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骆驼》教学案例.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335469 上传时间:2021-02-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找骆驼》教学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找骆驼》教学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找骆驼》教学案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找骆驼》教学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找骆驼》教学案例.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找骆驼教学案例找骆驼是一篇传统的经典课文,主要情节是:一位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在路旁向一位老人打听,老人在没有看见过骆驼的情况下,仅凭观察到的现象实行准确判断,使商人找回了骆驼。结合课文巧设悬念、引人入胜的特点、抓住课文对话背后的“情感”主线,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通过什么方法发现这些特点,理解老人看到的现象和他的所作所为的判断之间的关系。通过系列学习活动,潜入学生的心灵深处,实现师生情感的共振。以注重每一个学生的情感和态度为发展目标。重点发展学生自我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水平;珍视学生朗读中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读出老人和商人的不同语气和他们各自得心情;理解老人看到的现象与他所作

2、判断之间的关系,渗透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教育为主要目标。一、身临“现场”,在情景中体验情感教学中我使用相关的课件,让很少见到骆驼的南方城市的孩子自主化地进入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具有直观形成的“现场”中体会课文人物的心情,有效激发他们的从情感共鸣。首先,教师激发学生思考:你们听说过骆驼的一个美称吗?当学生回答“沙漠之舟”时,我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骆驼的特点,为感悟课本作铺垫。我问:“哪位小朋友知道,骆驼为什么叫做沙漠之舟呢?”学生交流:(1)因为骆驼能在沙漠里行走,不怕风沙。(2)骆驼很有耐力,在沙漠中运送货物很长时间不吃东西也不会饿。学生的发言只限于一般了解,我就利用课件引导学生入境,看了课件,在

3、请学生来说说对骆驼的新发现。二、进入角色,在演读中表达情感真正意义上的朗读应该是情感体验的表现、心灵碰撞的侯积薄发,使课文人物所说的话就像从自己嘴巴说出来的一样,把自己的独特情感体验在朗读中体现出来。我在学生朗读、感悟、体验情感的基础上,结合当时的情形说说该已怎样的语气朗读。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他找了很多地方都没有找到,心里自然十分着急,心情也不太好,见人就问;而老人家因为仔细观察,早已胸有成竹,准确地说出骆驼有哪些特征。他们的心情不同,说话的语气自然也就不一样。学生在角色的扮演中边朗读边体会课文主人公的心情,与主人公发生了情感的交流、碰撞与共鸣,从而真正实现了演读的情感内化。三、互动交流,在

4、思考中丰富情感在朗读活动中,除了增强情感体验外,还应为“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情感体验”创造互动交流的机会。这其中的感性体验代替整齐划一的理解和指导,使学生求知的渴望、探索的乐趣、成功的喜悦和文本学习整合为课堂生命活动,从而产生个性化的情感体验。找骆驼一课旨在通过各种情感体验活动发展学生以善感的心灵去触摸、去感悟、去表达的水平,使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在广阔的情感世界里自由飞扬。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他们观察事物的角度和方法,他们的理解或许还很稚嫩,但他们回答既有老人家被误解的委屈和对冒失商人的责怪,也有自己希望去协助更多人的真诚和善良,能够从中看出孩子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获得的独特情感体验。他们独特的个性也从中得到彰显。教师理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和理解,尊重个性就是尊重生命,体验情感就是体验生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