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要下雨了...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320556 上传时间:2021-02-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4 要下雨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14 要下雨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14 要下雨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4 要下雨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4 要下雨了...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4 要下雨了教学目标:1.会认11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就出现燕子低飞、小鱼游到水面、蚂蚁搬家这些自然现象的原因,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3、分角色朗读课文,结合动物特点,抓住关键词读出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德育目标: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教学重点:准确书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教学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联系生活,释题导入1.儿歌激趣。“乌云密布天气闷,天空一片阴沉沉,闪电婆婆把腰伸,雷声响起一阵阵。”从这些自然现象中,你们知道了什么?(生答)(板书课题:要下雨了)2.读题、释题。“要

2、下雨了”与“下雨了”意思有什么不同?“要下雨了”说的是快要下雨了。“要”是将要、快要的意思;“下雨了”是说明雨已经开始下了。教师:要下雨了,大自然里会出现哪些有趣的现象呢?小动物们又是怎么知道“要下雨了”的呢?今天,我们就跟着小白兔一起来学习这些有趣的知识。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1)看拼音读课文,圈出生字,多读几遍。(2)再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给自然段标上序号,把文中出现的小动物圈起来。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3.提问:课文中出现了哪几种小动物?(板书:小白兔、燕子、鱼、蚂蚁)三、认读生字词小朋友们都认真读课文了吗?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了。1.出示带

3、拼音的词语。(抢读齐读)2.去拼音开火车赛读。四、课堂小结1.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小动物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告诉我们了。自然界有太多神奇的地方,细心的小朋友才能观察到哦。2.你们想知道下雨前大自然还有那些特别的现象吗?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查查资料吧!五、布置作业和家人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抽读生字卡片。2.要下雨了,大自然是用什么语言告诉我们的?二、图文对照,朗读感悟1.学习第1自然段。要下雨了,可小白兔却不知道,它正弯着腰割草,只觉得天气很闷。(1)“天气”很闷会让人感到怎样?(2)所以小白兔直起身子,伸伸腰。2.出示第一幅图,学习第2、3自然段。教师:当它直起

4、了身子,看到了什么?(看图)(1)图上画了什么?(2)燕子和平时一样吗?看到燕子低飞,小白兔心里觉得怎么样?(3)它是用什么样的语气说这些话的呢?你愿意试着读一读吗?(惊奇)(4)燕子是怎样回答的?(5)燕子是益鸟,它正在抓紧时间捉飞虫呢!你还能模仿燕子,用这个句式说话吗?我 正忙着 写作业 呢!(6)男女生分角色读燕子和小白兔的对话。3.出示第二幅图,学习第4-6自然段。(1)听了燕子的话,小白兔相信了吗?(不相信)(2)你们看,小白兔又见到了谁?(看图)(3)小鱼为什么都游到水面上来了?(闷)理解“闷”:你有过闷的感觉吗?情景体验:假如你就是一条小鱼,潜在水中,是什么感觉?当你觉得很难受的

5、时候,如果让你们游到水面上,又有什么感觉?朗读:现在哪条“小鱼”愿意来回答小白兔的问题,说出小鱼的感受?a.小鱼不但解答了小白兔心中的疑惑,还很关心地催它赶快回家。b.朗读小鱼和小白兔的对话。4学习第7自然段。(1)听了燕子和小白兔的话,小白兔真的相信要下(2)于是,小白兔连忙挎起篮子往家跑。理解“连忙”:从“连忙”这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连忙”说明前后时间距离很短,速度很快。)一块读读这个句子吧。你能用“连忙”说句话吗?(3)出示第三幅图,提问:蚂蚁在干什么?(4)是小白兔把要下雨的消息告诉蚂蚁的,还是蚂蚁自己知道要下雨了忙着搬家呢?(5)你们知道蚂蚁为什么搬家吗?(6)朗读第7自然段。读出小白兔的善良。5.出示第四幅图,学习第8、9自然段。(1)看,真的下起雨来了!小白兔把篮子遮在头上,迈开步子往家跑。(2)朗读。(读出小白兔的着急,强调拟声词,读出雨的“大”)三、课堂小结今天大家学到了不少知识。在大自然里,生活当中,到处都蕴藏着知识的宝藏,只要大家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就会有更多的收获。板书设计: 天气很闷要下雨了 燕子低飞 捉虫 鱼游出水面透气 蚂蚁搬东西 防水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