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方法配制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皮试液的问题和策略.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339087 上传时间:2021-02-20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方法配制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皮试液的问题和策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新方法配制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皮试液的问题和策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方法配制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皮试液的问题和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方法配制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皮试液的问题和策略.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新方法配制内酰胺类抗生素皮试液的问题和策略抗生素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1】,临床用药须知中明确规定:青霉素钠注射前必须先做青霉素皮肤试验,有青霉素过敏史者一般不宜进行皮试,阳性反应者禁用;而并无头孢类药物进行皮试的规定【2】。目前国内医院对头孢菌素皮试问题有3种做法:要求使用头孢菌素注射液前用该药稀释液作皮试,或统一采用头孢噻酚钠或头孢唑啉钠配制皮试液,阳性不再使用;使用头孢菌素注射前,仍以青霉素皮试为判断依据。凡青霉素皮试阳性者原则上不用头孢菌素,若过去仅有过敏皮疹反应而病情又确属需要应用头孢菌素类,可进一步做头孢菌素皮试;由于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青霉素类药物,所以临床上多

2、不作皮试,对一般青霉素过敏者也可慎用【3】。2011年前,我科统一采用以青霉素皮试作为头孢类用药判断依据的方法。但青霉素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其他种类存在交叉过敏现象,青霉素过敏者约有5%10%对头孢菌素类发生过敏。用青霉素做皮试并不能测出对所有的头孢菌素类有特异免疫反应的个体,若仅据青霉素皮试阳性,就简单地停止应用所有头孢菌素类药物,将使许多患者失去及时治疗的机会。反之,对青霉素皮试阴性患者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亦难以保证绝对的安全。资料与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2月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患者382例,作为试验组。回顾2010年1月-2011年12月使用β内酰

3、胺类抗生素的患者376例,作为对照组。试验组中,男196例,女186例,年龄1887岁。对照组中,男184例,女192例,年龄2187岁。两组患者所使用的抗生素均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唑肟。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方法:皮试药物的选择:首先摒弃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均用青霉素配制皮试液的传统方法,采取遵照医嘱选用皮试药物的方法,即医嘱药物与皮试药物相对应,医嘱使用何种药物,就用何种药物做皮试。皮试溶液的配制:试验组运用自行研制的方法(以下简称新方法)配制皮试液做皮肤过敏试验

4、。对照组运用青霉素配制皮试液做皮肤过敏试验(以下简称传统方法)。相关配制方法,见表1和表2。皮试方法及观察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均采用此标准):详细询问家族史、用药史、过敏史,无该类药物过敏时,取皮试液0.1ml注入前臂掌侧下段皮内,20分钟后观察结果。皮丘大小无改变,周围无红肿,无红晕为阴性,可用药。皮丘隆起增大,出现红晕,直径1cm,周围有伪足伴局部痒感为阳性,不可用药。结果遵照表1(即传统方法)配制青霉素皮试液,操作繁琐,步骤多,费时多,平均耗时3分钟。遵照表2(即新方法)配制任何1种皮试液,操作简单,步骤少,费时少,平均耗时1分钟。讨论新方法操作流程比传统方法简单;所用步骤比传统方法少

5、,所用时间比传统方法少。传统方法需要3次准确地吸取0.1ml的药液,新方法只需要1次准确地吸取0.1ml的药液,有利于保护护士的视力。药物过敏反应是异常的免疫反应,其发生与人的过敏体质有关,与所用药物的药理作用及用药剂量无关【4】。新方法配制皮试液就是根据这一原理而来。新方法操作简便,节省时间,保护视力,提高效率,让护士更乐于接受。新方法同样适用于非抗生素类的易过敏药物的皮试配制。新方法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大力推广。参考文献1姚明辉,张力.药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7.2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临床用药须知.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62-474.3dahuiding198611t.抗菌素皮试.http:/www.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