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心加速度》说课稿.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333766 上传时间:2021-02-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向心加速度》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向心加速度》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向心加速度》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向心加速度》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向心加速度》说课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向心加速度》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向心加速度》说课稿.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向心加速度说课稿我本次说课的是选自人教版必修二第五章第五节向心加速度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展开本次说课。1、 说教材课标要求: 会用极限的思想得到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变化量的方向是指向圆心,进一步提出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并且给出向心加速度大小的表达式1. 教材地位和作用:向心加速度是在学生学习了第四节圆周运动之后编排的,是从动力学的角度来进一步研究圆周运动的,所以是本章的重点以及难点。并为下一节学习向心力以及学好生活中的圆周运动做准备。二、学情分析(1)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其逻辑推理水平和抽象思维水平正在逐步提升;(2)学生

2、对知识内涵的探究重视水准不够,对物理的学习还缺乏方法,习惯于硬套公式。(3)数学知识储备不够,比如向量计算、三角函数等三、 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知识与技能:(1)理解速度变化量和向心加速度的概念;(2)知道向心加速度和线速度、角速度的关系;(3)能使用向心加速度公式求解相关问题。过程与方法:(1) 体会速度变化量的处理特点;(2) 体验向心加速度的导出过程;(3) 领会推导过程中用到的数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逐渐给学生渗透逻辑推理水平和分析问题的水平,提升探究问题的热情,养成乐于学习的品质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向心加速度方向的确定(2)掌握向心加速度的确定方法和计算公式教学难

3、点:(1)利用极限的思想确定向心加速度方向(2)探究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四、教法学法为了实现以上的教学目标,并突破重点难点,就需要精心选择教法和学法。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为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1、引导探究式2、课堂讨论法3、诱导归纳法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通过生活当中的两个实例引入 让学生分析两个匀速圆周运动所受的合力沿什么方向?从而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出加速度的方向和合力的方向相同,即指向圆心。从而引入本节新课向心加速度目的是让学生从受力的角度对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有一个感性的理解(2) 新课教学1 速度变化量直线运动中:曲线运动中 匀速

4、圆周运动速度变化量的方向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在这里主要采用老师和学生共同画图,先画出直线运动速度变化量的方向,即从初速度的末端指向末速度的末端,从而推广到曲线运动速度变化量的方向也是从初速度的末端指向末速度的末端。有个这个知识储备接下来让学生自主画出匀速圆周运动任意两点速度变化量的方向。2、 从运动学角度探究向心加速度 有个刚才曲线运动速度变化量的方向,在这里就能够引导学生规范画图,画出匀速圆周运动任意两点的速度如图甲所示,从而再画出速度变化量的方向如图丙。到这里引导学生注意观察速度变化量的方向是不是指向圆心呢?显然不是,这时候让学生思考“从速度变化量分析的加速度方向和从合外力推导出的加速

5、度的方向是不是矛盾呢?”从而引入瞬时加速度,即当时间趋于零时的加速度,所以在这里应该采用极限的思想得到速度变化量的方向与该点的速度垂直,也就是指向圆心。即向心加速度的方向是指向圆心的。3.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 因为学生还没有学习数学当中的矢量以及三角函数,所以对于向心加速度表达式的探究也是一个难点,在这里老师应引导学生规范作图,利用平面几何知识找出两个相似三角形,从而利用三角形相似原理推导出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 为了增强学生对两个向心加速度表达式的理解,在这里能够设置一个思考讨论题:从两个表达式表面来看,一个与半径成反比,一个与半径成正比,这两个表达式是不是矛盾呢?然后再通过下面的练习题检测学生对

6、两个表达式是否理解4课堂小结: 在这里主要让学生自己总结,畅所欲言,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最后老师再加以总结和补充。5. 分层作业( 学生看自愿选做)A组学生:自己回顾、推导向心加速度表达式的过程。(进一步突出本节课的重点)B组学生:1、自己回顾、推导向心加速度表达式的过程。 2、课本P20 2、4六板书设计 5向心加速度1、 速度变化量2、 向心加速度1、定义: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指向圆心2、方向:始终指向圆心3、表达式4、意义:改变速度方向快慢的物理量三、思考与讨论七、教学评价1、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态度及方法的评价,目的是鼓励学生向学习态度端正及方法得当的学生学习2、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目的是树立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让他们享受学有所成的成就感3、对整体设计的评价整体设计由简到难,引导学生进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完成认识上的飞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