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养鱼项目总结.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321778 上传时间:2021-02-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稻田养鱼项目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稻田养鱼项目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稻田养鱼项目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稻田养鱼项目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稻田养鱼项目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稻田养鱼项目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稻田养鱼项目总结.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稻田养鱼项目总结(文章一):稻田养鱼项目的调研情况建议表 稻田养鱼项目的调研情况建议表(文章二):稻田养鱼论文 目录 前言 第一节-稻田养鱼的好处 第二节-稻田的生态特点与养殖类型 (一)、稻田的生态特点 (二)、稻田的养殖类型 第三节-养鱼稻田的选择 第四节-养鱼稻田的设施 第五节-稻的插栽与鱼类的放养 (一)、适宜养殖种类的选择 (二)、养鱼稻田的水稻插栽 (三)、鱼类的放养 第六节-常见病的防治方法 (一)、鱼病的原因 (二)、鱼病的检查 (三)、常见病防治 第七节-养鱼稻田的管理 前言 稻田养鱼在我过已有悠久的历史,解放后特别是70年代以来,在技术上广泛的研究和生产上的深入实践,致使目

2、前我国稻田养鱼技术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及系列操作技术。近几年来,随着水产科技的进步,技术推广工作的加强以及农渔民的创新性生产实践,我国的传统养鱼技术又有所发展和创新,无论是基础理论还是技术水平都登上了一个新的阶段;从传统的稻田养鱼发展到养殖甲壳类、两栖类、爬行类;并在理论上提出了稻田的生态条件加以渔业利用的有效方式和途径。因此,我们现在称此技术理论为“稻田生态渔业利用技术”,而不再简单的称为“稻田养鱼技术”。 第一节、稻田养鱼的好处 (1)、提高水面利用率。一田多用,稻鱼双丰收。稻田养鱼亩产十几kg到几十kg不等,收入几十至几百元。稻谷产量亦可在原有基础上增产5-10,可谓一举两得,经济

3、效益大大提高。 (2)、节约成本。稻田中丰富的天然饵料降低养鱼成本;养鱼时间一般为3-4个月,时间短、见效快。 (3)、节省劳力。稻田养鱼后鱼类可吃掉大量杂草,一般不用薅锄,节省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 (4)、增加鱼产品,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改善食物结构。尤其是那些缺少池塘、水库和湖泊的山区和半山区,更是解决“吃鱼难”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5)、容易推广。稻田养鱼技术易学,操作简便,便于推广,户户可养。 第二节、稻田的生态特点与养殖类型 稻田的生态条件与池塘相比差异很大。因为稻田的水较浅,浅水期,34厘米;深水期,1215厘米,因而也就形成了独特的生态条件。 (一)、稻田的生态特点 (一)水温

4、变化大 由于稻田的水较浅,水温受气温的影响很大,不但季节温差大,而且有明显的昼夜温差。通常白天的最高水温较最高气温低12,而夜间的最低水温较最低气温高12。夏天的最高水温有时会达40左右,一般水温2038范围内。 (二)水体溶氧充足 稻田内水体的溶氧通常始终保持在4.55.4毫克/升。因为稻田内的水生植物较池塘多得多,白天的光合作用放氧量很大;水浅、水面大,与空气的接触面大,大气中氧气的溶入量也较大;此外稻田内的水交换量也较大。所以稻田内养殖水生生物一般不会有缺氧浮头之虞。 (三)病害少 稻田内的水质可以保持肥而活,活而爽,而且养殖生物的放养密度也较低,病原生物少。因此所养殖的水生生物很少得病

5、。 (四)饵料资源种类多,数量丰富 稻田内的各种杂草、浮游生物、底栖动物、水生昆虫等都是水产养殖生物的优质饵料。这些饵料生物种类多,数量大,再加上水产养殖生物的放养密度小,对饵料的总体消耗量相对较少,自然饵料生物又不断再生,因此,在稻田内养殖水产生物一般不用投喂过多的饲料,甚至不投饲料。 (二)、稻田的养殖类型 稻田的养殖类型因分类标准的不同可分为多种类型。 (一)按养殖种类分 (1)、稻田养鱼 (2)、稻田养虾、蟹 (3)、稻田养甲鱼 (4)、稻田养蛙 (二)按作业方式分 (1)、稻渔兼作 在同一块稻田内既种稻,又养殖。它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单季稻田养殖,即在一季稻田内养殖。另一种是双季稻田

6、养殖,即以年为周期,在同一块稻田内,种植早稻、晚稻两季,而水产养殖连续进行。 (2)、稻渔轮作 低洼易涝的稻田,往往一季种稻,一季蓄水养殖。一般分为3种类型: 早稻插秧后放养,一直养到年底收获,不再种植晚稻。 上半年只养殖,不种稻,晚季稻插秧前收获,晚稻田不再养鱼。 早稻收割后开始灌水养殖,不再种植晚稻。 (3)、夏浸田养殖 又称夏闲田养殖、稻后养殖。利用早稻收割后至晚稻插秧前的空闲时间,深入浸田养殖,晚稻插秧前收获。 (4)、浸冬田养殖 又称冬闲田养殖。在晚稻收割后,加高田埂,灌水养殖,至早稻插秧前收获。 (5)、秧田养殖 早稻秧田出完秧后,可利用20-30天时间进行鱼苗的培育,即“发塘”,

7、为晚稻田提供苗种。 (三)按稻田内的施工分 (1)、田凼养殖 在稻田的一边挖一个面积10-100平方米,深1米的小坑(称为“凼”),小凼可单独,亦可与环田的沟相通进行养殖。深灌水时,养殖生物可在整个田内游动、觅食,晒田、施化肥、施农药时,养殖生物变可躲进凼内。收割水稻时,亦可将所养殖的水生生物引入凼内,待收割完毕后,加深水位继续养殖。 (2)、宽沟养殖 是将以往的窄沟浅凼改为沟凼合一的深而宽的永久性鱼沟。一般沟深1.5米,沟宽视堤坝土量而定。田中种稻,沟内养鱼。待水稻返青后提高水位,使鱼可以游逸出沟,在整个稻田内觅食和活动。 (3)、回形沟养殖 将低洼低产田的四周,开挖一圈沟,使沟与田埂呈回字

8、形。沟深1.5米,宽不定。待稻秧返青后提高水位。 (4)、垄稻沟式养殖 在稻田内起垄种稻,沟里养鱼。这是改良低产田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能增加稻田土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协调水、气、热的关系,形成土壤、水分、热量始终处于稳、匀、足、透的良好小气候,促进水稻根系的发育。此外,沟内鱼的活动,使上、下层水对流,可促进养分的分解,保持和提高土壤的肥力,增加鱼类的天然饵料,扩大鱼的活动范围。一般沟宽约0.5米,深0.7米,垄宽0.7米。沟内施肥,垄上植稻4-6行。开沟泥平铺垄面,提高垄位。 (5)、凼田塘养殖 此方式又称三级配套式养殖,第一级为凼,在稻田头开挖一个面积大小适当,深1米的鱼凼,经消毒后,肥水培

9、育鱼种,放水花培育至体长4厘米左右。第二级为凼田培育鱼种,即当凼内的鱼苗培育至4厘米左右时,提高稻田内的水位,将体长4厘米左右的仔鱼培育到10-13厘米大小。第三级为 池塘养殖,早稻收割后不再植稻,而将田埂加高至0.7米左右,提高水位至0.5米左右,将体长10-13厘米的鱼种养成商品鱼。 第三节、养鱼稻田的选择 (1)、土质好。一方面保水力强,无污染,无浸水、不漏水(无浸水的砂壤土田埂加高后可用尼龙薄膜覆盖护坡),能保持稻田水质条件相对稳定;另一方面要求稻田土壤肥沃,呈弱碱性,有机质丰富,稻田底栖生物群落丰富,能为鱼类提供丰富多种的饵料生物原种。 (2)、水源好。水源水质良好无污染,水量充足,

10、有独立的排灌渠道,排灌方便,旱不干、涝不淹,能确保稻田水质可及时、到位的控制。 (3)、光照条件好。光照充足,同时又有一定的遮阴条件。稻谷的生长要良好的光照条件进行光合作用,鱼类生长也要良好的光照,因此养鱼的稻田一定要有良好的光照条件。但在我国南方地区,夏季十分炎热,稻田水又浅,午后烈日下的稻田水温常常可达4050。而35即可严重影响鱼类的正常生长,因此鱼凼上方一定的遮阴条件是必需的。 第四节、养鱼稻田的设施 (1)、加高加固田埂 加高加固田埂,目的在于灌水后提高水位和防止鱼外逃,田埂一般加高0.5-1.0米,加宽0.5-2.0米宽为宜,视稻田原有地势和饲养成鱼或培育鱼种作适当调整。田埂应捶打

11、坚固牢实,做到不裂不漏不垮,防止大雨冲塌和黄鳝、水蛇、田鼠打洞,影响田埂的牢度。 (2)、开挖鱼溜、鱼沟 为了使稻田在浅灌、晒田等不同阶段鱼能正常生长,在稻田施化肥、农药或除草时,鱼能较安全地渡过;夏季高温季节鱼有避暑场所;在收获捕鱼时便于驱赶集中捕捞等,必须在稻田内开挖鱼沟和鱼溜。开挖鱼沟和鱼溜是稻田养鱼的一项重要措施。 旱稻田鱼沟一般是在秧苗移栽后7天左右开挖,晚稻田一般在插秧前挖好。鱼沟宽40-60厘米,深40-50厘米,根据稻田的大小和形状,挖在稻田的周边,连通注、排水口,或多条平行纵贯稻田。鱼溜是在整地之后 , 插秧之前挖成 , 鱼溜深0.8-1米 , 每亩占地5-15平方米,沟溜面

12、积占总面积的715%(据饲养水平来定),要求沟溜相通。至于鱼沟、鱼溜所占的秧株,合理密插于四周,以免影响水稻产量。(参看图一) (3)、开好注、排水口及设置拦鱼设备开挖注、排水口要对角,可使田内水流均匀流转。拦鱼栅用竹箔制作,拦鱼栅上端要超过田埂30厘米,下端要扎入田底以牢固为准。拦鱼栅做成弧形,凸面朝向田内,增加过水面,避免水大时冲垮拦鱼栅,发生跑鱼。 (4)、搭遮荫棚 因稻田水浅,水温变化幅度很大,特别是海拔800米以下的区域,田中水温可高达39左右,因此,应结合当地条件,在鱼溜上搭遮荫棚,避免高温时引起鱼类的死亡和影响其生长,也可在鱼溜埂上种丝瓜、苦瓜、南瓜等蔬菜,棚架搭在鱼溜上遮荫面不

13、宜超过鱼溜的三分之一。 第五节、水稻的插栽与鱼类的放养 (一)、适宜养殖种类的选择 稻田的水浅,其生态条件与池塘不同。就稻田内饵料生物资源来说,主要是底栖动物、昆虫、丝状藻类和杂草,浮游生物较少。所以应选择草食性及杂食性的养殖种类,例如草鱼、团头鲂、xx鳊、三角鳊、鲤鱼、罗非鱼,此外可少量搭配鲢、鳙、鲮、胡子鲶、泥鳅、鲴鱼及黄鳝等。 (二)、养鱼稻田的水稻插栽 养鱼稻田的水稻插栽有点插和垄插两种。无论采取哪一种方式,都应保证株数(蔸数),才能保证水稻不减产。通常亩插栽水稻2.0-2.5万株,若是高产杂交品种,可降低到每亩1.8-2.0万株。 (一)点插法 此种方式是在稻田内的田面上直接插秧,不

14、起垄。因各地都有自己的习惯做法和高产经验,因此插秧方式不必强求一致。然而养鱼稻田从既不影响鱼类生长,又不影响鱼类生活的角度出发,应采取宽行密植的方式。即东西成行要密植,南北行间距要宽。这样稻丛间透光好,光照强,水温高,有利于水稻的光合作用和鱼类的生长。水稻的密植程度以23.38.3(厘米)、23.310(厘米)及26.78.3(厘米)规格为宜。 晚稻期间因气温较高,光照强,水稻的行距与株距应加大,以保证透光通气。一般行距与株距为2013.3厘米,杂交稻为2016.7厘米。 (二)垄植法 此种方式是在田面上起垄,垄上植稻。这种做法既有利于水稻的生长,提高产量,也有利于鱼类的生长。 垄植法很适宜于

15、潜育性稻田、冷浸稻田、烂泥田及低洼稻田采用。 具体做法是:首先是改善稻田的生态环境,加厚耕作层;然后是在田内开沟起垄,垄面植稻。 由于开沟起垄后,耕作层加厚,拓宽了水稻根系伸展领域,也改善了通风透光条件。据测定,白天田面的温度可比平一般稻田高2-3,夜间低0.5左右,有利于水稻的呼吸及降低了对养分的吸收强度。此外,地温的升高,土壤的理化性状得以改善,有利于潜在养分的转化,提高稻田的肥力。垄植水稻,由于抬高了植稻田位,垄的上半部分多数时间露出水面,形成了有利于水稻生长的以上升毛管水为主的土壤水文体系,会促进水稻的根系发达以及分蘖,从而增加产量。 根据垄面宽度,早稻一般垄面宽23-26厘米,植稻2

16、行;若垄面宽52.8厘米,植稻4行;若垄面宽66厘米,植稻5行;若垄面宽79.2厘米,植稻6行;若垄面宽92.4厘米,植稻7行;若垄面宽105.6厘米,植稻8行,株距10-13.2厘米。 若是插植杂交稻,除垄面宽为23-26厘米时仍植稻2行外,其他各种规格的垄面应比上述情况少植1行,并适当拉大株距。总之,应视具体情况及各地经验而灵活掌握。 (三)、鱼类的放养 (一)放养时间 传统的稻田养鱼,大多在水稻插秧5,待稻秧返青再放养鱼苗。目前长江以南大部分省份,只要稻秧插好,开好沟,安装好拦鱼栅后即可放养,因为小鱼苗掀不起秧苗,而此时的浮游生物正好是高峰,对鱼苗的生长很有利,故最好争取早放苗。长江、珠

17、江两岸地区,有捕江苗放养的习惯,也可在水稻插秧3-4放苗。若用稻田培育夏花至当年鱼种,最好用第一批人工乌仔,提早放养。(文章三):养鱼稳粮工作总结 2xx年养鱼稳粮工作总结 原标题:2xx年稻鱼共生工作总结 (一)、养鱼稳粮实施概况 (1)、项目实施目的意义 地处山区的xx市山多田少,粮食生产主要是种植单季杂交籼稻,农民分散种植稻谷比较效益低下,生产积极性受挫,为提高种粮效益、稳定粮食生产,通过土地流转集中大户种粮的面积逐年扩大,至2xx年全市大户种粮面积达13000余亩。但近年来,由于生产成本不断上扬,主要是土地流转金已从300元/亩涨至540元/亩,雇工工资从55元/天涨至120元/天,传

18、统的麦-稻、油菜-稻生产模式已使种粮大户处于微利或保本经营状态。探索不减少粮食生产面积、产量的前提下,发展种养结合模式,不仅增加养殖收入,又能通过水稻生态化种植,加工生态米提高附加值,从而提高种粮效益,增强种粮积极性。 为此,我们积极实施稻田养鱼项目,旨在通过引进美国青蛙,通过种蛙繁育、苗种培育、稻蛙共生,以稻田害虫作牛蛙主食,可使水稻从搁田后都不用农药治虫,实现稻米生态化生产,牛蛙仿野生养殖,使稻米、青蛙产量、品质双提高,提高经济效益。2xx年计划示范推广面积300亩,为xx市西北部水稻种植大户提供借鉴模式。对增加种粮效益,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粮食生产,促进我市低碳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