则材料的什么可以放在一起;然后推断,一定是材料之间存在某种联系。 2、图表信息的分析与综合:全面分析、提炼主旨;捉住形象、理解意义;纵横阅读;主体图像分析;根据问题定位分;比较分析。 3、文字信息、图表信息的综合处理:注意用词的准确性;注意表述的简洁与流畅;注意学科内部的术语的使用规则;注意原理的使用;注意图、表中的关键信息;根据题目意图深入挖掘与分析。 四、真题演练(见资料)终结者练习2939页专题十一 古诗词鉴赏阅读一、中考考查要点:(1) 理解诗文中作者塑造的形象,弄清诗文中形象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之间的关系;(2) 领略诗文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有益启示;(3) 对诗文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4) 对诗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5) 对诗文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提出自己的体验;(6) 品味诗文的炼字、炼句、炼意;欣赏诗文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二、考查形式(1)选择题赏析型选择题:主要考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