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外周静脉导入中心静脉置管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326915 上传时间:2021-02-19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3.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外周静脉导入中心静脉置管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外周静脉导入中心静脉置管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外周静脉导入中心静脉置管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外周静脉导入中心静脉置管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外周静脉导入中心静脉置管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外周静脉导入中心静脉置管术(简称PICC)在肿瘤患者中的临床操作实用性及优越性。方法:对98例肿瘤患者经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行PICC置管。结果: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行PICC置管成功率为97%,置管时间89290 d,平均127 d。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行PICC置管能够极大地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机械性静脉炎,穿刺点感染等并发症,延长了置管时间,降低了治疗成本,宜广泛用于肿瘤患者。关键词:超声检查;中心静脉置管;应用由于长期静脉化疗的刺激,使肿瘤患者周围静脉壁硬化,脆性增加,弹性丧失

2、,管壁狭窄【1】。在血管显露明显的条件下行外周静脉导入中心静脉置管术(简称PICC)置管成功率高,对于血管条件不理想的患者成功率较低。而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准确地显示动、静脉血管血流状态,并可进行血管位置、走形、内径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测定。可以为肿瘤患者选择一条安全、高效的化疗途径,减轻患者痛苦。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于2008年11月2010年8月对98例肿瘤患者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取得理想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98例PICC患者,年龄4570岁,其中胃癌36例,食道癌29例,直肠癌26例,乳腺癌5例,恶性淋巴瘤2例。 1.2物品准备:

3、选用BD PICC穿刺包一套,30 ml注射器,皮肤消毒剂,透明敷贴,无菌手套两副,可来福帽1只,弹力绷带,生理盐水1瓶。 1.3术前准备 1.3.1 常规准备:拍胸片,检测血小板,评估患者情况,签署知情同意书。 1.3.2 使用仪器:美国GE-Vivid 7、GE-LOGIQ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仪器具备10L、M12L电子变频探头,探头频率7.512 MHz。 1.3.3 静脉选择:穿刺部位无斑痕,外伤及静脉瓣。用高频探头检查上臂贵要静脉及肘正中静脉、头静脉。测量血管内径,距离体表位置,观察血管走形有无弯曲及分(侧)支,内径是否狭窄,血流的通畅性,有无局部充盈缺损,选择最佳血管。 1.3

4、.4 长度的测量与估计:患者仰卧位,从预穿刺点部位沿静脉走向测量至右胸锁关节,再向下至第三肋间。测量上臂中段周径以监测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1.4操作步骤:患者平卧位,臂外展(与躯干成90度角),暴露穿刺侧上肢;建立无菌区,打开PICC无菌包,准备肝素帽,抽吸生理盐水,将第一块治疗巾垫在患者手臂下,消毒穿刺点上下10 cm,两侧至臂缘,铺洞巾及治疗巾,扩大无菌区;扎止血带,实施静脉穿刺,见回血后退出针芯,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视下送导管,依次观察导管通过贵要静脉、腋静脉、锁骨下静脉到达上腔静脉后退出导丝,抽回血,注入生理盐水,连接可来福正压接头,透明贴膜固定,标明穿刺时间;穿刺点弹力绷带加压包扎24

5、 h,有出血倾向患者加压时间应延长,连接输液装置。 2 结果 98例肿瘤患者中穿刺成功96例,失败2例。其中1例送管困难,B超显示血管狭窄,重新穿刺后成功。1例血管条件差,触摸不到外周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穿刺失败。有3例置管过程中发现误入颈静脉,撤出导管后调整,顺利到达预定位置。发生机械性静脉炎1例,无一例穿刺点感染。 3 讨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行PICC置管有以下优点。 3.1提高PICC置管成功率:传统PICC穿刺法置管成功率在60%75%,而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进行的穿刺成功率达97%【2】。超声可以探测和评估患者上臂静脉的情况及有无解剖变异,为穿刺提供更多的静脉选择。同时图形显

6、示可全面评估血管走形中可能有的障碍和不可预知的狭窄【3】。而且操作过程中可以及时发现导管异位情况、排查送管困难原因,便于随时调整,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穿刺困难,费时和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提高了置管成功率。 3.2降低PICC置管后的并发症:借助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多选择贵要静脉穿刺,避开了中间分支静脉和贵要静脉的链接点,同时置入导管的长度更加短,这个位置血流量大,减少了药液在静脉中停留时间,降低了化疗药物对静脉血管的刺激,利于导管顺利通过,不易造成血管壁的损伤,还减少了手臂屈伸对导管及穿刺血管的影响。减少了静脉炎的发生,以及因手臂活动而导致的导管意外滑出。肿瘤患者PICC导管留置时间较长,并

7、发症会随之增加。血栓形成是非常严重的并发症,可导致肺栓塞,引起患者死亡。形成原因主要有血流速度减慢,血管内膜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4】。而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可以选择上臂粗直的静脉穿刺,成功率高,有效减轻血管内膜损伤。血流速度快,减少血栓形成的发生。延长置管时间,可降低治疗成本。 3.3为PICC导管的维护提供更加便捷的通道:置管后,定期行超声监测血管内膜,直径,血流速度。患者插管侧如果出现手臂酸、麻、胀,静脉疼痛,臂围增宽,静脉呈条索状等均应该复查血管超声,连续观察对比血管超声情况,将所有超声资料建立个人档案,使导管的维护更直观、更科学。 PICC置管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血管管腔、

8、内壁、血流速度、血管曲直及血管分布情况等,可有计划的选择导管及穿刺部位与角度,避免反复穿刺所致的损伤,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降低血栓形成率。置管后连续观察血管内膜、血管壁弹性、血流速度等的变化,与置管前及各阶段的超声资料和症状、体征进行比较对照,随时记录归档,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能科学的指导PICC的维护。非常适用于肿瘤患者。其临床操作简单,创伤小,使用安全,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解决了化疗药物对周围血管的损伤,保护了外周静脉网,保证了化疗通路,减轻了护理工作量,提高了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因此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行PICC置管是一种实用、安全的置管方法。它使PICC置管变的更加容易,对局部血管状况差的患者更突显其优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4 参考文献 【1】 Rountree D.将导管由末梢插入中心静脉的方法.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2,11(2):74. 【2】 张晓菊.超声导引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上臂PICC置管的应用.中华护理杂志,2010,45(6):554. 【3】 陈萍.B超引导下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护理.现代实用医学,2008,20(7):575. 【4】 郭丽娟,张鸿雁,赵晓玉,等.超声技术在预防PICC所致血栓中的应用.护理学杂志,2005,20(13):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