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警惕的教学误区 (4).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321568 上传时间:2021-02-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值得警惕的教学误区 (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值得警惕的教学误区 (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值得警惕的教学误区 (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值得警惕的教学误区 (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值得警惕的教学误区 (4).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值得警惕的教学误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促进的一种活动。虽然在课程改革全面实施之后,广大教师自觉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摈弃“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但有些课堂仍然迷失在形式化的设计中。课堂教学中的一些误区仍或明或暗地显露出来,值得每位教师认真思考。一、教学活动重形式现代课堂教学强调学生为主体,强调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尽一切手段和力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而不少教师十分注重数学教学的活动设计。有效的数学活动能激励学生的主动性,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但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有时出现了重“经验”而轻“体验”、重“形式”而轻“实效”、重“主体”轻“主导”等现象。例如,教学“梯形

2、面积的计算”,教师提供给学生两张完全相同的梯形纸片,学生在教师的指挥下亦步亦趋地移和拼,将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顺利地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这样教学的问题在于,教师为学生想得太“周到”,学生的探索实际上只是按教师的旨意在操作,没有付出相应的智力代价。课堂教学虽行云流水,但并没有真正体现活动的价值,学生并不清楚为什么要进行这些操作活动,并且数学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发展。多数学生只有行为的投入,而缺少认知的投入和积极的情感投入。学生失去了对数学问题再发现、再创造的机会,难以获得智慧的启迪。长此以往,会让学生养成依赖心理,阻碍思维发展,扼杀创造力与想象力。二、教学情境冲淡主题数学情境便于学生感受数

3、学与生活的联系,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注重情境本身的展开,而忽视了情境设计的目的,甚至情境冲淡了教学的主题。例如,教学“素数和合数”, 一位教师煞费苦心创设了一个情境:“同学们,这是我新买的皮包,在金鹰专卖店买的,很漂亮吧,花了我800多元。这个皮包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它带密码锁,可是我不记得密码了。”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开始有人讨论皮包的颜色和价格,以及密码锁等等。这时教师又接着说:“刚才我打电话给售货员,他说皮包的密码是10以内的素数,那么什么是素数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学生已经把注意力全放到密码锁和皮包上了,甚至有学生说这皮包这么难看,怎么可能值800

4、多元,等等,显然,教师创设的情境无法使学生很快进入正常的教学状态。三、探究学习走过场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意在让学生从学科或生活中的问题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来获取知识技能,获取情感体验。这种学习方式是对传统教育方式的一种彻底变革,改变了学生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的方式。探究学习为学生构建了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了将学到的知识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探究学习流于形式。例如,教师出示两幅图,一幅图上画了20只猴子在几棵大树上玩耍,另一幅图画的是几棵大树上还有10只猴子,要解答的问题是:跳下去多少只猴

5、子。教师为了体现探究学习的理念,让学生先看图,和同桌互相描述图意。结果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一个个举起了手,急不可耐地争着说图意,花费了很长时间后,才进入下一个环节看图列式。让低年级学生能够根据情境图说说图意,再解决问题是有必要的,但是这样花费时间的价值却不大。如果从探究学习的要求来看,这一情境中的问题并没有探究的必要。这种情形的出现也与教师未能及时引导、点拨有关,也与教师赏识评价过度有关。四、教学评价不客观新一轮课改中,广大教师都很重视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适度的激励性评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然而现在的课堂存在过多表扬和过度表扬,不管学生表现如何,一律给予夸奖,即使

6、是一个十分简单的回答都表扬“真了不起”“真聪明”“你真棒”等,长期的廉价表扬会导致学生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这种缺乏教师正确引领的表扬,也会使学生迷失前进的方向。在教学评价中出现不正确的现象还包括不敢批评学生和大搞物质刺激。为了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很少批评或不批评学生,一堂课下来,总是“好”声一片;有的教师或者大搞物质刺激:上课坐得端正奖一朵红花,回答了一个问题奖一颗五角星,字写得工整奖一支笔,题做得快奖一颗巧克力无论学生回答得如何,总有物质回报。这样的课堂,过于重视外在的激励评价,有时不仅干扰正常教学,还会起到相反的教学效果。 进入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日益得到重视,上述

7、教学误区的存在,提醒教师还要认真研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真正理解当下数学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认真研读教材,吃透教材的编写意图;认真研究学生,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需要;认真研究教学方法,以合适的方法激励学生的学习,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具体地说,当下数学教学需要特别注重以下几个问题:第一,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明确教学目标。教材的教学内容是什么,教师一般都比较清楚,可是这一内容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有时教师未必很清楚,因此需要通过研读教材,参考教师教学用书,对教学目标具有准确的定位。有时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教学决策的处理,都是与教学目标的定位息息相关的。第二,教学过程的设计突出“数学味”。 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情境的基本要求是体现数学内容的实质,不是为了情境而情境,情境也要具有“数学味”。这也是数学情境的内在特点。同样,探究学习的过程设计也要考虑内容本身的特点,在过程展开时注意如何激发学生产生数学思考,体现数学探究的内在特点。第三,充分研究学情。教师在教学中要真正确立“以学定教”的教学思想,把研究学情作为课堂教学的出发点,研究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方式、个体之间的兴趣差异、认知风格等方面的一般规律和个体差异,关注学生有着怎样的生活经验和家庭背景,学习时会有哪些干扰因素,等等。以对学生学情的准确把握为基础,通过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