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听众》教学设计(第二课时).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333804 上传时间:2021-02-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唯一听众》教学设计(第二课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唯一听众》教学设计(第二课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唯一听众》教学设计(第二课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唯一听众》教学设计(第二课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唯一听众》教学设计(第二课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唯一听众》教学设计(第二课时).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二、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三、教学准备: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导入新知。1、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唯一的听众,首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老师板书上节课板书内容。2、每当 “我” 在家里练琴的时候,课文并没有直接写出父亲和妹妹对我所说的话,你能根据课文的开头,想象一下,在我拉小提琴时他们会说些什么?会用怎样的语气呢?男生扮演父

2、亲,女生扮演妹妹,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注意说话的语气。3、指名交流。面对家人的说法,“我”的心情怎样?(板书:沮丧)灰心丧气之时,“我”有了怎样的行动呢?(板书:走出家门)(二)默读课文,以点带面,品读全文。1、当作者来到树林中拉琴时,却意外地拥有了唯一的听众 一位“”耳聋“的老妇人,再回顾一下,上节课我们着重体会了老妇人的什么?(板书:语言)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描写老人语言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并读一读。2、那么现在我们再来体会一下老妇人那诗一般的语言。把书扣上,我们再来读一读。课件出示:(1)“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2)“我想你一定拉的非常好,可惜我的

3、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3)“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从老人的几句话中,“我”体会到了什么?我的心理产生了怎样的变化呢?(板书:兴奋)“我”的行动又有了怎样的变化呢?(板书:树林练琴)3、正是在老妇人诗一般的语言的鼓励下,作者逐渐发生了改变。把书打开,再读一读,在老人语言的鼓励下,“我”很快地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呢?(第8自然段)以前心理、行动是怎样的?现在呢?(板书:自信、家里练琴)4、那么作者变了,变得怎样了呢?你能用排比句说一说吗?小组内练一练,每个人说一句,合起来就是一个排比句。引导:我变得更加我变得更加我变得更加(刻苦、努力、用功、勤奋、

4、自信)5、课文不但仅写了老人的语言,还写了老人的什么?(板书:神态)具体来说,是老人神态中的什么?(眼神)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把描写老人眼神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读一读。听明白了吗?找到了几处眼神的描写? 第一句,谁来?读一读。第二处在哪里?没找到现在补上,给画上,同时老师展示课件,出示这几句话。(1)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2)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3)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自己读一读大屏,把这三次眼神的描写仔细读一读,看一看你有什么发现?(都有“平静”这个词)作者为什么要反复写老人 “平静”的眼神呢?这是为什么呢?6、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

5、句子。为什么说老妇人平静的眼神像“深深的潭水”?小伙子又能从中体会到什么呢?(看图:你能从老人那平静的眼神中读懂什么?老妇人会在心里说些什么?)(1)用平静的眼神装耳聋,一个善意的谎言目的是让我安心拉琴,消除恐惧心理。(关心、鼓励)(2)为“我”琴技的点滴进步而高兴。(3)对“我”提出的更高的要求。让我们再来齐读第三句话,体会老人的良苦用心。老师范读这句话,深沉的语气。(三)读写结合,拓展延伸1、一切尽在不言中,但是最后,真相还是被小伙子知道了。请同学们读第9、第10自然段,体会小伙子知道真相的心情。2、当一切都真相大白时,我们想,作者的内心一定是感慨万千,充满了感激,不过文章什么都没写,只有

6、省略号。那么同学们,想象一下,“我”听到妹妹这番话以后,心理是怎样想的,当“我”再一次走进树林,拉小提琴,面对这位老人的时候,是怎么做的?想一想,拿起笔来写一写。(板书:两个省略号)出示课件:小练笔谁先来读一读自己的文笔,文章不是无情物,一字一句为情乎?老师也想感受一下,你们的字里行间到底流露出怎样的情感呢?3、指名读一读,其他同学评价。写的怎么样?谁来评一评。4、再找一名同学汇报。(四)激发情感,感受人物形象。齐读课文最后一段,此处又是省略号,省略了什么?(我唯一的听众是怎样的一位老人呢?)(五)反思总结,提炼写法。1、学生反思:自己有哪些进步,哪些收获?2、老师总结:我们应该收获的是文章的写法,运用了语言、神态、心理、行动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更有利于情感的抒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