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的听众》案例分析.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333769 上传时间:2021-02-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唯一的听众》案例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唯一的听众》案例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唯一的听众》案例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唯一的听众》案例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唯一的听众》案例分析.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唯一的听众案例分析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摘录印象深刻的句子。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3、体会老教授对“我”的鼓励、给“我”带来的变化,感受人与人之间真情的美好。4、环境描写、人物心理描写的作用。二、课前谈话:听的繁体字:耳 十目一心,用心才是听倾听(从繁体字的结构中,你看出听的含义吗?)听,眼睛看着对方,用心去倾听,这样的听,何尝不是美德呢?(板书“德”)这节课,当你倾听的时候,就这样,眼睛看着对方,用心去听。把林清玄先生说过的一段话送给大家:我多么希望,我写的每一个字、每一篇文章都洋溢着柔软心的味道,我的每一个行为都有如莲花的花瓣,温柔而伸展。(老师朗读,学生齐读)三、课堂教学

2、:(一)画面导入,营造“静场”:1倾听音乐,想象画面:师:刚才说到听,咱们就来听一会儿吧。音乐家柴可夫斯基说:音乐是上天给人类最伟大的礼物,只有音乐能够说明安静和静穆。来,静静地倾听音乐,让自己的心走进静穆。听着,想着,脑海里似乎有这样的画面: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我在树下站好,庄重地架起小提琴,像举行一个隆重的仪式,拉响了第一支曲子。身后,是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在老师的描述中出现画面)这样的画面,涌动在心中的是什么感觉?2朗读“环境”,感受静谧:(出示句子)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读一读,把心中的那份静读出来。(指名读)请注重静穆中的那

3、位年轻人吧,联系课文第一段,你能读出什么?(他是那么爱音乐,爱小提琴)3导入:是啊,也就是这份炽热的爱,引发了林子里一段柔软温暖的故事。【评析:静静的林子,静静的老妇人,静静的年轻人。整篇文章洋溢着这份静谧,也正是这静,使每一段文字都犹如一幅画温馨和谐、淡雅动人。学生读这样的文章,更需要一颗静静的心。心灵的倾听正需要“静”。课伊始,老师淡淡静静的描述和小提琴幽雅的乐曲交相辉映,营造出 “静静”的“场”,学生便不觉中走进这“场”,场景也静静地在学生脑海里浮现,于是,这样静静的画面在心中便有了丝丝毫毫的温馨与感动,舒畅与惬意。怀着这样的“静心”“静情”,更容易走向文字深层的感悟。】(二)品读文句,

4、走向“静心”:1、导语:让我们静静地走进课文,走进林子,用心去读,总有一些语言会拨动你的心弦,让你的心为之一震,为之一暖。划出句子来,能够写下你的感受。2、交流,点拨,朗读指导:(1)老人的话:读一读,说一说感受,互相补充;(2)“我”的言行心理:“又沮丧溜走惭愧、兴奋认真”(3)画面:老人平静,我尽心尽力和谐,幸福,(朗读重点)【评析:这一环节,学生自主的空间很大。静心读书,在语言中读到自己的一份感动,然后说出来,或写上批注,老师只在学生的交流谈话中有层次地从“老人”、“我”、“我和老人”等几处重点语言加以点拨,使学生在自主感悟的基础上有所提高。】3聚焦“善意的谎言”:()老人完全可以说:我

5、是音乐教授,曾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我来指导你,你会进步的。但却是这样说的(课件出示老人的话,分组读)对老人的话,你怎么想?(先泛谈,再聚焦:联系“我”的变化,感受会更深)()这善意的谎言,多么感人。选择最感动你的,读一读。(朗读老人的话)()读着这些柔软的语言,你心中出现了一位怎样的老人?想象: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她的面容、神情、形象呈现在你脑海中怎样的?用几句话说一说。(有时间写一段话。)()朗读句子: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评析:这一环节是在学生泛谈读书感受之后的“聚焦”,即聚焦文章的重点老人善意的谎言。在品读老人的几句话中,又一次联系上下文,从“我”的变化中感悟老人对“我”的尊重、呵护,感

6、悟老人作为艺术家那份仁慈的柔软心。通过对老人语言的品读,学生感悟到老人的品格,但概括品格不是最终目标,而应该将“品格”具体化为“人物形象”在学生心中,此时老人是怎样一个具体的形象。这一过程,在朗读文本语言中感悟“品格”,呈现“形象”,并将形象加以表达,是阅读所获得的感悟能清晰地“语词化”,促进语言的习得。】3想象“谎言的背后”:()引:日子就这样在我俩的平静中静悄悄地流去,我也在这份平静中轻悄悄地改变着。老人呢?每一次平静地望着年轻人演奏,然后平静地离开林子,可是,那颗博爱的、柔软的心怎么平静呢?幽幽的灯光下,老人平静地写下林子里的所见所感(课件:灯光)出示:第一次看走进林子静坐在年轻人的身后

7、看他拉琴将近一周了我也忘了看他演奏已经有多长时间了()选择一个话题写一段话。()交流。【评析:文中的老人“善意的谎言”是美丽感人的。而这谎言的背后,难道不是老人仁慈、呵护的柔软心吗?这份心,学生能读出来。在这里设计了写话,让学生从文中“我”的视角、我的心理中走出来,走进老人的内心,把文章中那些意犹未尽的内涵通过学生的笔表达,这种练笔的形式,不仅有利于学生语言的习得,更让学生更深层次地感悟。】(三)补白“平静”,回扣主题:1引读:(课件,音乐)还是那静静的林子,沙沙的足音,小令一般,安静的老人,平静的目光,我就这样,一直珍藏着这个秘密,直到有一天2面对着妹妹的惊愕,涌上我心头的是什么?是惊讶,是

8、恍然大悟,是感激,百感交集,往日的一幕幕又浮现了(课件:老人的诗一般的语言)引读:每天早晨,我走进林子,林子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我在一棵树下站好,架好小提琴,像举行一个隆重的仪式,拉响了第一支曲子,这是,我的身后,总是(课件出示: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一束阳光透过叶逢照在她的满头银丝上)面对我唯一的听众,一位耳聋的老人,我拉得那样专心致志,而老人(课件出示,朗读: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我就这样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着,她说(我的琴声能带给她快乐和幸福)我总是忘记她是聋子,只看见她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地打着节拍,(出示: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3那深深的潭水般平静的眼睛里,藏着的又是什么?【评析;再次回读课文,深化“平静”的内涵,凸显老人的形象,整堂课在“静”这样的磁场中,逐步深入,由整体走向重点的聚焦,又回归整体。】回扣主题:小提琴成了我无法割舍的爱。当我拥有了无数听众的时候,我永远也无法忘记那唯一的听众!(齐读课题)板书:唯一的听众成百上千的观众【评析:“唯一的听众”是“我”心中最美丽、温柔的记忆,那是一段老一代艺术家对年轻一代的呵护尊重、艺术化的温暖故事。在课结束时,将“成百上千”与“唯一”对照,突出“唯一”正是凸显这“唯一”的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