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932099 上传时间:2018-12-03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doc(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一、阅读语段,完成下面各题(一)范元琰为人善良范元琰,字伯蛙,吴郡钱唐人也。及长好学,博通经史,兼精佛义。然性谦故,不以所长骄人。家贫,唯以园蔬为业。尝出行,见人盗共菘,元琰遽退走。母问其故,具以实答。母问盗者为谁,答曰:“向所以退,畏其愧耻,今启其名,愿不泄也。”于是母子秘之。或有涉沟盗其笋者,元琰因伐木为桥以度之,自是盗者大惭,一乡无复窃。选自南史隐逸下【注释】菘:白菜。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1)元琰遽退走 ( ) (2)母问其故,具以实答 ( )(3)向所以退,畏其愧耻 ( ) (4)自是盗者大惭 ( )2翻译下面句子。走或有涉沟盗其笋者,元琰因伐木为桥以度之。_3范元琰“待盗者”

2、“遽退走”“伐木为桥以度之”的做法你是否赞同?说说你的理由。_(二)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一日与棐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崇宁、大观间,海外诗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而人或谓之不韵。【注释】欧阳公:指欧阳修。棐(fi):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更不道著我:再也不谈论我,不传诵我的名声了。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海外诗:指苏轼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气索:气短。不韵:不雅。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落 笔 辄 为 人 所

3、 传 诵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1) 前后类如此 ( )(2) 是时朝廷虽尝禁止 ( )(3) 往往以多相夸 ( )翻译下面句子。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_你怎样理解“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这句话的含义。_文段表现苏轼诗文的成就,在写法上有何特点?_从“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这句话中你感受到欧阳修怎样的品格?_(三)心不在马赵襄主学御(驾车)于王于期(即下文的“于期”,是个善于驾车的人),俄而与于期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三易马而三后。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最要紧的),马体安于车,人心调(谐调)

4、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赶上)于臣。夫诱道(诱导,把马引到正路上去)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通“尚”,还)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韩非子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赵襄主学御于王于期 先则恐逮于臣B子之教我御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C此君之所以后也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D先则恐逮于臣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下面朗读停顿不当的一项是 ( )A三易马/而三后 B此君之/所以后也C先/则恐逮于臣 D马体/安于车翻译下面句子。(1)而后可以进速致远_(2)而先后心皆在于臣 _赵襄主比赛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个故事对你有何启发?_(四)

5、俗以喜人面谀者曰:“喜戴高帽”。有京朝官出仕于外者,往别其师。师曰:“外官不易为,宜慎之。”其人曰:“某备有高帽一百,适人辄送其一,当不至有所龃龉。”师怒曰:“吾辈直道事人,何须如此!”其人曰:“天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师者,能有几人欤?”师颔其首曰:“汝言亦不为无见。”其人出,语人曰:“吾高帽一百,今止存九十九矣。”【注释】面:当面。谀:奉承。辄:就。龃龉(jy):上下牙齿不齐。比喻意见不合,产生矛盾。直道:直率的方式。事:对待。欤:呢。句末疑问语气词。颔首:点头。语:告诉。止:通“只”。1文中“高帽”一词的意思是什么?其修辞方法是什么?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俗以喜人面谀者曰“喜戴高帽” (

6、)当不至有龃龉 ( )3“某备有高帽一百”按现代汉语的语序应该怎样说? 4本文就人性的弱点进行了透视,你有何感悟?_ _ (五)曹彬仁爱曹武惠王,国朝名将,勋业之盛,无与为比。尝曰:“吾为将,杀人多矣,然未尝以私喜怒辄戮一人。”其所居堂屋敝,子弟请加修葺,公曰:“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其仁心爱物盖如此。 张光祖言行龟鉴【注释】 蛰:动物在冬眠时潜伏在土中或洞穴中不食不动的状态。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1)其所居堂屋敝 () (2)吾为将 ()2翻译下面句子。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_ 3文章开头介绍曹武惠王是“国朝名将”的作用是什么?_ 4文章

7、通过哪两件事刻画了曹武惠王怎样的德行?_ (六)巨商蓄鹦鹉 一巨商姓段者,蓄一鹦鹉甚慧,能诵陇客诗及李白宫词心经。每客至,则呼茶,问客人安否寒暄。主人惜之,加意笼豢。一旦段生以事系狱,半年方得释,到家,就笼与语曰:“鹦哥,我自狱中半年不能出,日夕惟只忆汝,汝还安否?家人喂饮,无失时否?”鹦哥语曰:“汝在禁数月不堪,不异鹦哥笼闭岁久。”其商大感泣,遂许之曰:“吾当亲送汝归。”乃特具车马携至秦陇,揭笼泣放,祝之曰:“汝却还旧巢,好自随意。”其鹦哥整羽徘徊,似不忍去。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1)半年方得释 () (2)就笼与语曰 ()2翻译下面句子。 遂许之曰:“吾当亲送汝归。”_ 3“鹦鹉甚慧”

8、的“慧”表现在哪些方面?(应答出四个方面)_ _ 4. 读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_ _(七)观 月(有删改)张孝祥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今余之游金沙堆(1),其具是四美者与? 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2)童隶(3)而登焉。沙之色正黄(4),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注释】(1)金沙堆:在洞庭湖与青草湖

9、之间,是由湖沙堆积而成的小岛。(2)尽却:全部退去。(3)童隶:书僮仆役。(4)正黄:纯黄。翻译下面句子。天无纤云,月白如昼。_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1)临水之观,宜独往 ()(2)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 ()作者所说的“四美”具体指什么?(请用第段中的原句回答)_ 文中有一个四字词与“中秋”的意思完全相同,请写出这个词。_ (八)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徒。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个

10、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 史记商君列传 【注释】孝公:秦孝公。卫鞅:人名,即商鞅。虔;人名。黥:古代的一种肉刑。1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与例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将法太子A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B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C晓雾将歇,猿鸟乱鸣D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太 子 君 嗣 也 不 可 施 刑 刑 其 傅 公 子 虔 黥 其 师 公 孙 贾3翻译

11、下面句子。民怪之,莫敢徒。_4从本文看,卫鞅变法成功原因是什么?_(九)芳容至孝周孝子名芳容,华亭人。其父文荣,游楚客死归州官舍矣。芳容十四岁,祖父母相继死,临终抚芳容叹曰:“安得汝为寻亲孝子,使我瞑目九泉乎!”芳容泣而志之,由是始有负骨归葬之念。芳容自顾年已及壮,可跋涉险阻,乃自奋曰:“天下岂有无父之人哉!”乃焚香告家庙曰:“此去不父骨,誓不归矣。”自出都后,芳容日行风霜雨露中,寒燠(燠:读y,热)失度,饥饱无时。投止旅店,头晕目眩,遍身焦灼如火。次日,病不能起。主人见芳容病状,惧不敢留,欲徙置邻庙。芳容乃曰:“吾病虽剧,心实了然,药之可以即愈。且吾有大事未了,为吾招里正(里正:古代地方官吏

12、名),当告以故。”未几里正至,闻言色动,邀医至。直至六月初始能步履。麻鞋短服,日行三四十里。或风雨骤至,往往淋漓达旦。或赤脚行山蹊中,踵决肤裂,流血不已。终至归州,赖老役指迷,获父骸。芳容负骨登舟,半月余竟达里门。葬父于祖墓旁,得报祖父母遗命于地下。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1)芳容泣而志之 ()(2)药之可以即愈 ()(3)且吾有大事未了 () (4)闻言色动 ()翻译下面句子。(1)天下岂有无父之人哉!_ (2)为吾招里正,当告以故。_ 全文表现了芳容哪些美好的品格?_ _ (十)余谓侯本以中州隽人,抱忠仗义,章显闻于南邦。齐虏巧负国,赤手领五十骑缚取于五万众中,如挟毚兔,束马衔枚,间关西奏

13、淮,至通昼夜不粒食: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用是简深知,入登九卿,出节使二道,四立连率幕府。顷赖士祸作,自潭薄于江西,两地震惊,谈笑扫空之。节选自洪迈稼轩记 【注释】侯:指辛弃疾。隽:才智出众。南邦:指南宋。齐虏巧负国:指张安国降金。后文“赖士祸作”指赖文政发动武装暴动。毚(chn)兔:狡兔。间(jin)关:崎岖展转。奏:通“走”。用是简深知:因此被皇帝察知。“入登九卿”三句:指辛弃疾曾担任的职务。潭:指潭州。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懦士为之兴起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1)余谓侯本以中州隽人 ()(2)顷赖士祸作顷: ()(3)自潭薄于江西 ()对“赤手领五十骑缚取

14、于五万众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辛弃疾亲自从五万金兵中捆缚了五十个骑兵出来。B辛弃疾赤手空拳带领五十骑兵冲入五万金兵中,擒获叛徒张安国。C辛弃疾带领五十骑兵从五万金兵中逃脱。D辛弃疾仅率五十骑兵就从五万金兵中擒获叛徒张安国。选文围绕辛弃疾的军事才能写了哪两件事?请简要概括。_ _选文哪句描写辛弃疾率领部下日夜兼程急行军,哪句表现辛弃疾面对暴乱的严峻形势却能指挥若定,尽显大将风采? _ _ 阅读全文并结合你学过的课文,谈谈你对辛弃疾的认识。 _ (十一)杜畿传杜畿字伯侯,京兆杜陵人也。少孤,继母苦之,以孝闻。举孝廉,除汉中府丞。荀彧进之太祖,太祖以畿为司空司直。追拜畿为河东太守。是时天下郡县皆

15、残破,河东最先定。畿治之,崇宽惠,与民无为。民尝辞讼,有相告者,畿亲见为陈大义,遣令归谛思之,若意有所不尽,更来诣府。乡邑父老自相责怒曰:“有君如此,奈何不从其教?”自是少有辞讼。班下属县,举孝子、贞妇、顺孙,复其徭役,随时慰勉之。渐课民畜牸牛、草马,下逮鸡豚犬豕,皆有章程。百姓勤农,家家丰实。畿乃曰:“民富矣,不可不教也。”于是冬月修戎讲武,又开学官,亲自执经教授,郡中化之。三国志魏书卷十六,有删改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少孤,继母苦之 () 荀彧进之太祖 () 若意有所不尽,更来诣府 () 亲自执经教授,郡中化之 () 翻译下面句子。 有君如此,奈何不从其教?_ _ 对文意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16、() A杜畿幼年时死了父亲,因为孝顺继母被推举为官员,后来又被太祖加封为太守。B杜畿实行宽松优惠政策,对老百姓之间的诉讼晓以大义,让他们尽量自己解决。C为鼓励百姓都勤于农业生产,他令增加属县里所有孝子、贞妇、顺孙的徭役。D杜畿认为社会安定、物质富足之后,就要让老百姓习武修文,提高文化素质。(十二)燕昭王招贤 燕昭王于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谓郭隗曰:“齐因孤之国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诚得贤士以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先生视可者,得身事之。”郭隗曰:“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改筑宫而师事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

17、争趋燕。燕王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苦。 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轶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湣王出亡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注释】共国:共同治理国家。致:招致,引来。趋:奔赴。追北:追击败北的敌人。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1)卑身厚币以招贤者()(2)孤之愿也 ()(3)燕国殷富 ( ) (4)燕王吊死问孤 ( )翻译下面句子。郭隗曰:“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 _从文中看,燕昭王最终能击败强齐的原因是什么? _ 你觉得阅读本文在当今有什么现实意义?_ _(十三)海瑞清廉都御史刚峰海公,卒于官舍。同乡宦

18、南京者,惟忘掉部苏民怀一人。苏检点其宦囊,竹箱中俸金八两,葛布一端,旧衣数件而已。如此都御史那可多得!王司寇凤洲评之云:“不怕死,不家钱,不立党。”此九字断尽海公生平,即造成言谀之,能加于此评乎?【注释】都御史:职官名称,负责巡按州县,考察官吏。刚峰海公:即海瑞,字汝贤,号刚峰。宦囊:做官的俸禄。金:银子。葛布一端:麻布两丈。 “户部”是负责税收、钱粮及户籍的部门。1解释下面词语卒于官舍 ( ) 同乡宦南京者 ( )惟忘掉部苏民怀一人 ( ) 旧衣数件而已 ( )2翻译下面句子即造成言谀之,能加于此评乎?_ 3选择对“不立党”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不结伙 B.不建立党派 C.没有朋友 D.不

19、立刻阻挡4海瑞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用原文句子回答)_ (十四)哀溺文序永之氓成善游。一日,水基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 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尽之甚,蔽之甚,里卫匹迎竺堂尘”又摇其首。遂溺死。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于是作哀溺。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水暴甚 ( ) 乘小船绝湘水 ( ) 今何后为 ( ) 益怠 (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_ 身且死,何以货为_3题目中的“哀溺”是什么意思?“哀”的原因是什

20、么?_(十五)乘隙 濠州定远县一弓手,善用矛,远近皆服其能。有一偷亦善击刺,常蔑视官军,唯与此弓手不相下。曰:“见必与之决生死。”一日弓手者因事步至村,适值偷在市饮酒,势不可避,遂曳矛而斗。观者如堵墙。久之,各未能进,弓手者忽谓偷曰:“尉至矣,我与汝皆健者,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偷曰:“诺”。弓手应声刺之,一举而毙,乘其隙也。 又有人曾遇强寇斗。矛刃方接,寇先含水满,忽噀其面,其人愕然,刃已揕胸。后有一壮士,复与寇遇。已先知水之事,寇复用之。水才出口,矛己洞颈。盖已陈刍狗,其机己失,恃胜失备,反受其害。 【注释】噀:xn含在口中而喷出。揕:zhn用刀剑等刺。 己陈刍狗:结刍为狗,巫祝用之。

21、这里指“识破机关” 1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适值偷在市饮酒 适值:正好遇到 B恃胜失备 恃:依赖 C遂曳矛而斗 曳:扛着 D乘隙 隙:漏洞 2对“一”字的解释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A壕州定远县一弓手 B有一偷亦善击刺 C后有一壮士 D一举而毙 3上文中“一偷”与“一寇”被击毙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_4从这则故事中我们学到了什么? _(十六)陶侃惜谷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见人持一把未熟稻( ) 执而鞭之 (

22、 )2翻译下面句子是以百姓勤于农植_ 3作者对陶侃的态度如何?本文表现了陶侃的什么特点? _ (十七) 邴原泣学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凡得学者 ( )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 )吾徒相教 ( )徒以有先生也 ( ) 2.翻译下面的语句。孤者易伤,贫者易感_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 _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_3.书塾中

23、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是什么?_4.我们应该向邴原学习什么?_(十八)窃槽客有好佛者,每与人论道理,必以其说驾之,欣欣然自以为有独得焉。郁离子谓之曰:“昔者鲁人不能为酒唯中山之人善酿千日之酒鲁人求其方弗得。有仕于中山者,主酒家,取其糟粕以鲁酒渍之,谓人曰“中山之酒也。”鲁人饮之,皆以为中山之酒也。 一日,酒家之主者来,闻有酒,索而饮之,吐而笑曰:“是余之糟粕也。”今子以佛夸予,可也;恐真佛之笑子窃其糟也。” (选自郁离子)【注释】道理:这里指宋元道学、理学。 驾:驾驭、统摄。 郁离子:原为刘基所著的书名,这里借为作者自称。 方:酒方。 仕:做官。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3处)。昔者鲁人

24、不能为酒唯中山之人善酿千日之酒鲁人求其方弗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酒家 (主持,掌管) B以鲁酒渍之 (浸泡)C索而饮之 (索取) D今子以佛夸予 (夸奖)翻译下面句子。欣欣然自以为有独得焉_ 本文讽刺了怎样一类人?_二、文言语段,比较阅读(一)【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

25、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由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勿丧耳。节选自鱼我所欲也【乙】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扞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捄,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注释】弘范:元军元帅。扞(hn):保卫。泫(xun)然:水滴下的样子。捄:同“救”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1)故患有所不辟也 ( ) (2)天祥泫然出涕 ( ) 翻译语句。(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_(2)弘范遂以客礼见之。_ 请从乙文中分别找出最能体现文天祥“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句子。富贵不能淫的句子_ 威武不能屈的句子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