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长》 教学反思 罗瑞.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333574 上传时间:2021-02-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周长》 教学反思 罗瑞.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周长》 教学反思 罗瑞.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周长》 教学反思 罗瑞.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周长》 教学反思 罗瑞.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周长》 教学反思 罗瑞.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周长》 教学反思 罗瑞.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理解周长教学反思理解周长这节课是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它是本单元的起始课,是在学生理解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这是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基础。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形成表象,才能对后面的周长的计算、测量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所以,学好本节课的内容,对今后的学习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周长这个词语,所以只有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亲自体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周长的含义。讲授这节课之前我认真思考这节课的重难点,还是放在对周长的含义的理解上。虽然学生很容易知道周长就是物体一周的边线的长度,但要对它形成一个清晰地表象还需要分

2、开、一步步来实行。所以我在让学生理解周长时从描边线入手,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描一描、说一说等感性理解来充分感知周长。在教学中,我分为五个环节来授课。一是创设情境,感受周长,充分利用学生的感性理解;在课堂上,首先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表现一只蚂蚁爬树叶边线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初步感知一周和周长这两个词语。二是提供实例,进一步理解周长;让学生用彩笔描出课本上习题上自己所喜欢的图形,进一步直观地感知周长,从而使学生得到图形的周长就是一周的长度;接着让学生找身边的例子来说一说什么是它的周长,并且用手摸一摸它的周长,拓展学生对周长的感性理解,初步理解周长的意义。三是引导探究,测量周长;

3、让学生通过量一量、算一算,加深对周长的理解。四是应用周长,解决问题;让学生使用周长的知识,计算规则图形的周长及知识的拓展延伸。五是课堂总结,让学生对知识有整体印象。 这节课虽说重视知识的形成与获取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受和体验,但其中也存有一些问题。首先我觉得有就一处的设计对教材内容挖掘得太过深彻了。我一共设计了四个图形让学生判断哪些图形有周长,哪些图形没有周长,为什么?在学生作答后我引出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周长,还有一个是不封闭的图形,目的在于让学生体会感受图形边线具有封闭的特性,从而使他们知道在指物体表面周长的时候一定要指完整,不能断。其实后来的几个环节都是叫

4、学生指周长,都在暗示着让学生体会周长的这个特征,所以前面强调边线的首尾相接是没有必要的,而且效果也不一定好。 其次,是细节的处理上还有待精细化。例如:有学生说用绳子围着圆一圈之后,把绳子拉直,用尺子量一量就能够知道圆的周长是多少,这时我却没有抓住机会适时给学生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又如:在实践联系计算图形周长时,我出示的是课本“做一做”,其中第一个图形是不规则图形,第二个是三角形,第三个是平行四边形。其中就体现了一个从一般到特殊的过渡,这个时候能够选择使用比较简便的乘法来计算,而我却没有抓住机会实行细化,体会文本的意图。通过这次讲课使我感触很深,我觉得一节好课它是有生命活力的,而这种生命

5、活力来自于学生对事件或事实的感受、体验,来自于对问题的敏感、好奇,来自于丰富活跃的猜想、假设,来自于不同观点的碰撞、争辩、启迪、认同。而恰恰这点就是我的课堂所缺少的。通过这次“青蓝工程”微型课的学习让我真正明白,在数学课中一个有效的数学问题,一个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其实它就是学生思维的碰撞,思想的升华,数学方法的渗透。所以,我想在我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思考、交流、实践、探究的空间,引导学生经历体验、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去感受、体验周围丰富多彩的世界,发现、提升数学的美,使学生从课堂学习中获得多方面的滋养,让课堂成为学生精神享受的家园。通过这次微型课,我发现只要愿意做,努力做,用心做,就一定会有收获。 罗瑞2015年1月4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